女性成长的痛痒

来源 :大众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gning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70年代出生的女作家们在女性主义、女权主义的旗帜捍卫下书写“私我”,谈论“性”的氛围中,同为70年代出生的江苏女作家魏微的创作无疑是与众不同而别具风情的。有评论说,魏微是作家,是美女,但她不是美女作家。她的《流年》、《化妆》、《异乡》等一系列作品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今为时间背景,为中国本土的成长小说打开了一个新鲜的言说空间,施战军评价她的作品“丰足、柔韧、有痛痒更有情感的深度”,更带给读者一种“浸透内心和仁厚无边的感动”。魏微的中篇小说《情感一种》(原载《青年文学》),在很大程度上也应该属于这个“成长”的言说空间,它不仅是一份小心翼翼的都市生存的情感体验,也是一个女孩背离故土寻求异乡归宿的尝试,更是一种女性在现实生存和自我尊严交织之下的艰难成长。作品复苏了尊严,实现了成长,却也浸透了难以言说的伤感和无以回避的空茫。
  魏微笔下的女性多是这样一群人,她们是“漫不经心的,游离的,软弱而善良的,兼具同情心和自尊心的,让人觉得有机可乘的……”她的作品空间在某个城市,背景却紧紧关涉乡村或者遥远的异乡。她写这些生长在乡村或者异乡的,贫困的,善解人意的,受过一定教育甚至是高等教育、有知识有尊严的女子,她们耽于幻想,又在时代风潮下努力贴近生存的现状;她们怀抱憧憬,又同时懂得小心翼翼地应付日常空间的琐屑庸常;她们有道德底线,是“良家妇女”,但又绝不过分地倚重身体的贞洁,她们真诚地面对自我的欲望体验;她们为了某个人生的哨子极尽心思,却在同时不断孕育培植了女性本能的尊严意识。就在这种复杂的情感与现实夹缝中,她们实现着自我的成长,让人感动不已。
  
  (一) 寻找安全的挫败
  和《化妆》中十年前贫困的大学生许嘉丽一样,小说《情感一种》中的栀子,作为上海某名牌大学新闻专业的硕士毕业生,她的生活同样是灰暗的。家道中落颓败带来了冲击,父亲的逝世更让她觉得了经济和物质上的压力,使得她“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地觉得,这安全感对她和母亲和妹妹来说,是如此重要。”应该说,即使在女性主义 、女权主义大行天下之时,从本质上说,女性是更加缺乏并进而渴望安全感的,这种安全感的获得可能来自父亲代表的男性的庇护,也可能来自物质空间上的保障。所以,就在一瞬间,24岁的栀子发誓她一定要过得比所有人都好,她要过华彩的生活,物质的,爱情的,她都要。她要和母亲妹妹同住,“喧哗、歌唱。她们很强大。”而这些都只能是她一厢情愿的一种幻想,眼前的现实是如果她不能在上海找到一份工作,她就必须回到背离了很多年的故乡。故乡不是不好,不是不安全,但是在高等教育背景下浸染了的栀子当作了征服的目标。栀子和所有我们知道和见到的现在的毕业生一样焦头烂额束手无策。所以当于波把某报社副总上海男人潘先生介绍给她的时候,尽管她十分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她还是飞蛾扑火一样企图抓住这根“救命稻草”。
  栀子是小心翼翼地接近潘先生的,这种接近中渗透着无处不在的惶恐和不安。她不想失去什么,却想得到什么。她知道一定会失去什么,但是她小心地把握着事情的节奏。她不讨厌潘先生,也不是传统的贞洁烈女,她很顺利地让潘先生喜欢上了她。事情似乎很简单,顺理成章走下去一切都可能实现。但是就在这个过程中,栀子的挫败感却越来越强烈。当她站在一个高远的地方来打量上海、自己和这个男人之间的故事时,她一次又一次感受到了“陌生”,“一个陌生人”。她清楚地看见了自己和潘先生之间是被帮助和帮助的利益关系,这让他们之间“隔着一堵墙”。贫困、困境中的人是尤其敏感的,她会揣摩每一个眼际眉梢的动静,如战战兢兢的动物一样,不能忽略任何的风吹草动和微妙感觉。于是栀子被伤害了,被这个无法落脚的城市,被这个和自己亲密又陌生的男人,更被自己逐渐被唤醒的自尊。在极其鲁莽和没有思考的情况下,她开始了她的报复,她拒绝潘先生的帮助,她不但要让自己站起来,而且她要让这个男人和世界欠着她,亏欠她的枝繁叶茂的青春和一份朦胧隐约的情感。故事就好像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结束了,潘先生难免有些微的失重感,但是他会忘记。这些对栀子都不重要了。
  栀子这样一个女性,在异乡城市空间里寻找安全寻找落脚机会的努力失败了。这样的失败不仅来自于异乡城市和人群带来的逼仄空间压迫和无形隔膜,更来自于栀子生命本质中黯淡的贫困滋生出来的敏感和抗拒。就如《化妆》中许嘉丽一样,这种贫困,让她们时刻提醒自己“吃最简单的食物,穿最朴素的衣服,过有尊严的生活。”《情感一种》文本展示的生存空间是极其熟悉的,叙述笔调更是真诚的。魏微赋予一个弱女子的是普通的成长心理,没有夸张和粉饰,这也是一种现实。
  
  (二) 爱情的缺席
  读魏微笔下的爱情世界,几分张爱玲式的苍凉空茫,基本的色调是黑白的,就好像栀子经常重复的美女画像,“她一定被爱过,也爱着,有过疼痛,体验过真正的快乐和悲伤。一个真女人,不大有孩子气,然而对生活还有憧憬,正在过物质生活。”一切都是平淡的,也许爱过伤过,却难以称得上刻骨铭心。说到底,这只是一些平凡女子的成长和感情经历,是一些偶然,甚至有一些平庸。
  魏微曾经说:“我喜欢把一切东西与时代挂钩,找个体后面那博大精深的背景和底子。个人是渺小单薄的,时代是气壮山河的,我们得有点依靠。”如果要找时代那博大精深的背景和底子,其实也是不易的,但是看见总是可能的,因为它就渗透在我们每个人的背景和底子里。那些浪漫的凄婉的海枯石烂的山崩地裂的爱情遭遇瓦解,“速食”时代的节奏没有耐心等待一场爱情的发生。现实的生存挤压下,爱情需要更多的物质附丽和经济成全。传统道德意义上的贞洁烈女也被高等教育背景下女性意识复苏的女子取代,于是爱情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线,这也是不可避免的。让人伤感悲凉之处莫不在于爱情褪色了,对爱情的与生俱来的幻想和渴望却伴随着每一个人,尤其是女性,憧憬被现实撞翻的疼痛才最让人震动。潘先生无疑是“喜欢”栀子的,但是又绝不是“爱”。在这个情感双方的交易中,情感其实是缺席的。无时无刻都清醒意识到这场交易的栀子会感动,也不回避身体上的需要,但她却不能“爱”这个陌生人。另一方面栀子知识女性的敏感和自尊还会促使她让自己无意流露的情感变质为一种征服的野心,甚至将爱情和尊严、主动权、信念等混同一起,画上等号。栀子有迷茫和困惑,但是这绝不能算做是一场爱情。
  栀子不明白的是:“这么多年来,她有着被爱的诸多可能性,生理的、心理的、容颜的、学识的、情感的、性格的……然而这么多的可能性中,男人单单看中了她的身体。”潘先生如此,连她遥远的纯洁的初恋似乎也难以逃脱。在现在女性的成长中,竟然自觉不自觉地和爱情成了陌路。没有遇见的欢欣,没有相守的忠贞,没有刻骨铭心的悲恸喜悦,这显得多么苍白单薄,让人伤感。可也就是这一份苍白单薄里,栀子们经受了现实的历练,将变成光彩照人的许嘉丽,会时时悲凉,却还是向着前方的。在《情感一种》里,魏微的情感极为克制,不施与同情,不提供观点,在一种细腻的类似呢喃的氛围中将爱情从神圣的云端拉下来,堕入尘世,平凡无奇。
  
  (三)强大又卑微的尊严
  如果说,栀子的生活中,贫困让她黯淡,安全的缺失让她挫败,爱情缺席让她伤感的话,幸而还有尊严,一种与生俱来的,又经过了后天知识和教育再次强化的女性卑微的自尊使她变得足够强大,从而能够应付承接这些现实的挤压和失望。
  栀子们的这种自尊首先表现为一种对利益加诸情感之上的本能抗拒,就如潘先生和她之间。当栀子无时无刻不被这种利益需求的关系困扰时,她就滋生了赌气一样的自尊意识,“她现在突然有了自尊心,因为她和他睡过觉——就因为这个,她要做出一种姿态来;她不能让自己相信:她之所以和他睡觉,原来是为了得到这份工作。”如果说这种自尊更多地来自教育背景熏染赋予的话,那么另外一种自尊就直接和这个博大精深的时代背景和底子紧密相关了。向男人奉献身体,但又因为自己是个有自尊心的女人,“不能因为跟一个男人睡觉,就强迫他必须爱她、娶她。她不能让人瞧不起……”不得不说,这才是一个时代风潮带来的变化和让人无奈的现实,无关好坏,只是发生了存在了,十分真实和坦诚。
  与其说栀子的自尊的苏醒来自于潘先生代表的外部世界,不如说更来自于她自己。当她打电话给一个星期没有见面的潘先生时,“突然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不是来自潘先生,而是来自她自己。她在电话里和他说笑,她的态度如此轻慢……他怠慢她不要紧,可是首先,她不能怠慢她自己。”这样,她算是终于明白了,终于没有失落掉自己。魏微是了解这些栀子们的,“她那样家庭出身的女孩子,不管时代的道德标准堕落到什么地步,不管她内心如何激荡贪婪,恐怕表面文章还是要做的,那就是尽可能做一名良家妇女,做下去,保证会有好处。”这才是这些异乡奔波的女孩子尊严的本初根基,但是在应付了一系列压力之后,这种貌似强大的尊严其实也不过是“表面文章”,说到底是卑微的,如履薄冰的。前方会走到什么地方,没有人知道。魏微不表露绝望,也绝不展示完全的希望。时代还在改变,现实依然冷峻,一切都显得有些茫然无措和怅然若失。
  
  这似乎是魏微的专长,从故事的中间写起,让故事自然地继续发生,悄悄地结束。没有狂风波澜,没有大喜大悲,也不作感情上的铺张渲染。只借一支淡笔,浸着淡淡的伤感和迷惘,娓娓叙述。这一方叙述空间里有清朗的意蕴深沉的力量,更布满了细微的难以察觉的疼痛。她让栀子一样处于贫困或者困境中的异乡挣扎的女子在陌生的人潮和渐变的时代风潮里怀着憧憬和幻想,也不断实现拔节一般疼痛的成长,让她们把对安全的寻找回归自身,对爱情的怅惘随遇而安。在这些寻找、努力、放弃的过程中,栀子们成长和强大起来,具备了抵御伤害的能力和自我疗伤的可能。但是同时,对栀子们,魏微是充满心疼的,她不能为她们找到任何一种解释和可能,不能左右她们的命运和遭遇,只能把她们继续丢给时代气壮山河的背景和底子里,让她们成为许嘉丽或者别的可能。
  没有女性主义、女权主义的大张旗鼓,不对生活和时代作任何极端的评判,让现实的仍然现实,强大的慢慢强大,伤感的继续伤感。一个中篇小说,充满内在的紧张和张力,脉脉温情拳拳用心的确难能可贵、仁厚无边。
其他文献
魏晋时代“竹林七贤”之一的向秀(字子期),曾作有一首名赋,题曰《思旧赋》,分别见载《文选》和唐人所修《晋书》本传。赋文不长,谨将全文抄录如下:  将命适于远京兮,遂旋反而北徂。济黄河以泛舟兮,经山阳之旧居。瞻旷野之萧条兮,息余驾乎城隅。践二子之遗迹兮,历穷巷之空庐。叹《黍离》之愍周兮,悲《麦秀》于殷墟。惟古昔以怀今兮,心徘徊以踌躇。栋宇存而弗毁兮,形神逝其焉如。昔李斯之受罪兮,叹黄犬而长吟。悼嵇生
期刊
A、 在军营中磨练    “人这一辈子注定要经历很多事,要接触不少的人。随着岁月的流逝,有些人变得模糊起来,有些人却清晰如昨。虽然二十几年过去了,但每到“八·一”期间,就特别怀念当兵的日子,怀念当兵的战友。”  这是2007年国庆节期间,叶建伟在原部队通信连战友联谊会上说的一段话。这段话的字里行间,充满了深情和厚谊,充满了怀念和期待。让我们看到了昔日军营中一个热血青年,冲在部队各项任务最前面的情景
期刊
为推动中国当代诗歌研究,促进诗歌创作繁荣,2008年4月5日到6日,由香泉湖国际度假中心、南京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南京·现代汉诗研究计划”等联合举办的“中国·香泉湖诗歌节”在风光旖旎的安徽和县香泉湖举行。来自江苏、上海、北京、四川、山东、安徽、浙江等地的诗人学者及媒体新闻记者共计200余人汇聚一堂,著名诗人柏桦、宋琳、默默、庞培、潘维、潘洗尘、子川、黄梵、马永波,著名批评家江弱水、汪政、晓华、王鸿
期刊
古河溧水以北,水北为阳,故名溧阳。名始兮春秋⑴,县始兮始皇⑵。寒暑两千六。历代重镇,古称永平、永世、平陵。历隶丹阳、扬州、金陵、江宁、镇江、常州,元、明曾升为溧州、溧阳府、溧阳路、溧阳州是也。  远古海洋奥地,汪洋、沧桑兮悠悠万古。人类发祥地,始祖中华曙猿⑶。  吴语西止⑷,楚风东达⑸,乃东西南北习俗之喜厌亲疏协和之域也⑹,嵌苏、浙、皖三省界之瑰宝也,天目、茅山余脉⑺、太湖水系⑻、“长三角”之要地
期刊
亲爱的儿子:  提起笔,往事如潮。一想起与你共同生活十五年来的那些平凡的、琐碎的、点点滴滴的往事,心中总涌动着一股股难以平息的感情波涛。即便不是为了遵命而作,爸爸也会在你生日之际为你写点什么。在爸爸的眼里,你是一个天真烂漫、稚气十足,永远也长不大的小淘气。那天我与你并肩走着,偶尔瞥了你一眼,看到了一个身高已超出我半头的充满着青春活力的英俊少年,爸爸不由自主地惊慌起来。时间老人真像是个神奇的魔术师,
期刊
[编者按]名将彭雪枫与林颖结婚只有三年时间,而在一起生活的日子还不到半年。在相别相思的岁月中,彭雪枫给林颖先后写过91封家书。时隔60余载,这些家书依然闪烁着人性的光芒,令人感动和震撼,并深受启迪。  彭雪枫出生在九月,入党在九月,结婚在九月,牺牲在九月。九月,凝聚着他太多的悲欢。今年九月,是彭雪枫将军诞辰101周年。特摘录其几封家书,以示纪念。    楠①:  决心是果断的具体表现,我俩应为我们
期刊
春风轻拂催桃李,真情滋润慈母心。前天,东林舅舅打来电话:今天要来接外婆回家咯!外婆家,说远不远,说近不近,就在城南十五里桥;然而,她盼了整整20年,至今还没走到呢!  八岁那辰光,舅舅娶新娘,我和妈妈坐上独轮车,沿着弯弯曲曲的乡间小路,“吱吱吭吭”地走了好半天。我记得,村头有一棵黄金伞似的银杏树,微风一吹,树叶儿便铮铮作响,闪烁着一圈一圈的金光。一到银杏树下,妈妈就惊喜地叫了一声:“停,到啦!”猛
期刊
朦胧诗之后,我对诗歌的了解就越来越少了。偶尔听到诗歌集会也像台湾立委选举一样热闹,我感到太匪夷所思了,以至于大笑。此后,对于诗歌就停留在这种印象里。这次参加香泉湖诗歌节实在是个意外,说实话,香泉湖对于我的吸引力远远大于诗歌节。而且,抱定这种想法我一点都不感到脸红,至少在去之前是这样。这些年来我已经不知道还有多少东西能让我认真,更不必说虔诚或敬畏。诗歌可能并不在那有限的认真、虔诚或敬畏之列。  会场
期刊
朱明王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朝代,它不仅影响了清代文化,更多的是惠及当今的中国人。其他的不说,仅就现存的中国城墙而言,南京的帝都城墙、北京的城墙、苏州的城墙、西安的城墙、平遥的城墙,以及现在我们所说的万里长城居庸关、山海关等段长城和重要关隘,无一不是明朝工匠的心血所筑就。而南京明孝陵博物馆就是当今中国一座专门研究、展示明朝历史文化的博物馆。这个博物馆的掌门人是位女性,她就是周钰雯馆长。在这
期刊
海风  煽动着八月的情绪  白玉兰再度开放  奇异楼群的上空  飞翔着钟情蓝天的鸽子  抒写夏的碧绿    我独自沿着海岸线  去走很远的路  听潮汐讲述一个故事  心流放了  在很远的北国天空  我在寻找雨滴时  有人悄然拾起  一片金色的阳光  把它当成  青春的封面而幸福的哭泣    我只想让我的心  捧起那颗雨滴  让他成为太阳后  心不再被流放  流放的是云  是绿叶  是一叶扁舟  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