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学习是为人终身发展奠基。本文力争从生活化这一方面来说明语文教学中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活,让语文学习成为对学生人生有用,对生活有用的学习。
语文,因其独特的人文性、工具性,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语文学科具有强大的情感功能和社会实践功能,与学生的生活休戚相关,因此可以说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服务于健康高尚生活。执此观念,谈一谈语文教学中的生活化问题。
1 语文教学中的材料生活化
语文教学不等于道德说教,亦不同于数量关系的逻辑阐释,是最贴近学生生活的学科学习,因此所运用的材料应该最大程度的生活化。
1.1 语文教材编写生活化
以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采取单元结构式,每一单元体现某一共同主题思想,设计精读、批读、阅读等不同层次的篇章,单元结束再附积累与运用。精读课文普遍貼近学生生活,比如《母鸡》这一课,所要体现的主题是勇敢、慈爱、责任,如若所选题材离学生的生活太远就不能让学生生动地感受课文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然而母鸡这一形象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是相当熟悉了,只要用心去观察观察母鸡的行动,课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就生动形象展现在学生眼前,所以这一题材对农村孩子来说是很好的一个素材。
1.2 语文教学拓展生活化
教学拓展是对教学内容的深化与运用,更注重运用功效,要将书本的知识迁移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因此拓展内容的选择至关重要。
首先,教师对拓展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第二,所选内容要与时代同行。第三,所选内容要同学生兴趣、能力、见闻相符。
2 语文教学中的方式生活化
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侧重于讲授法,而新课程更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下面从生活化这一方面对部分语文教学方式作一些说明。
“情境教学”,教师在课堂中创设合适的氛围,引导学生根据文本内容在情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如教学《失去的一天》这一课,通过阅读课文内容学生能掌握“时间不等人,要珍惜时间”这一要点,但要从故事中的主人公到学生自我认识还存在一段距离。对此情况教师可在课堂中设计这样一个体验环节:让学生细细聆听时钟的嘀嗒声,一分钟后,问同学们在这一分钟里做了什么?继续聆听一分钟,再问在这两分钟里做了什么?持续几分钟后再给同学们算一笔帐,让同学们明白时间就是这样一分一秒悄无声息地流逝的。因此,做任何事情都不要指望时间还多的是。
“自主探究法”,一些贴近生活经验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较强的内容适宜于此法。如教学《高斯智断瓶中线》一文,便可放手让学生去大胆尝试。学习课文之前,教师可将文中的这一问题布置给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待到课文学习,如有同学解决了问题就请谈谈经验,如果没能解决问题,就来看看高斯是怎么解决的,从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要善于观察、思考,巧妙利用身边的资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教学结束,教师可再设计一些生活中的难题,让学生运用本堂课学到的经验去解决问题。这样课前尝试,课中学习,课后实践对学生“探究——学习——运用”就形成了一个整体过程。
“实践体验法”,在实践中认识、学习、感悟。《阳光很活泼》这篇课文就很有必要让学生亲自去感受一下太阳出来时的情境。作为农村学校大多只要把头伸出窗外就能看到日出景象。教学这一课不防选在一个大好天气,老师领着学生在清晨太阳出来时边看边学习这一课。根据课文描述观察日出,再由自己观察到的真实体验回到课文中学习。如此,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习惯和情趣。
3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生活化
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情感功能,不动情的语文学习不是好的语文学习。时代在变,环境在变,而有些主题是永远不变的,如:友谊、亲情、信任、热爱祖国、保护环境等等,只是表现形式可能不一样。教学中要牢牢抓住这些永恒不变的主题,去触及故事中所蕴含的情感世界,让情感成为生命跳动的旋律,生活中的思想伴侣。
学习《信任》一文,我们可以将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去找一找生活中的信任与被信任,去发掘生活中的朴实与纯洁,用最贴近学生的动人故事涤荡心灵,构建健康和谐的精神家园。然生活中彼此猜忌、互不信任的例子也是很多的,我们也可以用反面的例子作为一种告诫。
4 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实践生活化
(1)认知实践。学生在教学中学到的知识技能要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运用学到的书本知识去认识生活中的事物,活学活用。在生活中去认识事物,辨别是非。
(2)情感实践。情感源自于生活,而情感又作用于生活。《哥哥的心愿》、《礼物》、《许世友四跑慈母》等这些饱含浓厚深情的故事深深地触动了学生心灵,如一朵朵鲜艳的花朵在学生们的心里绽放,那么在生活中我们就要学会去建立友谊,去珍视亲情……
(3)道德实践。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情感功能,同时又具有很强的育人功能。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让学生的道德品质得到提升。如《向大树道歉》这一课,故事情节颇为搞笑,但好笑却并不俗气,实则对学生进行了生动活泼的环保教育。学习了这一课,放眼生活中是否有人在破坏环境?面对破坏环境的现象应该怎么做?一连串的问题激起学生对生活中环境问题的关注、思考,道德实践问题就在学生生活中展开。
(4)交际实践。交际活动是人生最主要的活动,运用语文学科中学到的知识、方法,在生活中去与人交往,待人接物,为人处事,是语文知识能力生活化的重要表现。从某些人物身上学到了真诚,从某些人身上学到了谦逊,从某些人物身上学到了奉献,都为我们生活交往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学语文就是学做人。
(5)表达实践。培养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学要引导学生热心于生活中的事物,培养观察思考的习惯,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素材,这样学生的表达才会成为有源之水,不作无病之呻吟。
(作者单位:重庆市云阳县凤鸣镇凤桥小学)
语文,因其独特的人文性、工具性,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语文学科具有强大的情感功能和社会实践功能,与学生的生活休戚相关,因此可以说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服务于健康高尚生活。执此观念,谈一谈语文教学中的生活化问题。
1 语文教学中的材料生活化
语文教学不等于道德说教,亦不同于数量关系的逻辑阐释,是最贴近学生生活的学科学习,因此所运用的材料应该最大程度的生活化。
1.1 语文教材编写生活化
以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采取单元结构式,每一单元体现某一共同主题思想,设计精读、批读、阅读等不同层次的篇章,单元结束再附积累与运用。精读课文普遍貼近学生生活,比如《母鸡》这一课,所要体现的主题是勇敢、慈爱、责任,如若所选题材离学生的生活太远就不能让学生生动地感受课文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然而母鸡这一形象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是相当熟悉了,只要用心去观察观察母鸡的行动,课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就生动形象展现在学生眼前,所以这一题材对农村孩子来说是很好的一个素材。
1.2 语文教学拓展生活化
教学拓展是对教学内容的深化与运用,更注重运用功效,要将书本的知识迁移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因此拓展内容的选择至关重要。
首先,教师对拓展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第二,所选内容要与时代同行。第三,所选内容要同学生兴趣、能力、见闻相符。
2 语文教学中的方式生活化
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侧重于讲授法,而新课程更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下面从生活化这一方面对部分语文教学方式作一些说明。
“情境教学”,教师在课堂中创设合适的氛围,引导学生根据文本内容在情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如教学《失去的一天》这一课,通过阅读课文内容学生能掌握“时间不等人,要珍惜时间”这一要点,但要从故事中的主人公到学生自我认识还存在一段距离。对此情况教师可在课堂中设计这样一个体验环节:让学生细细聆听时钟的嘀嗒声,一分钟后,问同学们在这一分钟里做了什么?继续聆听一分钟,再问在这两分钟里做了什么?持续几分钟后再给同学们算一笔帐,让同学们明白时间就是这样一分一秒悄无声息地流逝的。因此,做任何事情都不要指望时间还多的是。
“自主探究法”,一些贴近生活经验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较强的内容适宜于此法。如教学《高斯智断瓶中线》一文,便可放手让学生去大胆尝试。学习课文之前,教师可将文中的这一问题布置给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待到课文学习,如有同学解决了问题就请谈谈经验,如果没能解决问题,就来看看高斯是怎么解决的,从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要善于观察、思考,巧妙利用身边的资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教学结束,教师可再设计一些生活中的难题,让学生运用本堂课学到的经验去解决问题。这样课前尝试,课中学习,课后实践对学生“探究——学习——运用”就形成了一个整体过程。
“实践体验法”,在实践中认识、学习、感悟。《阳光很活泼》这篇课文就很有必要让学生亲自去感受一下太阳出来时的情境。作为农村学校大多只要把头伸出窗外就能看到日出景象。教学这一课不防选在一个大好天气,老师领着学生在清晨太阳出来时边看边学习这一课。根据课文描述观察日出,再由自己观察到的真实体验回到课文中学习。如此,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习惯和情趣。
3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生活化
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情感功能,不动情的语文学习不是好的语文学习。时代在变,环境在变,而有些主题是永远不变的,如:友谊、亲情、信任、热爱祖国、保护环境等等,只是表现形式可能不一样。教学中要牢牢抓住这些永恒不变的主题,去触及故事中所蕴含的情感世界,让情感成为生命跳动的旋律,生活中的思想伴侣。
学习《信任》一文,我们可以将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去找一找生活中的信任与被信任,去发掘生活中的朴实与纯洁,用最贴近学生的动人故事涤荡心灵,构建健康和谐的精神家园。然生活中彼此猜忌、互不信任的例子也是很多的,我们也可以用反面的例子作为一种告诫。
4 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实践生活化
(1)认知实践。学生在教学中学到的知识技能要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运用学到的书本知识去认识生活中的事物,活学活用。在生活中去认识事物,辨别是非。
(2)情感实践。情感源自于生活,而情感又作用于生活。《哥哥的心愿》、《礼物》、《许世友四跑慈母》等这些饱含浓厚深情的故事深深地触动了学生心灵,如一朵朵鲜艳的花朵在学生们的心里绽放,那么在生活中我们就要学会去建立友谊,去珍视亲情……
(3)道德实践。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情感功能,同时又具有很强的育人功能。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让学生的道德品质得到提升。如《向大树道歉》这一课,故事情节颇为搞笑,但好笑却并不俗气,实则对学生进行了生动活泼的环保教育。学习了这一课,放眼生活中是否有人在破坏环境?面对破坏环境的现象应该怎么做?一连串的问题激起学生对生活中环境问题的关注、思考,道德实践问题就在学生生活中展开。
(4)交际实践。交际活动是人生最主要的活动,运用语文学科中学到的知识、方法,在生活中去与人交往,待人接物,为人处事,是语文知识能力生活化的重要表现。从某些人物身上学到了真诚,从某些人身上学到了谦逊,从某些人物身上学到了奉献,都为我们生活交往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学语文就是学做人。
(5)表达实践。培养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学要引导学生热心于生活中的事物,培养观察思考的习惯,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素材,这样学生的表达才会成为有源之水,不作无病之呻吟。
(作者单位:重庆市云阳县凤鸣镇凤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