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画家的创作性灵,往往跟出生和成长的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以及四季轮回的季象塑造了艺术家最原始的艺术本性和原动力。通过回归童真和开悟成长过程中所接触过的物象情景,召唤并抒发对家乡的艺术情怀,最终转化为寄情于山水的艺术表现形式,正是笔者受石涛画论影响下的家乡情景彩墨山水画创作思想的体现。所以,画家既要深入生活体悟自身经历过的人生百态,又要超乎于所接触过的物象本身,最后用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来抒发源自生命原动力的根性与本真。
关键词:石涛画论 家乡情景 山水画创作
星溪楚江,一个拥有近千年发展历史的古老村落。原名星溪竹山里,始于唐末宋初建村的湖南省嘉禾县广发镇星溪大村,全村皆为李姓。星溪境域西北后山,自西向东有一条常年流淌的溪水,蜿蜒清澈,此地并没有大江大河,先祖们却用小小星溪引出了楚地大江之称,俨然可见他们的柔情与壮志。
楚江村周边景色秀丽,山石林立,地下暗河、湖泊、水库遍布境域,有俊秀徜徉的青山瑞溪,有小桂林之称的千家湖景色,有险奇莫测的仙姑岩洞,还有气势恢宏的陶岭大山……
生于斯长于斯的我,又名星溪楚智,号净水山人、缘溪行者。名字饱含着父母对我的殷切期盼,希望我能成长为这片热土上的智慧之人。自取的斋号也表达了自我的志趣向往,隐山乐水,缘溪上下而求索。我自幼喜欢爬山涉水,攀岩登树,宛如自然之子,生性灵动,常常带着儿时的伙伴穿行于家乡山水之间而忘却归途。此次创作题材皆取自家乡景色,以彩墨写意山水的形式表达思乡情结,抒发内心意志,彰显笔墨意趣。画面中描绘的都是儿时经常所见的山石、水木、蓝天、白云,但都没有去做山水、树木、白云的实录,而是重在画自己的体会,画对生命的理解,山、石、白云只是给我提供了一个表达自我的媒介。
清初画僧石涛的一生跌宕起伏际遇突变,幼年时代便经历了丧父亡国等世事的坎坷,成年以后,又仕途不遂,屡屡落第。作为明末遗民,他自我超越的个性决定了他的人生观不像八大的悲凉和冷漠,而是既有儒家的热情投入又有道家的自由精神,当然更具有了佛家的兼容并蓄,这些都成为他在艺术上走向辉煌的内外动因。石涛的绘画艺术得益于保持了一颗源自根性的本真,最后能够化家仇国恨于自然宇宙之中,寄情于山水,用山水中的万物表达出了能够贯通“宇宙——人生——艺术生命”的“一画”哲学。我服膺佛学中“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观点,同理,每个画家都有自己的原发冲动,这就是佛家中“本一”的思想,这需要通过正确的修悟来获得,所以我画的一云一水都赋予它们隐含的性格,一石一木也都会表达出一种静默的禅意,这样一切众生才会皆有佛性,绘画本身也才能具备艺术化的永恒生命。
石涛认为,艺术更是一种生命创造活动,极重“混沌”二字。混沌是中国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是对宇宙未分状态的形容,或称为“浑沌”“鸿蒙”“洪洞”等。中国哲学将混沌当作宇宙创化的本源性力量。石涛希望画家成为一个“辟混沌手”,也就是要开掘这创造性的力量。在其《画语录》中说道: “笔与墨会,是为絪缊;絪缊不分,是为混沌。辟混沌者,舍一画而谁耶?画于山则灵之,画于水则动之,画于林则生之,画于人则逸之。得笔墨之会,解絪缊之分,作辟混沌手,传诸古今,自成一家,是皆智得之也。”用石涛的绘画艺术创作思想来印证笔者的彩墨山水画,大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玩味:
第一,画中的性灵、苍朴之气,是由“性情”转出来的,是绘画思想的顿悟。就像天地之间,鸿蒙一开,山川森列,天下万物皆有灵性。所谓凿破了天地之混沌,是以一种真实的生命冲动、从人的根性中轉现出来的创造。我的家乡是典型的喀斯特山地丘陵地貌,景物奇骏秀美、生灵变换丰富。化作绘画语言时,笔者首先是景由心生,然后再是笔随心动,笔与墨在纸面运行挥洒时缓急自如,线条与块面布局时长短交错、浓淡交叠,象形与笔势在节奏韵律的把控下一气呵成。这“一气”能让画面有“性灵”之气、“浑然”之气,“性灵”与“浑然”就是从生命冲动和根性中传达出来的气息,“气息”与“顿悟”相通,是画家思想顿悟之后的外在传感,在绘画时一旦有了顿悟“气息”之后,便能够使画面浑然一体,表达得淋漓尽致。
第二,一石一木、一云一水,都是源于自然,合于自然。大匠不斫,艺术创造从“大朴散出”,必须合于造化精神,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笔者在观察自然和创作时,都会以自身化为万物的精神去体察眼前的世界,这样便可做到万物皆我,我即万物的境界。去过星溪楚江村的人都知道,那里的一山一石、一土一木、一湖一水,都是那么的朴实天真,画面中的一景一物都是来自家乡的某一处景致,而那画面中一朵朵飘浮的白云,可能就是笔者自己的幻化了。
第三,真正的艺术创造是独特的。艺术形式是开辟混沌留下的“迹化”,它是由人的生命根性自然流露而出的,是独特的、原创的,不是对古人的重复,不是对外在世界的描摹,也不是有意追求与别人的相异,而是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天生一艺即有一艺之品。中国绘画到了清初,已有近两千年的传统,山水画自五代大兴以来,已有七百年历史,前人的经验和程式层层叠叠,如何超越?只有立足自然本体和绘画本体,并宣扬我与自然和我与绘画这一根本关系,才能超越过去的某一种程式,让古人的“法”为我服务,古人的“法”也是让“自我”通向自然本体和绘画本体的桥梁,而“自我”又是画家在通向自然和绘画本体时让自己超越古人的关键所在,所以“自有我在”的中国艺术精神正是彰显当下生命超越的哲学命题。我们只有溶古于己,并让自己的独特个性树立起来,方可创造艺术的“唯一”。笔者在这次的彩墨山水画创作中主张“画为心生,以书入画”,创作过程以墨为骨,随类赋彩,画面章法黑白相间,虚实相生,大疏大密之中置有全景也缀有局部。山水、云树、田园、山石在画面中自由呈现,组合自如,取景独特又合符于情理。画面以墨、蓝、绿、黄、紫为彩墨色系,墨色与彩色相互穿插,墨为骨,色为肤,层层交替,互为依存,多种媒材的使用与传统笔墨技法相结合,意求得出气韵生动、视觉新颖的“自我”绘画风格来。
石涛在《画语录·海涛章》中写道:“海有洪流,山有潜伏;海有吞吐,山有拱揖;海能荐灵,山能脉运。山有层峦叠嶂,邃谷深崖,躜岏突兀,岚气雾露,烟云毕至,犹如海之洪流、海之吞吐。此非海之荐灵,亦山之自居于海也。”在石涛心目中,山就是海,海就是山。在石涛意识的抚摩中,一切都在喧腾,直立的山也飘动起伏了,生长的树也俯仰呼应了,飘着的云也缠绕着、翻飞着,带着他的性灵。石涛如此,我亦如此。
参考文献:
[1]石涛. 石涛画语录[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 2006.
[2]朱良志. 南画十六观[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3]张法.石涛《画语录》的绘画美学体系[J].中国文化研究,2005(03):70-78.
[4]郭怀若.试析石涛《画语录》对艺术美学研究的影响[J].文艺争鸣,2009(04):157-158.
关键词:石涛画论 家乡情景 山水画创作
星溪楚江,一个拥有近千年发展历史的古老村落。原名星溪竹山里,始于唐末宋初建村的湖南省嘉禾县广发镇星溪大村,全村皆为李姓。星溪境域西北后山,自西向东有一条常年流淌的溪水,蜿蜒清澈,此地并没有大江大河,先祖们却用小小星溪引出了楚地大江之称,俨然可见他们的柔情与壮志。
楚江村周边景色秀丽,山石林立,地下暗河、湖泊、水库遍布境域,有俊秀徜徉的青山瑞溪,有小桂林之称的千家湖景色,有险奇莫测的仙姑岩洞,还有气势恢宏的陶岭大山……
生于斯长于斯的我,又名星溪楚智,号净水山人、缘溪行者。名字饱含着父母对我的殷切期盼,希望我能成长为这片热土上的智慧之人。自取的斋号也表达了自我的志趣向往,隐山乐水,缘溪上下而求索。我自幼喜欢爬山涉水,攀岩登树,宛如自然之子,生性灵动,常常带着儿时的伙伴穿行于家乡山水之间而忘却归途。此次创作题材皆取自家乡景色,以彩墨写意山水的形式表达思乡情结,抒发内心意志,彰显笔墨意趣。画面中描绘的都是儿时经常所见的山石、水木、蓝天、白云,但都没有去做山水、树木、白云的实录,而是重在画自己的体会,画对生命的理解,山、石、白云只是给我提供了一个表达自我的媒介。
清初画僧石涛的一生跌宕起伏际遇突变,幼年时代便经历了丧父亡国等世事的坎坷,成年以后,又仕途不遂,屡屡落第。作为明末遗民,他自我超越的个性决定了他的人生观不像八大的悲凉和冷漠,而是既有儒家的热情投入又有道家的自由精神,当然更具有了佛家的兼容并蓄,这些都成为他在艺术上走向辉煌的内外动因。石涛的绘画艺术得益于保持了一颗源自根性的本真,最后能够化家仇国恨于自然宇宙之中,寄情于山水,用山水中的万物表达出了能够贯通“宇宙——人生——艺术生命”的“一画”哲学。我服膺佛学中“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观点,同理,每个画家都有自己的原发冲动,这就是佛家中“本一”的思想,这需要通过正确的修悟来获得,所以我画的一云一水都赋予它们隐含的性格,一石一木也都会表达出一种静默的禅意,这样一切众生才会皆有佛性,绘画本身也才能具备艺术化的永恒生命。
石涛认为,艺术更是一种生命创造活动,极重“混沌”二字。混沌是中国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是对宇宙未分状态的形容,或称为“浑沌”“鸿蒙”“洪洞”等。中国哲学将混沌当作宇宙创化的本源性力量。石涛希望画家成为一个“辟混沌手”,也就是要开掘这创造性的力量。在其《画语录》中说道: “笔与墨会,是为絪缊;絪缊不分,是为混沌。辟混沌者,舍一画而谁耶?画于山则灵之,画于水则动之,画于林则生之,画于人则逸之。得笔墨之会,解絪缊之分,作辟混沌手,传诸古今,自成一家,是皆智得之也。”用石涛的绘画艺术创作思想来印证笔者的彩墨山水画,大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玩味:
第一,画中的性灵、苍朴之气,是由“性情”转出来的,是绘画思想的顿悟。就像天地之间,鸿蒙一开,山川森列,天下万物皆有灵性。所谓凿破了天地之混沌,是以一种真实的生命冲动、从人的根性中轉现出来的创造。我的家乡是典型的喀斯特山地丘陵地貌,景物奇骏秀美、生灵变换丰富。化作绘画语言时,笔者首先是景由心生,然后再是笔随心动,笔与墨在纸面运行挥洒时缓急自如,线条与块面布局时长短交错、浓淡交叠,象形与笔势在节奏韵律的把控下一气呵成。这“一气”能让画面有“性灵”之气、“浑然”之气,“性灵”与“浑然”就是从生命冲动和根性中传达出来的气息,“气息”与“顿悟”相通,是画家思想顿悟之后的外在传感,在绘画时一旦有了顿悟“气息”之后,便能够使画面浑然一体,表达得淋漓尽致。
第二,一石一木、一云一水,都是源于自然,合于自然。大匠不斫,艺术创造从“大朴散出”,必须合于造化精神,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笔者在观察自然和创作时,都会以自身化为万物的精神去体察眼前的世界,这样便可做到万物皆我,我即万物的境界。去过星溪楚江村的人都知道,那里的一山一石、一土一木、一湖一水,都是那么的朴实天真,画面中的一景一物都是来自家乡的某一处景致,而那画面中一朵朵飘浮的白云,可能就是笔者自己的幻化了。
第三,真正的艺术创造是独特的。艺术形式是开辟混沌留下的“迹化”,它是由人的生命根性自然流露而出的,是独特的、原创的,不是对古人的重复,不是对外在世界的描摹,也不是有意追求与别人的相异,而是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天生一艺即有一艺之品。中国绘画到了清初,已有近两千年的传统,山水画自五代大兴以来,已有七百年历史,前人的经验和程式层层叠叠,如何超越?只有立足自然本体和绘画本体,并宣扬我与自然和我与绘画这一根本关系,才能超越过去的某一种程式,让古人的“法”为我服务,古人的“法”也是让“自我”通向自然本体和绘画本体的桥梁,而“自我”又是画家在通向自然和绘画本体时让自己超越古人的关键所在,所以“自有我在”的中国艺术精神正是彰显当下生命超越的哲学命题。我们只有溶古于己,并让自己的独特个性树立起来,方可创造艺术的“唯一”。笔者在这次的彩墨山水画创作中主张“画为心生,以书入画”,创作过程以墨为骨,随类赋彩,画面章法黑白相间,虚实相生,大疏大密之中置有全景也缀有局部。山水、云树、田园、山石在画面中自由呈现,组合自如,取景独特又合符于情理。画面以墨、蓝、绿、黄、紫为彩墨色系,墨色与彩色相互穿插,墨为骨,色为肤,层层交替,互为依存,多种媒材的使用与传统笔墨技法相结合,意求得出气韵生动、视觉新颖的“自我”绘画风格来。
石涛在《画语录·海涛章》中写道:“海有洪流,山有潜伏;海有吞吐,山有拱揖;海能荐灵,山能脉运。山有层峦叠嶂,邃谷深崖,躜岏突兀,岚气雾露,烟云毕至,犹如海之洪流、海之吞吐。此非海之荐灵,亦山之自居于海也。”在石涛心目中,山就是海,海就是山。在石涛意识的抚摩中,一切都在喧腾,直立的山也飘动起伏了,生长的树也俯仰呼应了,飘着的云也缠绕着、翻飞着,带着他的性灵。石涛如此,我亦如此。
参考文献:
[1]石涛. 石涛画语录[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 2006.
[2]朱良志. 南画十六观[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3]张法.石涛《画语录》的绘画美学体系[J].中国文化研究,2005(03):70-78.
[4]郭怀若.试析石涛《画语录》对艺术美学研究的影响[J].文艺争鸣,2009(04):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