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的整体护理。方法:对我院儿科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42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患儿的体温、饮食、皮肤粘膜及心理等各方面,实施一系列有效的整体护理措施。结果:42例川崎病患儿全部痊愈出院。结论:对川崎病患儿实施有效的整体护理措施、有利于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川崎病;整体护理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以发热、皮疹、皮肤黏膜病损、淋巴结肿大为临床特征,本病发病机制目前认为是易感者感染病原后触发的免疫介导的全身性血管炎性病变[1],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是其严重的并发症,其中尤以冠状动脉瘤和冠状动脉狭窄最为严重,可导致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和猝死[2]。我院儿科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川崎病患儿42例,针对患儿的症状、体征及心理等方面实施整体护理,现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共42例,均符合日本1984年9月修订的川崎病诊断标准[3]。其中男28例,女14例。年龄8个月~7岁,平均2岁11个月,其中<3岁22例(52.4%),3~5岁15例(35.7%),>5岁5例(11.9%)。四季均有发病,以7-10月发病较多。
1.2 方 法 针对患儿的症状、体征及心理等各方面进行评估,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有效、合理的整体护理措施,并加强对患儿及家属的健康宣教。
1.3 结 果 42例患儿经整体护理,及合理的对症、支持、抗凝等治疗,全部痊愈出院。
2 护理方法
2.1 高热护理 患儿体温常达38~40 ℃以上,呈稽留热或弛张热,密切监测体温变化,防止高热惊厥的发生。保持并使空气清新,室温在18℃~22℃,湿度50%~60%。体温38.5℃以下采用松解衣服、温水擦浴、冰袋降温等物理降温措施,并多饮温开水,如体温不降,持续升高达38.5℃以上应采用药物治疗,如萘普生,泰诺等。对出汗较多者及时更换衣服并及时静脉补充液体,防止水电解质紊乱。
2.2 饮食护理 患儿由于发热、口腔黏膜充血甚至糜烂影响食欲,往往进食量少,甚至拒食。为保证患儿机体需要,应给予清淡的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质的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2.3 皮肤黏膜的护理 ①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衣被质地柔软而清洁,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每次便后清洁肛周。勤剪指甲,以免抓伤、擦伤。对半脱的痂皮应用干净剪刀剪除,切忌强行撕脱,防止出血和继发感染。②口腔护理:评估患儿唇皲裂及口腔黏膜受损程度。口腔护理每日3次,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口腔黏膜,用消毒鱼肝油涂口唇。避免进食酸、咸、辣、热、粗、硬等刺激性食物。进食流质或半流质时使用粗吸管。鼓励患儿进食,饭前用温水湿润口唇,饭后漱口。③眼部护理:每日用生理盐水洗眼1~2次,以保持眼的清洁预防感染。年龄稍大患儿嘱其多闭目休息,减少用眼时间,或遵医嘱点滴珍珠明目液等辅助治疗。
2.4潜在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密切观察患儿有无心血管损害的症状,如面色、精神、心率、心音、心电图改变等,做好抢救药物和物品的准备。据报道川崎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若病程中患儿出现热退重起、纳差、呕吐、前囟隆起、抽搐等症状时,应警惕脑损害的发生[4]。如出现以上表现立即进行心电监护,并及时处理。
2.5药物治疗的护理 口服阿司匹林时,应给予肠溶制剂且饭后服药,观察有无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大便的色量及性质。丙种球蛋白溶液为血液制品,易被污染。使用前认真检查质量,开启后立即使用,未用完要废弃。在输注丙种球蛋白时,应注意输注速度,输注过程中,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使用输液泵严格控制滴速,一般在开始输注的0.5小时内液速为5~10滴/min,0.5小时后液速为15~20滴/min,在12~24小时内均匀滴入。一旦出现恶心呕吐、心悸、胸闷、出汗等症状,可减慢输液速度或暂停输液;如症状加重出现呼吸急促、发绀、荨麻疹等,立即停药,给予输氧、保暖,配合医师予抗过敏治疗。
2.6 心理护理 川崎病早期持续高热,家属情绪紧张、焦虑、恐惧和烦躁,护士应理解其心情,倾听其诉说,耐心讲解有关川崎病的特点、治疗及预防,说明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的重要性(可减少冠状动脉损害)。了解年长儿的心理状态,多与患儿接触交流,亲切友善地对待患儿,耐心地回答其提出的问题,消除其恐惧心理,取得患儿的信任。
2.7 健康宣教 通过讲解、提供书本资料、演示看录像等形式对患者及家长开展健康教育,教患儿及家长有关疾病临床表现、主要治疗方法、服药注意事项及饮食等方面的知识,在出院前做好出院指导工作,嘱患者注意休息与活动、饮食与营养、服药及定期复诊等。
3 讨论
川崎病在婴幼儿中发病率高,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使患儿产生高热、厌食、皮肤粘膜损害及导致冠状动脉损害而危及性命。许多患儿家长对该病缺乏正确的认识,未能引起应有的重视,患儿若得不到正确的治疗和护理,必然延迟患儿的康复。其次患儿家属因知识缺乏易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烦躁等不良心理。因此及时与患儿及家长沟通,耐心做好相关知识宣教,引起重视,对患儿实施全面的整体护理,有利于病情康复,并能及早发现可能产生的潜在并发症,提高治愈率[5]。
川崎病采取支持疗法和对症疗法,以减少血管炎症、对抗血小板凝集、防止或减少对心脏的损害。阿司匹林及丙种球蛋白为常用药物,同时也存在一定副作用。所以在治疗过程中,护士必须做到精心护理,勤巡视,定时测量体温注意变化,注意有无心脏受累表现及药物副作用的发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做出相应处理。重视患儿家长心理反应,加强护理健康教育的力度,增进护患之间的相互信任,对加快疾病康复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慕逖.儿科学[M].笫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87-188.
[2]茹飞燕.川崎病的护理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6):941-942.
[3]胡亚美,江载芳,褚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98-671.
[4]于臻,孙若鹏.川崎病并发严重脑损害1例[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8,23(2):160.
[5]万桂莲.48例川崎病的护理[J].全科护理,2008,6(5B):212-213.
【关键词】川崎病;整体护理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以发热、皮疹、皮肤黏膜病损、淋巴结肿大为临床特征,本病发病机制目前认为是易感者感染病原后触发的免疫介导的全身性血管炎性病变[1],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是其严重的并发症,其中尤以冠状动脉瘤和冠状动脉狭窄最为严重,可导致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和猝死[2]。我院儿科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川崎病患儿42例,针对患儿的症状、体征及心理等方面实施整体护理,现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共42例,均符合日本1984年9月修订的川崎病诊断标准[3]。其中男28例,女14例。年龄8个月~7岁,平均2岁11个月,其中<3岁22例(52.4%),3~5岁15例(35.7%),>5岁5例(11.9%)。四季均有发病,以7-10月发病较多。
1.2 方 法 针对患儿的症状、体征及心理等各方面进行评估,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有效、合理的整体护理措施,并加强对患儿及家属的健康宣教。
1.3 结 果 42例患儿经整体护理,及合理的对症、支持、抗凝等治疗,全部痊愈出院。
2 护理方法
2.1 高热护理 患儿体温常达38~40 ℃以上,呈稽留热或弛张热,密切监测体温变化,防止高热惊厥的发生。保持并使空气清新,室温在18℃~22℃,湿度50%~60%。体温38.5℃以下采用松解衣服、温水擦浴、冰袋降温等物理降温措施,并多饮温开水,如体温不降,持续升高达38.5℃以上应采用药物治疗,如萘普生,泰诺等。对出汗较多者及时更换衣服并及时静脉补充液体,防止水电解质紊乱。
2.2 饮食护理 患儿由于发热、口腔黏膜充血甚至糜烂影响食欲,往往进食量少,甚至拒食。为保证患儿机体需要,应给予清淡的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质的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2.3 皮肤黏膜的护理 ①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衣被质地柔软而清洁,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每次便后清洁肛周。勤剪指甲,以免抓伤、擦伤。对半脱的痂皮应用干净剪刀剪除,切忌强行撕脱,防止出血和继发感染。②口腔护理:评估患儿唇皲裂及口腔黏膜受损程度。口腔护理每日3次,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口腔黏膜,用消毒鱼肝油涂口唇。避免进食酸、咸、辣、热、粗、硬等刺激性食物。进食流质或半流质时使用粗吸管。鼓励患儿进食,饭前用温水湿润口唇,饭后漱口。③眼部护理:每日用生理盐水洗眼1~2次,以保持眼的清洁预防感染。年龄稍大患儿嘱其多闭目休息,减少用眼时间,或遵医嘱点滴珍珠明目液等辅助治疗。
2.4潜在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密切观察患儿有无心血管损害的症状,如面色、精神、心率、心音、心电图改变等,做好抢救药物和物品的准备。据报道川崎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若病程中患儿出现热退重起、纳差、呕吐、前囟隆起、抽搐等症状时,应警惕脑损害的发生[4]。如出现以上表现立即进行心电监护,并及时处理。
2.5药物治疗的护理 口服阿司匹林时,应给予肠溶制剂且饭后服药,观察有无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大便的色量及性质。丙种球蛋白溶液为血液制品,易被污染。使用前认真检查质量,开启后立即使用,未用完要废弃。在输注丙种球蛋白时,应注意输注速度,输注过程中,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使用输液泵严格控制滴速,一般在开始输注的0.5小时内液速为5~10滴/min,0.5小时后液速为15~20滴/min,在12~24小时内均匀滴入。一旦出现恶心呕吐、心悸、胸闷、出汗等症状,可减慢输液速度或暂停输液;如症状加重出现呼吸急促、发绀、荨麻疹等,立即停药,给予输氧、保暖,配合医师予抗过敏治疗。
2.6 心理护理 川崎病早期持续高热,家属情绪紧张、焦虑、恐惧和烦躁,护士应理解其心情,倾听其诉说,耐心讲解有关川崎病的特点、治疗及预防,说明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的重要性(可减少冠状动脉损害)。了解年长儿的心理状态,多与患儿接触交流,亲切友善地对待患儿,耐心地回答其提出的问题,消除其恐惧心理,取得患儿的信任。
2.7 健康宣教 通过讲解、提供书本资料、演示看录像等形式对患者及家长开展健康教育,教患儿及家长有关疾病临床表现、主要治疗方法、服药注意事项及饮食等方面的知识,在出院前做好出院指导工作,嘱患者注意休息与活动、饮食与营养、服药及定期复诊等。
3 讨论
川崎病在婴幼儿中发病率高,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使患儿产生高热、厌食、皮肤粘膜损害及导致冠状动脉损害而危及性命。许多患儿家长对该病缺乏正确的认识,未能引起应有的重视,患儿若得不到正确的治疗和护理,必然延迟患儿的康复。其次患儿家属因知识缺乏易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烦躁等不良心理。因此及时与患儿及家长沟通,耐心做好相关知识宣教,引起重视,对患儿实施全面的整体护理,有利于病情康复,并能及早发现可能产生的潜在并发症,提高治愈率[5]。
川崎病采取支持疗法和对症疗法,以减少血管炎症、对抗血小板凝集、防止或减少对心脏的损害。阿司匹林及丙种球蛋白为常用药物,同时也存在一定副作用。所以在治疗过程中,护士必须做到精心护理,勤巡视,定时测量体温注意变化,注意有无心脏受累表现及药物副作用的发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做出相应处理。重视患儿家长心理反应,加强护理健康教育的力度,增进护患之间的相互信任,对加快疾病康复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慕逖.儿科学[M].笫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87-188.
[2]茹飞燕.川崎病的护理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6):941-942.
[3]胡亚美,江载芳,褚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98-671.
[4]于臻,孙若鹏.川崎病并发严重脑损害1例[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8,23(2):160.
[5]万桂莲.48例川崎病的护理[J].全科护理,2008,6(5B):21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