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近体诗审美鉴赏和创造的培养研究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yhh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核心素养背景下,原有的近体诗教学方法有诸多不足,需要教师们不断提高专业知识,需更新诗歌教学的理念。近体诗的教学,需要发现诗歌的美和探索新的教学路径。多吟诵,多朗读,适当进行硬笔书法的练习。审美鉴赏和创造的培养,对于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并且成为语文课堂教学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重视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并帮助学生培养审美鉴赏和创造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整体核心素养的提高,个性化才能得以真正发展,才能够真正实现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审美鉴赏和创造;吟诵书法
   为了更好地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统编版教材对初中语文教材内容进行了调整,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的理念。初中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哪些部分呢?按照大纲中强调的,语文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了以下四个部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核心素养背景下,统编本初中语文增加大量古诗词,而近体诗是主要组成部分。就近体诗的教学而言,却存在很多问题。
   一、近体诗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心中没有诗,自身文化素养水平欠缺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文化是诗性文化,是诗歌养育了中华民族。孔子曰:“不读诗,无以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诗歌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国人情感的重要抒发方式,凝聚了中国人传统的审美思维。[1]但最近网络上一次调查表明,大部分的教师没有读诗和写诗的习惯。近一半的教师,对近体诗诗歌基本的理论很不清晰。如果教师都不读诗,不研究诗人的相关资料,单靠课本和教参又如何能教好诗歌呢?
   (二)近体诗教学模式固化,学生感到无趣
   长久以来,近体诗的教学主要是知人论世。一堂课,讲讲诗人背景,相关文学常识。然后再多读几遍诗,剩下就是直接公布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固化僵硬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十分被动,变得缺少自觉主动的意识。部分教师对于诗歌理解,集中体现为:重内容,轻感悟;重翻译,少启发,使其学习近体诗变得乏味无趣。考试中,古诗词的得分点主要在于默写部分,而近体诗的鉴赏题型难度大、分数低,这就造成个别教师不愿意去花费时间在赏析部分。而学生由于基础薄弱,认为古诗词晦涩难懂,背诵也难以进行,就索性放弃对古诗词鉴赏部分的学习。
   二、近体诗教学中的审美鉴赏和创造的培养途径
   (一)发现近体诗美的元素,并提高审美鉴赏和创造培养的针对性
   教师在进行近体诗教学的时候,不能够沿用传统、落后的语文教学模式,而是应当将语文教师构建为引导人的角色,把学生的地位提升并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力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其一是语文的教学任务,另一部分就是语文的审美鉴赏和创造的培养。[1]
   统编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近体诗名篇,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时候,除了讲解与分析教材中的内容,而且还要将深藏于文字深处的美学价值挖掘出来,进行审美鉴赏和创造的培养。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能够体验到字里行间所包含的情感与美学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对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与优化,并通过独特的思维与视角来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思考、探究课文中的内涵与美感[2]。比如讲解《钱塘湖春行》时,在讲课之前,教师应当要通过语言的引导来为学生构建出美好的画面,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进入到诗文中所描绘的西湖美景,并和诗人一起对话交流。通过课内近体诗,延伸到诗人课外的诗歌,将隐藏于文字当中的美育元素进行挖掘并引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这对于强化学生的审美鉴赏和创造有着重大意义。
   (二)用吟诵的方式,实现近体诗审美鉴赏和创造的培养
   对于古诗词文本的解读,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是必要的和有意义的。而我们的近体诗教学中,多用朗读的形式,从文字方面解读近体诗的情感。除了朗读,还应该有吟诵。吟诵,是中国一种传统的读书法。
   如:李益边塞诗《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如只用朗读,很难读出诗人表达的思想情绪之深。如果在朗读基础上,加入诗歌的吟诵,能让学生有更深和更新的体验。“雪”“月”等入声字,读音短促,表现边塞的辽阔和苦寒。“霜”“乡”等韵字,吟诵时拉长声音,表现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
   如宋之问的《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复”“历”两字连用入声,表示快速,与“冬”“春”两个长音字相配合,表达出了时间漫长之感。“断”为去声,表明音信全无之决绝,“怯”为入声,表达欲问还惧之畏缩,这两个句尾用得出色,吟诵时也应突出这些字。[3]
   正如叶嘉莹先生所说:“吟诵的声音里,有诗歌一半的生命。”通过音韵来解读近体诗,这种古老的读书方法,会让学生融入诗歌中,更准确地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三)用书法的方式,实现近体诗审美鉴赏和创造的培养
   宗白华说:“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就是美”。[4]而书法,是语文教学中的另外一种美。
   书法,是我国的传统国粹,有几千年的历史。统编版教材课后读读写写,专门邀请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丁永康老师撰写。初一年级主要要求学生训练楷书,初二初三则要求能从行楷书中感受中国文字之美。也表现出编写教材的老师们非常注重学生的书写。
   针对近体诗的书写,丁永康老师专门出版有《丁永康书法之唐诗宋词》。在近体诗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讲授诗歌基本知识,还要求通过临摹,学习近体诗的另一种美。
   教师还要重视学生“美”的培养,帮助学生通过不同的视角与方式来探索美的存在和美的真谛,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观察力的同时,强化学生的审美情趣与审美创造,引导学生运用审美的眼光来看待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并且要求学生运用审美思维来考虑问题,从而让学生拥有一颗向上、阳光的心灵,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与审美情趣。核心素养背景下,也将提高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方面的能力。
   三、总结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背景下,原有的近体诗教学方法有诸多不足,需教师们不断提高专业知识,需更新诗歌教学的理念。近体诗的教学,需要多吟诵,多朗读,适当进行硬笔书法的练习。审美鉴赏和创造的培养,对于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并且成为语文课堂教学当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重视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并帮助学生培养审美鉴赏和创造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整体核心素养的提高,个性化才能得以真正发展,才能够真正实现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参考文献:
   [1]李素云.做学习的主人,品精彩的人生: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实践初探[J].语文教学之友,2016(7):84-97.
   [2]何波.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浅谈核心素养下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J].科学咨询,2015(16):114-121.
   [3]徐健顺.我爱吟诵[M].上海: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4]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其他文献
【摘要】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关键一环,在小学阶段,就注重德育教育,可以更有效地引导小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和人生价值观,端正小学生的品行,提高他们的素质,这对于今后的发展大有裨益。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语文;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实则有两点,其一是将文化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其二是教会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因此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课程中是十分必要且意义重
期刊
“游戏精神”是一种自由自主、自愿自觉的精神,是一种同等加入、相助互动的精神。我觉得“游戏精神”的宣扬,是引发师生生命活力的一条良好途径。我们要宣扬这种游戏精神,拓展语文的“游戏”天地,让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自由创新,看重体验,获取美感愉悦。   自从我踏上一年级语文教师这个岗位的那一刻起,对生活,对身边的学生就多了一份关心和爱护。一只蚂蚁、一片树叶,甚至一团泥巴,可以让六七岁的孩子留恋半天,
期刊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于汉字知识并不是一无所知,他们在幼儿园或者家庭中,对于汉字或多或少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在前置性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构建识字教学体系,想方设法和学前教育相衔接,通过前置性识字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识字学习。   一、以旧带新,激发识字兴趣   随着学前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改变,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已经今非昔比,所以,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就不能按照传统的
期刊
【摘要】主题班会课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能够提升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与行为习惯,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班主任应当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引入丰富多彩和生动有趣的资源,加强师生互动和交流,通过创设多种形式与多个主题的班会课,更有效地开展主题班会课,主要包括思想品德教育、安全主题教育、其他方面主题教育等。农村小学班主任可以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班会课,从而通
期刊
孩子们的天性就喜欢故事,老师可以运用故事把孩子们带到一个充满幻想的七彩世界里面,让孩子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孩子会有很强烈的求知欲,带着对世界的疑问认真的探索其中的奥秘,并且通过故事活跃了孩子的思维,启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给孩子初级建立一个“美丑”“善恶”的道德观念。   一、运用故事教学的意义   (一)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幼儿兴趣爱好颇为广泛,大部分幼儿都非常喜欢听故事。故事本身有着特
期刊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哲人也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么,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一、布置书香教室,为学生创造书香环境   记得有这样一句名言“学校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个人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的却是家庭。”为了让家长能够站在更高的起点带领孩子成长,我们在班级建立了“家长读书角”,通过各种渠道鼓励家长阅读。慢慢地,家长开始主动找我推荐阅读书目,
期刊
文言文是使用汉民族传统书面语写成的文章,有很多蕴含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彩篇章,这些篇章不仅是语言文字运用的典范作品,是思维训练、素材积累的优秀文本,也是文化传承、立德树人的典范教材。因此,高中文言文教学,不应仅涉及字、词、句、段、篇的知识,还应把文言知识有效地迁移到高中的作文教学中来。   文言知识迁移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言文教学应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良好的
期刊
什么是财富?是豪车,私人飞机和游艇吗?是数不胜数的奢侈品吗?是研究生堆积如山的考研资料吗?还是消防员全套的消防装备呢?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财富,那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财富,其实很平凡。   当今社会,有的人会在各种社交软件上炫富,他们的“富”,往往是各种奢侈品。然而,一些普通人所“炫富”的新版本,令人对财富有了新的思考:消防员炫全套消防装备,研究生炫堆积如山的学习资料,全职妈妈炫全套母婴产品。
期刊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时代变迁,曾经的墓冢已化为沙土,传统经典仍需守护。   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曾悲鸣:“再也找不見慷慨的遗恨,只剩下几座既可凭吊也可休憩的亭台”,我国城市的经典正在消逝。随着时代的前进,曾经的古风古韵、古街古楼在历史长河中已隐去了身影,换来一栋栋耸立的高楼。固然,过去的院落、城镇已然不适合今天的人口居住,但是现代化机械的替代不免有股淡淡的悲凉。   弘扬经典,究
期刊
【摘要】习惯可对学生的一生产生直接影响。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就应当逐步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这样学生才能更加顺利地进行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因此,教师需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保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使其能够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在上课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