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五层次阅读能力模型”中的“运用、评鉴和质疑创新”等能力属于高阶层阅读能力,学生这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弱。文章将从“在文本留白处批注、在精妙之处批注、在不解之处作批注”三个方面,谈谈如何有效地运用批注阅读,来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阶思维;核心素养;批注;五层次阅读能力模型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11-22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8-0037-02
“五层次阅读能力模型”是福建省普教室黄国才老师基于(PIRLS)的研究项目,“五层次阅读能力模型”将阅读能力从低到高分为检索、理解、运用、评鉴和质疑创新五个层次。我们课题组通过阅读素养质量检测以及调查问卷发现:当前学生的低层级阅读能力(检索、理解)尚好;高层级阅读能力(运用、评鉴、质疑创新)相对较差,得分率低。其原因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用心去体验、去感受,深入文本中去触摸语言,体验作者的情感,引发共鸣。如何让真正的对话在课堂上真实地发生呢?教材搭建了一个平台,这个平台就是“批注”。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也首次提出“学会运用批注的方法阅读”。这在原来的教材中从没出现过,此次统编版教材把“批注”作为“读书能力”的点特别地提出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目的在于教给学生用批注的方法阅读。可见批注既是读书的方法,又是让学习迈向深度阅读的必由之路。如何在教学中将批注巧妙融合在阅读实践中,提高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呢?
一、在文本留白处批注,训练表达运用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材的很多课文中,作者常常运用类似中国国画中的“留白”手法,给学生留下了发挥想象的空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这些“留白”的作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在这些地方做批注,将省略的内容补写出来。在执教《桥》这一课时,文中“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课文并没有详细的叙述,而是有留白的空间,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设计这样的问题:“孩子们,此时,小伙被吞没了,老汉似乎有好多话想说,他想说什么呢?学生纷纷在书上批注:“孩子,父亲心里始终爱你,但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只有舍弃小家保卫大家了,对不起你了”“我对不起你啊儿子呀!爸爸也是迫不得已的。为了大家,我只能舍小家”身为党员就应该舍己为人、忠于职守,请你不要怪我啊,我的孩子”“儿子,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牢记使命,保护村民是我义不容辞的职责,希望你能理解爸爸”……又如,在教学《普罗米修斯》第一段时,笔者问:“同学们,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飞越时空的隧道,回到古老的人类社会。没有火,人类的生活会是怎样的呢?”请用笔写出你的想象。学生写下了体会深刻的语句:“没有火,那时的人们只能吃生的蔬菜、肉等,所以他们经常生病,那时的人们寿命也很短”“没有火,人类无法抵御寒冬,人们蜷缩在一起,雪花纷飞的冬天可能成为人类的噩梦”“没有火,夜晚四处一片漆黑,野兽的嚎叫声此起彼伏,人们无法抵挡猛兽的袭击,生命安全没有保障”……在笔尖的流动中,学生领略到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造福人类的崇高精神。
在补白的过程中,教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建构与思维能力,也训练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实现了语文核心素养的“软着陆”。
二、在精妙之处批注,提高语言评鉴能力
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学生作为文本信息的加工者与接受者,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遣词造句、写作特点、文章结构等都会有个人的理解与感悟,教师要给他们提供表达的平台,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将这些理解与感悟批注下来。这能够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沟通”与“交流”,从而提升学生的评鉴能力。
(一)品人物形象
例如,教学《青山不老》一文时,为让学生感受到老人植树造林、造福后代的情怀,教师说:“同学们,文中的老农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简陋的生活条件下,用15年的时间创造了这片绿洲,真是了不起的奇迹。2009年,马永顺老人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假如你在现场,请为他写上颁奖词。”此时,学生的情感被激发了,纷纷写下了感人的话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个山野老农,他用15年的岁月诠释着这个朴素的道理”“他用15年的岁月创造了一片绿洲,他将生命化为一个个奇迹,谱写绿色的篇章,他用佝偻的背书写了青山不老的传奇”“一位耄耋老人,用整整15年的时间与天斗、与地斗,植树造林,造福后代,生命的价值在茫茫青山中得到了无限延伸”……批注既加深了学生对老人形象的认识,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评鉴能力。
(二)赏语言文字
在教学《桥》一文时,笔者尝试让学生对小说的表达特色加以评价,感受小说语言之精妙。学生的批注内容颇丰。
有的学生的批注是这样的:“像泼、像倒。惜字如金,简简单单的四个字让我们感受到雨之大,情况之危急,烘托了紧张的气氛。”
有的学生这样批注:“一个‘舔’字,拟人化的手法。让我仿佛看到洪水如魔,时刻准备着吞噬这些村民的性命。”
还有的学生这样批注:“洪水已经在路上跳舞了,跳的是死亡之舞,群魔乱舞、张牙舞爪,情况岌岌可危。”
…………
学生在交流个人评价的过程中,不僅对文章内容理解得更为深刻,对微型小说的表达特色也有了更深的认识。与此同时,学生高阶思维能力中的评鉴能力也得以逐步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也就水到渠成了。
关键词:高阶思维;核心素养;批注;五层次阅读能力模型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11-22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8-0037-02
“五层次阅读能力模型”是福建省普教室黄国才老师基于(PIRLS)的研究项目,“五层次阅读能力模型”将阅读能力从低到高分为检索、理解、运用、评鉴和质疑创新五个层次。我们课题组通过阅读素养质量检测以及调查问卷发现:当前学生的低层级阅读能力(检索、理解)尚好;高层级阅读能力(运用、评鉴、质疑创新)相对较差,得分率低。其原因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用心去体验、去感受,深入文本中去触摸语言,体验作者的情感,引发共鸣。如何让真正的对话在课堂上真实地发生呢?教材搭建了一个平台,这个平台就是“批注”。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也首次提出“学会运用批注的方法阅读”。这在原来的教材中从没出现过,此次统编版教材把“批注”作为“读书能力”的点特别地提出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目的在于教给学生用批注的方法阅读。可见批注既是读书的方法,又是让学习迈向深度阅读的必由之路。如何在教学中将批注巧妙融合在阅读实践中,提高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呢?
一、在文本留白处批注,训练表达运用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材的很多课文中,作者常常运用类似中国国画中的“留白”手法,给学生留下了发挥想象的空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这些“留白”的作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在这些地方做批注,将省略的内容补写出来。在执教《桥》这一课时,文中“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课文并没有详细的叙述,而是有留白的空间,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设计这样的问题:“孩子们,此时,小伙被吞没了,老汉似乎有好多话想说,他想说什么呢?学生纷纷在书上批注:“孩子,父亲心里始终爱你,但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只有舍弃小家保卫大家了,对不起你了”“我对不起你啊儿子呀!爸爸也是迫不得已的。为了大家,我只能舍小家”身为党员就应该舍己为人、忠于职守,请你不要怪我啊,我的孩子”“儿子,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牢记使命,保护村民是我义不容辞的职责,希望你能理解爸爸”……又如,在教学《普罗米修斯》第一段时,笔者问:“同学们,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飞越时空的隧道,回到古老的人类社会。没有火,人类的生活会是怎样的呢?”请用笔写出你的想象。学生写下了体会深刻的语句:“没有火,那时的人们只能吃生的蔬菜、肉等,所以他们经常生病,那时的人们寿命也很短”“没有火,人类无法抵御寒冬,人们蜷缩在一起,雪花纷飞的冬天可能成为人类的噩梦”“没有火,夜晚四处一片漆黑,野兽的嚎叫声此起彼伏,人们无法抵挡猛兽的袭击,生命安全没有保障”……在笔尖的流动中,学生领略到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造福人类的崇高精神。
在补白的过程中,教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建构与思维能力,也训练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实现了语文核心素养的“软着陆”。
二、在精妙之处批注,提高语言评鉴能力
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学生作为文本信息的加工者与接受者,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遣词造句、写作特点、文章结构等都会有个人的理解与感悟,教师要给他们提供表达的平台,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将这些理解与感悟批注下来。这能够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沟通”与“交流”,从而提升学生的评鉴能力。
(一)品人物形象
例如,教学《青山不老》一文时,为让学生感受到老人植树造林、造福后代的情怀,教师说:“同学们,文中的老农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简陋的生活条件下,用15年的时间创造了这片绿洲,真是了不起的奇迹。2009年,马永顺老人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假如你在现场,请为他写上颁奖词。”此时,学生的情感被激发了,纷纷写下了感人的话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个山野老农,他用15年的岁月诠释着这个朴素的道理”“他用15年的岁月创造了一片绿洲,他将生命化为一个个奇迹,谱写绿色的篇章,他用佝偻的背书写了青山不老的传奇”“一位耄耋老人,用整整15年的时间与天斗、与地斗,植树造林,造福后代,生命的价值在茫茫青山中得到了无限延伸”……批注既加深了学生对老人形象的认识,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评鉴能力。
(二)赏语言文字
在教学《桥》一文时,笔者尝试让学生对小说的表达特色加以评价,感受小说语言之精妙。学生的批注内容颇丰。
有的学生的批注是这样的:“像泼、像倒。惜字如金,简简单单的四个字让我们感受到雨之大,情况之危急,烘托了紧张的气氛。”
有的学生这样批注:“一个‘舔’字,拟人化的手法。让我仿佛看到洪水如魔,时刻准备着吞噬这些村民的性命。”
还有的学生这样批注:“洪水已经在路上跳舞了,跳的是死亡之舞,群魔乱舞、张牙舞爪,情况岌岌可危。”
…………
学生在交流个人评价的过程中,不僅对文章内容理解得更为深刻,对微型小说的表达特色也有了更深的认识。与此同时,学生高阶思维能力中的评鉴能力也得以逐步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也就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