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实现农村内涵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而现阶段,正是我国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的瓶颈期,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给农村社区教育指明了方向,开启了新的发展机遇。农村社区教育工作者应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时代历史使命,明确农村社区教育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价值,理清现阶段我国农村社区教育存在的基本问题,分析原因,查找对策,对照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加快农村社区教育事业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关键词:农村社区教育;社区治理;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6-270
引言
2016年我国开始全面加强社区教育发展,并制定了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建成完善社区教育体系的目标。农村社区教育是社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农村社区教育对社区治理的实现路径,要结合社区治理的理念,遵循多元合作以及以人为本宗旨。
一、农村社区教育在社区治理中的功能
社区教育是一种创新型教育模式,区别于传统的学校教育和成人教育,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形成相对完善和成熟的教育机制,主要功能是面向社区居民传授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启发民智,推动社区文化、环境建设,解决社区居民生活、工作问题等。中国传统农村社区是按照血缘关系、家族关系、村落关系形成人际关系网络,相较于城市,人口流动性不大,更加封闭、狭隘,社区成员具有共同的亲缘、文化、伦理认知,也有约定俗成的社会分工和社会协作秩序。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传统的农村社区不断遭到消解和重构,遭遇封闭和开放、落后和现代等多重矛盾体的价值冲突,一定程度上导致农村社区在权利、人际交往、社区文化等方面遭遇真空问题,引发社区冲突,影响农村经济发展,也制约着城镇化水平的进步。将社区教育引进到新农村管理中,并借鉴传统农村区教育体系,立足新时代农村社区特点,推动农村社区治理,提高农村文化、环境、秩序和经济水平,对强化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都有着积极作用。
二、农村社区教育在社区治理中存在的困境
(一)忽视农村社区教育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作用
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符合当前农村建设的发展需要,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重视。但因为教育管理等相关人员对农村社区教育对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忽视乡镇社区教育工作。乡镇政府管理人员忽视农村教育文化发展和农民精神文明素质的提升,对农民的先进思想是否产生,农村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否得以传承却关注度不够。一线教育工作者对社区教育工作认识有偏差,重视城镇社区工作,忽视农村社区工作。认识的偏差导致农村社区教育工作思想上不重视,上传下达,行动上无所适从,应付了事。农村社区教育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广大农民,他们更是缺乏对农村社区教育工作学习热情和动机,甚至认为农村社区教育可有可无。
(二)管理水平低,教育效果不明显。
农村社区教育需要完整的体系推进,构建相对全面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以我国当前农村现状而言,社区教育缺乏制度支撑,相关教育部门对农村社区教育的规划也较少,诸多因素导致农村社区教育效果不理想,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学理念等偏离农村现状,无法满足新农村、新农业的建设需求,农村参与性不高,部分地区甚至搞形式化,难以深入。
三、农村社区教育在社区治理中的实现路径
(一)重新定位,明确社区教育目标
新型农村社区教育要明确教育定位,创建教育目标,以目标为导引,推动农村社区在环境、文化、经济和秩序等方面的进步。首先,新型农村社区要实现内外共同进步,外部环境美丽、秩序井然,内部精神充实、文化素养高,价值追求端正。农村社区教育也要朝这个方向构建,积极发挥社区教育作用,通过教育推动社区治理,提高农村社区成员的知识水平、技术技能、文明涵养等,保证每个农民都能参与到所属社区的建设和规划中,为构建新型农村社区贡献力量。其次,新型农村社区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社区成员,提高社区成员水平,加强社区自建,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因而社区教育必然要面向社区,立足社区,从社区中获取教育资源,和社区的整体发展紧密结合。
(二)强化乡土意识,因地制宜开展区域培训
整合多方力量,形成乡村社区教育发展的新格局。江都区“一个社区学院,三所区域中心,十三个乡镇社区中心,近百个村社区站”的四级社区网络日趋完善。社区学院和下属的社区中心凝聚政府、社会、企业、农民等多方力量,整合项目、资金、人员、场地、技术、设备等资源,形成乡村人才培养的强大合力。充分吸纳乡村教师、能工巧匠、非遗传承人等土秀才、草根专家,建立一支以专家学者为引领,专职人员为骨干,志愿者为基础的讲师团队。这样统筹兼顾,协同推进,可以有效地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现象滋生。
(三)强化硬核意识,重视队伍自身建设
第一,得从德来,厚德立德是载物之基。社区工作人员既当校长,又当服务员,既会做大事,又能办小事,不眼高手低,不好高骛远。发扬店小二精神,做到态度诚恳、专业服务、手脚勤快,培训前多问学员有什么需求、培训中多问学员感受、培训后多问学员意见与建议,让他们高兴而来,满意而归,赢得社会好口碑。第二,智从知来,学习与实践是智慧之源。社区工作人员大多是普教出身,从中小学教育到社区教育,相当于从一个战场投入到另一个战场,进入到了一个相对陌生的工作领域。通过外出考察、上引下联、整合资源等学习实践活动,不断建立工作群,广交朋友圈,积累经验,就能成为组班办班的熟手、财务管理的能手、解决难题的高手。第三,政从正来,讲正气、守规矩是立身之本。制度管理是基础,社区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外出请假报告制度,周计划、周完成情况上报制度,办班方案备案制度,工作日志制度。同时农村社区教育工作有其特殊性,管理上要体现弹性化、柔性化,更多地强调目标管理、自我管理。
结束语
基于社会治理的农村社区教育虽在政府、专业人才及社会群众的帮助下有了显著的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仍有许多难题和困境需要面对。因此,应从以人为本文化角度出发,结合农村实际需求,才能更好的促进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从而,推动农村社区在经济、文化及教育方面的飞跃,进而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玮.农村社區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运行机制的相关分析[J].中国农村教育,2019(03):44.
[2]单方中.农村社区教育发展困难与对策[J].中国农村教育,2019(03):63.
关键词:农村社区教育;社区治理;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6-270
引言
2016年我国开始全面加强社区教育发展,并制定了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建成完善社区教育体系的目标。农村社区教育是社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农村社区教育对社区治理的实现路径,要结合社区治理的理念,遵循多元合作以及以人为本宗旨。
一、农村社区教育在社区治理中的功能
社区教育是一种创新型教育模式,区别于传统的学校教育和成人教育,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形成相对完善和成熟的教育机制,主要功能是面向社区居民传授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启发民智,推动社区文化、环境建设,解决社区居民生活、工作问题等。中国传统农村社区是按照血缘关系、家族关系、村落关系形成人际关系网络,相较于城市,人口流动性不大,更加封闭、狭隘,社区成员具有共同的亲缘、文化、伦理认知,也有约定俗成的社会分工和社会协作秩序。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传统的农村社区不断遭到消解和重构,遭遇封闭和开放、落后和现代等多重矛盾体的价值冲突,一定程度上导致农村社区在权利、人际交往、社区文化等方面遭遇真空问题,引发社区冲突,影响农村经济发展,也制约着城镇化水平的进步。将社区教育引进到新农村管理中,并借鉴传统农村区教育体系,立足新时代农村社区特点,推动农村社区治理,提高农村文化、环境、秩序和经济水平,对强化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都有着积极作用。
二、农村社区教育在社区治理中存在的困境
(一)忽视农村社区教育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作用
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符合当前农村建设的发展需要,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重视。但因为教育管理等相关人员对农村社区教育对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忽视乡镇社区教育工作。乡镇政府管理人员忽视农村教育文化发展和农民精神文明素质的提升,对农民的先进思想是否产生,农村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否得以传承却关注度不够。一线教育工作者对社区教育工作认识有偏差,重视城镇社区工作,忽视农村社区工作。认识的偏差导致农村社区教育工作思想上不重视,上传下达,行动上无所适从,应付了事。农村社区教育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广大农民,他们更是缺乏对农村社区教育工作学习热情和动机,甚至认为农村社区教育可有可无。
(二)管理水平低,教育效果不明显。
农村社区教育需要完整的体系推进,构建相对全面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以我国当前农村现状而言,社区教育缺乏制度支撑,相关教育部门对农村社区教育的规划也较少,诸多因素导致农村社区教育效果不理想,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学理念等偏离农村现状,无法满足新农村、新农业的建设需求,农村参与性不高,部分地区甚至搞形式化,难以深入。
三、农村社区教育在社区治理中的实现路径
(一)重新定位,明确社区教育目标
新型农村社区教育要明确教育定位,创建教育目标,以目标为导引,推动农村社区在环境、文化、经济和秩序等方面的进步。首先,新型农村社区要实现内外共同进步,外部环境美丽、秩序井然,内部精神充实、文化素养高,价值追求端正。农村社区教育也要朝这个方向构建,积极发挥社区教育作用,通过教育推动社区治理,提高农村社区成员的知识水平、技术技能、文明涵养等,保证每个农民都能参与到所属社区的建设和规划中,为构建新型农村社区贡献力量。其次,新型农村社区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社区成员,提高社区成员水平,加强社区自建,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因而社区教育必然要面向社区,立足社区,从社区中获取教育资源,和社区的整体发展紧密结合。
(二)强化乡土意识,因地制宜开展区域培训
整合多方力量,形成乡村社区教育发展的新格局。江都区“一个社区学院,三所区域中心,十三个乡镇社区中心,近百个村社区站”的四级社区网络日趋完善。社区学院和下属的社区中心凝聚政府、社会、企业、农民等多方力量,整合项目、资金、人员、场地、技术、设备等资源,形成乡村人才培养的强大合力。充分吸纳乡村教师、能工巧匠、非遗传承人等土秀才、草根专家,建立一支以专家学者为引领,专职人员为骨干,志愿者为基础的讲师团队。这样统筹兼顾,协同推进,可以有效地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现象滋生。
(三)强化硬核意识,重视队伍自身建设
第一,得从德来,厚德立德是载物之基。社区工作人员既当校长,又当服务员,既会做大事,又能办小事,不眼高手低,不好高骛远。发扬店小二精神,做到态度诚恳、专业服务、手脚勤快,培训前多问学员有什么需求、培训中多问学员感受、培训后多问学员意见与建议,让他们高兴而来,满意而归,赢得社会好口碑。第二,智从知来,学习与实践是智慧之源。社区工作人员大多是普教出身,从中小学教育到社区教育,相当于从一个战场投入到另一个战场,进入到了一个相对陌生的工作领域。通过外出考察、上引下联、整合资源等学习实践活动,不断建立工作群,广交朋友圈,积累经验,就能成为组班办班的熟手、财务管理的能手、解决难题的高手。第三,政从正来,讲正气、守规矩是立身之本。制度管理是基础,社区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外出请假报告制度,周计划、周完成情况上报制度,办班方案备案制度,工作日志制度。同时农村社区教育工作有其特殊性,管理上要体现弹性化、柔性化,更多地强调目标管理、自我管理。
结束语
基于社会治理的农村社区教育虽在政府、专业人才及社会群众的帮助下有了显著的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仍有许多难题和困境需要面对。因此,应从以人为本文化角度出发,结合农村实际需求,才能更好的促进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从而,推动农村社区在经济、文化及教育方面的飞跃,进而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玮.农村社區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运行机制的相关分析[J].中国农村教育,2019(03):44.
[2]单方中.农村社区教育发展困难与对策[J].中国农村教育,2019(0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