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容易出现学生学习状况分化现象。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分层教学和合作学习中体验成功,发挥潜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有效性,从而真正实现英语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达到全面提高英语教学水平的目的。本文简要阐述了分层教学的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分层教学理论、和任务型教学法理论。并在课堂教学、作业分层、课文背诵等教学环节中,如何进行分层教学作了许多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 英语教学 学生个体差异 分层教学 有效性
一、问题的发现及存在的原因
近年来,我校七年级吸收的新生中,略占百分之九十的学生其外语学科基础知识极为薄弱,无力继续跟进初中外语的学习。无论从横向还是从纵向的角度对比分析我校近年来中考外语学科考试成绩均比同类学校及市级学校低的多,我们不难发现:外语学科已成为制约我校实现中考目标的“弱势学科”。
如果我们认真地分析一下,除一些我们无力改变的客观原因(如外语语言环境和农村家长的意识问题)之外,其实,我们能够做的努力和尝试变革的空间仍旧十分广阔。通过分层教学,因材实教模式的探究让学生对英语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成绩。
二 、分层教学模式理论依据
1、巴班斯基的“分组教学理论”
巴班斯基认为,在一个班内,个性的差异是各式各样的。必须对学生进行具体分析,了解全班学生个性差异和学习基础,从而确立分组的依据。
2、“智能差异”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加纳德认为,人类有七种相对独立的智能,有些人的某些智能比较弱,却可能在其它智能上存在惊人的潜力。因此,教育应该根据个体智能的特点进行教育。
3、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英语新课标中提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教学中要坚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必须尊重个体差异,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因地制宜、因人实施。
三 分层教学的含义
分层次教学是根据不同的学生,实施班内区别教学,使教学要求适应各层次学生学习的教学形式。它充分承认和注意个体差异的现象,让学生各方面素质获均衡发展。其原则是“因材施教”,旨在让每个学生在课堂45分钟内做到各尽所能,各得其所,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和运用英语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智力,使他们发挥各自的最优效能。
四 在教学中的实践
(一)、层次设置
1. 学生分层。经过七年级年教学,教师已经十分了解学生在接受知识和学习能力方面存在的差异,并参照期末考试成绩,分设A、B、C三个层次:A层为优生,他们基础较扎实,学习能力较强,对英语有十分浓厚的兴趣,成绩多在85分以上,有超前学习的愿望。B层学生的成绩在70~85分之间,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潜能。C组是有一定困难,还不能完全通过自学掌握教材的学生,成绩在60~70分以下,D层学生的成绩在60分以下。
2. 要求分层。根据各层次学生的能力和基础,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A层:每人手头有一本参考书,一本补充练习,如《课时训练》和《教案设计》。要求他们课前预习课文,掌握单词及词组,找出课文的重难点,上课能用英语就所学句型进行交流,能流利地背诵课文。B层:要求学生逐步提高自学能力,课前一定要预习单词、词组及课文,对课文中较难理解的内容做标记,主动请教老师和同学。课后能模仿教材进行对话,能复述课文。为帮助他们搞好预习,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倡他们人手一本辅导材料。 C层:为使他们在学习上有一定的主动性,让他们和A层同学结对子,在A层同学帮助下预习单词、词组及翻译课文。适当降低要求,只须掌握重点句型和重点句子,能背诵部分课文段落。D层:对他们的要求稍低,先从四会单词入手,操练每单元的语言点中的简单句型,平时多鼓励,重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经过一段学习后,B、C两组中成绩有明显提高的学生,可以分别升级,成绩下降的则要降到下一等级,形成竞争激励机制
(二)在教学中的具体操作
(1)上课提问分层
课堂提问分层即某一问题对某一层次回答的教学设计目的是什么。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设计提问,即A层学生回答综合性高、应用性强、强度大、灵活性大的why/what/which等句型问题, ;B层学生则回答稍有灵活性、直观性强的where/who等句型问题, C层学生则须回答直截了当的who/what等句型问题, D层学生尽量就本单元的内容进行简单yes/no问题。通过分层提问,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各层次学生回答问题的能力。
(2)作业分层
通过作业分层,D组同学的作业比起以前有很大提高,因为作业少而精,既减轻了这部分特困生的学习压力,又能让他们在较低学习目标下,重新树立起自信心。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转变。C组同学的作业在写作有很大的提高,一改以前的那种胡乱拼凑,能简单的写出五句话,A组B组,因为是中上等的学生,作业很认真则不必细说。
(3)背诵任务分层
七年级上册上半期要求全体学生到我这里背诵,我可以随时纠正他们的发音和语调。七年级上册下半期指定二十个英语背诵优异的学生为组长,组长在我这里背诵,每个组长负责两个学生。到了七年级下册,学生的英语背诵出现分化情况,我就开始采取分层要求。重新指定十二个英语背诵能力和习惯较差一点的学生(B层学生)为组长,组长在我这里背诵,每个组长负责一个学生( A 层学生),C 层学生在A 层学生那里背诵,并要求A 层学生做好C 层学生的指导和帮助工作。期末评出一对一优秀派对。到了八、九年级,学生的英语背诵出现进一步分化情况,再次指定十二个英语背诵能力和习惯较差一点的学生为组长,形式和方法同样,只是要降低C 层学生的要求,每个话题中的对话和短文不要求全部背诵,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可以背一篇或两篇。另外对不同学生背诵的语速也有要求,A 层学生语速要求要稍快一点、B层学生要求用一般语速、C 层学生语速可以稍慢一点。对于D层的学生只要求其熟读相关的语段,语篇,帮助其养成习惯。
五、分层教学的实施效果
实施分层教学以后,使同一个层次的同学都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感觉到水平差不多,特别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克服了过去那种自卑心理,重新树立起了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也是争先恐后,课堂气氛很活跃。这样A层的学生就能吃得饱又吃得好;而且面对强手也不象过去那么大意了,过去那种盲目自满、优越感打消了,因为稍有不慎就有落后的危险。B层的学生感到学有所获,并尝到了学习英语的甜头,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高涨起来,改变过去那种“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被动局面。C层的学生也觉得被重视起来,不再是被人遗忘的角落,对英语也产生了兴趣,多数学生表现出主动学习的倾向,减少学生流失,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D层学生能够学习的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最基本的语言交流技能,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分层教学不仅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发展学生个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明确自己的学习需要和目标,并在学习中互相帮助,克服困难共同获得提高。两年来,我一直坚持使用分层教学,所任教班级学生不仅英语成绩有明显提高,而且发展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总而言之,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法,既尊重个性,体现差异,又激发活力,促进发展;既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某些心理障碍,避免学生学习时"优等生主动,中等生被动,后进生不动"的局面,又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欲望,给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创造了获得成功体验的平台,增强了竞争性, 注重了实际,具有保尖、促中、补差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从而真正实现英语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达到全面提高英语教学水平的目的。诚然,一种新的教学思想的成熟和发展,还需经历时间的考验和实践的反复检验。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 英语课程标准》
2、罗文军《英语分层教学》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5期。
3、欧阳芬《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技能的创新与发展》中国轻工出版社,2004年11月
4、魏永红《任务型外语教学研究(认知心理学视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夏惠贤《多元智力理论与个性化教学》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年
关键词: 英语教学 学生个体差异 分层教学 有效性
一、问题的发现及存在的原因
近年来,我校七年级吸收的新生中,略占百分之九十的学生其外语学科基础知识极为薄弱,无力继续跟进初中外语的学习。无论从横向还是从纵向的角度对比分析我校近年来中考外语学科考试成绩均比同类学校及市级学校低的多,我们不难发现:外语学科已成为制约我校实现中考目标的“弱势学科”。
如果我们认真地分析一下,除一些我们无力改变的客观原因(如外语语言环境和农村家长的意识问题)之外,其实,我们能够做的努力和尝试变革的空间仍旧十分广阔。通过分层教学,因材实教模式的探究让学生对英语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成绩。
二 、分层教学模式理论依据
1、巴班斯基的“分组教学理论”
巴班斯基认为,在一个班内,个性的差异是各式各样的。必须对学生进行具体分析,了解全班学生个性差异和学习基础,从而确立分组的依据。
2、“智能差异”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加纳德认为,人类有七种相对独立的智能,有些人的某些智能比较弱,却可能在其它智能上存在惊人的潜力。因此,教育应该根据个体智能的特点进行教育。
3、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英语新课标中提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教学中要坚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必须尊重个体差异,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因地制宜、因人实施。
三 分层教学的含义
分层次教学是根据不同的学生,实施班内区别教学,使教学要求适应各层次学生学习的教学形式。它充分承认和注意个体差异的现象,让学生各方面素质获均衡发展。其原则是“因材施教”,旨在让每个学生在课堂45分钟内做到各尽所能,各得其所,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和运用英语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智力,使他们发挥各自的最优效能。
四 在教学中的实践
(一)、层次设置
1. 学生分层。经过七年级年教学,教师已经十分了解学生在接受知识和学习能力方面存在的差异,并参照期末考试成绩,分设A、B、C三个层次:A层为优生,他们基础较扎实,学习能力较强,对英语有十分浓厚的兴趣,成绩多在85分以上,有超前学习的愿望。B层学生的成绩在70~85分之间,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潜能。C组是有一定困难,还不能完全通过自学掌握教材的学生,成绩在60~70分以下,D层学生的成绩在60分以下。
2. 要求分层。根据各层次学生的能力和基础,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A层:每人手头有一本参考书,一本补充练习,如《课时训练》和《教案设计》。要求他们课前预习课文,掌握单词及词组,找出课文的重难点,上课能用英语就所学句型进行交流,能流利地背诵课文。B层:要求学生逐步提高自学能力,课前一定要预习单词、词组及课文,对课文中较难理解的内容做标记,主动请教老师和同学。课后能模仿教材进行对话,能复述课文。为帮助他们搞好预习,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倡他们人手一本辅导材料。 C层:为使他们在学习上有一定的主动性,让他们和A层同学结对子,在A层同学帮助下预习单词、词组及翻译课文。适当降低要求,只须掌握重点句型和重点句子,能背诵部分课文段落。D层:对他们的要求稍低,先从四会单词入手,操练每单元的语言点中的简单句型,平时多鼓励,重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经过一段学习后,B、C两组中成绩有明显提高的学生,可以分别升级,成绩下降的则要降到下一等级,形成竞争激励机制
(二)在教学中的具体操作
(1)上课提问分层
课堂提问分层即某一问题对某一层次回答的教学设计目的是什么。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设计提问,即A层学生回答综合性高、应用性强、强度大、灵活性大的why/what/which等句型问题, ;B层学生则回答稍有灵活性、直观性强的where/who等句型问题, C层学生则须回答直截了当的who/what等句型问题, D层学生尽量就本单元的内容进行简单yes/no问题。通过分层提问,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各层次学生回答问题的能力。
(2)作业分层
通过作业分层,D组同学的作业比起以前有很大提高,因为作业少而精,既减轻了这部分特困生的学习压力,又能让他们在较低学习目标下,重新树立起自信心。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转变。C组同学的作业在写作有很大的提高,一改以前的那种胡乱拼凑,能简单的写出五句话,A组B组,因为是中上等的学生,作业很认真则不必细说。
(3)背诵任务分层
七年级上册上半期要求全体学生到我这里背诵,我可以随时纠正他们的发音和语调。七年级上册下半期指定二十个英语背诵优异的学生为组长,组长在我这里背诵,每个组长负责两个学生。到了七年级下册,学生的英语背诵出现分化情况,我就开始采取分层要求。重新指定十二个英语背诵能力和习惯较差一点的学生(B层学生)为组长,组长在我这里背诵,每个组长负责一个学生( A 层学生),C 层学生在A 层学生那里背诵,并要求A 层学生做好C 层学生的指导和帮助工作。期末评出一对一优秀派对。到了八、九年级,学生的英语背诵出现进一步分化情况,再次指定十二个英语背诵能力和习惯较差一点的学生为组长,形式和方法同样,只是要降低C 层学生的要求,每个话题中的对话和短文不要求全部背诵,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可以背一篇或两篇。另外对不同学生背诵的语速也有要求,A 层学生语速要求要稍快一点、B层学生要求用一般语速、C 层学生语速可以稍慢一点。对于D层的学生只要求其熟读相关的语段,语篇,帮助其养成习惯。
五、分层教学的实施效果
实施分层教学以后,使同一个层次的同学都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感觉到水平差不多,特别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克服了过去那种自卑心理,重新树立起了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也是争先恐后,课堂气氛很活跃。这样A层的学生就能吃得饱又吃得好;而且面对强手也不象过去那么大意了,过去那种盲目自满、优越感打消了,因为稍有不慎就有落后的危险。B层的学生感到学有所获,并尝到了学习英语的甜头,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高涨起来,改变过去那种“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被动局面。C层的学生也觉得被重视起来,不再是被人遗忘的角落,对英语也产生了兴趣,多数学生表现出主动学习的倾向,减少学生流失,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D层学生能够学习的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最基本的语言交流技能,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分层教学不仅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发展学生个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明确自己的学习需要和目标,并在学习中互相帮助,克服困难共同获得提高。两年来,我一直坚持使用分层教学,所任教班级学生不仅英语成绩有明显提高,而且发展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总而言之,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法,既尊重个性,体现差异,又激发活力,促进发展;既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某些心理障碍,避免学生学习时"优等生主动,中等生被动,后进生不动"的局面,又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欲望,给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创造了获得成功体验的平台,增强了竞争性, 注重了实际,具有保尖、促中、补差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从而真正实现英语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达到全面提高英语教学水平的目的。诚然,一种新的教学思想的成熟和发展,还需经历时间的考验和实践的反复检验。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 英语课程标准》
2、罗文军《英语分层教学》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5期。
3、欧阳芬《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技能的创新与发展》中国轻工出版社,2004年11月
4、魏永红《任务型外语教学研究(认知心理学视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夏惠贤《多元智力理论与个性化教学》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