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农村现有条件,针对当前农村小学美术教学所存在的现象,浅谈自己的简单看法。
新课改的声势已在全国中小学浩浩荡荡的展开,纵观九年制义务教育新教材,有其成功之处,比起旧教材来内容更加丰富,更切实际。但是美术教育到底要达到什么目的,我认为在方向上没有根本的改变。而美术作为人类的一大社会精神行为,其本质从来就是以审美与实用共存共荣的一门艺术。美术教育也就必须适应于时代的要求,必须为现代化的需求和国家精神文化建设服务的同时为物质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而当前农村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美术教育,是提高整个国民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很长的时间里,农村美术基础教育总是没有起色,真正相当一大部分还没落实美术课,由于片面强调给语文、数学教师的作业课、自由课、轻松课;长期如此语文、数学成为老师的责任田,而艺术学科则成为被遗弃的一片荒土,无种无收。大部分农村老师将美术课视为负课,可上可不上,有美术活动任务就上一上,活动一过,学生就再也想不到上美术课,在各级各类美术竞赛活动中,农村学生获奖甚少。严重的是使学生失去一个最重要的培养开发创造性思维的最佳时机,因为多数农村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毕业后就不升学了,他们再也没有机会接受应有的美术教育,于是许多人在艺术方面就成了终生"荒废",造成农村人口素质低下,长期以来制约了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
针对上述种种现象,在当前农村小学美术课堂中,我觉得不例外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教学理念的陈旧
新课程下的美术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农村教师因信息闭塞、教学设施等条件的限制,传统的教学磁场仍强于新课程的理念。因此,在教学观念上仍旧是:美术教学就是传统知识与技能,教室是唯一的教学场所,教材是唯一的教学内容;教学还是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的片面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社会、家庭和等各领域只重视语、数教学质量的评价,而忽视了美术等其它艺术学科的探索。其次,学生往往只通过一些简单方式参加美术活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和所需的最基础的"美感",而忽略了发展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他们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再者,因为美术在整个学科体系中"地位"不高,又不需要应付考试,从而导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丢弃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的培养;最后教师仍然是教学内容的决定者,教学方法的选择者,教学过程的设计者,教学效果的检测者;学生是美术作品的"复制者",教师仍是应试教育的"效仿者"。
(三)教学方式的落后
美术教学不只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还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努力使学生对美术产生持久的兴趣。而在农村小学的美术课堂中呈现出来的现象却是:教师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仍然只重视单纯的技能与技巧的训练,而且轻视美术文化的学习;只重视教师的示范演习,轻视了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
(四)评价标准的单一
以往美术教学评价只强调美术技能技法,而忽略认知和情意。即使是技法部分也只强调训练而已,因此评价的内容是单一的。除此之外,传统评价只是学生完成作品,教师一个人给与评价,因此,评价方式、评价人都是单一的。多数美术教师的评价仍是在甄别与选拔功能的层面,忽略了学生在美术学习能力、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注重一些标准化、规范化的技能训练,轻视了学生多元的、逆向的思维创新及人文素养的有效养成。
(五)环境条件的制约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有三大制约:
一是教育管理者教育意识落后,他们往往只是为了任务而任务,特别是山村完小,为了各自的语、数质量在中心的排名,几乎都是语、数教师包班上课,完全剥夺了学生上美术课的权利; 二是农村师资队伍力量不足,大部分担任美术课都由语、数老师兼任,缺乏相应的美术学科的教学培训,所以也缺少这方面的观念,更没有及时开展美术学科的教研探索;
三是相应的教学设施欠缺及交通、信息等方面的闭塞,特别是在信息时代下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相对缺乏。
新课改的声势已在全国中小学浩浩荡荡的展开,纵观九年制义务教育新教材,有其成功之处,比起旧教材来内容更加丰富,更切实际。但是美术教育到底要达到什么目的,我认为在方向上没有根本的改变。而美术作为人类的一大社会精神行为,其本质从来就是以审美与实用共存共荣的一门艺术。美术教育也就必须适应于时代的要求,必须为现代化的需求和国家精神文化建设服务的同时为物质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而当前农村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美术教育,是提高整个国民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很长的时间里,农村美术基础教育总是没有起色,真正相当一大部分还没落实美术课,由于片面强调给语文、数学教师的作业课、自由课、轻松课;长期如此语文、数学成为老师的责任田,而艺术学科则成为被遗弃的一片荒土,无种无收。大部分农村老师将美术课视为负课,可上可不上,有美术活动任务就上一上,活动一过,学生就再也想不到上美术课,在各级各类美术竞赛活动中,农村学生获奖甚少。严重的是使学生失去一个最重要的培养开发创造性思维的最佳时机,因为多数农村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毕业后就不升学了,他们再也没有机会接受应有的美术教育,于是许多人在艺术方面就成了终生"荒废",造成农村人口素质低下,长期以来制约了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
针对上述种种现象,在当前农村小学美术课堂中,我觉得不例外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教学理念的陈旧
新课程下的美术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农村教师因信息闭塞、教学设施等条件的限制,传统的教学磁场仍强于新课程的理念。因此,在教学观念上仍旧是:美术教学就是传统知识与技能,教室是唯一的教学场所,教材是唯一的教学内容;教学还是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的片面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社会、家庭和等各领域只重视语、数教学质量的评价,而忽视了美术等其它艺术学科的探索。其次,学生往往只通过一些简单方式参加美术活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和所需的最基础的"美感",而忽略了发展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他们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再者,因为美术在整个学科体系中"地位"不高,又不需要应付考试,从而导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丢弃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的培养;最后教师仍然是教学内容的决定者,教学方法的选择者,教学过程的设计者,教学效果的检测者;学生是美术作品的"复制者",教师仍是应试教育的"效仿者"。
(三)教学方式的落后
美术教学不只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还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努力使学生对美术产生持久的兴趣。而在农村小学的美术课堂中呈现出来的现象却是:教师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仍然只重视单纯的技能与技巧的训练,而且轻视美术文化的学习;只重视教师的示范演习,轻视了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
(四)评价标准的单一
以往美术教学评价只强调美术技能技法,而忽略认知和情意。即使是技法部分也只强调训练而已,因此评价的内容是单一的。除此之外,传统评价只是学生完成作品,教师一个人给与评价,因此,评价方式、评价人都是单一的。多数美术教师的评价仍是在甄别与选拔功能的层面,忽略了学生在美术学习能力、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注重一些标准化、规范化的技能训练,轻视了学生多元的、逆向的思维创新及人文素养的有效养成。
(五)环境条件的制约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有三大制约:
一是教育管理者教育意识落后,他们往往只是为了任务而任务,特别是山村完小,为了各自的语、数质量在中心的排名,几乎都是语、数教师包班上课,完全剥夺了学生上美术课的权利; 二是农村师资队伍力量不足,大部分担任美术课都由语、数老师兼任,缺乏相应的美术学科的教学培训,所以也缺少这方面的观念,更没有及时开展美术学科的教研探索;
三是相应的教学设施欠缺及交通、信息等方面的闭塞,特别是在信息时代下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相对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