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流程模型构建

来源 :行政与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qf7572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是新时代提升党的建设质量、深入推进党的建设工作的重要抓手和有力支撑。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需要借鉴管理学领域中的技术性要素。循环管理理论中的PDCA循环和SDCA循环基于独特的内在逻辑,为党支部建设“立标”并“维标”提供了上佳的技术线路,以此为依托可构建一套党支部建设标准化的流程模型。广州市番禺区党支部建设标准化的实践素材为这一流程模型提供了现实检验,并进一步揭示了该模型的技术特性和功能逻辑。
  关  键  词:标准化;PDCA循环;SDCA循环;基层党建
  引  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明确强调:“把党支部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在新形势下,高质量党建是衡量党的建设工作成效的重要方向标,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已成为提升党的建设质量、推动基层党建发展的有力支撑和重要内容。
  随着各地党建工作的不断深入,“党支部建设标准化”作为高质量党建的重要举措引起了学界广泛的关注,诸多学者从不同维度、不同层面进行学理探究,为党支部建设标准化研究勾勒了基本版图。如周庆智以深圳市罗湖区的质量党建实践为透镜,审视并分析了我国基层治理的权威主义逻辑。[1]曾万明等学者对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的重要意义作了理论解读。[2]蒋录祥、[3]徐晓宗[4]等学者则进一步聚焦基层党支部建设标准化的具体案例,并对其中的动力机制、问题困境等展开探讨。这些研究为党支部建设标准化这一重要课题提供了难得的学理“储备”。不难发现,现有研究要么侧重应然层面的理论探讨,缺少实然层面的操作性考量;要么侧重于个例化的实践分析,难以摆脱“一案一议”的窠臼而形成一般性、可复制的经验模型。因此,如何基于已有的学理资源,在操作层面建构出一套贯通性、可行性的建设方案,成为深化党支部建设标准化研究、推动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实践创新的重要攻坚靶向。
  有鉴于此,本文尝试引入管理学领域的循环管理理论,将中性化的“标准化技术”与基层党支部建设相结合,聚焦党支部建设“如何标准化”这一问题,尝试构建贯通性的“标准化模型”,并以广州市番禺区党支部建设标准化的相关实践为依托进行实证检验,进而揭示所建构的标准化模型的运行特点及功能逻辑,阐释党支部建设“何以标准”“以何标准”等关键问题,从而促进党支部建設标准化研究进一步深化、细化,并为推动相关实践提供可资借鉴的思路和方法,助力基层党建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一、循环管理理论中的PDCA循环和SDCA循环
  对于党支部建设标准化而言,其中的核心问题是从“何以标准”“以何标准”的维度解决“如何建立标准”以及“如何维持标准”等问题,这就有必要汲取管理学中性化的技术要素。循环管理法是管理学理论中的常见模型,是维持组织最佳运行状态、持续改进工作质量的科学方法。作为管理学领域中经典的循环管理法,PDCA循环和SDCA循环基于自身独特的内在逻辑,为党支部建设实现并保持标准化提供了上佳的技术线路,为研究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探索建立“标准化模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本文在对PDCA循环和SDCA循环的基本概念和流程进行阐析的基础上,揭示两大循环的方法特征和功能优势,进而为构建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流程模型作铺垫。
  (一)PDCA循环
  作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中的基本方法,PDCA循环最早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后来经戴明博士的发展和推广应用,演绎至现在的PDCA循环,故也称之为“戴明环”。[5]所谓PDCA循环,是由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处理)等系列环节组成的闭合管理系统。[6]它是管理系统原理中相对封闭原则的实际应用方法,其基本功能是通过不断地循环改善工作,控制产品质量管理的过程,同时有效控制工作质量和管理质量。因此,它不仅适用于解决生产质量和组织管理问题,而且几乎普遍适用于一切需要循序渐进的管理工作。
  总的来看,PDCA循环有以下技术性特征:其一,运行过程上的“循环往复”。即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等环节并非单向链条运作,而是循环往复式地持续运行。当一次循环运行结束以后,未解决的旧问题以及出现的新问题会进入下一次的循环过程,以此促进管理及工作质量不断提高。其二,组织形态上的“双重嵌套”。所谓“双重嵌套”,一方面指在横向上,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四个阶段都会在内部形成自己的“微循环”;另一方面指在纵向上,一个组织在整体为一个循环的同时,每一个次级组织又有自己的内部循环,不同组织紧密衔接、条理分明,构成了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横向与纵向上的相互作用,造就了PDCA循环的双重嵌套特征。其三,功能指向上的“螺旋上升”。即PDCA每进行一次循环,就会推动工作实现优化,同时通过总结提炼,形成新的目标,使质量管理的“车轮”滚滚向前,从而实现功能指向上的螺旋上升(见图1)。
  从过程运作来看,PDCA循环可分为四个阶段、八个步骤,每个阶段和步骤“各司其职”、依次进行,之后推进到下一环节。首先是计划阶段,包括情况调查、原因分析、主因确定和措施制定等四个步骤。其中制定应对举措要以“5W+1H”为逻辑框架和主要内容,即Why(因何制定)、What(达到何种目标)、Where(在何地执行)、Who(由谁来负责执行)、When(何时执行,何时应达成何种目标)和How(如何执行);其次是执行阶段,包括计划执行这一步骤;再次是检查阶段,根据制定的计划措施,检查实际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因此该阶段包含检查效果这一步骤。最后是处理阶段,包括总结经验及推动遗留问题转入下一个循环等两个步骤。上述四个阶段是按序进行、不可跨越的,而八个步骤则视情况可增可减。此外,PDCA循环的重点在于行动或处理阶段,因为只有及时总结、巩固成绩、推广成果,才能将新旧问题重新纳入循环以进一步解决,从而避免问题“复旧”,确保管理对象质量得到改进。   (二)SDCA循环
  如果PDCA循环是一种用于改进工作、提高质量的“立标”模式,那么SDCA循环则是由标准化(Standardizatio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等环节组成的“维标”模式,包括所有与改进过程相关的流程的更新(标准化),并使其平衡运行,然后检查过程,以确保其精确性,最后作出合理分析和调整使得过程能够满足愿望和要求。作为一个“控制环”,SDCA循环——标准化维持的目的,就是标准化和稳定现有的流程。[7]通常而言,管理工作中使用SDCA循环具有以下优势:一是能够积累经验、储备技术,通过标准化的手段保存技术经验,防止出现“人走茶凉”现象,即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离去后难以维持工作的原有运转状态;二是防止问题重复发生或出现;三是尽可能减少成本,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四是锻炼工作人员工作思维和能力。
  从动态流程来看,SDCA循环的首要和关键性阶段是标准的制定,即科学制定工作过程需要遵循的各种规章制度、行为准则等。所谓“科学制定”,即要求制定的标准具有目的性、精确性、可操作性及与时俱进性。其次是标准实施阶段,即按照标准付诸实践、执行标准。再次是标准检查阶段,检查标准执行的的情况及产生的效果。对标准实施过程中未能完成任务者进行处罚或者培训教育以促进其达标,对完成任务者进行奖励表彰以激发其动力。最后是标准处理阶段,通过整个循环的实操检验,如发现标准本身存在某种问题或者现实情况出现变化,则进一步完善修改以优化标准。如标准并无不适之处,则继续循环操作并进一步推广(见图2)。
  二、PDCA循环与SDCA循环模式下的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流程模型构建
  从某种意义上讲,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实质是指按照科学方法制定党支部工作所要遵循的一系列标准,并按照这些标准付诸行动进而不断进行标准优化的过程。因此,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动态过程,而非简单制定某些标准就“万事无虞”,这与PDCA循环和SDCA循环的技术特性与功能取向具有很强的内在契合性。
  PDCA循环和SDCA循环在技术特点和组织特性方面的相似性为其在党支部建设标准化过程中的“携手同行”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性条件。与此同时,二者的“发力点”及功能位阶的相异性又使得它们实现逻辑衔接、优势互补成为可能。具体而言,PDCA循环功能侧重于改进提高,而SDCA循环则侧重于维持稳定,二者相互衔接、“齿轮相扣”,形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为党支部建设“建立标准”“维持标准”提供了有益的技术路线(见图3)。
  对于党支部建设标准化而言,需要解决“立标”和“维标”两大问题,建构“变中求稳、稳中求进”的动态循环路径。就“立标”而言,PDCA循环提供了标准形成及标准优化的路径模型。具体而言,第一,计划形成:调研摸底,制定计划。本环节通过广泛调查研究,摸清本区域内不同领域、不同方面党支部建设标准化面临的各种问题,将所有问题进行汇总、分类统计,分析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而针对主要原因制定改善措施,形成以“5W+1H”为主要内容的计划书。第二,计划执行:动员部署,启动实施。本环节按照计划组织各单位进行动员部署,在整体框架内形成各单位的专项计划,从而在大循环内形成小循环,以小循环推动大循环向前发展。第三,计划检查:整体推进,检查督导。本环节按照计划检查各项工作,包括计划推进情况、计划落实效果、各承担者的责任问题等,以促使各项工作向前推进。第四,计划总结:归纳总结,全面规范。本环节将计划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新问题、难以解决的旧问题一并进行汇总,使之重新纳入循环;将工作过程中的创新方法和举措进行总结提炼,形成可复制、能推广的经验,从而建立党支部工作规范化体系,实现标准化的“立标”目的。
  就党支部建设“维标”而言,SDCA循环标提供了有效维持标准的技术线路。第一,标准制定。本环节承接PDCA循环过程,将计划推进过程中的经验加以总结提炼,结合不同领域、不同方面的实际情况,以数字、图表等形式划定各项实操指标,构建全面覆盖、管控有力、精确度高、可操作性强的规范体系。第二,标准实施。各领域、各部门对标对表,检查自身党支部建设情况进行整改,弥补不足,向标准看齐。第三,标准检查。在本环节中,主管部门通过派出督查组等方式,对标准执行的程度和效果进行检查验收。对达标者进行表彰,形成品牌和示范;对未能达标者予以惩处并进行指导训练,使之能顺利开展工作、以尽快达到标准要求。第四,标准处理,即对标准进行审视、评价。如标准恰当,则继续纳入循环运作;如发现标准存在不妥之处或者现实情况出现变化,则纳入PDCA循环进行标准优化,包括进行修正或建立新标准。
  由此可见,PDCA循环与SDCA循环所形成的“工具套装”,并非一种机械性拼接或随意性组合,而是在结构上相互吻合、在功能上相互支撑、在逻辑上平滑衔接,能夠在实践逻辑中“立标”且“维标”的有机体,因此是党支部建设标准化较为“理想”的流程模型(见图4)。
  三、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流程模型实证分析
  在各地基层党支部建设标准化的探索中,广州市番禺区通过构建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导航”体系,积极推动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在广东省形成了党支部建设的“番禺标准”,并得到中组部、广东省委等关注和推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同时也成为学界研究党支部建设标准化的重要“素材源”。广州市番禺区党支部建设标准化的实践逻辑符合循环管理理论的线路流程,为PDCA循环和SDCA循环融入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案例注脚。
  (一) 标准建立
  ⒈计划形成:调研摸底,制定计划。为积极探索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2017年6月到8月,广州市番禺区开展课题调研和摸底调查,分别组织农村、社区、机关事业单位、国企、“两新”组织等各领域党员代表,通过举办专题座谈会、开展现场调研、进行个别访谈与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广泛听取党员干部及群众对党支部建设标准化的意见和建议,摸清摸准番禺区党支部工作实情。通过摸底排查发现,番禺区基层党组织存在领导班子不强、制度不完善、流程不清晰、考核量化不够、信息化手段运用不足、流动党员管理难等问题。围绕这些问题,番禺区认真研讨、找出原因并制定了任务清单和工作计划,包括各单位、各部门的整改进度表,有计划地推动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   ⒉计划执行:动员部署,启动实施。2017年9月到10月,番禺区组织各部门党组、基层党(工)委进行动员部署,宣传阐释党支部建设标准化的作用、重点及目的,督促指导各级党组织立足单位实际,制定具体操作方案,在上报区委组织部备案后全面实施。各部门实施方案中的具体措施包括健全党组织机构设置,选优配强支部领导班子;制定并完善党支部学习、党员教育、“三会一课”、民主评议等具体制度,积极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制度体系;实现基层党组织全覆盖,探索建立以流入地为主导的流动党员党支部,建立以居住地为定点的楼宇党支部,建立以兴趣爱好为特色的功能型党支部,建立以互联网为阵地的网络党支部等;融合实体活动平台和网络活动平台,形成“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智能学习模式等。
  ⒊计划检查:整体推进,检查督导。按照“一镇街一亮点、一村(社区)一品牌”的建设思路,番禺区每个街区、单位结合自身实际,都打造一至两个党支部建设标准化示范点。番禺区委分阶段、有计划地对各基层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推进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完成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的支部逐个进行验收,将实践中形成的亮点进一步打造成示范品牌,同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形成整改清单、督促整改落实。番禺区党支部建设的前期探索初见成效,为构建党支部“标准化”体系打下了坚实基础。
  ⒋计划总结:归纳总结,全面规范。番禺区在推广实施、综合分析情况的基础上,做好总结、汇报及新闻宣传等工作,注重梳理总结党支部建设标准化过程中形成的新方法、出台的新举措,构建了“班子有力、制度健全、流程清晰、阵地规范、考评科学、信息提速”的党支部工作规范化体系,并尝试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可复制、可推广的规律性经验及实践逻辑,在提高党支部建设标准化、规范化水平的同时,积极打造基层党建的“番禺品牌”。同时,番禺区将计划落实过程中出现的新老问题进行总结,抓准问题、制定计划,重新进入新一轮的“标准化”循环,循序向前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
  (二)标准维持
  ⒈标准制定。经过实践探索和归纳总结,番禺区构建了基层党组织工作“导航”体系,形成了党支部“六个一”建设标准,即建强一个班子、编印一套制度汇编、绘制一批流程图、搭建一个活动阵地、完善一套考核体系、研发一个智能平台。同时,番禺区社区党支部、农村党支部、机关(事业)单位党支部、国有企业党支部、非公经济组织党支部、社会组织党支部等各领域党支部在班子建设、制度建设、工作流程、阵地建设、考核评价和信息建设等方面都明确了标准,形成了具体可操作性的工作指引。
  ⒉标准执行。对标党支部建设的“六个一标准”,番禺区各党支部结合实际情况找差距,同时“精准施策”、逐步推进。如在班子建设方面,番禺区各党支部着力于配齐配强支部班子,实施基层党组织“头雁”工程,打造优秀骨干队伍,实施“四个培养”“青苗培育”工程,实行“村推镇街选区考察”的培养选拔制度以及“党员人才回乡计划”等,重点推进农村“领头雁”工程,推动农村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以“头雁工程”助推“雁群效应”。
  ⒊标准检查。标准检查是标准维持阶段的重要环节。番禺区坚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定向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基层党建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具体而言,番禺区设立工作组对基层党支部开展全覆盖、全过程的督导,建立了常态化、精细化的基层党建督导工作机制,并依据考评和督导结果建立了相应的奖惩机制,从而形成创先争优的内生动力。通过以上级考评、支部自评、群众评价为基础的三重考评程序,最后形成以六个一级指标和若干分解的二级三级指标为内容的量化积分表,作为评价标准执行程度的等级认定依据。根据量化积分表,认定各党支部等次并进行全面通报,对优秀者进行表彰,树立典范,形成引领示范作用;对不及格者进行惩处,开展集中整顿,对相关负责人进行重点培训教育,力争及时、有效地达标。
  ⒋标准处理。番禺区在党支部建设标准化过程中将“表现”良好的系列标准规范逐步体系化,并作为制度成果加以固化。同时,番禺区在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区域内党支部之间区别大、不宜在规则层面实现“一刀切”等问题。因此,在标准处理环节,番禺区将不适应或适应性、有效性较差的制度规则重新调整、实现优化。如在制度建设方面,番禺区将过去“清一色”的标准体系升级调整为由“所有党支部通用标准(基础项)”+“不同类型党支部特色标准(特色项或加分项)”组成的操作性较强的制度体系,从而实现了“标准”在动态过程中的维护与优化。
  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流程模型的应用策略
  基于PDCA循环和SDCA循環形塑的流程模型为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提供了可资借鉴和依循的实施路径,同时也为推动高质量党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为保证“标准化模型”具体实施的有效性,应坚持整体与部分相兼顾、“稳”与“变”相依存、工具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等应用策略,以推动流程模型有机运转。
  (一)整体与部分相兼顾
  在应用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流程模型时,应坚持系统性思维,做到整体与部分相兼顾。系统论认为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着的诸元素的集或统一体,[8]而上文构建的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流程模型亦是如此。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标准化流程模型要注意处理好“子循环与子循环”“子循环与大循环”“大循环与环境”三方面的关系。首先,构成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流程模型的每个子循环都至关重要,子循环之间要协调统一、协同配合、相互促进,切实发挥出各子循环应有的作用。其次,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流程模型是一个大循环,标准的建立与优化、标准的维持是其构成部分,不能使各要素或部分“游离”于大循环之外而“各行其是”,也不能使大循环“凌驾”于各构成要素之上。此外,还应处理好大循环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流程模型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等外部条件、各个具体领域的整体规划和党员思想心理变化等大环境,使之与外在环境相融相适,以长期有效地运行。
  (二)“稳”与“变”相依存   权变理论认为,对于组织管理来说没有最好的唯一模式, 而只能根据具体环境的变动选择适合的运作模式, 管理方式和组织运行必须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具备足够的灵活性和机动性。[9]对于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流程模型而言,其在应用过程中要做到“稳中存变”。具体而言,应用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流程模型时要注意兼备形式上的规范性与内容上的灵活性,要遵守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流程模型运行的基本原则,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使内容兼具弹性和机动性。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流程模型并不是恒久不变的。从短期来看,流程模型固然应是相对稳定的,但是就长远而言,“标准化模型”本身也需要不断地进行“校准”、调整和完善。此外,我们不能期望建构的流程模型能够“放之四海而皆准”,而是在大范围推广应用时,作为“基本盘”的整体框架方面应保持大致稳定,但在具体内容和具体构成要素上则可根据实际需求有所差异,继而实现“稳变相依”。
  (三)工具性与价值性相统一
  价值追求是技术手段的风向标,技术手段是实现价值追求的具体路径。技术手段离不开价值追求,否则就如同“无根之水”,失去了动力源泉。因此,在运用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流程模型时,应做到工具性与价值性相统一。从工具性层面出发,要做到横向循环与纵向上升相结合。横向维度指示了各次级循环推动大循环整体不断运行的过程,纵向代表的是新老问题不断得到解决的上升过程。通过横向的不断推动,促使纵向上的不断提升,进而实现事物螺旋上升式发展。从价值层面出发,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应用流程模型推动党支部建设标准化,目的在于使党建责任更加清晰、党建工作更加规范、党建效能更加优化,因此要以实践价值或实际效能为准绳,切勿为了标准化而标准化,更要避免有“形”无“效”等问题。
  结  语
  在我国的现实国情和治理生态中,党建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国家治理水平,[10]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党的建设工作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将“标准化”引入党建工作,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是提升党建质量的重要举措,因此,深化、细化党支部建设标准化研究已成为学界的共识性使命。
  推动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有必要在既有的理论价值基础上汲取管理学领域中性化的“标准化技术”,探索科学且具可操作性的流程线路。循环管理科学中的PDCA循环和SDCA循环基于自身独特的结构逻辑和功能优势,相互支撑、有机衔接、优势互补,形成了“立标”与“维标”相统一的流程模型,为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提供了可能的推进路径,并得到了广州市番禺区的样本检验。“标准化模型”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遵循整体与部分相兼顾、“稳”与“变”相依存、工具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等应用策略,以确保其发挥应有的功效。同時我们注意到,我国地方尤其是基层治理样态千差万别,基层党支部建设不可能像机械类模具一样实现完全标准化、绝对标准化,因此本文构建的流程模型更多地是一种标准化的“路线图”,而非现成的标准化产品,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加以检验、优化提升。
  【参考文献】
  [1]周庆智.权威主义基层治理——以深圳罗湖“质量党建”为例[J].求实,2016,(10).
  [2]曾万明.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J].党建研究,2018,(6).
  [3]蒋录祥,李小虎,马元平.新时代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机关党建研究,2019,(9).
  [4]徐晓宗,罗大蒙.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机制探析—以达州党支部标准工作法为例[J].长白学刊,2019,(4).
  [5]周云飞.基于PDCA循环的政府绩效管理流程模式研究[J].情报杂志,2009,(10).
  [6]朱丽君.政府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
  [7]王俊巧,叶勇.基于PDCA和SDCA循环理论的政府应急管理流程优化分析[J].行政与法,2017,(1).
  [8]伍红军,罗英姿.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几个理论问题研究[J].江苏高教,2010,(2).
  [9](美)理查德.L.达夫特.组织理论与设计[M].王凤彬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10]刘晶,王建华.新时代党建质量提升的行动逻辑[J].东南学术,2019,(4).
  (责任编辑:刘  鹏)
其他文献
人生没有彩排,每个细节都是现场直播;大爱之心做事,感恩之心做人;珍惜今天的拥有,明天才会富有;人生是一个舞台,没有精彩的彩排,言行一致是成功的开始。  人生要有沉淀,要有定力,一个人定力不够会浮躁。人生要策划,要洗涤心灵,洒扫心灵,时间让我们沉淀,空间让我们成长。人生不可能拉长,但可以拓宽。向别人学习的人是聪明的,向自己学习的人是快乐的,既不向别人学习,也不向自己学习的人是愚蠢的。心平则气和,气和
期刊
情欲,我还有  很多朋友问我,出家后我如何对待两性欲望?  这确实是很多人感兴趣的问题,一个人剃掉头发,卸下一切妖娆装扮,甘愿守持世间人看起来几乎不尽人情的戒律,吃着毫无肉腥的“草”,念着没人听得懂的“咒”,还要莫名其妙地盘坐那么久,这些人,到底怎么活的,为了什么?他们没欲望吗?他们怎么对待欲望呢?  其中,最感兴趣的,难免就是两性的欲望。世间人不明白,一剃了头发,就像用水洗掉污迹一样把欲望给剃没
期刊
有一位同学问,如果夫妇没法再相处,应否分开?还是继续维系一个外表看来幸福完整的家,勉强忍耐痛苦下去。我告诉他:“如果你觉悟的话,就不会有痛苦,你会活得很自在、很快乐。”  我觉得夫妻两个人不能相处,要把不能相处的原因找出来,然后把原因消除。把不能相处的原因消除了,不就百年好合了吗!  一定要给社会大众做个好样子,这很重要。纵然学了佛,夫妻还是不能相处,还是要闹离婚,这个不是好现象,这个一定要知道。
期刊
摘 要:加强地方性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关键环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联动性和整体性影响。本文基于对地方性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现有研究及其价值内涵的梳理,以政治系统论为研究视角分析地方性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当前困境并结合地方实际,从构建需求输入的规范机制、强化内外支持的输入供给、树立地方性党内法规权威、打造“坚决依规治党”输出模式以及扩大信息反馈路径、保真反馈信息等方面
期刊
摘 要:APP相关主体规范与否直接关乎数据信息安全,关涉公民合法权益和社会公益。基于个人信息保护的不断发展,APP信息泄露问题逐渐显露出来。本文认为,应结合现有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通过完善APP实名制度,构建APP相关主体备案制度,实施数据信息市场主体准入制度和第三方参与数据收集制度,以加强对个人数据信息的保护。  关 键 词:个人信息;APP主体;数据信息;备案制度  中图分类号:D922.
期刊
摘 要:“中国之制”源于“中国之治”的实践之中,二者相互依存,共同演进、互为表里。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同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竞争较量更为尖锐复杂,只有不断完善“中国之制”,才能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为完成历史赋予的时代使命提供制度支撑,开创“中国之治”的新阶段、新境界。  关 键 词:“中国之制”;“中国之治”;应急状态;国家治理;制度自信  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夫妻相处难在哪儿?  夫妻相处很重要。夫妻和乐,孩子就能潜移默化。所以我们父母待人忠厚,我们连骂人都骂不出来。现在离婚率很严重,所以夫妻相处,一般人都觉得困难。有一次在海口吃饭,我身边坐了四名女性,其中三个离婚,另一个准备离婚。我们读圣贤书,要力挽狂澜,要把这个家庭救回来。这名准备离婚的女性,她的孩子才1岁。不能白吃饭,我边吃边看讲话的时机。谈话中,我话锋一转说:“夫妻相处,只要守住一句真言,保证
期刊
摘 要:2020年,原本被认为是城市治理“顽疾”的“地摊”重回大众视野并引发诸多争议。本文认为,“地摊”既不能盲目跟风,一哄而起;也不能因噎废食,一哄而散。要充分考虑自身城市定位,找准城市的公共空间、市民的便利空间和摊贩的生存空间之间的平衡点,努力做好综合防护工作,消除城市基层治理盲点;要完善相关顶层设计,创新城市基层治理方式方法,明确城市基层治理标准;要在城市基层治理精细化方面下功夫,切实提
期刊
摘 要:基于扎根理论,运用Nvivo11.0软件对厦门小鱼网网民公共自行车482条点评数据进行编码,发现了影响公共自行车公众满意度的24个主要因素,据此构建了由“使用期望—预备行为—核心事物体验—配套服务体验—体验感知评价”五个维度构成的公共自行车公众满意度影响因素模型。通过对模型进行分析和解释,提出政府部门应加强引导、加大宣传力度,科学规划并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强化管理与监督、提升服务水平等建
期刊
摘 要:“试验田”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本文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综合央地关系和条块关系视角,提出“授权—支持—自主改革”的分析框架,并以上海自贸区为例,阐释试验田的运作逻辑。研究发现,中央的法律法规授权,国务院各部门的软硬资源注入、管理权限下沉、行政审批简化、政策试点支持、业务技术支持与务虚性支持,以及地方发起的完善地方立法、细化落实试验任务、加强监管能力建设、优化地方政务服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