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实例分析了现代中式住宅的发展和设计方向,探求“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使中式住宅更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
关键词:中式住宅 现代化 传承
Abstract: This paper combine with examples to analyzed the modern Chinese residential development and design direction, to explore the "traditional" and "modern" meeting point, so that the Chinese housing can adapt to the current social development.Key words: Chinese houses; modernization; heritage
中图分类号:TU2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前言
天津是一座有着浓郁殖民文化的城市,百年间不少经典建筑成就了天津“世界建筑博览园”的美誉。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住宅商品化后,地产新盘的层出不穷,不断的演绎异域风情建筑,中式住宅也逐渐在房地产市场中高调出现并一直延续到现在。见多了英伦风、哥特式等舶来之物,现在的中国人更期待回归传统“宽房大院”的中式建筑围合的生活场景。
2 现代中式住宅的特点
现代中式住宅是在建筑设计上摒弃了完全欧美化的做法,采纳了较多中国传统住宅的元素,力求体现中土建筑的韵味。对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继承,不是簡单的模仿、抄袭,而是要深刻的研究其精神内涵,吸取其精华,作到古为今用。对于这类建筑的普遍定义是“在满足现代建筑功能需求的基础上,采用现代的结构与材料对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加以传承”。这种传承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体现:
1.对中国民居建筑设计思想和理论的继承:中国民居设计思想的最大特点就是其鲜明的地域性以及其对区域地脉、人脉、文脉的重视和对人们居住心里的关怀,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历史文化、建筑材料、人们的心理特点及资源等做到因地制宜。
对“院落”的继承:庭院是中国民居的灵魂,在中国人的传统中更象是一个大的开放的起居厅,西方住宅以起居室为核心展开布置,而中国传统民居则以院落为中心。在功能上,“院”是外界环境和室内环境的过渡空间,而在心理需要上,人是要求有这种过渡空间环境的。院落空间将阳光、空气、风、雨、雪等自然要素带入住宅内部,形成了舒适的小气候,满足了局部的生态功能。
3.对中国传统民居建筑造型及色彩元素的继承:通过采用青、灰等民居建筑中较常见的清素淡雅的色彩创造一种舒适、休闲、放松、平和的家居环境。白墙和灰砖墙面的搭配在建筑立面上形成了较为强烈的对比,改变了传统民居给人严肃、压抑的感觉,使其活泼大方,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民居建筑的造型元素,如门楼、双坡屋顶、屋脊、门窗楣、木格窗饰、漏窗及灰空间构架等,并运用现代审美观进行了艺术处理、简化、变形,在细部处理上进行了推敲,使其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及现代施工工艺。
3 天津地区“中式住宅”设计实例分析
近几年天津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中式风格住宅,其中不乏一些优秀的作品,例如杨柳青古镇柳口路西侧的“唐郡”、中山门四号路与虎丘路交口的“格调竹境”、鼓楼街的“堂中堂”、杨柳青御河畔的“宝安·江南城”,这些优秀的作品在传统的中式建筑风格的基础上结合了现代建筑的设计理念和建筑技术,以及大胆的运用了新的建筑材料,符合现代人们的审美观和生活方式,将中式建筑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3.1 庭院空间
中国传统建筑以庭院为中心,所有房屋均面向庭院开敞,对外一般不开窗,形成内敞外闭的向心空间。院落的围墙把外部空间又分为“内”和“外”两个层次,分别对应着私密和公共两种氛围。庭院空间集中体现了中国民居的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特色。
庭院式入户
格调竹境在建筑物的前庭设计上,抛弃了以往住宅楼直接入户的形式,采用全新设计的“中国庭院式”入户。院墙与建筑首层共同构成深宅大院的意境,进入院门,有一面影壁将内外环境区隔开来,并将回家的动线作了曲折缓冲处理,极具中式庭院的意味,高贵幽雅,且具有神秘感。这种设计也使回到社区内的人们将视线流连于建筑底部这种丰富的意象之中,从而缓解了置身于高层建筑群中的压迫感。
三重庭院
唐郡纯私密围合建筑设计,建筑美感由庭院、游廊、露台、檐等渐次退升、逐级释放。根据半开放、半私密、纯私密的社区内部生活层次,“三重庭园”呼之欲出,第一重庭院是与城市相隔绝的社区整体,是半开放社区公共庭园,以立体观赏园景为主,通过精心规划和园林设计使人们进入社区即会感受到宛若步入了一座私家园林。第二重庭院是利用宅间形成和营造的一个半私密的街巷院落体系,是半私密街巷庭园,以色变植物与花卉为主,是整座小区中最富情趣的要素之一,为业主们营造了一个邻里间沟通和互动的生活空间。第三重庭院则是由新中式传统建筑围合式的完全私密性的内庭院生活,此庭园可以依业主的想象自由营造。
四水归堂
宝安·江南城参照福州“三坊七巷”,布局严谨,匠艺奇巧;中国的邻里文化在巷陌中也得到充分体现。遵循江南传统庭院“四水归堂”的营造之法,以礼为基调,以水为尊;水集四方,财气聚家,不外泄,对内开敞、对外封闭的功能性布局。以南方院落为营院蓝本,融合四合院之精髓。一进进的院落被揉入时间的进程,春之花艳,夏之荷素,秋只枫叶流丹,冬之韩松积雪,流金年华中品味源自传统的中国之优雅。
3.2 屋顶山墙
屋顶山墙是传统民居建筑的特色,建筑空间的丰富多变在立面上造成了坡屋顶的错落有致、蕴含起伏、层次感强,与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写意风格相合,坡屋顶上的屋脊、檐口处的瓦当以及颜色在处理手法上都极具传统特色。
现代材质的传统表达
格调竹境的屋顶借鉴了北方的四合院和徽派民居的特色,设计出全新中国建筑的屋顶形式,并用不锈钢管铺设为屋瓦的效果,形成双重屋檐,使之极具标识性和雕塑感。
在建筑物的山墙设计上,根据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利用高层建筑山墙“耸”的特点,设计者不仅用挺拔的工字钢线条修饰山墙的顶部,而且将很高的山墙面作为衬板,不断重复具有传统中式特征的山花园窗、花格竖窗以强化符号的手法,强化人们头脑中对传统中式建筑的回忆,而材质又是现代的铝合金通过“编织”形成传统与现代的时空变换。
传统徽派民居组合屋顶
堂中堂的屋顶借鉴了传统徽派民居建筑中屋顶组合形式,采用现代黑色金属材料制作的坡屋顶和屋檐,黑色的屋顶、屋檐与白色混凝土墙共同表现了斜坡屋顶和山墙组合的丰富变化。这样的组合形式既保留了传统民居建筑中的黑色坡屋顶与白色墙组合的方式,同时这样的屋顶设计在挑檐和细节的处理上也保证了建筑的排水目的。
传统屋顶的细节表达
宝安·江南城的屋顶借鉴了北方的四合院和徽派民居的特色,采用徽派马头墙,是整个建筑因此高大封闭,错落有致。加上瓦当、脊饰、砖雕的点缀,更加突出传统建筑的精华。
3.3 窗
传统中式建筑窗的形状很多,窗中的格纹及种类更是数不胜数,结合现代窗的通透性,形成了“开大窗,细化分”的形式,虚实结合,增添了强烈的中国文化意向。
仿古的冰裂纹、回纹格
格调竹境在素雅的墙面上,开设了冰裂纹、回纹格的方窗和圆窗,作为符号化的装饰,使其具有鲜明的中式建筑意象,在天津市区中具有鲜明的标志性。
内外双墙,虚实相生
堂中堂住区中建筑采用双层墙,外层墙上开有窄缝和小洞,内层墙则按照室内使用需求进行设计。这样的形式虚实相生,可以使室内取得良好的视线,同时也具有良好的生态性,外层墙起到遮阳作用,中间的空气层可以通风、隔热。墙的形式提炼了徽州民居和山西民居的精华,并摈弃了不利于采光通风的高墙小窗形式。內外的双层墙也形成了房子内外过渡,从里到外循序渐进。
3.4 入口
现代住宅的入口几乎都强调公共空间的气氛,重视室内的金璧辉煌和豪华。而传统中式住宅是从大门进入庭院,通过这个过渡空间后再进入厅堂,就此形成室内外空间的穿插和分明的层次关系,也给居者一种心理铺垫和暗示。
1.使用庭院层层过渡
格调竹境的设计在住户回家的心理感受上给予极大的关注,通过围墙的过渡使建筑本体与入口衔接的地方和周边景观及空间连接,并通过压低为一层高的院墙入口以降低回家的人对高层入口尺度的压迫感。从院墙入口进入小型封闭庭院,再从庭院进入公共大堂,近似于四合院从街道或胡同回家的空间层次感觉。这种处理通过划小尺度及园林景观的作用强化,体现了“中式”意境。
2.多个转换空间的递进
宝安·江南城一道道的门与墙共同形成“庭院深深深几许”的空间形态,正由于门的存在,所形成的入口空间的层次也更加丰富。每个院落的入口处都继承四合院入口的特点,有多个空间的转换。门虽然可以开启,但却具有封闭性而非开敞性,人不能自由进入更私密的一层庭院,而最内层庭院的人因可穿越所有庭院而具有最大限度的自由。
4 小结
本文主要是针对天津地区现代“中式住宅”设计方法的进行分析。我们不是为了做中式住宅而做,而是因为我们本身的生活习惯和审美观同西方的标准不太一致。在现代中式住宅设计中,我们已经对中国传统建筑采取扬长避短的方式,并在庭院空间、屋顶山墙、窗、入口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设计手法。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国当代居民的居住特征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例如受到土地资源的限制,住宅由多层向高层发展;文化传统的回归,住宅更加注重地域特色的体现。我们应该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注重住宅的生态化建设,注重高科技、智能技术的应用,创造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的建筑新风格,使中国建筑更快地走向世界,做到以人为本,让居住建筑能够更好的为人们的生活服务。
参考文献:
[1]汪之力.传统中式住宅建筑[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2]王晓.新中国风设计导则[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3]郝曙光.中国当代建筑思潮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关键词:中式住宅 现代化 传承
Abstract: This paper combine with examples to analyzed the modern Chinese residential development and design direction, to explore the "traditional" and "modern" meeting point, so that the Chinese housing can adapt to the current social development.Key words: Chinese houses; modernization; heritage
中图分类号:TU2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前言
天津是一座有着浓郁殖民文化的城市,百年间不少经典建筑成就了天津“世界建筑博览园”的美誉。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住宅商品化后,地产新盘的层出不穷,不断的演绎异域风情建筑,中式住宅也逐渐在房地产市场中高调出现并一直延续到现在。见多了英伦风、哥特式等舶来之物,现在的中国人更期待回归传统“宽房大院”的中式建筑围合的生活场景。
2 现代中式住宅的特点
现代中式住宅是在建筑设计上摒弃了完全欧美化的做法,采纳了较多中国传统住宅的元素,力求体现中土建筑的韵味。对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继承,不是簡单的模仿、抄袭,而是要深刻的研究其精神内涵,吸取其精华,作到古为今用。对于这类建筑的普遍定义是“在满足现代建筑功能需求的基础上,采用现代的结构与材料对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加以传承”。这种传承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体现:
1.对中国民居建筑设计思想和理论的继承:中国民居设计思想的最大特点就是其鲜明的地域性以及其对区域地脉、人脉、文脉的重视和对人们居住心里的关怀,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历史文化、建筑材料、人们的心理特点及资源等做到因地制宜。
对“院落”的继承:庭院是中国民居的灵魂,在中国人的传统中更象是一个大的开放的起居厅,西方住宅以起居室为核心展开布置,而中国传统民居则以院落为中心。在功能上,“院”是外界环境和室内环境的过渡空间,而在心理需要上,人是要求有这种过渡空间环境的。院落空间将阳光、空气、风、雨、雪等自然要素带入住宅内部,形成了舒适的小气候,满足了局部的生态功能。
3.对中国传统民居建筑造型及色彩元素的继承:通过采用青、灰等民居建筑中较常见的清素淡雅的色彩创造一种舒适、休闲、放松、平和的家居环境。白墙和灰砖墙面的搭配在建筑立面上形成了较为强烈的对比,改变了传统民居给人严肃、压抑的感觉,使其活泼大方,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民居建筑的造型元素,如门楼、双坡屋顶、屋脊、门窗楣、木格窗饰、漏窗及灰空间构架等,并运用现代审美观进行了艺术处理、简化、变形,在细部处理上进行了推敲,使其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及现代施工工艺。
3 天津地区“中式住宅”设计实例分析
近几年天津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中式风格住宅,其中不乏一些优秀的作品,例如杨柳青古镇柳口路西侧的“唐郡”、中山门四号路与虎丘路交口的“格调竹境”、鼓楼街的“堂中堂”、杨柳青御河畔的“宝安·江南城”,这些优秀的作品在传统的中式建筑风格的基础上结合了现代建筑的设计理念和建筑技术,以及大胆的运用了新的建筑材料,符合现代人们的审美观和生活方式,将中式建筑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3.1 庭院空间
中国传统建筑以庭院为中心,所有房屋均面向庭院开敞,对外一般不开窗,形成内敞外闭的向心空间。院落的围墙把外部空间又分为“内”和“外”两个层次,分别对应着私密和公共两种氛围。庭院空间集中体现了中国民居的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特色。
庭院式入户
格调竹境在建筑物的前庭设计上,抛弃了以往住宅楼直接入户的形式,采用全新设计的“中国庭院式”入户。院墙与建筑首层共同构成深宅大院的意境,进入院门,有一面影壁将内外环境区隔开来,并将回家的动线作了曲折缓冲处理,极具中式庭院的意味,高贵幽雅,且具有神秘感。这种设计也使回到社区内的人们将视线流连于建筑底部这种丰富的意象之中,从而缓解了置身于高层建筑群中的压迫感。
三重庭院
唐郡纯私密围合建筑设计,建筑美感由庭院、游廊、露台、檐等渐次退升、逐级释放。根据半开放、半私密、纯私密的社区内部生活层次,“三重庭园”呼之欲出,第一重庭院是与城市相隔绝的社区整体,是半开放社区公共庭园,以立体观赏园景为主,通过精心规划和园林设计使人们进入社区即会感受到宛若步入了一座私家园林。第二重庭院是利用宅间形成和营造的一个半私密的街巷院落体系,是半私密街巷庭园,以色变植物与花卉为主,是整座小区中最富情趣的要素之一,为业主们营造了一个邻里间沟通和互动的生活空间。第三重庭院则是由新中式传统建筑围合式的完全私密性的内庭院生活,此庭园可以依业主的想象自由营造。
四水归堂
宝安·江南城参照福州“三坊七巷”,布局严谨,匠艺奇巧;中国的邻里文化在巷陌中也得到充分体现。遵循江南传统庭院“四水归堂”的营造之法,以礼为基调,以水为尊;水集四方,财气聚家,不外泄,对内开敞、对外封闭的功能性布局。以南方院落为营院蓝本,融合四合院之精髓。一进进的院落被揉入时间的进程,春之花艳,夏之荷素,秋只枫叶流丹,冬之韩松积雪,流金年华中品味源自传统的中国之优雅。
3.2 屋顶山墙
屋顶山墙是传统民居建筑的特色,建筑空间的丰富多变在立面上造成了坡屋顶的错落有致、蕴含起伏、层次感强,与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写意风格相合,坡屋顶上的屋脊、檐口处的瓦当以及颜色在处理手法上都极具传统特色。
现代材质的传统表达
格调竹境的屋顶借鉴了北方的四合院和徽派民居的特色,设计出全新中国建筑的屋顶形式,并用不锈钢管铺设为屋瓦的效果,形成双重屋檐,使之极具标识性和雕塑感。
在建筑物的山墙设计上,根据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利用高层建筑山墙“耸”的特点,设计者不仅用挺拔的工字钢线条修饰山墙的顶部,而且将很高的山墙面作为衬板,不断重复具有传统中式特征的山花园窗、花格竖窗以强化符号的手法,强化人们头脑中对传统中式建筑的回忆,而材质又是现代的铝合金通过“编织”形成传统与现代的时空变换。
传统徽派民居组合屋顶
堂中堂的屋顶借鉴了传统徽派民居建筑中屋顶组合形式,采用现代黑色金属材料制作的坡屋顶和屋檐,黑色的屋顶、屋檐与白色混凝土墙共同表现了斜坡屋顶和山墙组合的丰富变化。这样的组合形式既保留了传统民居建筑中的黑色坡屋顶与白色墙组合的方式,同时这样的屋顶设计在挑檐和细节的处理上也保证了建筑的排水目的。
传统屋顶的细节表达
宝安·江南城的屋顶借鉴了北方的四合院和徽派民居的特色,采用徽派马头墙,是整个建筑因此高大封闭,错落有致。加上瓦当、脊饰、砖雕的点缀,更加突出传统建筑的精华。
3.3 窗
传统中式建筑窗的形状很多,窗中的格纹及种类更是数不胜数,结合现代窗的通透性,形成了“开大窗,细化分”的形式,虚实结合,增添了强烈的中国文化意向。
仿古的冰裂纹、回纹格
格调竹境在素雅的墙面上,开设了冰裂纹、回纹格的方窗和圆窗,作为符号化的装饰,使其具有鲜明的中式建筑意象,在天津市区中具有鲜明的标志性。
内外双墙,虚实相生
堂中堂住区中建筑采用双层墙,外层墙上开有窄缝和小洞,内层墙则按照室内使用需求进行设计。这样的形式虚实相生,可以使室内取得良好的视线,同时也具有良好的生态性,外层墙起到遮阳作用,中间的空气层可以通风、隔热。墙的形式提炼了徽州民居和山西民居的精华,并摈弃了不利于采光通风的高墙小窗形式。內外的双层墙也形成了房子内外过渡,从里到外循序渐进。
3.4 入口
现代住宅的入口几乎都强调公共空间的气氛,重视室内的金璧辉煌和豪华。而传统中式住宅是从大门进入庭院,通过这个过渡空间后再进入厅堂,就此形成室内外空间的穿插和分明的层次关系,也给居者一种心理铺垫和暗示。
1.使用庭院层层过渡
格调竹境的设计在住户回家的心理感受上给予极大的关注,通过围墙的过渡使建筑本体与入口衔接的地方和周边景观及空间连接,并通过压低为一层高的院墙入口以降低回家的人对高层入口尺度的压迫感。从院墙入口进入小型封闭庭院,再从庭院进入公共大堂,近似于四合院从街道或胡同回家的空间层次感觉。这种处理通过划小尺度及园林景观的作用强化,体现了“中式”意境。
2.多个转换空间的递进
宝安·江南城一道道的门与墙共同形成“庭院深深深几许”的空间形态,正由于门的存在,所形成的入口空间的层次也更加丰富。每个院落的入口处都继承四合院入口的特点,有多个空间的转换。门虽然可以开启,但却具有封闭性而非开敞性,人不能自由进入更私密的一层庭院,而最内层庭院的人因可穿越所有庭院而具有最大限度的自由。
4 小结
本文主要是针对天津地区现代“中式住宅”设计方法的进行分析。我们不是为了做中式住宅而做,而是因为我们本身的生活习惯和审美观同西方的标准不太一致。在现代中式住宅设计中,我们已经对中国传统建筑采取扬长避短的方式,并在庭院空间、屋顶山墙、窗、入口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设计手法。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国当代居民的居住特征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例如受到土地资源的限制,住宅由多层向高层发展;文化传统的回归,住宅更加注重地域特色的体现。我们应该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注重住宅的生态化建设,注重高科技、智能技术的应用,创造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的建筑新风格,使中国建筑更快地走向世界,做到以人为本,让居住建筑能够更好的为人们的生活服务。
参考文献:
[1]汪之力.传统中式住宅建筑[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2]王晓.新中国风设计导则[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3]郝曙光.中国当代建筑思潮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