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我国人口结构变化下保险业的发展状况为研究对象,主要针对人口数量、收入结构和年龄结构等人口状况来分析影响我国保险业发展的人口因素。促进保险业健康持续发展,必须顺应人口结构变化趋势,通过参与解决社会养老难问题,加强对流动人口的保险服务,拓展财富管理业务等一系列创新举措来应对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保险消费模式的改变。
关键词:人口结构;收入结构;老龄化;保险
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存在的基本意义是通过规避风险来保障居民安定生活,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保险市场的不断发展,人口因素在其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尤其是对于相关法规政策的制定和保险产品的开发,具有直接而深刻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的人口结构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如何在顺应我国人口结构变化的趋势下,促进保险业的创新与发展,是我国保险业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保险业发展的人口因素分析
(一)人口数量
较大的人口数量是保险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一方面,保险产品价格的确定,需要保险人运用大数法则,观察和统计大量的样本,从而对风险损失的概率做出精确的估算。因此,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确定保险产品价格的重要依据和基础。
另一方面,从保险需求的角度来看,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致使风险因素增加,罹患疾病、遭遇意外伤害或者死亡的概率增加,非健康状况的人口基数也相应增加,从而对寿险的总需求量增加;城市化进一步发展,大家庭减少小家庭增加,共济互助的功能逐渐减弱。同时,工业化进一步深化,现代化的机械设施也带来了更大的安全隐患。这一系列的变化,客观上都促进了人们对保险产品的需求,从而推动保险业的发展。綜上所述,可以说保险需求和人口数量呈同向正相关关系。
(二)收入结构
保险的产生和发展有其特定的社会经济背景,相比于基本生存需求,它属于更高层次的消费活动,以消费者的实际支付能力为前提,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此,可以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多少影响着保险需求量的大小。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现实表现,当人均可支配收入处于较低的水平时,人们仅能满足基本的生存,则会把收入集中地用于衣食住行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必要的日常支出上。反之,当可支配收入提升到较高水平时,消费结构由单一的生存需求消费转向多样化,人们对非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力增强,相对的,对保险产品的需求也会增加,尤其是养老和健康等安全保障类的需求。
近年来,我国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21966元增加到2019年的30733元,消费支出随收入水平提高不断增加,其中2019年的医疗保健支出为1902元,较10年前增长了2倍多。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的城乡居民具备强大的支付和购买能力,保险市场潜力巨大。
(三)年龄结构
保险消费者往往具有明显的年龄结构特征。根据调查研究发现,保险消费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存在一定的共性,譬如在工作人口阶段:25岁前,都是刚刚踏上社会的职场新人,一般工资水平低,大多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支持保险消费。25-35岁正处于结婚生子的黄金时期,同时经过几年的奋斗,家庭收入水平提高,对车险和少儿险种的需求增加,从而拉动了相关保费收入的提高。35-50岁是进入事业高峰的时期,收入和储蓄随着年龄递增,这个阶段子女开始独立生活,人们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和养老问题,在保险上的支出大幅增加,是购买寿险产品的主要群体。60岁后处于退休阶段,收入相对减少,消费更加沉稳谨慎,年轻时购买的寿险也进入了给付期。目前我国的人口的呈老龄化发展,养老保险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大。完全依靠社会保险已不足以满足人们的养老需求,商业保险潜在市场巨大。
二、人口结构变化下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和创新
(一)进军社会养老市场
近年来,我国老年人口的规模日益扩大,而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所提供的更多的是一种基本的保障,其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覆盖面较狭窄,这难以满足人们对老年生活美好安逸的愿望,因此保险公司可以继续完善基本养老和企业补充养老,推进个人养老保险,进一步提高离退休人员生活质量,解决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此外,老年人群是慢性病高发的群体,年龄的增长带来的行动不便等问题也使护理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应对未来老年人群的特殊需求,则需要保险公司紧跟市场,针对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开发设计一些老年照料类,老年关爱型的保险产品。可以说,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的相辅相成,其合理分工与配合可以有效地转嫁老龄化风险。
(二)为流动人口提供全方位的保险服务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发布的数据,2017年我国大约有2.44亿流动人口,在国家社会保障中,他们整体保障水平低,不享受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及失业保险。然而,极少有人为自己和家人购买必须的商业保险,近70%的流动人口缺少风险防范意识,他们并不愿意为未来生活以及未知风险购买保险。保险公司应该针对这一特殊人群进行产品创新,努力把庞大的流动人口的潜在保险需求变现。
此外,城市化和人口流动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后续问题,诸如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外出务工之后家庭财产的安全等,这是一块巨大的市场,保险公司可考虑推出流动人口当前急需的意外伤害保险、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保障其最基本的安全。然后开发失业保险、子女的教育保险、家庭财产保险等。这样,在扩大保险业务的同时,也为城市化发展下人们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的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侧重向财富管理转型
当前,我国人口生育率在下降,劳动人口接近饱和,而老年人口逐年增长,我国的人口红利接近末端。在全民教育的当下,可以预见,未来我国的中产阶层的人口数量将急剧扩大,我国的保险消费结构必将发生巨大的变化。由于教育的普及和经济的繁荣,中产阶层的风险防范意识和保险保障意识不断提高,这些35岁以上的相对富裕的中产阶层,是创造保险需求的中坚力量。这一系列变化使得在中国的保险市场上开展家庭财富管理业务势在必行。保险行业应以此为契机,大力拓展家庭财富管理业务,开发具有良好市场竞争力的专属于中产阶层的保险产品。可以说,未来保险公司的重要竞争领域将逐渐转向对中产阶层保险市场的占有率。 (四)加强政府对保险业发展的支持
1、大力发展经济,切实提高收入水平
居民收入水平对保险需求和保费收入有重大的影响作用。目前,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相对偏低,这对我国保险业的持续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必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均衡城乡收入,促进城乡居民收入稳健增长,使城乡居民有足够的经济能力购买保险。同时,需要提高居民收入的实际价值, 稳定物价,合理应对通货膨胀,使物价上涨的幅度始终低于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速度。
2、注重发展教育,增强民众的保险意识
保险行业本身存在着一定复杂性,保险产品的交易相对特殊,这制约了人们对于保险行业的全面了解。而高的学历教育可以提高人们对现代风险管理手段以及保险的认识,使潜在的保险需求转化为现实的保险需求。因此,国家应进一步发展教育,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基本保险知识,提高全社会的风险防范和保险保障意识,引导群众树立科学的保险消费理念,为保险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加强政策扶持,进行有效监督
一直以来 “保护被保险人利益”是我国保险监管机构的基本宗旨。但是,在保护消费者的同时也不能有失公允压地压抑保险公司的发展。政府应该完善监管对象,在保护被保险人利益的同时,兼顾保险行业的整体利益。同时创新监管模式,充分利用内部自控和外部政府及舆论的监督,创新监管手段,防范金融风险、提高监管效率。此外,还需制定有效的政策进行扶持,使保险行业向着一个健康有利的方向发展。
三、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的人口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近年来,我国人口数量逐年增长,老龄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人口结构的变化在转变消费结构的同时对保险需求和保险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面对人口结构的这一系列变化,我国保险业必须顺应人口结构的变化趋势,抓住机遇和挑战,开拓社会养老市场,开展流动人口保险服务,拓展财富管理业务,不断创新发展,在我国人口结构变化的浪潮下乘风破浪,一往无前。同时,政府需要根据国情和市场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创新监管理念和模式,支持和规范保险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欧阳青东,陈雨花. 养老保险制度变迁、人口结构、市场竞争对人身保险消费的影响——基于2000—2010分省数据的经验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1):123-130.
[2]郭金龙,张磊.人口结构变化与我国保险业的发展与创新.[J].銀行家,2012,(12):64-67.
[3]郭金龙,张磊.人口结构变化对商业保险的动态冲击效应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4(01).
关键词:人口结构;收入结构;老龄化;保险
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存在的基本意义是通过规避风险来保障居民安定生活,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保险市场的不断发展,人口因素在其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尤其是对于相关法规政策的制定和保险产品的开发,具有直接而深刻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的人口结构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如何在顺应我国人口结构变化的趋势下,促进保险业的创新与发展,是我国保险业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保险业发展的人口因素分析
(一)人口数量
较大的人口数量是保险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一方面,保险产品价格的确定,需要保险人运用大数法则,观察和统计大量的样本,从而对风险损失的概率做出精确的估算。因此,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确定保险产品价格的重要依据和基础。
另一方面,从保险需求的角度来看,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致使风险因素增加,罹患疾病、遭遇意外伤害或者死亡的概率增加,非健康状况的人口基数也相应增加,从而对寿险的总需求量增加;城市化进一步发展,大家庭减少小家庭增加,共济互助的功能逐渐减弱。同时,工业化进一步深化,现代化的机械设施也带来了更大的安全隐患。这一系列的变化,客观上都促进了人们对保险产品的需求,从而推动保险业的发展。綜上所述,可以说保险需求和人口数量呈同向正相关关系。
(二)收入结构
保险的产生和发展有其特定的社会经济背景,相比于基本生存需求,它属于更高层次的消费活动,以消费者的实际支付能力为前提,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此,可以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多少影响着保险需求量的大小。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现实表现,当人均可支配收入处于较低的水平时,人们仅能满足基本的生存,则会把收入集中地用于衣食住行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必要的日常支出上。反之,当可支配收入提升到较高水平时,消费结构由单一的生存需求消费转向多样化,人们对非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力增强,相对的,对保险产品的需求也会增加,尤其是养老和健康等安全保障类的需求。
近年来,我国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21966元增加到2019年的30733元,消费支出随收入水平提高不断增加,其中2019年的医疗保健支出为1902元,较10年前增长了2倍多。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的城乡居民具备强大的支付和购买能力,保险市场潜力巨大。
(三)年龄结构
保险消费者往往具有明显的年龄结构特征。根据调查研究发现,保险消费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存在一定的共性,譬如在工作人口阶段:25岁前,都是刚刚踏上社会的职场新人,一般工资水平低,大多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支持保险消费。25-35岁正处于结婚生子的黄金时期,同时经过几年的奋斗,家庭收入水平提高,对车险和少儿险种的需求增加,从而拉动了相关保费收入的提高。35-50岁是进入事业高峰的时期,收入和储蓄随着年龄递增,这个阶段子女开始独立生活,人们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和养老问题,在保险上的支出大幅增加,是购买寿险产品的主要群体。60岁后处于退休阶段,收入相对减少,消费更加沉稳谨慎,年轻时购买的寿险也进入了给付期。目前我国的人口的呈老龄化发展,养老保险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大。完全依靠社会保险已不足以满足人们的养老需求,商业保险潜在市场巨大。
二、人口结构变化下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和创新
(一)进军社会养老市场
近年来,我国老年人口的规模日益扩大,而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所提供的更多的是一种基本的保障,其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覆盖面较狭窄,这难以满足人们对老年生活美好安逸的愿望,因此保险公司可以继续完善基本养老和企业补充养老,推进个人养老保险,进一步提高离退休人员生活质量,解决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此外,老年人群是慢性病高发的群体,年龄的增长带来的行动不便等问题也使护理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应对未来老年人群的特殊需求,则需要保险公司紧跟市场,针对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开发设计一些老年照料类,老年关爱型的保险产品。可以说,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的相辅相成,其合理分工与配合可以有效地转嫁老龄化风险。
(二)为流动人口提供全方位的保险服务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发布的数据,2017年我国大约有2.44亿流动人口,在国家社会保障中,他们整体保障水平低,不享受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及失业保险。然而,极少有人为自己和家人购买必须的商业保险,近70%的流动人口缺少风险防范意识,他们并不愿意为未来生活以及未知风险购买保险。保险公司应该针对这一特殊人群进行产品创新,努力把庞大的流动人口的潜在保险需求变现。
此外,城市化和人口流动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后续问题,诸如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外出务工之后家庭财产的安全等,这是一块巨大的市场,保险公司可考虑推出流动人口当前急需的意外伤害保险、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保障其最基本的安全。然后开发失业保险、子女的教育保险、家庭财产保险等。这样,在扩大保险业务的同时,也为城市化发展下人们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的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侧重向财富管理转型
当前,我国人口生育率在下降,劳动人口接近饱和,而老年人口逐年增长,我国的人口红利接近末端。在全民教育的当下,可以预见,未来我国的中产阶层的人口数量将急剧扩大,我国的保险消费结构必将发生巨大的变化。由于教育的普及和经济的繁荣,中产阶层的风险防范意识和保险保障意识不断提高,这些35岁以上的相对富裕的中产阶层,是创造保险需求的中坚力量。这一系列变化使得在中国的保险市场上开展家庭财富管理业务势在必行。保险行业应以此为契机,大力拓展家庭财富管理业务,开发具有良好市场竞争力的专属于中产阶层的保险产品。可以说,未来保险公司的重要竞争领域将逐渐转向对中产阶层保险市场的占有率。 (四)加强政府对保险业发展的支持
1、大力发展经济,切实提高收入水平
居民收入水平对保险需求和保费收入有重大的影响作用。目前,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相对偏低,这对我国保险业的持续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必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均衡城乡收入,促进城乡居民收入稳健增长,使城乡居民有足够的经济能力购买保险。同时,需要提高居民收入的实际价值, 稳定物价,合理应对通货膨胀,使物价上涨的幅度始终低于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速度。
2、注重发展教育,增强民众的保险意识
保险行业本身存在着一定复杂性,保险产品的交易相对特殊,这制约了人们对于保险行业的全面了解。而高的学历教育可以提高人们对现代风险管理手段以及保险的认识,使潜在的保险需求转化为现实的保险需求。因此,国家应进一步发展教育,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基本保险知识,提高全社会的风险防范和保险保障意识,引导群众树立科学的保险消费理念,为保险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加强政策扶持,进行有效监督
一直以来 “保护被保险人利益”是我国保险监管机构的基本宗旨。但是,在保护消费者的同时也不能有失公允压地压抑保险公司的发展。政府应该完善监管对象,在保护被保险人利益的同时,兼顾保险行业的整体利益。同时创新监管模式,充分利用内部自控和外部政府及舆论的监督,创新监管手段,防范金融风险、提高监管效率。此外,还需制定有效的政策进行扶持,使保险行业向着一个健康有利的方向发展。
三、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的人口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近年来,我国人口数量逐年增长,老龄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人口结构的变化在转变消费结构的同时对保险需求和保险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面对人口结构的这一系列变化,我国保险业必须顺应人口结构的变化趋势,抓住机遇和挑战,开拓社会养老市场,开展流动人口保险服务,拓展财富管理业务,不断创新发展,在我国人口结构变化的浪潮下乘风破浪,一往无前。同时,政府需要根据国情和市场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创新监管理念和模式,支持和规范保险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欧阳青东,陈雨花. 养老保险制度变迁、人口结构、市场竞争对人身保险消费的影响——基于2000—2010分省数据的经验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1):123-130.
[2]郭金龙,张磊.人口结构变化与我国保险业的发展与创新.[J].銀行家,2012,(12):64-67.
[3]郭金龙,张磊.人口结构变化对商业保险的动态冲击效应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