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很喜欢《城南旧事》,这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一部自传体小说,以上世纪20年代北京城南为背景,透过小女孩林英子的纯稚视角,回忆了一段童年往事,温馨动人。
前段时间,我又重温了一遍《城南旧事》,依然伤感至泪流。伤感来自两方面,一是为了故事中苦命的秀贞、妞儿、宋妈……一是勾起我对逝去的童年岁月的缅怀。
虽然,《城南旧事》聚焦的是民国初期的老北京,但书中很多细节,都是生活在南方的我所熟悉的——
比如鸡毛掸子,宋妈用它来掸灰尘,掸桌子,掸床,随着鸡毛掸子的舞动,阳光里的灰尘变多了。这情景我多么熟悉。小时候,我家里也有一把鸡毛掸子,油亮亮的鸡毛,摸上去软绒绒的。拿着鸡毛掸子,这里掸一下,那里掸一下,灰尘就在阳光下跳起舞来。英子的爸爸常常对她妈说,为什么宋妈不用湿布擦,这样大掸一阵,等一会,灰尘不是又落回原来的地方了吗?其实这问题我小时候也不明白,但是后来我懂了,不用鸡毛掸子,哪里能看得到灰尘的舞蹈呢?
还有小油鸡。英子有时会带妞儿去空闲的西厢房里玩,那里有一个破藤箱子,箱子里养了几只新买的刚孵出来的小油鸡,柔软的小黄绒毛太好玩了。这情景我也好熟悉。童年的我也曾养过好多只小鸡,放在废弃的纸箱子里,浅浅的黄毛,毛绒绒的,撒一把米,看它们哆哆哆啄米吃,一看看半天,怎么看也看不够啊。可是現在的小孩子们,还有谁会养小鸡?还有谁会趴上半天观察小鸡们的一举一动?
还有描红。爸爸给英子买了一叠描红字纸。晚上,在煤油灯下,英子拿着毛笔一笔一笔描红模字。这情景让我想起了我小学时的书法课。那时候,每有书法课,就带着笔墨去学校。起初整一堂课都是描红,能把两只小手写得黑乎乎的。写字前,照例,书法老师要求同学们全站起来,闭眼静默五分钟,他说:“要先静心才能写好字。”这句话我一直记到了现在。就像《城南旧事》里写的,老师教给英子,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的动物。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走到的,总会吃饱的。
还有,英子爱吃的八珍梅,我小时候也爱吃;英子爱的小板凳,我小时候也爱得跟什么似的。因为太喜欢英子,我还记得当年看完电影《城南旧事》后立刻剪去了长发,换上跟英子一模一样的童花头,那样不管不顾想做就做的勇气,如今想来多么珍贵。
除了童花头,当年看电影时,我还记住了一首歌。隔了好几年后,我才知道它叫《送别》,歌词是李叔同写的。《送别》的旋律慢缓抒情,琅琅上口,听一遍就记住了旋律。
电影《城南旧事》里,这首歌被用作毕业典礼上的骊歌,英子说她当时还不懂歌词的意思,但是唱的时候就很想哭,因为她不喜欢离别。
可又有谁喜欢离别呢?在我大学毕业的送别会上,宿舍伙伴们合唱的就是这首眷眷的骊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八个伙伴拥抱在一起的往事仍历历在目。虽说天下无不散之筵席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眼看朝夕相处的伙伴从此天涯海角,不知何日再重逢,泪水就忍不住流了下来。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这是林海音在书中写过的一段话。
好一个永存的心灵的童年。当我重温《城南旧事》,当我重听《送别》,我在分享英子缅怀童年的心情时,我的童年也就重临于我的心头。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实际的童年过去了,心灵的童年却可以永存,在文字里,在歌声里,在记忆里不朽。
前段时间,我又重温了一遍《城南旧事》,依然伤感至泪流。伤感来自两方面,一是为了故事中苦命的秀贞、妞儿、宋妈……一是勾起我对逝去的童年岁月的缅怀。
虽然,《城南旧事》聚焦的是民国初期的老北京,但书中很多细节,都是生活在南方的我所熟悉的——
比如鸡毛掸子,宋妈用它来掸灰尘,掸桌子,掸床,随着鸡毛掸子的舞动,阳光里的灰尘变多了。这情景我多么熟悉。小时候,我家里也有一把鸡毛掸子,油亮亮的鸡毛,摸上去软绒绒的。拿着鸡毛掸子,这里掸一下,那里掸一下,灰尘就在阳光下跳起舞来。英子的爸爸常常对她妈说,为什么宋妈不用湿布擦,这样大掸一阵,等一会,灰尘不是又落回原来的地方了吗?其实这问题我小时候也不明白,但是后来我懂了,不用鸡毛掸子,哪里能看得到灰尘的舞蹈呢?
还有小油鸡。英子有时会带妞儿去空闲的西厢房里玩,那里有一个破藤箱子,箱子里养了几只新买的刚孵出来的小油鸡,柔软的小黄绒毛太好玩了。这情景我也好熟悉。童年的我也曾养过好多只小鸡,放在废弃的纸箱子里,浅浅的黄毛,毛绒绒的,撒一把米,看它们哆哆哆啄米吃,一看看半天,怎么看也看不够啊。可是現在的小孩子们,还有谁会养小鸡?还有谁会趴上半天观察小鸡们的一举一动?
还有描红。爸爸给英子买了一叠描红字纸。晚上,在煤油灯下,英子拿着毛笔一笔一笔描红模字。这情景让我想起了我小学时的书法课。那时候,每有书法课,就带着笔墨去学校。起初整一堂课都是描红,能把两只小手写得黑乎乎的。写字前,照例,书法老师要求同学们全站起来,闭眼静默五分钟,他说:“要先静心才能写好字。”这句话我一直记到了现在。就像《城南旧事》里写的,老师教给英子,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的动物。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走到的,总会吃饱的。
还有,英子爱吃的八珍梅,我小时候也爱吃;英子爱的小板凳,我小时候也爱得跟什么似的。因为太喜欢英子,我还记得当年看完电影《城南旧事》后立刻剪去了长发,换上跟英子一模一样的童花头,那样不管不顾想做就做的勇气,如今想来多么珍贵。
除了童花头,当年看电影时,我还记住了一首歌。隔了好几年后,我才知道它叫《送别》,歌词是李叔同写的。《送别》的旋律慢缓抒情,琅琅上口,听一遍就记住了旋律。
电影《城南旧事》里,这首歌被用作毕业典礼上的骊歌,英子说她当时还不懂歌词的意思,但是唱的时候就很想哭,因为她不喜欢离别。
可又有谁喜欢离别呢?在我大学毕业的送别会上,宿舍伙伴们合唱的就是这首眷眷的骊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八个伙伴拥抱在一起的往事仍历历在目。虽说天下无不散之筵席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眼看朝夕相处的伙伴从此天涯海角,不知何日再重逢,泪水就忍不住流了下来。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这是林海音在书中写过的一段话。
好一个永存的心灵的童年。当我重温《城南旧事》,当我重听《送别》,我在分享英子缅怀童年的心情时,我的童年也就重临于我的心头。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实际的童年过去了,心灵的童年却可以永存,在文字里,在歌声里,在记忆里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