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数学考试评价越来越注重对能力的考查。近年来,不少地区的试卷上出现了一些立意新、设计巧的新颖试题,这对我们编制试题很有参考价值。对此,笔者想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联系生活实际,考查应用能力 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并概括出来的,它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在编制试题时,应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数学考试评价越来越注重对能力的考查。近年来,不少地区的试卷上出现了一些立意新、设计巧的新颖试题,这对我们编制试题很有参考价值。对此,笔者想谈谈自己的想法。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9~90页。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画图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从而确定合理的解题思路。 2 使学生在对解决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画图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 3 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注:“本文中所涉
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广大教师的教材观已发生了转变,从教教材变为用教材,进而创造性地用活教材。可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用活教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对此,我们一直在努力地探索实践着,特别是对一些枯燥无味或可深度挖掘的教材内容,总是多方设法进行重组,即重组教材的例题、习题或图例,从而使教学内容变得鲜活有趣,使课堂教学精彩纷呈。 一、重组例题,让教学风景这边独好 数学,教师最怕教的、学生最
最近,在“一课两上”的教研活动中,听取了两节“分数的意义”教学。由于执教老师采用集体备课,两节课都预设了“从12个圆中创造出分数”的教学活动,但是由于执教者的教学处理不同,教学效果也迥异。分析和揣摩这两则教学案例,可以让我们对有效数学课堂教学有更深刻的认识,进而提升教学理念,改进教学行为。 案例A: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12个圆) 师:请大家看黑板上的圆,试着分一分,你能创造出分数吗? “分
【教学实录】 做课背景:全国第七届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该课获一等奖第二名) 一 师:下面的画面让你联想到了几分之一? (出示画面①) 生:我想到了1/3。 师:能具体说说哪一部分是法国国旗的1/3吗? 生:中间的白色,旁边的红色或蓝色。 师:是的,这里的每一部分都是法国国旗的1/3。 (出示画面②) 生:我想到了1/5。 (出示画面③) 生:看到这块
学习过程中隐性要素是指那些不能简单清楚描述的,却能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情境、氛围、课堂流程等教学要素,虽然它没有可测、可评的载体,但它却能对教学过程的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我通过对教学案例反思,从教学有效性的角度,简述课前充分预设学习过程中各种隐性要素的重要性和基本对策。 一、对文本内涵的充分预设 案例:教学“角的初步认识” 课始安排“做木头人”游戏,教师将小朋友的形象画在了黑板上:。
习题是巩固知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载体。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习题功能,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达成发展数学思维的目的。 如这样一道习题:判断下面的圆锥与哪个圆柱的体积相等。(单位:cm) 许多资料将这道题的编排意图定位在“使学生明白底面直径存在3倍的关系,底面积不是3倍的关系”上,这道题编排在圆锥体积的练习课上,目的仅限于此吗联系前后知识,我对这道题编排在此有自己的想法:(
一、与以往的教材相比 人教实验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的“最大公因数”教学编排与以往的教材相比,有着明显的不同。 1、命名不同。 我们不难发现,原先教材上的“最大公约数”实际上就是实验教材中的“最大公因数”。令人省思的是,为什么实验教材要把这一概念的命名改为“最大公因数”?这一字之差是否另有玄机?
(全卷120分,其中必做100分,选做20分。时间为90分钟) 一、填空(共30分,第7小题2分,其余每空1分) 1.画出三角形AO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图形C。 2.将图形C向右平移三格得到图形D。 六、中山路小学五年级学生星期天参加社会实践人数情况如下表(共10分) 1.五年级参加社会实践的男生比女生少几人? 2.比较男生和女生参加社会实践的人数变化,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课改十多年,教师已经从浮华走向真实,追求的是一种简洁、高效的课堂,而学习素材的有效选用是达成此目标的重要保证。精简、巧妙的学习素材,不仅能促成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还能不断提升数学教学的深刻性。本文将用加法、减法、加减混合等方法去精增、精简、有机整合、巧妙设计素材,让学生在分析、探索有效的素材中发现和总结规律,学习数学知识。 一、加法——精增素材 当教材中的学习素材较少时,教师可以适当补充。
教学实践表明,数学学习离不开学生个体的体验。那么,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三点。 一、在“试”中体验 数学是一门生活味极浓的课程,且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对熟悉的生活素材感到亲切、有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收集信息,采撷生活实例,抽象出数学问题,努力构建一个生活化课堂,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它们看得见、摸得着,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