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近几年各地的中考试题中,出现了一些新定义型试题.这些试题定义了新的概念、运算或图形,要求考生按照这种新的定义进行运算或推理.它们是书本知识的拓宽和延伸,有利于考查基础知识和应变能力.本文选择几个典型问题,探讨它们的解法.
一、定义新运算
例1用“☆”定义新运算:对于任意实数a、b,都有a☆b=b2+1.例如7☆4
=42+1=17,那么5☆3=_______;当m为实数时,m☆(m☆2)=_______.
(2006年北京市中考试题)
分析: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模仿能力,要求同学们根据所给的定义,进行混合运算来完成.
解:10;26.
二、定义新图形
例2我们给出如下定义:若一个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则称这个四边形为等对角线四边形,请解答下列问题:
(1)写出你所学过的特殊四边形中是等对角线四边形的两种图形的名称;
(2)探究当等对角线四边形中两条对角线所夹锐角为60°时,这对60°角所对的两边之和与其中一条对角线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006年北京市中考试题)
分析:(1)对角线相等的特殊四边形有:等腰梯形、矩形、正方形;
(2)由于已知条件比较分散,我们通常可用平移(或旋转)的方法,转化在同一个三角形中来处理.由于图形的变化,在推理的过程中,还必须运用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解:(1)略.
(2)结论:等对角线四边形中两条对角线所夹锐角为60°时,这对60°角所对的两边之和大于或等于一条对角线的长.
已知: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AC=BD,且∠AOD=60°.
求证:BC+AD≥AC.
证明:如图1,过点D作DF∥AC,在DF上截取DE,使DE=AC.
连结CE、BE,则四边形ACE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CE=AD.
因为∠EDO=60°,
所以△BDE是等边三角形,DE=BE=AC.
①当BC与CE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时,
在△BCE中,有BC+CE>BE,所以BC+AD>AC.
②当BC与CE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如图2所示,
有BC+CE=BE,
因此BC+AD=AC.
综合①、②,得BC+AD≥AC.
例3如图3,凸四边形ABCD中,如果点P满足∠APD=∠APB=α,且∠BPC=∠CPD=β,则称点P为四边形ABCD的一个半等角点.
(1)在图4正方形ABCD内画一个半等角点P,且满足α≠β.
(2)在图5四边形ABCD中画出一个半等角点P,保留画图痕迹(不需写出画法).
(3)若四边形ABCD有两个半等角点P1、P2(如图6),证明线段P1P2上任一点也是它的半等角点.(2006年安徽省中考试题)
分析:(1)根据半等角点的概念及其试题的要求,所求的点在AC上,且不能为AC的中点和两个端点;(2)我们利用对称性来处理;(3)我们可以把问题转化为证明直线P1P2是四边形ABCD的对称轴.
略解(1)根据分析(1)作图,图略.
(2)画点B关于AC的对称点B′,延长DB′交AC于点P,点P为所求,具体画图略.
(3)连P1A、P1D、P1B、P1C和P2D、P2B,根据题意,
∠AP1D=∠AP1B,∠DP1C=∠BP1C,
∴∠AP1B+∠BP1C=180°.
∴P1在AC上,
同理,P2也在AC上.
在△DP1P2和△BP1P2中,
∠DP2P1=∠BP2P1,∠DP1P2=∠BP1P2,P1P2公共,
∴△DP1P2≌△BP1P2.
所以DP1=BP1,DP2=BP2,于是B、D关于AC对称.设P是P1P2上任一点,
连结PD、PB,由对称性,得∠DPA=∠BPA,∠DPC=∠BPC,
所以点P是四边形的半等角点.
三、定义新数
例4如果一个正整数能表示为两个连续偶数的平方差,那么称这个正整数为“神秘数”.
如:4=22-02,12=42-22,20=62-42,因此4,12,20这三个数都是神秘数.
(1)28和2012这两个数是神秘数吗?为什么?
(2)设两个连续偶数2k+2和2k(其中k取非负整数),由这两个连续偶数构造的神秘数是4的倍数吗?为什么?
(3)两个连续奇数的平方差(取正数)是神秘数吗?为什么?
(2006年浙江省实验区中考试题)
解:(1)找规律:4=4×1=22-02,12=4×3=42-22,20=4×5=62-42,28=4×7=82-62,…2012=4×503=5042-5022,所以28和2012都是神秘数.
(2)(2k+2)2-(2k)2=4(2k+1),因此由这两个连续偶数2k+2和2k构造的神秘数是4的倍数.
(3)由(2)知,神秘数一定可以表示成4(2k+1)的形式,因为2k+1是奇数,因此神秘数是4的倍数,但一定不是8的倍数.另一方面,设两个连续奇数为2n+1和2n-1(n为正整数),则(2n+1)2-(2n-1)2=8n,即两个连续奇数的平方差是8的倍数.因此,两个连续奇数的平方差不是神秘数.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一、定义新运算
例1用“☆”定义新运算:对于任意实数a、b,都有a☆b=b2+1.例如7☆4
=42+1=17,那么5☆3=_______;当m为实数时,m☆(m☆2)=_______.
(2006年北京市中考试题)
分析: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模仿能力,要求同学们根据所给的定义,进行混合运算来完成.
解:10;26.
二、定义新图形
例2我们给出如下定义:若一个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则称这个四边形为等对角线四边形,请解答下列问题:
(1)写出你所学过的特殊四边形中是等对角线四边形的两种图形的名称;
(2)探究当等对角线四边形中两条对角线所夹锐角为60°时,这对60°角所对的两边之和与其中一条对角线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006年北京市中考试题)
分析:(1)对角线相等的特殊四边形有:等腰梯形、矩形、正方形;
(2)由于已知条件比较分散,我们通常可用平移(或旋转)的方法,转化在同一个三角形中来处理.由于图形的变化,在推理的过程中,还必须运用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解:(1)略.
(2)结论:等对角线四边形中两条对角线所夹锐角为60°时,这对60°角所对的两边之和大于或等于一条对角线的长.
已知: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AC=BD,且∠AOD=60°.
求证:BC+AD≥AC.
证明:如图1,过点D作DF∥AC,在DF上截取DE,使DE=AC.
连结CE、BE,则四边形ACE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CE=AD.
因为∠EDO=60°,
所以△BDE是等边三角形,DE=BE=AC.
①当BC与CE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时,
在△BCE中,有BC+CE>BE,所以BC+AD>AC.
②当BC与CE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如图2所示,
有BC+CE=BE,
因此BC+AD=AC.
综合①、②,得BC+AD≥AC.
例3如图3,凸四边形ABCD中,如果点P满足∠APD=∠APB=α,且∠BPC=∠CPD=β,则称点P为四边形ABCD的一个半等角点.
(1)在图4正方形ABCD内画一个半等角点P,且满足α≠β.
(2)在图5四边形ABCD中画出一个半等角点P,保留画图痕迹(不需写出画法).
(3)若四边形ABCD有两个半等角点P1、P2(如图6),证明线段P1P2上任一点也是它的半等角点.(2006年安徽省中考试题)
分析:(1)根据半等角点的概念及其试题的要求,所求的点在AC上,且不能为AC的中点和两个端点;(2)我们利用对称性来处理;(3)我们可以把问题转化为证明直线P1P2是四边形ABCD的对称轴.
略解(1)根据分析(1)作图,图略.
(2)画点B关于AC的对称点B′,延长DB′交AC于点P,点P为所求,具体画图略.
(3)连P1A、P1D、P1B、P1C和P2D、P2B,根据题意,
∠AP1D=∠AP1B,∠DP1C=∠BP1C,
∴∠AP1B+∠BP1C=180°.
∴P1在AC上,
同理,P2也在AC上.
在△DP1P2和△BP1P2中,
∠DP2P1=∠BP2P1,∠DP1P2=∠BP1P2,P1P2公共,
∴△DP1P2≌△BP1P2.
所以DP1=BP1,DP2=BP2,于是B、D关于AC对称.设P是P1P2上任一点,
连结PD、PB,由对称性,得∠DPA=∠BPA,∠DPC=∠BPC,
所以点P是四边形的半等角点.
三、定义新数
例4如果一个正整数能表示为两个连续偶数的平方差,那么称这个正整数为“神秘数”.
如:4=22-02,12=42-22,20=62-42,因此4,12,20这三个数都是神秘数.
(1)28和2012这两个数是神秘数吗?为什么?
(2)设两个连续偶数2k+2和2k(其中k取非负整数),由这两个连续偶数构造的神秘数是4的倍数吗?为什么?
(3)两个连续奇数的平方差(取正数)是神秘数吗?为什么?
(2006年浙江省实验区中考试题)
解:(1)找规律:4=4×1=22-02,12=4×3=42-22,20=4×5=62-42,28=4×7=82-62,…2012=4×503=5042-5022,所以28和2012都是神秘数.
(2)(2k+2)2-(2k)2=4(2k+1),因此由这两个连续偶数2k+2和2k构造的神秘数是4的倍数.
(3)由(2)知,神秘数一定可以表示成4(2k+1)的形式,因为2k+1是奇数,因此神秘数是4的倍数,但一定不是8的倍数.另一方面,设两个连续奇数为2n+1和2n-1(n为正整数),则(2n+1)2-(2n-1)2=8n,即两个连续奇数的平方差是8的倍数.因此,两个连续奇数的平方差不是神秘数.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