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信息技术能向学生提供并展示多种类型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像等,并能灵活选择与呈现;可以创设、模拟多种与教学内容适应的情境;能为学生从事教学探究提供重要的工具;可以使得相距千里的个体展开面对面的交流,信息技术是从跟本上改变数学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必须充分加以应用。”可见,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是这个时代背景下数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以下是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总结出来的几点,现在和大家一起共享。
一、借助信息技术,使教师的“教”更精彩
1.激发兴趣,吸引注意力
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持久性差,往往影响到课堂学习效果,要改变这些不足,在课堂教学中,培养起学生深厚的数学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可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由点到面,?由静到动,由抽象到形象,使学生身临其境,在强烈逼真的情境中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时钟、折扇等;然后去掉屏幕上的实物画面,只留下闪烁的角,并配音说:“同学们,你们认识我吗?我是角!”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多方位、多角度的观察,又有利于学生感知角,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化难为易,突破重点难点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主要以静态的形象和口语交流为主,以挂图、板书和实物演示为辅,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常常感到枯燥、单调,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效果不理想。多媒体教学的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等独特功能,可以调动学生各种感官,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比如在教学“找规律”这课时,学生对规律的发现是一大难点,规律太抽象了,在现实生活中又不好制作相应的学具,所以,学生对“规律的提炼”往往是一头雾水。为了帮助他们发现“规律”,我在设计多媒体时,利用多媒体的动画功能把书中主题图展示出来。我一边演示,一边叙述,借助这样动态的演示,学生发现了“找规律”的方法,从而突破了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提高了教学效率,也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巧妙运用,培养思维能力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用鲜艳的色彩、刺激的过程,能使学生乐于学习。数学具有很强的抽象性、逻辑性,通过多媒体把大量的材料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教学中的抽象概念变得具体、直观。从而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和思考,培养数学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题:小雪套中了7个圈,小华套中了12个圈,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时,我在让学生动手摆完后,把学生动手摆的图形展现在课件中,先出示第一行7个圈,第二行12个圈,再将它们同样多的部分覆盖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使学生明白第二行小华套中的圈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和小雪套中的同样多”,另一部分是“小华比小雪多套中的个数”,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进而概括出计算方法:要求“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就要从小华套中的12个圈中去掉和小雪套中同样多的个数,也就是“小华比小雪多套中的”,用减法计算,即12-7=5(个)。然后再通过演示,使学生发现解决“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小雪再套中几个就和小华一样多”的问题时,方法和上面是一样的。这样通过演示,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既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强化了形象思维,揭示了数学的本质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借助信息技术,使学生的“学”更出彩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从大量的日常教学经验以及现有的研究来看,大多数的应用说明,数学教学中关注“教师的教”比关注“学生的学”要多。真正把计算机作为学生的学习工具,还没有完整的应用体系,但我们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可以有选择性的适当的把计算机作为学生的学习工具来用,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我在教学“图形的拼组”用七巧板拼图形时,我就直接在网上搜有关“七巧板”的游戏,让学生们在电脑上玩;再比如教学“人民币的换算”时,利用课件中随意可拖动的人民币,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这些不仅使学生在玩中掌握了数学知识,也使学生学得更出彩。
新课程课堂教学注重的是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讲究运用的策略。选准信息技术的运用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要适时适量地运用信息技术,不能盲目地认为电教媒体用得越多越好,如果运用只注重表面的华丽,而离开了基础知识的训练和基本技能力的培养,那知识技能目标的扎实到位只能是镜中月、水中花,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让信息技术的运用发挥其最大功效。
一、借助信息技术,使教师的“教”更精彩
1.激发兴趣,吸引注意力
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持久性差,往往影响到课堂学习效果,要改变这些不足,在课堂教学中,培养起学生深厚的数学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可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由点到面,?由静到动,由抽象到形象,使学生身临其境,在强烈逼真的情境中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时钟、折扇等;然后去掉屏幕上的实物画面,只留下闪烁的角,并配音说:“同学们,你们认识我吗?我是角!”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多方位、多角度的观察,又有利于学生感知角,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化难为易,突破重点难点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主要以静态的形象和口语交流为主,以挂图、板书和实物演示为辅,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常常感到枯燥、单调,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效果不理想。多媒体教学的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等独特功能,可以调动学生各种感官,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比如在教学“找规律”这课时,学生对规律的发现是一大难点,规律太抽象了,在现实生活中又不好制作相应的学具,所以,学生对“规律的提炼”往往是一头雾水。为了帮助他们发现“规律”,我在设计多媒体时,利用多媒体的动画功能把书中主题图展示出来。我一边演示,一边叙述,借助这样动态的演示,学生发现了“找规律”的方法,从而突破了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提高了教学效率,也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巧妙运用,培养思维能力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用鲜艳的色彩、刺激的过程,能使学生乐于学习。数学具有很强的抽象性、逻辑性,通过多媒体把大量的材料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教学中的抽象概念变得具体、直观。从而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和思考,培养数学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题:小雪套中了7个圈,小华套中了12个圈,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时,我在让学生动手摆完后,把学生动手摆的图形展现在课件中,先出示第一行7个圈,第二行12个圈,再将它们同样多的部分覆盖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使学生明白第二行小华套中的圈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和小雪套中的同样多”,另一部分是“小华比小雪多套中的个数”,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进而概括出计算方法:要求“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就要从小华套中的12个圈中去掉和小雪套中同样多的个数,也就是“小华比小雪多套中的”,用减法计算,即12-7=5(个)。然后再通过演示,使学生发现解决“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小雪再套中几个就和小华一样多”的问题时,方法和上面是一样的。这样通过演示,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既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强化了形象思维,揭示了数学的本质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借助信息技术,使学生的“学”更出彩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从大量的日常教学经验以及现有的研究来看,大多数的应用说明,数学教学中关注“教师的教”比关注“学生的学”要多。真正把计算机作为学生的学习工具,还没有完整的应用体系,但我们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可以有选择性的适当的把计算机作为学生的学习工具来用,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我在教学“图形的拼组”用七巧板拼图形时,我就直接在网上搜有关“七巧板”的游戏,让学生们在电脑上玩;再比如教学“人民币的换算”时,利用课件中随意可拖动的人民币,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这些不仅使学生在玩中掌握了数学知识,也使学生学得更出彩。
新课程课堂教学注重的是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讲究运用的策略。选准信息技术的运用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要适时适量地运用信息技术,不能盲目地认为电教媒体用得越多越好,如果运用只注重表面的华丽,而离开了基础知识的训练和基本技能力的培养,那知识技能目标的扎实到位只能是镜中月、水中花,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让信息技术的运用发挥其最大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