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层建筑火灾扑救对策

来源 :科协论坛·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z11200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高层建筑也迅速增加。高层建筑内部功能比较复杂,具有火灾隐患多、火势蔓延快、救火及人员疏散难度大等特点。特别是层数多,建筑面积大的高层建筑,情况较普通楼复杂,安全隐患不少,非常容易出现火灾,无论火灾大小,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必须对高层建筑火灾予以高度重视,并依据其特点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为今后的消防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层建筑 火灾扑救 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10-113-02
  火灾是无情的,会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特别是高层建筑的火灾。2007年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突然着火,属于高层建筑最高火灾;2007年的浙江温州温富大厦发生的火灾,有21人在火海中丢掉生命;2009年2月9日,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央电视台新址园区在建的中心大楼工地发生火灾等等。种种惨剧一直在提醒着我们,防范火灾的发生是多么的重要。由于高层建筑楼层高,功能复杂,设备繁多,一旦发生火灾,将给扑救工作和人员疏散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极易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就当前消防装备发展来看,要成功的扑救一起高层建筑火灾难度较大。为此,高层建筑的火灾扑救和高层人员的疏散已成为迫在眉睫的研究课题。
  1 高层建筑火灾事故的特点
  高层建筑的火灾事故特点与普通建筑结构有所不同,总的来说,高层建筑火灾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1 可燃物质多
  易燃的建筑材料,像苯板和矿棉,它们的燃点就比较低,很容易引起火灾。就目前建筑材料而言,在保温和防火这两个方面的功能上始终相互矛盾,保温性能好的材料,燃点相对就低,材料可燃性大,相同的,防火性好的材料,在保温性能方面就较差。
  1.2 火势蔓延途径多、扩散速度快
  高层建筑内设置有风道、楼梯间、电梯井、垃圾道等,若发生火灾,室内的通道会形成竖向的火洞,烟气向上不断升腾,形成极其强烈的烟囱效应。火灾一旦发生,火苗不断向上升腾,并且很有可能以跳跃式的方式向上一层扩散。建筑物越高,火焰蔓延和烟雾扩散的速度越快。而且,如果不能把防火分隔做好,在外部风的作用下,还可能引起邻近的建筑起火。
  1.3 疏散难度大
  在高层建筑内普遍存在楼面孔洞多、楼梯无扶手、物品收放无规则、安全出口无清晰指示标等情况,以上这些因素都非常不利于火灾发生时的人员疏散。所在建筑由于楼层多,火灾发生之后,处于较高楼层的人员要离开需要很长时间,而且火灾发生后大多数人会出现惊慌、拥挤、踩踏。高层建筑的通道有限,人员又相对集中,疏散起来难度增加,会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的损失。再加上通讯联络的局限,往往下层发生火灾,上层仍然不能得到及时的通知,这就使疏散更有难度,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
  1.4 扑救难度高
  建筑高度是高层建筑火灾扑救中最最困难的问题,传统的战术措施在面对高层建筑时,就变得难以施展了。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消防设施条件不完善。如果火灾发生在高层建筑顶层位置,消防云梯最多只能达到100米左右,室外扑救则很难完成。
  (2)消防人员登楼困难。火灾扑灭初期非常重要,现场的人员又不太会使用消防设备,等消防人员做好准备赶到现场,登上高楼,体力已经消耗不少,还可能因为各种原因,难以操作。比如配合困难、风大、楼太高。
  (3)供水难。火灾发生时,灭火用水量一般为每秒100升左右,一旦供水系统发生故障,则会造成无法供水灭火。
  2 火灾起因分析
  2.1 消防审核的缺陷
  所有的高层建筑必须实行消防部门的审查程序。只有通过专业的检查,才可以及时发现建筑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但在实际中,很多高层建筑往往不按照相关的检查程序来执行,导致很多建筑都不合格,存在很多安全隐患。
  2.2 高层建筑的设计缺陷
  由于在设计过程中,建筑的消防设计未引起设计人员的重视,很多高层建筑在设计过程中为了降低成本,消防设施不完备,有的甚至没有设置任何的消防设备,相关的安全通道标识也没有,从而增加了火灾隐患。
  2.3 消防工程质量不高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当中,施工者往往将更多的注意力聚集在土建工程上,很多高层建筑的防火部分是直接由原本土建施工单位负责的,消防工程的质量十分低劣。而且相关的设备质量根本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一旦发生火灾根本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从而控制不了火灾。
  2.4 高层建筑消防管理难
  建筑的消防安全离不开先进的消防设备。高层建筑中的消防设备从来不缺乏,但是这些器材却没有安排特定人员对其进行检测和维护,相关器材过期失去效用,火灾出现后有的器材甚至无法工作。
  3 火灾扑救技术对策
  高层建筑的物理环境特殊,如果火灾处置得不好,火灾扑救会变得十分困难。因此,要把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问题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要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通过加强自主管理,落实火灾救援技术,防火患于未然。
  3.1 完备的消防设施
  高层建筑必须要具备完善的消防设施,定时查看报警系统、消防斧、供水泵和消防水管的维护和使用情况。消防工作人员要充分了解建筑内的固定消防设备,如消火栓、消防水管等。这些器材能有效控制火勢、缓解供水紧张、缩短疏散时间。
  3.2 确保联络通畅
  火灾发生后,高层建筑现场的联络通信较正常通信困难,因为火灾现场无法使用灯光、手语等沟通方法,因此可以采用消防系统车载电台和消防移动通讯指挥车。高层建筑的内部会有很多通信电波到达不了的地方,电梯内可能会有信号屏蔽。现场指挥人员要结合建筑物内部结构特点选择信号干扰少的位置,有效确保内外的信号通畅。
  3.3 固定消防设施的改进
  建筑设计与预防火宅有着很大的关联,建筑的消防设计完整、合理,可以很大程度上减轻火灾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影响。很多高层建筑的设计不完整,不包括对消防设计的设备,即使有相关设计,也只是敷衍了事,没有引起设计者的重视,设计者只是一味地站在甲方的角度来布局,忽略了对消防安全的考虑,没经过消防审核就投入使用,所以消防设施待改进的地方不少。
  3.4 救援攻坚组的启用
  攻坚组必须携带好通讯、破拆等相关工具,做好个人防护工作,攻坚组各个成员都要明确自己的位置,并随时保持联络,协调一致,在灭火救人的同时,要保护好自己的安全。
  4 结语
  如今的灾害事故越来越严重,处置难度日益增加,高层火灾的扑救变得异常复杂,要做到“预防为主,防消结合”,一旦火灾发生,由于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较为特殊,使得防火难度增大。所以,在高层建筑灭火工作中,必须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学会结合高层建筑物的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与相关火场匹配的扑救对策,提高消防人员的现场应变能力,对装备和技术进行充分的改进和利用,从而有效处理火灾事故,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冲锋陷阵,很好的完成扑灭火灾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高云,张浩,弋俊楠.高层建筑火灾致因因素分析与防火安全对策[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06).
  [2] 张家明.从上海教师公寓火灾谈在建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与火灾扑救对策[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0(12).
  [3] 常征.高层建筑火灾特点及防火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5).
  [4] 罗伟,刘彦浅.析高层建筑火灾特点及应对措施[J].中国科技信息,2011(10).
  [5] 杨明明,解江,杨志恒.浅谈现代社会高层建筑火灾特点及处置[J].价值工程,2010(9).
其他文献
该文介绍机械靠模凸轮轴磨床的数控化改造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来进一步探讨在中国目前的凸轮轴加工水平下,如何实现中国凸轮轴磨削的数控化.同时提出中国自行研究开发和制造
地铁地下站点是乘客和相关工作人员的集中区域,其声学环境好坏对人的心理及生理健康影响较大。地铁进出站噪声、相关设备运行噪声等都会影响站点内的声学环境。地铁站点虽然
摘要:企事业单位在委托系统集成商全权负责网站建设的过程中,有很多值得注意的事项,如果对此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会导致许多问题甚至相当严重的后果。结合工程实践,较为全面地指出了网站建设中与集成商合作应注意的各种事项,并且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网站建设 集成商 合作 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10-087-0
该研究报告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小流量高扬程泵的设计理论及工程应用,第二部分是固液两相流离心泵的设计理论及工程实现.
针对当前航空制造业的大背景和TC4钛合金切削加工领域的需求,本课题以工业TC4钛合金材料在低温冷却介质下的切削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低温二氧化碳和液氮介质在金属切削过程中的作
摘要:该设计采用了STC89C52单片机做为核心控制部件,通过对驾驶员进入车厢前后车厢内酒精浓度的两组数据分别求取方差判断出驾驶员是否醉酒,驾驶员醉酒时通过对汽车发动机控制器(ECU)的控制实现对汽车的制动控制。  关键词:STC89C52 酒后驾车 酒精传感器 方差  中图分类号:U47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10-103-02  1
以ArcGIS软件为基础,介绍了与软件相关的地统计学知识。分析ArcGIS地统计模块中克里金插值分类和适用范围,阐述运用软件对土壤采样点重金属浓度进行插值的基本流程以及评价土壤重金属空间变异性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