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我国电视综艺类节目大多是“舶来品”。2015年前后,其开始迎来多面化的原创内容,由表演竞技类达人秀转向演技竞技类节目,各个电视台相继推出了《演员的诞生》(浙江卫视播出,2017)、《演员请就位》(腾讯视频,2019)等各具特色的演技竞技类节目。本文拟将以我国当下演技竞技类节目的演变,及最近关注度较高的几档节目进行时间性的分析,力图从社会文化环境、娱乐市场的内在需求和观众对综艺类节目的心理接受度方面进行探索,提取出该类节目诞生的原因和必然性,再讨论现下演技竞技类节目模式的优劣,探寻更适宜其发展的优化之路。
一、原创演技竞技类节目的发展脉络
(一)雏型:真人秀+导师坐镇为模式的半加工综艺
2017年10月28日,《演员的诞生》在浙江卫视首播,采取“导师制”的竞技模式,让前来表演的演员,凭借演技打动导师、BOSS团以及现场大众评审,从而获得与导师零距离切磋的机会,用“棚综+纪时”的方式,为观众呈现精彩表演背后的所有努力。早在2014年,CCTV-6电影频道就推出了一个集明星户外真人秀、养成类真人秀以及演播室真人秀于一体的节目模式,目的是将未经过专业培训的、具有自然美的乡镇姑娘打造成影视新星。从节目模式层面看,彼时正是选秀类节目的播出旺季,“草根”“选秀”“表演”等元素的勾连,“灰姑娘”逐梦的过程感,符合当下普通人渴望成名的需求,也满足了观众见证“麻雀变凤凰”的参与感。该节目内容的“导师内选拔”和“主题淘汰赛”两个赛制,亦是竞技类综艺节目的既定框架。在导师层面,则邀请到曾志伟、黄晓明、黄建新等在影视领域深耕多年的专业人士作为导师。无独有偶,2015年,北京卫视推出节目《造梦者》(北京卫视,2015),依旧以真人秀搭配业界专业人士,对参赛选手进行表演方面的指导和点评;2016年,山东卫视的《花漾梦工厂1》(山东卫视,2016)及后续的几季,依然逃脱不了“达人秀”“选秀”的套路。从制作层面,这几档综艺节目,大都采取了棚内综艺的制作手法。不单是卫视平台,视频网站也在这几年试水以演技学习为元素的养成类真人秀,如优酷的《美少年学社》(优酷,2017)和《超次元偶像》(优酷,2017)、腾讯视频的《下一站大明星》(腾讯视频,2017)、爱奇艺的《流行之王》(爱奇艺,2015)等,但参与节目的少男少女毫无基础的青涩演技,在老戏骨扎实厚重的表演面前,落差感巨大,缺少同一层次的竞技感。
(二)改良:成名演员+演技指导为创新的演技大赏
随着竞技类节目的增多,同质化的节目内容在市场上达到饱和。综艺节目的占有率在整个市场被稀释,转型和创新成为综艺类节目的必由之路。2017年,综艺节目迎来了新的转型时期:整体综艺节目由泛娱乐转向垂直化阶段,“综N代”热度降低,流量主导失灵,原创需求增加。[1]另外,在政策上,过度宣传明星效应的情况被极大程度遏制。再加上当下的综艺类节目,感性的成分居多,亮点不突出,逐渐不能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对“综艺感”的要求。在大众文化的浪潮中,观众开始呼吁以理性为本的文化形式的回归。
2017年下半年,《演员的诞生》率先开播,令人耳目一新的是,节目的参与者都是已经成名,并在影视圈取得一定成绩的演员。节目摒弃了之前以普通人作为参赛者,而是选用有经验的演员,这让整个节目的质量获得了有力保障。果然,节目一经推出,话题性暴增,不同演员的演技在舞台上得以差异化呈现。不仅如此,节目让不少人气逐渐消退的演员凭实力“翻身”,為国内影视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2018年9月,节目更名为《我就是演员》,在浙江卫视继续播出。如果说第一季《演员的诞生》是一次对演技竞技类综艺的试水,那么它的成功已经验证了这种新鲜模式的可行性,也让不少持观望态度的演员和资本主动加入到节目中去。2018年10月15日,中国首次作为主宾国出现在戛纳秋季电视节上,《我就是演员》等更多原创节目与美国公司签署节目模式海外输出协议。
(三)拓展:扩大平台+整合资源为目的的演员储备
《演员的诞生》与后期改名的《我就是演员》,让不少演员和资本看到了演技变现的其他渠道和红利,也从侧面印证了,演技的输出渠道不仅只有片场,还能在综艺节目中呈现。演技竞技类节目的火爆,将资源广、平台大的资本方吸引过来,开启了此类节目领域的深挖。2019年,腾讯视频出品了名为《演员请就位》的导演选角真人秀,由50名演员在节目设置的重重关卡中,接受来自导演和观众的高标准考核,最终来角逐“最佳演员”的称号。
与《演员的诞生》不同的是,节目模式上,《演员请就位》首次以导演视角,透视台前幕后整个影视行业生产链条的运作流程,将演员分组对抗与导演抢人结合,不仅锻炼演员演技,也考验导演是否能在高压下挑选和指导合适的演员。《演员请就位》多了一层功用,即不仅是对演员演技的考验,也让演员的演技有明确的输出渠道——供给各位导演,搭建相互的资源。所以,在导师的选取上,《演员请就位》挑选了四位不同风格的导演——李少红、冯小刚、赵薇、郭敬明,四位导师有的擅长现代剧,有的擅长古装剧,相比《演员的诞生》,显得更具全面性。
从平台层面来说,网络平台比卫视平台的标准更宽松,在节目制作和宣传上,矛盾冲突点的设置、情绪的对撞,都更清晰和直白,更能吸引年轻观众的关注。2019年11月,优酷也推出了一档名为《演技派》(优酷,2019)的年轻演员片场生存真人秀节目。比较有特点的是,不同于《演员的诞生》和《演员请就位》,《演技派》中所有的故事均为原创,且强调实战,弱化竞技概念和舞台概念,这也是演技竞技类节目几年中不断随环境优化而呈现出的特别之处。
二、演技竞技类节目引流的成因分析
(一)表演的“匠人精神”提升节目质量门槛
演技竞技类节目的盛行,观众普遍接受度高,结合当下的娱乐环境,首先折射出观众对于“演技竞技”关键词的好奇。在演技竞技类节目中,核心变得十分纯粹:只需用“技能”说话,专注于特定剧目,与其他演员配合来呈现,这种专注性,让演戏不只是为了完成一项本职工作,而是给予演戏一种艺术上的升华,让演员专心做表演上的“匠人”。 其实,节目将演技竞技单独作为核心内容,亦是充分考虑到观众的心理。章子怡在《演员的诞生》中,常在点评时对在场演员提到“信念感”和“信任感”,也是提醒在场演员,不能只是为了完成表演任务,而是需要对角色进行情感化的解读。在近些年的演技竞技类节目中,不乏能看到观众对于优质演技的肯定,节目也的确挖掘出了一些曝光度不高但却非常有实力的演员;例如《演员的诞生》里的蓝盈莹、刘敏涛、俞灏明等。
然而,随着演技竞技类节目播出后受到广泛的好评,更多之前持观望态度的演员更乐意参演到此类节目中。在《演员的诞生》第二季,韩雪获得了冠军,一路顺风顺水,让原本总是对各路嘉宾针锋相对的章子怡连连称好,令许多观众对节目的公平性提出质疑,降低了原本观众对于节目的好感度。这让原本纯粹的“演技大赏”多了些资本的意味,再加上《演员请就位》《演技派》等同类竞品出现,虽然节目各有特点,但仍缺乏极具亮眼的创新,节目难逃被复制的窠臼。
(二)挑选的经典剧目收割各类粉丝流量
《演员的诞生》《演员请就位》对于表演剧目的选择,采用了对很多经典剧目的翻演。《我的父亲母亲》(张艺谋,1999)、《金枝欲孽》(戚其义,2004)、《十面埋伏》(张艺谋,2004)、《胭脂扣》(关锦鹏,1987)、《手机》(冯小刚,2003)等影视剧的著名情节被再次摆上舞台,一方面,让之前单一但经典的表演版本,得到多年后的重新演绎;另一方面,如何对原本珠玉在前的经典演绎进行重塑,既考验了演员的表演功力,又增加了节目的话题度。可以说,对于经典的作品,每一次具有意义的重提,都能给节目带来几轮新的红利。在每期节目播出前,经典片段的演绎都会登陆微博热搜,提前进行预热,将节目里重新演绎剧情的精彩片段做提前的呈现,将原来的剧粉、演员的粉丝、节目的粉丝都吸引过来,完成一次次流量的收割。
不仅如此,演技类节目多以纪实为角度,较为真实地记录演员在后台准备剧本的全过程,其中还包括演员之间的切磋、导师与演员围读剧本寻找最佳表演模式。如此之类的呈现,让观众在观看节目中有一种浸润感,整个综艺拍摄的镜头,仿佛是观众的眼睛,以观众的视角去观察演员在拿到剧本后,如何进行解读和演绎。此外,在整个纪实观察的过程中,不同演员间或者演员与导师对剧本产生不同理解而发生的碰撞,也极易发生微妙的化学作用,而这些情绪及言语的碰撞、摩擦,恰恰又能成为节目进行对外宣传时,吸引更多观众的噱头。
节目还将表演中与表演相关的技巧、争议进行了展示,也对有些观众对于演员的误读进行了进一步解释,通过不断的探讨、教授、体验,让演员从经典剧目中揣摩如何塑造角色,也让观众看到了演员在真实拍摄条件下所付出的种种努力。例如,《演员的诞生》中,陈龙、彭昱畅、李泽锋合作的《解救吾先生》(丁晟,2015),为了让陈龙对剧本狠辣变态的角色有更深刻的体验,指导老师刘天池将陈龙反复摁在水缸,促逼陈龙在绝境下找到角色的感觉。
(三)谜与悬念满足观众的“窥视欲”
事实上,演技竞技类节目在议程设置上,就已经能达到导师-演员-观众三方共赢的局面。对于一档综艺节目而言,优质的内容必然是领跑的关键因素,但噱头也是决定其领先的重中之重。鉴于观看视频的观众,面临众多的干扰性因素,电视节目必须一开始就删枝减蔓,以一种强大的力量把观众吸引住。[2]演技竞技类节目在出品时,着力了解观众的观看心理,尽力向观众展示影视行业的运营现状和流程,以满足观众的“窥视欲”。
在电视的叙事中,故事的事件是围绕“谜与解谜”的机构来组织的,观众经常处于悬念和期待之中,想知道“接下来如何”。故而,对于演技竞技类节目来说,悬念的制作尤其重要。不管是《演员的诞生》《演员请就位》还是《演技派》中,各节目组在对于悬念的制造和把控上,都设计得十分熟练。
演技竞技类节目的传播,在整体叙事中,尽可能多地调动一切手段,运用许多信息符号,吸引观众的眼睛和耳朵,进而通过对生理性的刺激,进一步引发情感反应。《演技派》首次尝试连续近百天不间断的拍摄,为此专门为演员们定制了一个影视化考核基地,进行表演课堂的训练。节目中所有的场景均为实景搭建,舞美的一大特点是道具精致,多了许多视听愉悦的叙事元素,创造了另外一种吸引力。
在演员方面,多一重“学员”的身份,以较为谦虚和“低阶”的态度呈现在镜头前,让观众有一种“洗尽铅华”的朴实感,可以从一个侧面构建明星身份的多面体。同时,成名演员回炉再造,本身就具备话题性。前来参演的演员演技的差异化、同一剧目的不同呈现、演员与导师的对话,以及引发的情绪或言语的冲撞,引发了网络间持续不断的讨论,而这又给节目的热度进行了加码。演员在节目中的自我呈现,已没有了台上台下的区分,在镜头前,一切都是舞台上的表演,演员在多种身份和角色的套疊下,呈现出来的节目效果更具可看性。
不过,不管是浸淫行业多年的隐形演技大咖,还是初出茅庐的演艺新人,在节目中谈及行业现状时,都免不了诉苦,甚至故作坚强,打起了悲情牌。在演技竞技类节目刚出现时,偶尔的“卖惨”可以适度地增加节目效果,甚至在观众中引起各行业间的共鸣。可预见的是,在当下观众挑剔的目光中,不会走得太远。
结语
近些年,我国原创演技竞技类节目的“竞相开花”,其传播力强,受众范围广,兼之综艺嘉宾的邀请、演员们“学员”身份的叠加、表演剧目的怀旧、导师具有话题性的点评,“斩获”大批观众。演技竞技类节目,在经历初期的勃发式发展后,更应秉持“初心”,将节目“演技”和“竞技”的特色发扬光大。此外,时刻以观众的观看需求为核心,从节目赛制的制订、嘉宾、评委、剧目的选择入手,并随时关注观众的反馈,让演技竞技类节目纯粹地发挥出其节目特性,在未来的发展中,带给观众稳定、体验感好的观看体验。
参考文献:
[1]王梓懿.新形势下我国综艺节目垂直化创新发展研究[ J ].当代电视,2019(11):54-58.
[2]金唯一.电视观众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28.
一、原创演技竞技类节目的发展脉络
(一)雏型:真人秀+导师坐镇为模式的半加工综艺
2017年10月28日,《演员的诞生》在浙江卫视首播,采取“导师制”的竞技模式,让前来表演的演员,凭借演技打动导师、BOSS团以及现场大众评审,从而获得与导师零距离切磋的机会,用“棚综+纪时”的方式,为观众呈现精彩表演背后的所有努力。早在2014年,CCTV-6电影频道就推出了一个集明星户外真人秀、养成类真人秀以及演播室真人秀于一体的节目模式,目的是将未经过专业培训的、具有自然美的乡镇姑娘打造成影视新星。从节目模式层面看,彼时正是选秀类节目的播出旺季,“草根”“选秀”“表演”等元素的勾连,“灰姑娘”逐梦的过程感,符合当下普通人渴望成名的需求,也满足了观众见证“麻雀变凤凰”的参与感。该节目内容的“导师内选拔”和“主题淘汰赛”两个赛制,亦是竞技类综艺节目的既定框架。在导师层面,则邀请到曾志伟、黄晓明、黄建新等在影视领域深耕多年的专业人士作为导师。无独有偶,2015年,北京卫视推出节目《造梦者》(北京卫视,2015),依旧以真人秀搭配业界专业人士,对参赛选手进行表演方面的指导和点评;2016年,山东卫视的《花漾梦工厂1》(山东卫视,2016)及后续的几季,依然逃脱不了“达人秀”“选秀”的套路。从制作层面,这几档综艺节目,大都采取了棚内综艺的制作手法。不单是卫视平台,视频网站也在这几年试水以演技学习为元素的养成类真人秀,如优酷的《美少年学社》(优酷,2017)和《超次元偶像》(优酷,2017)、腾讯视频的《下一站大明星》(腾讯视频,2017)、爱奇艺的《流行之王》(爱奇艺,2015)等,但参与节目的少男少女毫无基础的青涩演技,在老戏骨扎实厚重的表演面前,落差感巨大,缺少同一层次的竞技感。
(二)改良:成名演员+演技指导为创新的演技大赏
随着竞技类节目的增多,同质化的节目内容在市场上达到饱和。综艺节目的占有率在整个市场被稀释,转型和创新成为综艺类节目的必由之路。2017年,综艺节目迎来了新的转型时期:整体综艺节目由泛娱乐转向垂直化阶段,“综N代”热度降低,流量主导失灵,原创需求增加。[1]另外,在政策上,过度宣传明星效应的情况被极大程度遏制。再加上当下的综艺类节目,感性的成分居多,亮点不突出,逐渐不能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对“综艺感”的要求。在大众文化的浪潮中,观众开始呼吁以理性为本的文化形式的回归。
2017年下半年,《演员的诞生》率先开播,令人耳目一新的是,节目的参与者都是已经成名,并在影视圈取得一定成绩的演员。节目摒弃了之前以普通人作为参赛者,而是选用有经验的演员,这让整个节目的质量获得了有力保障。果然,节目一经推出,话题性暴增,不同演员的演技在舞台上得以差异化呈现。不仅如此,节目让不少人气逐渐消退的演员凭实力“翻身”,為国内影视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2018年9月,节目更名为《我就是演员》,在浙江卫视继续播出。如果说第一季《演员的诞生》是一次对演技竞技类综艺的试水,那么它的成功已经验证了这种新鲜模式的可行性,也让不少持观望态度的演员和资本主动加入到节目中去。2018年10月15日,中国首次作为主宾国出现在戛纳秋季电视节上,《我就是演员》等更多原创节目与美国公司签署节目模式海外输出协议。
(三)拓展:扩大平台+整合资源为目的的演员储备
《演员的诞生》与后期改名的《我就是演员》,让不少演员和资本看到了演技变现的其他渠道和红利,也从侧面印证了,演技的输出渠道不仅只有片场,还能在综艺节目中呈现。演技竞技类节目的火爆,将资源广、平台大的资本方吸引过来,开启了此类节目领域的深挖。2019年,腾讯视频出品了名为《演员请就位》的导演选角真人秀,由50名演员在节目设置的重重关卡中,接受来自导演和观众的高标准考核,最终来角逐“最佳演员”的称号。
与《演员的诞生》不同的是,节目模式上,《演员请就位》首次以导演视角,透视台前幕后整个影视行业生产链条的运作流程,将演员分组对抗与导演抢人结合,不仅锻炼演员演技,也考验导演是否能在高压下挑选和指导合适的演员。《演员请就位》多了一层功用,即不仅是对演员演技的考验,也让演员的演技有明确的输出渠道——供给各位导演,搭建相互的资源。所以,在导师的选取上,《演员请就位》挑选了四位不同风格的导演——李少红、冯小刚、赵薇、郭敬明,四位导师有的擅长现代剧,有的擅长古装剧,相比《演员的诞生》,显得更具全面性。
从平台层面来说,网络平台比卫视平台的标准更宽松,在节目制作和宣传上,矛盾冲突点的设置、情绪的对撞,都更清晰和直白,更能吸引年轻观众的关注。2019年11月,优酷也推出了一档名为《演技派》(优酷,2019)的年轻演员片场生存真人秀节目。比较有特点的是,不同于《演员的诞生》和《演员请就位》,《演技派》中所有的故事均为原创,且强调实战,弱化竞技概念和舞台概念,这也是演技竞技类节目几年中不断随环境优化而呈现出的特别之处。
二、演技竞技类节目引流的成因分析
(一)表演的“匠人精神”提升节目质量门槛
演技竞技类节目的盛行,观众普遍接受度高,结合当下的娱乐环境,首先折射出观众对于“演技竞技”关键词的好奇。在演技竞技类节目中,核心变得十分纯粹:只需用“技能”说话,专注于特定剧目,与其他演员配合来呈现,这种专注性,让演戏不只是为了完成一项本职工作,而是给予演戏一种艺术上的升华,让演员专心做表演上的“匠人”。 其实,节目将演技竞技单独作为核心内容,亦是充分考虑到观众的心理。章子怡在《演员的诞生》中,常在点评时对在场演员提到“信念感”和“信任感”,也是提醒在场演员,不能只是为了完成表演任务,而是需要对角色进行情感化的解读。在近些年的演技竞技类节目中,不乏能看到观众对于优质演技的肯定,节目也的确挖掘出了一些曝光度不高但却非常有实力的演员;例如《演员的诞生》里的蓝盈莹、刘敏涛、俞灏明等。
然而,随着演技竞技类节目播出后受到广泛的好评,更多之前持观望态度的演员更乐意参演到此类节目中。在《演员的诞生》第二季,韩雪获得了冠军,一路顺风顺水,让原本总是对各路嘉宾针锋相对的章子怡连连称好,令许多观众对节目的公平性提出质疑,降低了原本观众对于节目的好感度。这让原本纯粹的“演技大赏”多了些资本的意味,再加上《演员请就位》《演技派》等同类竞品出现,虽然节目各有特点,但仍缺乏极具亮眼的创新,节目难逃被复制的窠臼。
(二)挑选的经典剧目收割各类粉丝流量
《演员的诞生》《演员请就位》对于表演剧目的选择,采用了对很多经典剧目的翻演。《我的父亲母亲》(张艺谋,1999)、《金枝欲孽》(戚其义,2004)、《十面埋伏》(张艺谋,2004)、《胭脂扣》(关锦鹏,1987)、《手机》(冯小刚,2003)等影视剧的著名情节被再次摆上舞台,一方面,让之前单一但经典的表演版本,得到多年后的重新演绎;另一方面,如何对原本珠玉在前的经典演绎进行重塑,既考验了演员的表演功力,又增加了节目的话题度。可以说,对于经典的作品,每一次具有意义的重提,都能给节目带来几轮新的红利。在每期节目播出前,经典片段的演绎都会登陆微博热搜,提前进行预热,将节目里重新演绎剧情的精彩片段做提前的呈现,将原来的剧粉、演员的粉丝、节目的粉丝都吸引过来,完成一次次流量的收割。
不仅如此,演技类节目多以纪实为角度,较为真实地记录演员在后台准备剧本的全过程,其中还包括演员之间的切磋、导师与演员围读剧本寻找最佳表演模式。如此之类的呈现,让观众在观看节目中有一种浸润感,整个综艺拍摄的镜头,仿佛是观众的眼睛,以观众的视角去观察演员在拿到剧本后,如何进行解读和演绎。此外,在整个纪实观察的过程中,不同演员间或者演员与导师对剧本产生不同理解而发生的碰撞,也极易发生微妙的化学作用,而这些情绪及言语的碰撞、摩擦,恰恰又能成为节目进行对外宣传时,吸引更多观众的噱头。
节目还将表演中与表演相关的技巧、争议进行了展示,也对有些观众对于演员的误读进行了进一步解释,通过不断的探讨、教授、体验,让演员从经典剧目中揣摩如何塑造角色,也让观众看到了演员在真实拍摄条件下所付出的种种努力。例如,《演员的诞生》中,陈龙、彭昱畅、李泽锋合作的《解救吾先生》(丁晟,2015),为了让陈龙对剧本狠辣变态的角色有更深刻的体验,指导老师刘天池将陈龙反复摁在水缸,促逼陈龙在绝境下找到角色的感觉。
(三)谜与悬念满足观众的“窥视欲”
事实上,演技竞技类节目在议程设置上,就已经能达到导师-演员-观众三方共赢的局面。对于一档综艺节目而言,优质的内容必然是领跑的关键因素,但噱头也是决定其领先的重中之重。鉴于观看视频的观众,面临众多的干扰性因素,电视节目必须一开始就删枝减蔓,以一种强大的力量把观众吸引住。[2]演技竞技类节目在出品时,着力了解观众的观看心理,尽力向观众展示影视行业的运营现状和流程,以满足观众的“窥视欲”。
在电视的叙事中,故事的事件是围绕“谜与解谜”的机构来组织的,观众经常处于悬念和期待之中,想知道“接下来如何”。故而,对于演技竞技类节目来说,悬念的制作尤其重要。不管是《演员的诞生》《演员请就位》还是《演技派》中,各节目组在对于悬念的制造和把控上,都设计得十分熟练。
演技竞技类节目的传播,在整体叙事中,尽可能多地调动一切手段,运用许多信息符号,吸引观众的眼睛和耳朵,进而通过对生理性的刺激,进一步引发情感反应。《演技派》首次尝试连续近百天不间断的拍摄,为此专门为演员们定制了一个影视化考核基地,进行表演课堂的训练。节目中所有的场景均为实景搭建,舞美的一大特点是道具精致,多了许多视听愉悦的叙事元素,创造了另外一种吸引力。
在演员方面,多一重“学员”的身份,以较为谦虚和“低阶”的态度呈现在镜头前,让观众有一种“洗尽铅华”的朴实感,可以从一个侧面构建明星身份的多面体。同时,成名演员回炉再造,本身就具备话题性。前来参演的演员演技的差异化、同一剧目的不同呈现、演员与导师的对话,以及引发的情绪或言语的冲撞,引发了网络间持续不断的讨论,而这又给节目的热度进行了加码。演员在节目中的自我呈现,已没有了台上台下的区分,在镜头前,一切都是舞台上的表演,演员在多种身份和角色的套疊下,呈现出来的节目效果更具可看性。
不过,不管是浸淫行业多年的隐形演技大咖,还是初出茅庐的演艺新人,在节目中谈及行业现状时,都免不了诉苦,甚至故作坚强,打起了悲情牌。在演技竞技类节目刚出现时,偶尔的“卖惨”可以适度地增加节目效果,甚至在观众中引起各行业间的共鸣。可预见的是,在当下观众挑剔的目光中,不会走得太远。
结语
近些年,我国原创演技竞技类节目的“竞相开花”,其传播力强,受众范围广,兼之综艺嘉宾的邀请、演员们“学员”身份的叠加、表演剧目的怀旧、导师具有话题性的点评,“斩获”大批观众。演技竞技类节目,在经历初期的勃发式发展后,更应秉持“初心”,将节目“演技”和“竞技”的特色发扬光大。此外,时刻以观众的观看需求为核心,从节目赛制的制订、嘉宾、评委、剧目的选择入手,并随时关注观众的反馈,让演技竞技类节目纯粹地发挥出其节目特性,在未来的发展中,带给观众稳定、体验感好的观看体验。
参考文献:
[1]王梓懿.新形势下我国综艺节目垂直化创新发展研究[ J ].当代电视,2019(11):54-58.
[2]金唯一.电视观众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