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主题中原子的构成、元素、离子内容较为抽象,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离太远,学生学习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不多,没有太多的感性认识,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大困难.为使学生构建有关元素、分子、原子的概念,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必须有一个整体的教学思路.
一、学情分析
学生对元素、分子、原子的原有认知情况.
1.通过日常生活获得
学生关于元素、分子、原子的认知,在日常生活中和学习过程中都有所接触,很多学生在广告中肯定听过“元素”.这些认知对于学生学习“构成物质的奥秘”都具有一定的铺垫,但不是基础.
2.媒体网络获得
对于广告中或者说生活中的一些科学用语,学生(包括成人)都是在广告或生活的情境中理解或者加以想象,基本上没有科学性,或者说没有科学的严谨性,逻辑性等,但由于广告的视听效果、生活的多维性往往能给学生(包括成人)一些具体的形象化比方、比喻等,所以我认为生活中学生接触到的“元素”这个词语可以作为学习的铺垫,但不能作为化学概念学习的基础.
3.其他学科学习获得
八年级物理中学生学习过分子、原子,是从物理的角度呈现给学生,主要是引导学生研究物体的运动、物质的状态变化等物理知识,所以学生在物理学习中也没有得到有关分子和原子的理论概念,对于我们将要讲解的“构成物质的奥秘”只能起铺垫作用而不能作为基础来拓展.
前概念是学生在接触科学知识前,对现实生活现象所形成的经验型概念.由于中学生的知识经验有限,辩证思维还不发达,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不成熟,考虑问题容易产生表面性,看不到事物的本质,易形成一些错误的前概念.这些错误概念对概念的正确形成极为不利,它排斥了科学概念的建立,是教学低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教材分析
化学基本概念不仅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及进行化学实验和计算的重要前提,而且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升华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如果忽视基本概念教学,会导致学生对概念理解不深不透,势必造成学习困难.物质构成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将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好基础所必需的.所以,元素原子分子的教学对于学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后学习的理论基础,又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三、教学思路
1.引导
初中化学教材,在序言中就出现元素、分子、原子的字句.因此一开始我们就可以抓住教材的这种安排在序言的教学中渗透元素原子分子的知识,而不是有意地回避这些字句.这时可以把它们作为一个名词来处理,借此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接触到的有关元素符号的知识,介绍化学元素符号,让学生先有一个感性认识.
2. 渗透
第一、二单元出现的化学式可以要求学生先记下来, 正式的对元素、分子、原子的教学,我是从教材第三单元开始的.第三单元课题1,水的组成涉及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学生对电解水的实验印象非常深刻,往往就会说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而这节课对于“元素”进行解释基本上是徒劳的,可以模糊地告诉学生氢气是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氧元素组成的.
3.铺垫
第三单元课题2,分子、原子在这个课题中正式介绍,在这个课题中我们要着重给学生理清什么是分子,什么是原子这两个抽象概念.教学中可适当补充简单生动的演示实验,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分子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另外,这一课题中教材设计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如果能结合多媒体课件,借助教师设计的有关动画,可以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复杂知识明了化,这样学生便能体验到化学变化实际上是分子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物质分子的过程,为深刻理解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分子、原子等重要概念做了铺垫.
4.理清
对于第四单元课题1中,原子的结构的学习我们可以作为一个介绍,因为学生在八年级物理中对原子的结构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原子中质子、中子、核外电子的带点性和电荷数,以及他们的关系要给学生理清,在这要强调原子核的重要性,原子核中质子的重要性,为客体中元素概念的建立打下基础.由课题1中对原子构成的介绍,对元素概念的提出有了一个很好的基础铺垫,所以课题2中元素的概念教学相对而言学生要容易理解得多.
一、学情分析
学生对元素、分子、原子的原有认知情况.
1.通过日常生活获得
学生关于元素、分子、原子的认知,在日常生活中和学习过程中都有所接触,很多学生在广告中肯定听过“元素”.这些认知对于学生学习“构成物质的奥秘”都具有一定的铺垫,但不是基础.
2.媒体网络获得
对于广告中或者说生活中的一些科学用语,学生(包括成人)都是在广告或生活的情境中理解或者加以想象,基本上没有科学性,或者说没有科学的严谨性,逻辑性等,但由于广告的视听效果、生活的多维性往往能给学生(包括成人)一些具体的形象化比方、比喻等,所以我认为生活中学生接触到的“元素”这个词语可以作为学习的铺垫,但不能作为化学概念学习的基础.
3.其他学科学习获得
八年级物理中学生学习过分子、原子,是从物理的角度呈现给学生,主要是引导学生研究物体的运动、物质的状态变化等物理知识,所以学生在物理学习中也没有得到有关分子和原子的理论概念,对于我们将要讲解的“构成物质的奥秘”只能起铺垫作用而不能作为基础来拓展.
前概念是学生在接触科学知识前,对现实生活现象所形成的经验型概念.由于中学生的知识经验有限,辩证思维还不发达,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不成熟,考虑问题容易产生表面性,看不到事物的本质,易形成一些错误的前概念.这些错误概念对概念的正确形成极为不利,它排斥了科学概念的建立,是教学低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教材分析
化学基本概念不仅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及进行化学实验和计算的重要前提,而且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升华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如果忽视基本概念教学,会导致学生对概念理解不深不透,势必造成学习困难.物质构成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将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好基础所必需的.所以,元素原子分子的教学对于学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后学习的理论基础,又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三、教学思路
1.引导
初中化学教材,在序言中就出现元素、分子、原子的字句.因此一开始我们就可以抓住教材的这种安排在序言的教学中渗透元素原子分子的知识,而不是有意地回避这些字句.这时可以把它们作为一个名词来处理,借此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接触到的有关元素符号的知识,介绍化学元素符号,让学生先有一个感性认识.
2. 渗透
第一、二单元出现的化学式可以要求学生先记下来, 正式的对元素、分子、原子的教学,我是从教材第三单元开始的.第三单元课题1,水的组成涉及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学生对电解水的实验印象非常深刻,往往就会说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而这节课对于“元素”进行解释基本上是徒劳的,可以模糊地告诉学生氢气是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氧元素组成的.
3.铺垫
第三单元课题2,分子、原子在这个课题中正式介绍,在这个课题中我们要着重给学生理清什么是分子,什么是原子这两个抽象概念.教学中可适当补充简单生动的演示实验,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分子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另外,这一课题中教材设计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如果能结合多媒体课件,借助教师设计的有关动画,可以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复杂知识明了化,这样学生便能体验到化学变化实际上是分子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物质分子的过程,为深刻理解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分子、原子等重要概念做了铺垫.
4.理清
对于第四单元课题1中,原子的结构的学习我们可以作为一个介绍,因为学生在八年级物理中对原子的结构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原子中质子、中子、核外电子的带点性和电荷数,以及他们的关系要给学生理清,在这要强调原子核的重要性,原子核中质子的重要性,为客体中元素概念的建立打下基础.由课题1中对原子构成的介绍,对元素概念的提出有了一个很好的基础铺垫,所以课题2中元素的概念教学相对而言学生要容易理解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