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在乳腺切除术后慢性疼痛中的作用

来源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mudu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围术期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能否降低乳腺癌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和疼痛程度。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研究方法,入选60位在全麻下行乳房切除及腋窝淋巴结清扫的患者。术前1 d通过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评估所有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患者被随机均分为F组和对照组,切皮前15 min和6 h后分别给予F组氟比洛芬酯50 mg静脉注射,对照组脂肪乳剂5 mL静脉注射。术后2组患者均接受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术前、术后4 h和24 h分别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浆中PGE2和TNF-α的水平。观察并记录术后2,6,12,24和48 h疼痛的数字等级评分(NRS)、芬太尼的剂量和不良反应。电话随访术后2至12个月期间疼痛的持续时间和强度。结果:术后2,4,6,12个月时疼痛的发生率分别为33%,20%,15%,10%,平均疼痛强度分别为0.77,0.57,0.28,0.18。F组术后2,4,6和12个月时疼痛的强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F=7.758, P=0.007),F组术后2,4和6个月时疼痛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术后4 h和24 h两组患者血浆TNF-α的浓度无差异(F=0.530,P=0.470),但F组血浆PGE2的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F=5.646, P=0.021)。术后无1例患者发生异常出血、消化性溃疡、肝肾功能减退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论:围术期100 mg氟比洛芬酯静脉注射能降低乳腺癌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和强度。
其他文献
高中英语教学在现行的教育教学体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这门学科的自身特点和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一些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从而导致了很多学生对英語这门学科
音乐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国家传统文化的瑰宝.当今的教育在关于地域文化与传统文化在课堂中的地位进行了重要强调,特别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新课标特别强调地域音乐是民族传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目的]分析多模式镇痛用于单孔胸腔镜肺切除术后快速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于本院接受单孔胸腔镜肺切除术患者48例,经肋间长约3~5 cm单一切口,行单孔胸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目的]探讨培美曲赛联合顺铂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50例NSCLC患者,根据化疗药物不同分为培美曲赛+顺铂治疗组(A组)和
周围神经损伤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如不及时修复,将引起组织结构退变、感觉运动功能受损甚至丧失.电针疗法是临床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重要康复措施之一,即采取电针刺穴方法结合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