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与相应防范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近一年我院新生儿科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总结不良事件类别、发生时间,并分析其发生原因以及与护理人员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新生儿科共上报护理不良事件 若干例,其中皮肤损伤占 26.67%,输液外渗占 16.67%,意外拔管、PICC 堵塞式或断裂、信息记录错误分别占 13.33%等;8:00~14:00 时段发生最多,占 56.67%;护士学历越低、工作年限越短、职称越低,出现护理不良事件概率越高;新生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主要为护理人员经验不足占 30.00%,评估不足占16.67%,患儿多、病情重占 13.33%,培训与督导不到位、护患比例不当、违反操作规程各占 10.00%。结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为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应要求护理人员加强学习与训练,严格履行职责,并转变管理观念,完善培训、考核制度,恰当安排护士人力,重视重点环节及系统管理。
关键词:护理不良事件新生儿科;原因分析;防范
护理不良事件为护理过程中发生的所有计划外、未曾预计到的突发事件,会给患儿造成不必要痛苦,且会影响护患关系,易引发医疗纠纷。在医院新生儿科,因新生儿体质较特殊,机体各器官、组织发育不健全,机体免疫力低下,且毛细血管脆弱,皮肤薄嫩,易遭受损伤;同时病情变化较快,且其家长情绪急躁、焦虑,对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此外新生儿科环境嘈杂,忙乱现象多,不便于统一管理,致使护理人员人力配置不足,具有很大工作压力,导致护理过程中易发生不良事件。因此,对新生儿科不良事件发生的特点及其诱因进行总结分析,以采取有效防范策略,对提高护理安全性与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近一年我院新生儿科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其中足月儿 9 例,早产儿 21 例。不良护理事件共涉及护理人员 30 名,其职称如下:14 名护13 名护师、3 名主管护师。
1.2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实施调查,并统计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时间段及有关责任人的学历、职称、年资等资料,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总结有效防范措施。
1.3 观察指标观察不良事件类别、发生时间段,分析其影响因素以及与有关责任人的学历、职称、年资的关系。
1.4 统计学方法通过 SPSS20.0 分析数据,以x ±s、n/%表示计量、计数资料,分别应用 t、x2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不良事件类型与构成比共上报护理不良事件若干例,其中皮肤损伤占 26.67%,输液外渗占 16.67%,意外拔管 PICC 堵塞或断裂、信息记录错误占 13.33%本研究结果显示,共上报护理不良事件若干例,其中皮肤损伤占 26.67%,渗液渗漏占 16.67%,意外拔管占 13.33%等。结果中渗液渗漏、意外拔管均属治疗护理措施与病情观察等护士职责,皮肤损伤为生活护理内容。因此应要求护士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并遵守各项操作规程与规章制度,以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本研究发现低学历、低工作年限、低职称的护士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几率较高,原因为此类护士的经验不足,知识与技能有待提高,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较欠缺,遇紧急情况易慌乱,应对能力差。因此,应积极督促护士增强学习意识,并设置相应奖励制度,促使其加强学习,尽早掌握基础与专科知识及技能。同时本研究中护理不良事件在 8:00~14:00 时段发生最多;护理人员经验不足、评估不足、患儿多、病情重、培训与督导不到位、护患比例不当、违反操作规程等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应根据上述特点及原因制定相应防范措施,如:①增强对重点时段的管理工作,在 8:00~14:00 白班较集中的时段,需进行重点管理,有弹性地安排人力;②强化安全意识及观念,利用晨会、科室会议等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有关规章制。
2.2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时段与构成比8:00~14:00 不良事件发生最多,占 56.67%。
2.3 护理不良事件和护理人员能力因素之间关系护士学历越低、工作年限越短、职称越低,出现护理不良事件概率越高。
2.4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分析原因主要为护理人员经验不足占 30.00%,评估不足占16.67%,患儿多、病情重占 13.33%,培训与督导不到位、护患比例不当、违反操作规程占 10.00%等。3 讨论当前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人们的护理服务意識不断提高,尤其对新生儿护理服务期望值与要求日益提升。而新生儿科影响因素较多,不良护理事件时有发生,使服务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因此,了解其不良事件发生的特点与原因,做好相应防范工作极为重法律条文,加强其安全意识及观念,并完善科室内安全告知工作,促使护理人员自觉规避不良事件发生;③定期组织科室护理人员总结分析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护理过程中易产生的问题针对性地修改工作流程,并改善科室内护理方法,同时由于皮肤损伤为新生儿科最主要不良护理事件,因此应积极制定科学的皮肤护理流程;④加强护理管理,做好培训、考核、督导工作,有关科室管理人员需加强对新进人员与年限较低医护人员的培训,并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抽查考核,同时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应加强指导与督查;⑤重视系统管理,配备充足的护理人员,并依据时间、患儿疾病类型等具体情况,合理配置护士人力,同时建立对新进人员及年轻护士的培训与考核制度,严格要求其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护理;此外应加强环境管理、保障护理仪器数量与质量,确保医疗设备处于正常功能状态,增强医患、护患、医护沟通,做好新生儿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促使其加强对新生儿的监护,建立健康行为。综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为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应要求护理人员加强学习和训练,严格履行职责,并转变管理观念,完善培训与考核制度,恰当安排护士人力,重视重点环节及系统管理。
参考文献:
[1]候燕,靳小萍.根本原因分析法在儿科输液室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华西医学,2016,31(2):351-354.
[2]庄薇,赵敏慧,陈豪.应用德尔菲法研制新生儿科不良事件的筛查工具[J].上海护理,2015
关键词:护理不良事件新生儿科;原因分析;防范
护理不良事件为护理过程中发生的所有计划外、未曾预计到的突发事件,会给患儿造成不必要痛苦,且会影响护患关系,易引发医疗纠纷。在医院新生儿科,因新生儿体质较特殊,机体各器官、组织发育不健全,机体免疫力低下,且毛细血管脆弱,皮肤薄嫩,易遭受损伤;同时病情变化较快,且其家长情绪急躁、焦虑,对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此外新生儿科环境嘈杂,忙乱现象多,不便于统一管理,致使护理人员人力配置不足,具有很大工作压力,导致护理过程中易发生不良事件。因此,对新生儿科不良事件发生的特点及其诱因进行总结分析,以采取有效防范策略,对提高护理安全性与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近一年我院新生儿科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其中足月儿 9 例,早产儿 21 例。不良护理事件共涉及护理人员 30 名,其职称如下:14 名护13 名护师、3 名主管护师。
1.2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实施调查,并统计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时间段及有关责任人的学历、职称、年资等资料,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总结有效防范措施。
1.3 观察指标观察不良事件类别、发生时间段,分析其影响因素以及与有关责任人的学历、职称、年资的关系。
1.4 统计学方法通过 SPSS20.0 分析数据,以x ±s、n/%表示计量、计数资料,分别应用 t、x2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不良事件类型与构成比共上报护理不良事件若干例,其中皮肤损伤占 26.67%,输液外渗占 16.67%,意外拔管 PICC 堵塞或断裂、信息记录错误占 13.33%本研究结果显示,共上报护理不良事件若干例,其中皮肤损伤占 26.67%,渗液渗漏占 16.67%,意外拔管占 13.33%等。结果中渗液渗漏、意外拔管均属治疗护理措施与病情观察等护士职责,皮肤损伤为生活护理内容。因此应要求护士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并遵守各项操作规程与规章制度,以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本研究发现低学历、低工作年限、低职称的护士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几率较高,原因为此类护士的经验不足,知识与技能有待提高,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较欠缺,遇紧急情况易慌乱,应对能力差。因此,应积极督促护士增强学习意识,并设置相应奖励制度,促使其加强学习,尽早掌握基础与专科知识及技能。同时本研究中护理不良事件在 8:00~14:00 时段发生最多;护理人员经验不足、评估不足、患儿多、病情重、培训与督导不到位、护患比例不当、违反操作规程等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应根据上述特点及原因制定相应防范措施,如:①增强对重点时段的管理工作,在 8:00~14:00 白班较集中的时段,需进行重点管理,有弹性地安排人力;②强化安全意识及观念,利用晨会、科室会议等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有关规章制。
2.2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时段与构成比8:00~14:00 不良事件发生最多,占 56.67%。
2.3 护理不良事件和护理人员能力因素之间关系护士学历越低、工作年限越短、职称越低,出现护理不良事件概率越高。
2.4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分析原因主要为护理人员经验不足占 30.00%,评估不足占16.67%,患儿多、病情重占 13.33%,培训与督导不到位、护患比例不当、违反操作规程占 10.00%等。3 讨论当前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人们的护理服务意識不断提高,尤其对新生儿护理服务期望值与要求日益提升。而新生儿科影响因素较多,不良护理事件时有发生,使服务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因此,了解其不良事件发生的特点与原因,做好相应防范工作极为重法律条文,加强其安全意识及观念,并完善科室内安全告知工作,促使护理人员自觉规避不良事件发生;③定期组织科室护理人员总结分析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护理过程中易产生的问题针对性地修改工作流程,并改善科室内护理方法,同时由于皮肤损伤为新生儿科最主要不良护理事件,因此应积极制定科学的皮肤护理流程;④加强护理管理,做好培训、考核、督导工作,有关科室管理人员需加强对新进人员与年限较低医护人员的培训,并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抽查考核,同时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应加强指导与督查;⑤重视系统管理,配备充足的护理人员,并依据时间、患儿疾病类型等具体情况,合理配置护士人力,同时建立对新进人员及年轻护士的培训与考核制度,严格要求其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护理;此外应加强环境管理、保障护理仪器数量与质量,确保医疗设备处于正常功能状态,增强医患、护患、医护沟通,做好新生儿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促使其加强对新生儿的监护,建立健康行为。综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为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应要求护理人员加强学习和训练,严格履行职责,并转变管理观念,完善培训与考核制度,恰当安排护士人力,重视重点环节及系统管理。
参考文献:
[1]候燕,靳小萍.根本原因分析法在儿科输液室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华西医学,2016,31(2):351-354.
[2]庄薇,赵敏慧,陈豪.应用德尔菲法研制新生儿科不良事件的筛查工具[J].上海护理,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