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代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中,填湖平山的现象屡见不鲜,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总是伴随着自然资源的丢失,而乡土景观设计是以特定地域的原生材料进行设计,它们是在当地环境条件下,经过无数年的优胜劣汰考研和自然竞争厚留下来的,其外观和习性均已适应了当地的环境。
关键词:城市湿地公园;乡土景观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 A
中国正处于文化经济高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在这个崭新的时代,人与自然的平衡再一次被打破,旧时代的“桃花源”将随之消失。城市、全球化以及唯物主义向未来几十年的景观设计提出了三大挑战:能源、资源与环境危机带来的可持续挑战,关于中华名族文化身份问题的挑战,重建精神信仰的挑战。这也正是景观设计学前所未有的机遇,景观设计学应该重现其作为“生存的艺术”的本来面目,在创新的“桃花源”的过程中担负重要的责任。
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景观:一种是朴素、真实的,包含了辛勤的劳动,繁荣至今;另一种则是宏伟、壮丽的,千篇一律毫无特色的。本文在此背景下以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为例,提出发展“乡土景观”的思路。
1.乡土景观发展现状
“乡土景观”作为一个较新的复合短语,它也面临着概念模糊的困境,甚至存在着与“乡村景观”“乡土建筑”等在理解上的混淆。关于乡土景观可以归纳为4种不同的视角:
(1)强调乡土景观发生原因的主题视角:一种认为乡土景观室内在主体“出自生活需要而自发创造形成的一种文化景观”;另一种则认为乡土景观室“一种并非专业设计的人工户外环境”。
(2)强调乡土景观表现形式的客体视角:一种认为乡土景观的形式具有本土性、地域性特征;另一种则认为乡土景观的形式特征主要在于其寻常性与普通性。
(3)强调乡土景观所在地域的空间视角,将乡土景观与乡村景观等同、或是与城市景观对立。
(4)强调乡土景观系统特征的综合视角,认为乡真解析两种不同文化:第一种属于下层文化,充满了乡土气息,它是隐形的,鲜见于历史教科书中,但正是他们才领悟到生存的艺术,并创造了真正的景观河充满生机的真实世界;而另一种属于所谓上层文化,历史上声明显赫,但局限于享乐与装饰,最终导致产生土景观是“当地人为了生活而采取的自然过程、土地和土地上的空间及格局的适应方式,是此时此地人的生活方式在大地上的显现,是包含土地及土地上的城镇、聚落、民居、寺庙等在内的地域综合体是包括自然和历史文化在内的整体系统”。
2.乡土景观在城市湿地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在当代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中,填湖平山的现象屡见不鲜,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总是伴随着自然资源的丢失,而乡土景观设计是以特定地域的原生材料进行设计,它们是在当地环境条件下,经过无数年的优胜劣汰考研和自然竞争厚留下来的,其外观和习性均已适应了当地的环境。因此,在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中运用乡土景观元素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2.1节约资源
乡土景观设计体现对土地的尊重,以改造和保留的思想对场地进行处理,在达到景观效果的同时减少了大量的工程量,减少了对物质和资源的消耗。同时在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中,大量材料来源于当地,本土材料适应性强,又可减少运输成本,提高经济价值。
2.2提高生态效益
中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自然分布的湿地类型各不相同,一定程度上湿地景观也是一个地方地域风貌特色的外在体现。强调乡土景观元素在城市湿地公园的应用,即可以体现地域的风貌特色,同时因符合客观规律,生态效益最佳,又可以更好低保持生态环境的和谐稳定。
2.3传承地域文脉
乡土景观元素来源于自然和特定生活环境,一般较为平常、朴素,但完全可以称得上是特定区域的一类物质和精神财富。在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中运用乡土景观元素可以展示地方文化,保持地域特色,增强景观的可识别性。非物质的乡土景观元素在传承地域文脉方面更具优势,挖掘和提炼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风情、民俗文化,并在设计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可有效促进地域特色的形成,具有深远的文化传承意义。
3.乡土景观元素在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3.1自然乡土景观元素的应用
可在城市湿地公园中运用的自然乡土景观元素都是实体性景观元素,是构成湿地公园景观实体的基本元素,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是乡土植物,主要是指水生植物;二是构成景观实体的乡土构筑材料,如石材、木材、钢材等。
3.1.1乡土植物的应用
乡土植物主要指起源于当地或主产地在当地的植物。这类植物在当地经过长期的生长演化,最能够适应当地的立地条件,其生理、遗传、形态特征与当地的自然条件相适应,适应能力较强。
具体的应用方法包括:
保留。城市湿地公园用地内一般都有一定的绿色环境基础,或人工栽植、或自然形成一些植物群落。现状树种几乎都会是当地常见的乡土树种,在规划设计现场调研阶段保留这些植物,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杭州西溪湿地公园中保留下来大量河道、鱼塘边的柿树,后期形成了园内最具特色的植物景观之一。
恢复更新。许多城市湿地公园首先需要恢复湿地环境,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植物景观的恢复营造,此时就应当首先选择乡土树种构建主体群落,营造即优美又相对稳定的湿地植物景观。
3.1.2乡土构筑材料的应用
乡土构筑材料可直接用于城市湿地公园实体性景观建设,一般多用于景观构筑物和硬质场地,如景桥、景墙、亭等小品和道路、活动场地。常见构筑材料为石头、木材和图,其应用方法可归纳为两种:
构筑功能空间基底。利用石材、木材等作为硬质场地的面层材料,经济性较好,又有一定特色。
營造小品景观。通过艺术手法利用这类乡土构筑材料造景,形成具有浓烈地域特征的实体景观小品,容易获得强烈的认同感。
3.2人工乡土景观元素的应用
人工乡土景观元素与人类农业生产、生活过程紧密相关,伴随着一个地区的社会生活而出现。这类元素可以使城市湿地公园规划用地上人类活动痕迹的遗存,也可以是一个范围相对较大的地区特定生活环境下所形成的景观素材,通常是直接或经过二次艺术加工后用于设计中形成景观小品,具体手法包括:(1)直接借用。把农业生产、生活过程所产生的具有一定艺术价值的器具、设施等直接用于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中,如南方常见的水车、石磨、古井、水坝等,不需要过多的装饰改造就可以形成乡土气息浓厚的景观小品。
(2)改造利用。保留城市湿地公园现状用地内具有典型地方特征的构筑物,通过运用传统工艺和改造乡土自然材料形成服务设施或景点。
借鉴,以特定区域的人工乡土景观元素为基础模型,新旧材料相结合,传统与现代手法相互结合。
3.3非物质形态乡土景观元素的提炼与应用
非物质形态乡土景观元素具有涉及范围广泛、不易把握等特点,主要表现为文化艺术层面的要素。这类景观元素不如前面两种直观,且必须通过二次艺术加工后才能在景观中出现,所以这类元素很少有人提及,但恰当的运用可以使作品具有更强的感染力。
3.3.1非物质形态乡土景观元素的提炼
因非物质形态乡土景观元素的涉及面广泛,必须通过收集、整理、提炼等系列工作才能为设计所用。对城市湿地公园而言,非物质形态乡土景观元素能够增强文化氛围,进而提高吸引力,所以值得我们去探讨。实践中一般先通过走访、查阅文献等方法收集资料,然后进行资料整理分析,最后结合项目定位提炼有用的信息。整个过程中重要的是要善于把握、发现有价值的线索。最常见的可以利用的非物质形态乡土景观元素主要是风俗风情、传统节日、历史典故等。
3.3.2非物质形态乡土景观元素的具体应用
非物质形态乡土景观元素在城市湿地公园的应该用相对较为复杂,其主导思想是传承优秀的历史文化。
继承、发扬。以湿地景观为载体,继承和发扬民间风俗活动,为城市湿地公园的旅游增添活力,如江南某湿地公园利用大水面开发了端午龙舟赛活动。
复原、提升。将民间习俗活动、历史典故等通过艺术手法变为可视景观形象,增强景观的地域氛围。如某城市湿地公园湿地观赏区设置的景观小品“才菱归来”,为自然风景优美的湿地景观增添了人文气息。
4.结语
针对当前景观设计中大同小异、吸引力不高的问题,就城市湿地公园为例阐述了乡土景观良好的自然环境的融合性以及人性化尺度,提出了走乡土化的设计思路,但提倡乡土景观元素并不排斥新材料、新工艺,如再生材料的运用等。如何完善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体系还需大家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滨谊.中国乡村景观园林初探7J8.城市规划汇编,2000,10(6):吐6-48.
[2]陈飞虎.环境艺术设计概论〔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36一38.
[3]俞孔坚,王志芳,黄国平.论乡土景观及其对现代景观的意义7J〕.华中建筑,2005,10(4):34一56.
[4]俞孔坚.绿色景观一一景观的生态化设计原理与案例7J].建设科技(绿色建筑特刊),2006,10(7):28一31.
[5]唐许名.人居环境品质与意境的研究=M8.衡阳:人居环境学研究论文集,2005.60一65.
[6]赵劲松.从中国文化特征看中国古代建筑的设计意念〔J〕.新建筑,2002,2(3):72一73.7138
[7]李娴.乡士景观元素在现代园林中的运用[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8.2.
[8]李防.乡土景观设计=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7.2.
关键词:城市湿地公园;乡土景观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 A
中国正处于文化经济高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在这个崭新的时代,人与自然的平衡再一次被打破,旧时代的“桃花源”将随之消失。城市、全球化以及唯物主义向未来几十年的景观设计提出了三大挑战:能源、资源与环境危机带来的可持续挑战,关于中华名族文化身份问题的挑战,重建精神信仰的挑战。这也正是景观设计学前所未有的机遇,景观设计学应该重现其作为“生存的艺术”的本来面目,在创新的“桃花源”的过程中担负重要的责任。
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景观:一种是朴素、真实的,包含了辛勤的劳动,繁荣至今;另一种则是宏伟、壮丽的,千篇一律毫无特色的。本文在此背景下以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为例,提出发展“乡土景观”的思路。
1.乡土景观发展现状
“乡土景观”作为一个较新的复合短语,它也面临着概念模糊的困境,甚至存在着与“乡村景观”“乡土建筑”等在理解上的混淆。关于乡土景观可以归纳为4种不同的视角:
(1)强调乡土景观发生原因的主题视角:一种认为乡土景观室内在主体“出自生活需要而自发创造形成的一种文化景观”;另一种则认为乡土景观室“一种并非专业设计的人工户外环境”。
(2)强调乡土景观表现形式的客体视角:一种认为乡土景观的形式具有本土性、地域性特征;另一种则认为乡土景观的形式特征主要在于其寻常性与普通性。
(3)强调乡土景观所在地域的空间视角,将乡土景观与乡村景观等同、或是与城市景观对立。
(4)强调乡土景观系统特征的综合视角,认为乡真解析两种不同文化:第一种属于下层文化,充满了乡土气息,它是隐形的,鲜见于历史教科书中,但正是他们才领悟到生存的艺术,并创造了真正的景观河充满生机的真实世界;而另一种属于所谓上层文化,历史上声明显赫,但局限于享乐与装饰,最终导致产生土景观是“当地人为了生活而采取的自然过程、土地和土地上的空间及格局的适应方式,是此时此地人的生活方式在大地上的显现,是包含土地及土地上的城镇、聚落、民居、寺庙等在内的地域综合体是包括自然和历史文化在内的整体系统”。
2.乡土景观在城市湿地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在当代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中,填湖平山的现象屡见不鲜,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总是伴随着自然资源的丢失,而乡土景观设计是以特定地域的原生材料进行设计,它们是在当地环境条件下,经过无数年的优胜劣汰考研和自然竞争厚留下来的,其外观和习性均已适应了当地的环境。因此,在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中运用乡土景观元素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2.1节约资源
乡土景观设计体现对土地的尊重,以改造和保留的思想对场地进行处理,在达到景观效果的同时减少了大量的工程量,减少了对物质和资源的消耗。同时在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中,大量材料来源于当地,本土材料适应性强,又可减少运输成本,提高经济价值。
2.2提高生态效益
中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自然分布的湿地类型各不相同,一定程度上湿地景观也是一个地方地域风貌特色的外在体现。强调乡土景观元素在城市湿地公园的应用,即可以体现地域的风貌特色,同时因符合客观规律,生态效益最佳,又可以更好低保持生态环境的和谐稳定。
2.3传承地域文脉
乡土景观元素来源于自然和特定生活环境,一般较为平常、朴素,但完全可以称得上是特定区域的一类物质和精神财富。在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中运用乡土景观元素可以展示地方文化,保持地域特色,增强景观的可识别性。非物质的乡土景观元素在传承地域文脉方面更具优势,挖掘和提炼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风情、民俗文化,并在设计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可有效促进地域特色的形成,具有深远的文化传承意义。
3.乡土景观元素在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3.1自然乡土景观元素的应用
可在城市湿地公园中运用的自然乡土景观元素都是实体性景观元素,是构成湿地公园景观实体的基本元素,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是乡土植物,主要是指水生植物;二是构成景观实体的乡土构筑材料,如石材、木材、钢材等。
3.1.1乡土植物的应用
乡土植物主要指起源于当地或主产地在当地的植物。这类植物在当地经过长期的生长演化,最能够适应当地的立地条件,其生理、遗传、形态特征与当地的自然条件相适应,适应能力较强。
具体的应用方法包括:
保留。城市湿地公园用地内一般都有一定的绿色环境基础,或人工栽植、或自然形成一些植物群落。现状树种几乎都会是当地常见的乡土树种,在规划设计现场调研阶段保留这些植物,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杭州西溪湿地公园中保留下来大量河道、鱼塘边的柿树,后期形成了园内最具特色的植物景观之一。
恢复更新。许多城市湿地公园首先需要恢复湿地环境,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植物景观的恢复营造,此时就应当首先选择乡土树种构建主体群落,营造即优美又相对稳定的湿地植物景观。
3.1.2乡土构筑材料的应用
乡土构筑材料可直接用于城市湿地公园实体性景观建设,一般多用于景观构筑物和硬质场地,如景桥、景墙、亭等小品和道路、活动场地。常见构筑材料为石头、木材和图,其应用方法可归纳为两种:
构筑功能空间基底。利用石材、木材等作为硬质场地的面层材料,经济性较好,又有一定特色。
營造小品景观。通过艺术手法利用这类乡土构筑材料造景,形成具有浓烈地域特征的实体景观小品,容易获得强烈的认同感。
3.2人工乡土景观元素的应用
人工乡土景观元素与人类农业生产、生活过程紧密相关,伴随着一个地区的社会生活而出现。这类元素可以使城市湿地公园规划用地上人类活动痕迹的遗存,也可以是一个范围相对较大的地区特定生活环境下所形成的景观素材,通常是直接或经过二次艺术加工后用于设计中形成景观小品,具体手法包括:(1)直接借用。把农业生产、生活过程所产生的具有一定艺术价值的器具、设施等直接用于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中,如南方常见的水车、石磨、古井、水坝等,不需要过多的装饰改造就可以形成乡土气息浓厚的景观小品。
(2)改造利用。保留城市湿地公园现状用地内具有典型地方特征的构筑物,通过运用传统工艺和改造乡土自然材料形成服务设施或景点。
借鉴,以特定区域的人工乡土景观元素为基础模型,新旧材料相结合,传统与现代手法相互结合。
3.3非物质形态乡土景观元素的提炼与应用
非物质形态乡土景观元素具有涉及范围广泛、不易把握等特点,主要表现为文化艺术层面的要素。这类景观元素不如前面两种直观,且必须通过二次艺术加工后才能在景观中出现,所以这类元素很少有人提及,但恰当的运用可以使作品具有更强的感染力。
3.3.1非物质形态乡土景观元素的提炼
因非物质形态乡土景观元素的涉及面广泛,必须通过收集、整理、提炼等系列工作才能为设计所用。对城市湿地公园而言,非物质形态乡土景观元素能够增强文化氛围,进而提高吸引力,所以值得我们去探讨。实践中一般先通过走访、查阅文献等方法收集资料,然后进行资料整理分析,最后结合项目定位提炼有用的信息。整个过程中重要的是要善于把握、发现有价值的线索。最常见的可以利用的非物质形态乡土景观元素主要是风俗风情、传统节日、历史典故等。
3.3.2非物质形态乡土景观元素的具体应用
非物质形态乡土景观元素在城市湿地公园的应该用相对较为复杂,其主导思想是传承优秀的历史文化。
继承、发扬。以湿地景观为载体,继承和发扬民间风俗活动,为城市湿地公园的旅游增添活力,如江南某湿地公园利用大水面开发了端午龙舟赛活动。
复原、提升。将民间习俗活动、历史典故等通过艺术手法变为可视景观形象,增强景观的地域氛围。如某城市湿地公园湿地观赏区设置的景观小品“才菱归来”,为自然风景优美的湿地景观增添了人文气息。
4.结语
针对当前景观设计中大同小异、吸引力不高的问题,就城市湿地公园为例阐述了乡土景观良好的自然环境的融合性以及人性化尺度,提出了走乡土化的设计思路,但提倡乡土景观元素并不排斥新材料、新工艺,如再生材料的运用等。如何完善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体系还需大家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滨谊.中国乡村景观园林初探7J8.城市规划汇编,2000,10(6):吐6-48.
[2]陈飞虎.环境艺术设计概论〔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36一38.
[3]俞孔坚,王志芳,黄国平.论乡土景观及其对现代景观的意义7J〕.华中建筑,2005,10(4):34一56.
[4]俞孔坚.绿色景观一一景观的生态化设计原理与案例7J].建设科技(绿色建筑特刊),2006,10(7):28一31.
[5]唐许名.人居环境品质与意境的研究=M8.衡阳:人居环境学研究论文集,2005.60一65.
[6]赵劲松.从中国文化特征看中国古代建筑的设计意念〔J〕.新建筑,2002,2(3):72一73.7138
[7]李娴.乡士景观元素在现代园林中的运用[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8.2.
[8]李防.乡土景观设计=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