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基于时代的发展以及教育理念的更新,小学英语的教学课堂不再满足于单一的书本文本、单词卡片或录音音频等方式的教学。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英语课堂上衍生出以多模态语料为形式的教学手段。多模态语料是指以图形、表格、动画、符号以及视频等方式,用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体验,帮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有所学、有所思和有所悟。本文介绍了多模态语料使用的必要性,梳理了不同模态语篇语料的形式和使用方法,还剖析了多模态语料在课堂运用中的原则。
关键词:多模态语料;课堂教学;学科育人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修订后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将传统英语教学中强调的“听、说、读、写”四大技能变成“听、说、读、看、写”五大技能。为了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中能高效地掌握这五大技能,在纯文本语篇为基础的教学上,新样态课堂在学生语言技能发展方面提高了要求,加入了一些新型可视听化教学资源,我们称之为多模态语料教学。
在以往,多模态语料的课堂教学大多会出现在中学甚至更高等级的英语学习课堂上,小学课堂却以简单的图片或单一的文本作为教学的呈现方式。殊不知,处于6-12岁之间的小学生们,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烈,喜欢以小学生日常生活经验为中心的教学话题为起点的课堂教学,让他们能够基于经验去表达而又因学习表达去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偏爱多种感官驱动下的小学生更加需要多模态语料的教学形式。多模态语料教学就正好切合小学生们的年龄特征,在这种形式下的课堂教学能为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和成长等相关方面提供话题基础,让他们在课堂上不拘泥于简单重复的话题表达方式,有话可说的同时能够逐步从文本与自我走向文本与世界。
新样态的课堂教学中,同时还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成,这就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料的积累量。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我们所教授的新授词或新授句往往比较单一,导致学生在最后输出的时候往往只会围绕着所学的的句型去表达。在进行对话时,表面上学生们是在使用英语,实际上通过认真观察就不难发现,学生们的对话内容非常地单一,话轮不够丰富。如果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类似话题的时候,这种单一话轮的对话并不能满足于实际交际的目的,这样的课堂达不到学科育人的要求。多模态理论认为,语言本身并不是唯一的交际模态,非语言资源对成功交际起重要贡献作用,比如图画、眼神、手势、面部表情、声音效果、空间结构等。由此可见,多模态语料在英语课堂教学上是非常必要的。
二、多模态语料的表达形式
我们在教学过程当中,围绕着单元整体语境进行意义建构的时候,就会相应地使用到不同的模态组合起来的语料作为学生们学习新授知识的脚手架。具体我们来看看新样态课堂当中多模态的语料主要有哪些表达形式:
1.视觉模态
在英语课本上,除了基本的文本内容,其次就是丰富的图片内容展示。这些图片与图片之间,并非是为了纯粹地迎合文本而呈现的,而是在图片之中形成了一个单元主题性的事情脉络。这个时候研读课本的插图是帮助学生了解文本语境,挖掘文本意义的途径之一。同时,小学生大多以可以直接感知的形象思维为主,善于将思维与动作的表象联系着,教学中使用实物或者模型进行教学更能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热情。其次,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一些画图环节或者制作思维导图的环节作为语料。除此以外,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重点词汇或句型进行特别的颜色标识也会对学生们产生不同的视觉冲击,帮助牢固记忆。
[教学片段1]
以《PEP 3 Unit 5 Dinner’s ready A Let’s talk》为例:
从课本中,我们看到Mike一家人聊天的场景。在教学本部分内容时,我们可以先引导学生去观察图片和感知场景,教师提问: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然后观察图片细节,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大胆表达,学生会根据他们的已知信息用自然、真实、流畅的方式表达出来。最后教师根据图片提出开放性问题:What else can they say? 并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派代表进行分享讨论的成果。比如学生会说出句子:Would you like some…?\ Can I have some…?\ …is healthy, I like it very much!等等。此活动可以让学生更注重语言的意义,从而引发学生对本单元话题的深度思考,为下一个课时的学习做好铺垫。
1、听觉模态
听是人们交际活动的最基本形式,体现着学生吸收和理解言语材料所载信息的能力。在进行听力输入的过程中,学生主体可以自主选择听力中的信息片段,是一种主动、积极的心理语言活动过程。在低年级阶段,教师可以根据单元主题来选择一些旋律简单并且郎朗上口的歌曲去辅助教学,然后用相似的语音语调去模仿其中的歌词从而习得语言;在中年级阶段,学生在听力中的主体性地位逐渐凸显,听听力之前学生可先进行预测问题和答案,再带着任务,一边听一边记录下关键词去完成听力任务;在高年级阶段,学生的词汇量和句型表达已经有一定程度的积累,可进行一些“输出性”的口头或笔头练习,如复述,听写作文或角色扮演等。
[教学片段2]
以《PEP 4 Unit 6 Shopping B Let’s learn》为例:
本课时以购物为主话题,呈现了Sarah和她妈妈在购物时进行衣物描述和价格讨论的情景,但是文本内容仅仅是单一的一张情景图片,配上几个新授单词和两个简单的句子。(见图1)这些内容并不能满足中高年级学生用英语进行表达的输入量。于是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的过程中,添加了一段听力录音,该录音的文本内容(见图2)涵盖了本课时所需要学习的单词与句型,这个新增加的听覺模态语料使学生能够更加容易进入话题情景,对后续的语言建构有莫大的帮助。
2、视听觉模态 目之所及皆是意,图像和音频配合在一起更能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和生活经验,他们对脑海中的这些影像进行过滤和筛选,从而把视听觉模态的语料转化成表达能力,加上课堂上学习的结构化表达,最终串联构成篇章。视频的视觉效果还能带动学生其他感官能力的联动发展,每一帧图画,每一句图片留给学生们的想象和创造空间是巨大的,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对大脑中储存的图库和语库进行思维迁移。
[教学片段3]
以《PEP6 Unit 6 Work quietly B Read and write》为例:
本文本属于对话文本,共有5个不同的场景,分别是Sarah和Robin参观不同国籍机器人所进行的简单问答。图片中的细节显而易见,加上不同国籍的对应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就能容易进入语境中进行学习。从语篇结构看,每一个对话情景都包含了机器人正在进行的动作(明线)和隐藏的国籍信息(暗线)。作为一节读写课,文字输出是课堂的最终目标。一定量的输入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高质量的输出。在新授文本的巩固环节,基于大部分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对于智能机器人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浅显的程面,教师添加了一个听视觉模态的微视频去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思维。通过视频里面不同种类机器人的介绍,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批判能力。观看视频之后,学生需要think,discuss and share ideas,达到学结构,用结构的目的。
除了视觉模态、听觉模态和视听觉模态三种主要模态以外,语言模态和动作模态也是英语课堂上不可或缺的模态语料。这两种模态都会在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導的课堂中贯穿着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也是教师们最经常使用的两种模态语料。有研究表明,相比传统的单模态教学,多模态可以更有效推动学生的学习过程,多模态资源组合在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中对教学形式、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起重要积极作用。
三、多模态语料在课堂中的运用原则
1、与单元整体主题的契合度
英语课堂中任何教学活动的设计都不能脱离教学的主线去进行。再丰富多彩的视听觉语料,虽然能够对学生学习过程起一定的吸引力,但是与教学主题关联性不大的话,反过来却会分散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在选取模态语料的时候,首要考虑的因素是该模态语料是否符合本单元的主题和是否符合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等等。
2、与其他模态语料的一致度
英语课堂教学是语言教与学活动展开的复杂过程,由语言知识系统、语言技能系统、教学过程系统和学生认识系统等构成复杂的系统结构。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考虑到不同模态语料的运用过程是否形成一个互相补充,协调一致的状态。如果只是一昧追求模态语料的数量,而不顾这些模态语料放在一起时能否起最佳的教学辅助作用,就没有遵循一致度的这个原则。比如当教师新授一个单词(语言模态)的时候,可以通过提供直观的实物或者模型(视觉模态)、图片(视觉模态)、拟声音频(听觉模态)或者是肢体动作(动作模态)来帮助学生理解意义。
3、与学生学习过程的贯穿度
课堂上的时间结束了并不意味着该课的只是学习就结束了,根据学生的学习内容,生成内容以及学习进度,教师还会在课后布置一些有助于巩固与延伸的课后拓展练习,以及为下一课时学习做准备的学习基础。这个时候就会凸显出课堂上多模态语料的使用是否能贯穿学生课堂上和课下的学习需要。例如一个短视频(视听觉模态),在课堂上运用的时候,教师可能只是需要学生用口头的形式去完成视频观看的任务。而当这个视频的意义是符合单元主题情景时,依然可以运用这个视听觉模态语料去布置课后任务。做到贯穿课内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四、结语
在21世纪数字化时代,多模态语料的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英语新样态课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教师,应该更加积极地去探索更多能够提升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多模态语料课堂教学活动。把研究理论应用于课堂实践当中,又以课堂实践为研究载体,不断地去补充多模态语料的理论。总之,无论是什么模态语料课堂教学,都需要立足于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生成,助力于学生英语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屈江丽、周爽. 2020. “互联网+”多模态技术辅助下英语“金课”的设计与启示[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4):60-64.
[2]林美芳. 2019. 发展小学生视觉素养的英语微课设计 [M]. 广州:广东海燕电子音像出版社
[3]张德禄. 2010.多模态外语教学的设计与模态调用初探 [J]. 中国外语,(3):48-53,75.
[4]朱永生. 2007. 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J]. 外语学刊,(5):82-86.
关键词:多模态语料;课堂教学;学科育人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修订后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将传统英语教学中强调的“听、说、读、写”四大技能变成“听、说、读、看、写”五大技能。为了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中能高效地掌握这五大技能,在纯文本语篇为基础的教学上,新样态课堂在学生语言技能发展方面提高了要求,加入了一些新型可视听化教学资源,我们称之为多模态语料教学。
在以往,多模态语料的课堂教学大多会出现在中学甚至更高等级的英语学习课堂上,小学课堂却以简单的图片或单一的文本作为教学的呈现方式。殊不知,处于6-12岁之间的小学生们,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烈,喜欢以小学生日常生活经验为中心的教学话题为起点的课堂教学,让他们能够基于经验去表达而又因学习表达去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偏爱多种感官驱动下的小学生更加需要多模态语料的教学形式。多模态语料教学就正好切合小学生们的年龄特征,在这种形式下的课堂教学能为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和成长等相关方面提供话题基础,让他们在课堂上不拘泥于简单重复的话题表达方式,有话可说的同时能够逐步从文本与自我走向文本与世界。
新样态的课堂教学中,同时还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成,这就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料的积累量。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我们所教授的新授词或新授句往往比较单一,导致学生在最后输出的时候往往只会围绕着所学的的句型去表达。在进行对话时,表面上学生们是在使用英语,实际上通过认真观察就不难发现,学生们的对话内容非常地单一,话轮不够丰富。如果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类似话题的时候,这种单一话轮的对话并不能满足于实际交际的目的,这样的课堂达不到学科育人的要求。多模态理论认为,语言本身并不是唯一的交际模态,非语言资源对成功交际起重要贡献作用,比如图画、眼神、手势、面部表情、声音效果、空间结构等。由此可见,多模态语料在英语课堂教学上是非常必要的。
二、多模态语料的表达形式
我们在教学过程当中,围绕着单元整体语境进行意义建构的时候,就会相应地使用到不同的模态组合起来的语料作为学生们学习新授知识的脚手架。具体我们来看看新样态课堂当中多模态的语料主要有哪些表达形式:
1.视觉模态
在英语课本上,除了基本的文本内容,其次就是丰富的图片内容展示。这些图片与图片之间,并非是为了纯粹地迎合文本而呈现的,而是在图片之中形成了一个单元主题性的事情脉络。这个时候研读课本的插图是帮助学生了解文本语境,挖掘文本意义的途径之一。同时,小学生大多以可以直接感知的形象思维为主,善于将思维与动作的表象联系着,教学中使用实物或者模型进行教学更能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热情。其次,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一些画图环节或者制作思维导图的环节作为语料。除此以外,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重点词汇或句型进行特别的颜色标识也会对学生们产生不同的视觉冲击,帮助牢固记忆。
[教学片段1]
以《PEP 3 Unit 5 Dinner’s ready A Let’s talk》为例:
从课本中,我们看到Mike一家人聊天的场景。在教学本部分内容时,我们可以先引导学生去观察图片和感知场景,教师提问: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然后观察图片细节,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大胆表达,学生会根据他们的已知信息用自然、真实、流畅的方式表达出来。最后教师根据图片提出开放性问题:What else can they say? 并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派代表进行分享讨论的成果。比如学生会说出句子:Would you like some…?\ Can I have some…?\ …is healthy, I like it very much!等等。此活动可以让学生更注重语言的意义,从而引发学生对本单元话题的深度思考,为下一个课时的学习做好铺垫。
1、听觉模态
听是人们交际活动的最基本形式,体现着学生吸收和理解言语材料所载信息的能力。在进行听力输入的过程中,学生主体可以自主选择听力中的信息片段,是一种主动、积极的心理语言活动过程。在低年级阶段,教师可以根据单元主题来选择一些旋律简单并且郎朗上口的歌曲去辅助教学,然后用相似的语音语调去模仿其中的歌词从而习得语言;在中年级阶段,学生在听力中的主体性地位逐渐凸显,听听力之前学生可先进行预测问题和答案,再带着任务,一边听一边记录下关键词去完成听力任务;在高年级阶段,学生的词汇量和句型表达已经有一定程度的积累,可进行一些“输出性”的口头或笔头练习,如复述,听写作文或角色扮演等。
[教学片段2]
以《PEP 4 Unit 6 Shopping B Let’s learn》为例:
本课时以购物为主话题,呈现了Sarah和她妈妈在购物时进行衣物描述和价格讨论的情景,但是文本内容仅仅是单一的一张情景图片,配上几个新授单词和两个简单的句子。(见图1)这些内容并不能满足中高年级学生用英语进行表达的输入量。于是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的过程中,添加了一段听力录音,该录音的文本内容(见图2)涵盖了本课时所需要学习的单词与句型,这个新增加的听覺模态语料使学生能够更加容易进入话题情景,对后续的语言建构有莫大的帮助。
2、视听觉模态 目之所及皆是意,图像和音频配合在一起更能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和生活经验,他们对脑海中的这些影像进行过滤和筛选,从而把视听觉模态的语料转化成表达能力,加上课堂上学习的结构化表达,最终串联构成篇章。视频的视觉效果还能带动学生其他感官能力的联动发展,每一帧图画,每一句图片留给学生们的想象和创造空间是巨大的,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对大脑中储存的图库和语库进行思维迁移。
[教学片段3]
以《PEP6 Unit 6 Work quietly B Read and write》为例:
本文本属于对话文本,共有5个不同的场景,分别是Sarah和Robin参观不同国籍机器人所进行的简单问答。图片中的细节显而易见,加上不同国籍的对应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就能容易进入语境中进行学习。从语篇结构看,每一个对话情景都包含了机器人正在进行的动作(明线)和隐藏的国籍信息(暗线)。作为一节读写课,文字输出是课堂的最终目标。一定量的输入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高质量的输出。在新授文本的巩固环节,基于大部分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对于智能机器人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浅显的程面,教师添加了一个听视觉模态的微视频去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思维。通过视频里面不同种类机器人的介绍,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批判能力。观看视频之后,学生需要think,discuss and share ideas,达到学结构,用结构的目的。
除了视觉模态、听觉模态和视听觉模态三种主要模态以外,语言模态和动作模态也是英语课堂上不可或缺的模态语料。这两种模态都会在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導的课堂中贯穿着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也是教师们最经常使用的两种模态语料。有研究表明,相比传统的单模态教学,多模态可以更有效推动学生的学习过程,多模态资源组合在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中对教学形式、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起重要积极作用。
三、多模态语料在课堂中的运用原则
1、与单元整体主题的契合度
英语课堂中任何教学活动的设计都不能脱离教学的主线去进行。再丰富多彩的视听觉语料,虽然能够对学生学习过程起一定的吸引力,但是与教学主题关联性不大的话,反过来却会分散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在选取模态语料的时候,首要考虑的因素是该模态语料是否符合本单元的主题和是否符合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等等。
2、与其他模态语料的一致度
英语课堂教学是语言教与学活动展开的复杂过程,由语言知识系统、语言技能系统、教学过程系统和学生认识系统等构成复杂的系统结构。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考虑到不同模态语料的运用过程是否形成一个互相补充,协调一致的状态。如果只是一昧追求模态语料的数量,而不顾这些模态语料放在一起时能否起最佳的教学辅助作用,就没有遵循一致度的这个原则。比如当教师新授一个单词(语言模态)的时候,可以通过提供直观的实物或者模型(视觉模态)、图片(视觉模态)、拟声音频(听觉模态)或者是肢体动作(动作模态)来帮助学生理解意义。
3、与学生学习过程的贯穿度
课堂上的时间结束了并不意味着该课的只是学习就结束了,根据学生的学习内容,生成内容以及学习进度,教师还会在课后布置一些有助于巩固与延伸的课后拓展练习,以及为下一课时学习做准备的学习基础。这个时候就会凸显出课堂上多模态语料的使用是否能贯穿学生课堂上和课下的学习需要。例如一个短视频(视听觉模态),在课堂上运用的时候,教师可能只是需要学生用口头的形式去完成视频观看的任务。而当这个视频的意义是符合单元主题情景时,依然可以运用这个视听觉模态语料去布置课后任务。做到贯穿课内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四、结语
在21世纪数字化时代,多模态语料的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英语新样态课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教师,应该更加积极地去探索更多能够提升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多模态语料课堂教学活动。把研究理论应用于课堂实践当中,又以课堂实践为研究载体,不断地去补充多模态语料的理论。总之,无论是什么模态语料课堂教学,都需要立足于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生成,助力于学生英语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屈江丽、周爽. 2020. “互联网+”多模态技术辅助下英语“金课”的设计与启示[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4):60-64.
[2]林美芳. 2019. 发展小学生视觉素养的英语微课设计 [M]. 广州:广东海燕电子音像出版社
[3]张德禄. 2010.多模态外语教学的设计与模态调用初探 [J]. 中国外语,(3):48-53,75.
[4]朱永生. 2007. 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J]. 外语学刊,(5):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