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观察自拟三金排石汤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56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280例予自拟三金排石汤治疗,对照组280例予五淋化石丹口服,4周后观察疗效。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为8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自拟三金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疗效肯定。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自拟三金排石汤;中药排石
[中图分类号] R277.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08-103-02
泌尿系结石是一种常见多发病,与地域及生活习惯等因素关系密切;韶关地处华南,为石灰岩地貌,结石发病率高。患者多因结石坠入输尿管致肾绞痛发病就诊,故输尿管结石病例较多。虽然体外震波碎石及输尿管镜已经广泛运用于临床,但是中药排石以其疗效肯定、无创、价廉等因素仍为众多结石病患者所接受。笔者科室发挥中医优势,总结既往三金排石汤、八正散、石韦散等优秀成方,自拟三金排石汤验方于临床运用,观察2008年1月~2012年12月28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疗效确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共560例,分成两组。治疗组280例,其中男189例,女91例,年龄16~65岁,平均(42.5±4.7)岁,病程1d~5.5个月,平均(3.0±0.5)个月;对照组280例,其中男178例,女102例,年龄16~65岁,平均(42.7±3.8)岁,病程1 d~6个月,平均(3.0±0.7)月。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1]中输尿管结石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1)年龄16~65岁,男性年龄<60岁,排除前列腺增生病史。(2)经X线腹平片、静脉肾盂造影或B超检查证实为输尿管结石。(3)发作时有腰、腹部疼痛及会阴放射痛,或伴有血尿等临床症状。(4)结石横径<0.6 cm,结石长度<1.2 cm。(5)无患肾萎缩及实质变薄、输尿管连接部或远端输尿管无畸形、狭窄、梗阻等。(6)对侧肾功能良好,无梗阻症状。(7)排除心、肺、脑、肝或血液系统疾病,一般情况良好,生活自理。(8)要求中药排石治疗,对肾绞痛发作有认知。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服自拟三金排石汤,方药:金钱草30 g,鸡内金15 g,海金沙30 g(包煎),车前草30 g,牛膝10 g,石韦15 g,威灵仙15 g,泽泻10 g,萹蓄15 g,瞿麦15 g,生大黄15 g(后下),厚朴10 g,炙甘草5 g。每日1剂,水煎至200 mL,再次复煎取汁150 mL,两次煎液混合后均分成两等分,分上午、下午2次服用。服中药后大量饮水,尿意初起时跳跃10 min后小便。随症加减:大便通畅者或服药后大便秘结好转,无腹胀者去生大黄、厚朴。后期有肾虚表现者加熟地30 g同煎。
1.3.2 对照组 口服五淋化石丹(广西梧州三鹤药业有限公司,Z45021921),1次5丸,每日3次,每日饮水量2000 mL以上,分上午、下午2个时段大量饮水后尿意初起时跳跃10 min后小便。
两组患者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1疗程后统计疗效。两组病例治疗期间如出现肾绞痛时,予注射黄体酮、山莨菪碱、阿托品、曲马多等药物,严重时肌注杜冷丁,伴有感染时使用抗生素,治疗过程不间断。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多饮水,注意收集尿液检查结石是否排出。每周复查B超1次,必要时摄腹平片或行静脉肾盂造影复查。
1.4 疗效标准[2]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已见结石排出,B超、X线或静脉肾盂造影提示结石影消失。有效:症状好转或消失,B超、X线或静脉肾盂造影提示结石影位置下移。无效:症状有或无缓解,影像学结石影位置无变化。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临床疗效比较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6%。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无效者均为病程相对较长患者。见表1。
3 讨论
输尿管结石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疾病之一,多发于中年男性,结石主要来源于肾脏,常为单侧、单个,结石在输尿管内停留时间过长,其周围组织可发生较明显的炎性反应,进而形成息肉或结石嵌顿、包裹,可造成输尿管梗阻,如不及时解除梗阻,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患侧肾功能损害。输尿管结石大多是肾结石坠入输尿管所致,起病时多表现为典型“肾绞痛”或腰腹部疼痛[3-4]。输尿管结石开放手术不仅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术后恢复慢,且术后仍有输尿管狭窄及结石复发后再次治疗困难的弊端。虽然体外震波碎石及输尿管镜已经广泛运用于临床,但是中药排石以其疗效肯定、无创、价廉等因素仍为众多结石病患者所接受。
输尿管结石属中医“石淋、腰痛”范畴,其病机多为肾虚、膀胱湿热、气血瘀滞[5-6]。发病早期多表现为湿热下注之实证,此时如结石较小患肾功能正常可予中药排石,疗效亦佳。日久屡治不愈,多致脾肾亏虚、气阴不足、气滞血瘀之虚实夹杂证,在西医影像学表现可能有患肾功能改变或结石周围为息肉所包裹,中药排石效果往往不佳。故本研究选取病例多为结石病初发或输尿管结石病程较短者,辨证分型多以湿热下注、气血瘀滞为主。本自拟方以三金汤、八正散、石韦散等成方为基础加减,原方均为通淋化石之优秀方剂,经加减化裁组新方,以金钱草、海金砂、车前草、石韦清热利湿排石为主药,鸡内金、石韦、威灵仙化石通淋为辅药,萹蓄、瞿麦利尿通淋及生大黄、厚朴通下导滞为佐,甘草调和诸药为使。全方通淋化石兼顾清热利湿、活血散瘀。因患者“肾绞痛”发作时多数伴有小便淋涩、大便秘结、里急后重或腹胀等不适,故以生大黄(后下)、厚朴同时组方取通下导滞之效,服药后多二便畅而腰腹痛减。《诸病源候论》云“石淋者,淋而出石也,肾立水,水结则为石,故肾客砂石,肾虚为热所乘,热则成淋”,指出石淋病根本为肾虚,加之早期清热利湿等攻伐太过,故患者后期多有肾虚表现,因而加以熟地温阳补肾,加强排石之效。
两组数据比较,中药汤剂口服疗效明显优于丸剂,故汤剂仍为排石中药方首选剂型。中药汤剂虽排石有效率高,但是病程较长,排石过程且易因结石在输尿管移动再发“肾绞痛”,故需较长时间煎服中药,相对过程较繁琐且受场地等制约,对部分居所不固定、工作限制等患者难以接受或坚持。综合上述原因,应选择一种有效剂型,既方便服用又能发挥中药传统汤剂疗效的剂型应为首选,本科室拟在自拟方基础上制备袋泡茶剂,因本类制剂兼有汤剂特点,携带、服用较方便,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1辑)[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175-178.
[2]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及好转标准[S].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453.
[3] 罗仲林.泌尿系结石形成的研究近况[J].中国乡村医药,2012,19(7):77-78.
[4] 陈穗,戴俊彦.泌尿系结石治疗方法的对比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6):772-774.
[5] 蒋维晟.中医药治疗泌尿系结石研究进展[J].江西中医药,2009,40(7):79-80.
[6] 徐传明,张亚萍.中医药治疗泌尿系结石病概述[J].中国当代医药,2012,5(13):70-71.
(收稿日期:2013-03-13)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自拟三金排石汤;中药排石
[中图分类号] R277.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08-103-02
泌尿系结石是一种常见多发病,与地域及生活习惯等因素关系密切;韶关地处华南,为石灰岩地貌,结石发病率高。患者多因结石坠入输尿管致肾绞痛发病就诊,故输尿管结石病例较多。虽然体外震波碎石及输尿管镜已经广泛运用于临床,但是中药排石以其疗效肯定、无创、价廉等因素仍为众多结石病患者所接受。笔者科室发挥中医优势,总结既往三金排石汤、八正散、石韦散等优秀成方,自拟三金排石汤验方于临床运用,观察2008年1月~2012年12月28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疗效确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共560例,分成两组。治疗组280例,其中男189例,女91例,年龄16~65岁,平均(42.5±4.7)岁,病程1d~5.5个月,平均(3.0±0.5)个月;对照组280例,其中男178例,女102例,年龄16~65岁,平均(42.7±3.8)岁,病程1 d~6个月,平均(3.0±0.7)月。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1]中输尿管结石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1)年龄16~65岁,男性年龄<60岁,排除前列腺增生病史。(2)经X线腹平片、静脉肾盂造影或B超检查证实为输尿管结石。(3)发作时有腰、腹部疼痛及会阴放射痛,或伴有血尿等临床症状。(4)结石横径<0.6 cm,结石长度<1.2 cm。(5)无患肾萎缩及实质变薄、输尿管连接部或远端输尿管无畸形、狭窄、梗阻等。(6)对侧肾功能良好,无梗阻症状。(7)排除心、肺、脑、肝或血液系统疾病,一般情况良好,生活自理。(8)要求中药排石治疗,对肾绞痛发作有认知。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服自拟三金排石汤,方药:金钱草30 g,鸡内金15 g,海金沙30 g(包煎),车前草30 g,牛膝10 g,石韦15 g,威灵仙15 g,泽泻10 g,萹蓄15 g,瞿麦15 g,生大黄15 g(后下),厚朴10 g,炙甘草5 g。每日1剂,水煎至200 mL,再次复煎取汁150 mL,两次煎液混合后均分成两等分,分上午、下午2次服用。服中药后大量饮水,尿意初起时跳跃10 min后小便。随症加减:大便通畅者或服药后大便秘结好转,无腹胀者去生大黄、厚朴。后期有肾虚表现者加熟地30 g同煎。
1.3.2 对照组 口服五淋化石丹(广西梧州三鹤药业有限公司,Z45021921),1次5丸,每日3次,每日饮水量2000 mL以上,分上午、下午2个时段大量饮水后尿意初起时跳跃10 min后小便。
两组患者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1疗程后统计疗效。两组病例治疗期间如出现肾绞痛时,予注射黄体酮、山莨菪碱、阿托品、曲马多等药物,严重时肌注杜冷丁,伴有感染时使用抗生素,治疗过程不间断。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多饮水,注意收集尿液检查结石是否排出。每周复查B超1次,必要时摄腹平片或行静脉肾盂造影复查。
1.4 疗效标准[2]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已见结石排出,B超、X线或静脉肾盂造影提示结石影消失。有效:症状好转或消失,B超、X线或静脉肾盂造影提示结石影位置下移。无效:症状有或无缓解,影像学结石影位置无变化。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临床疗效比较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6%。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无效者均为病程相对较长患者。见表1。
3 讨论
输尿管结石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疾病之一,多发于中年男性,结石主要来源于肾脏,常为单侧、单个,结石在输尿管内停留时间过长,其周围组织可发生较明显的炎性反应,进而形成息肉或结石嵌顿、包裹,可造成输尿管梗阻,如不及时解除梗阻,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患侧肾功能损害。输尿管结石大多是肾结石坠入输尿管所致,起病时多表现为典型“肾绞痛”或腰腹部疼痛[3-4]。输尿管结石开放手术不仅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术后恢复慢,且术后仍有输尿管狭窄及结石复发后再次治疗困难的弊端。虽然体外震波碎石及输尿管镜已经广泛运用于临床,但是中药排石以其疗效肯定、无创、价廉等因素仍为众多结石病患者所接受。
输尿管结石属中医“石淋、腰痛”范畴,其病机多为肾虚、膀胱湿热、气血瘀滞[5-6]。发病早期多表现为湿热下注之实证,此时如结石较小患肾功能正常可予中药排石,疗效亦佳。日久屡治不愈,多致脾肾亏虚、气阴不足、气滞血瘀之虚实夹杂证,在西医影像学表现可能有患肾功能改变或结石周围为息肉所包裹,中药排石效果往往不佳。故本研究选取病例多为结石病初发或输尿管结石病程较短者,辨证分型多以湿热下注、气血瘀滞为主。本自拟方以三金汤、八正散、石韦散等成方为基础加减,原方均为通淋化石之优秀方剂,经加减化裁组新方,以金钱草、海金砂、车前草、石韦清热利湿排石为主药,鸡内金、石韦、威灵仙化石通淋为辅药,萹蓄、瞿麦利尿通淋及生大黄、厚朴通下导滞为佐,甘草调和诸药为使。全方通淋化石兼顾清热利湿、活血散瘀。因患者“肾绞痛”发作时多数伴有小便淋涩、大便秘结、里急后重或腹胀等不适,故以生大黄(后下)、厚朴同时组方取通下导滞之效,服药后多二便畅而腰腹痛减。《诸病源候论》云“石淋者,淋而出石也,肾立水,水结则为石,故肾客砂石,肾虚为热所乘,热则成淋”,指出石淋病根本为肾虚,加之早期清热利湿等攻伐太过,故患者后期多有肾虚表现,因而加以熟地温阳补肾,加强排石之效。
两组数据比较,中药汤剂口服疗效明显优于丸剂,故汤剂仍为排石中药方首选剂型。中药汤剂虽排石有效率高,但是病程较长,排石过程且易因结石在输尿管移动再发“肾绞痛”,故需较长时间煎服中药,相对过程较繁琐且受场地等制约,对部分居所不固定、工作限制等患者难以接受或坚持。综合上述原因,应选择一种有效剂型,既方便服用又能发挥中药传统汤剂疗效的剂型应为首选,本科室拟在自拟方基础上制备袋泡茶剂,因本类制剂兼有汤剂特点,携带、服用较方便,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1辑)[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175-178.
[2]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及好转标准[S].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453.
[3] 罗仲林.泌尿系结石形成的研究近况[J].中国乡村医药,2012,19(7):77-78.
[4] 陈穗,戴俊彦.泌尿系结石治疗方法的对比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6):772-774.
[5] 蒋维晟.中医药治疗泌尿系结石研究进展[J].江西中医药,2009,40(7):79-80.
[6] 徐传明,张亚萍.中医药治疗泌尿系结石病概述[J].中国当代医药,2012,5(13):70-71.
(收稿日期:2013-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