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改革及发展的逐渐深入,社会保险制度要进行积极的改革,以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社保工作的新问题及新方法,不断推动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可持续发展。本文论述了社保工作的重要意义,对新形势下我国社保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问题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为改革发展新形势下,更好地做好企业的社保工作进行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企业社会保险;新形势;社会保险;探讨
1 社会保险工作的重要意义
社会保险,即我们简称的“社保”,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性地建立社保基金,对我国的劳动者在失业或因意外或其他因素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给予必要的帮助的一种保险制度。社会保险的主要保障项目包括:养老社会保险、医疗社会保险、失业社会保险、工伤社会保险、生育保险、重大疾病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等。社保是国家法律强制规定施行的,其具有强制性、互助性及非盈利性的特征。社会保险的重要作用在于,为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建设做出贡献的广大劳动者,在其丧失劳动能力或暂时失业的情况下,可以借助国家所赋予的政策获取基本的生存保障,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生活补偿与救助,为劳动者切实地解决生存的基本保障,通过社保工作的逐渐开展,可以大大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与工作热情,不断做好本质工作,形成良好的企业与员工的融洽关系,不断推动社会主要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同时,社保基金其巨大的资金池可以进行项目或资本投资,通过投资实现收益,将收益用之于民,完善经济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投资、交通建设等等,更好的为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因此,社会保险对于广大社会主义劳动者来说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2 新形势下企业社会保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社会保险认识存在不足随着保险意识及保险观念的逐级普及,我国对保险的认知程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对保险持怀疑态度甚至是不接受的企业与员工。我国的保险事业在1950年左右开始起步,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起步较晚发展速度较为缓慢。我国对保险事业的投入与国外相比明显不足,并且宣传的力度不够,社会各阶层对保险的态度一直不统一,甚至对保险存在偏见。对于没有固定工作单位的自由职业者来说,绝大部分人没有从收入中支出一定比例来缴纳社会保险,为自己提供保障,缺乏必要的人身及财产的未雨绸缪的意识。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个体之中,有些企业中关注的重点在盈利与利润指标的实现,并不关注员工的长远利益,甚至不给员工缴纳或者缴纳较少的社会保险及相应的社会福利。同时,在给员工进行社会保险缴纳的单位,存在着缴纳险种不全,缴纳费用比例偏低或不按时缴纳保险费用的现象。
2.2 社会保险立法存在滞后性在西方发达国家推行全民社会保险的发展历程中,基本都是立法现行。国家制定并出台社会保险的缴纳的相关法律,政府按照立法中的相关规定,强制施行,互济互助。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推行社会保险制度,直到2011年7月1日才正式制定并出台《社会保险法》。在社会保险制度推行了近半个世纪后,才出台了第一步具有综合性意义的社会保险的相关法律。在《社会保险法》中明确规定了我国用人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对我国的劳动者的社会保险权利做出了明确的法律保障。通过立法的制定,使得我国公民与企业都更加重视社会保险的重要性,提升了全社会的社会保险意识,对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管理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从此,我国才正式开始了社会保险法律保障的发展历程。《社会保险法》的制定出台具有严重的滞后性。
2.3 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缺乏规范性从总体来说,在《社会保险法》出台后,企业被强制要求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五险一金中范围可进行相应的选择,不同的企业按照国家的规定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根据企业性质不同,缴纳的范围与比例也不尽相同。同时,在企业缴纳社会保险工作中,存在对社保缴纳重视程度不够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在企业中为节约人力成本,基本没有配备社保管理岗来具体负责员工社保相关事宜,往往都采用财务部门、人力部门或综合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兼任此项工作,兼任人员往往不具备社保管理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在大多数企业中,往往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实行缴纳社保,几乎没有形成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特色的社保管理制度,没有形成科学规范的社保工作流程,在一定程度上社保工作质量与成效不是很高。同时,企业内部没有建立社保的第三方监管机制,存在着社保管理不公开不透明的现象,往往没有企业工会及员工自身的监督,对缴纳社保费用的具体情况、缴存比例、缴存进度没有形成及时的监督与了解。
3 新形势下做好企业社会保险工作的具体措施
3.1 加强宣传与落实力度,积极提升企业与员工的社会保险意识未来要进一步做好社会保险缴纳的宣传与落实工作,进一步提升全社会对做好社会保险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具体来说,各级党委、政府部门要增强做好社保工作的政治责任感与紧迫感,通过党委与政府对企业工作的发展方向控制、监管指引及支持保障等各种手段,引导企业做好员工的社会保险缴纳工作。同时,社保各级部门要加强宣传的力度,制作公益性的社保缴纳教育工艺宣传广告,积极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及新媒体等不同的信息传播渠道,进行广泛的传播,不断提升全民社保缴纳的意识及自我保障的意识,逐渐将缴纳社保的意识由“要我保“向“我要保“的积极转变。积极引导企业树立以人为本,以员工为发展根本的企业发展理念与文化。要引导企业将员工的切身利益作为社保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使企业转变观念,及时承担起做好本企业在职员工的养老保险缴纳、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缴纳工作。
3.2 持续推进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社会保险法》出台后,我国建立了劳动者社保权利的具体操作及保障机制。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不同,不同地域可结合自身经济发展实际,在符合《社会保险法》的框架及基础上,出台更加细化的社会保险管理规定或管理办法,增强社会保险的区域适应性,不断提升社保工作的效率与实际效果。同时,在社保法出台后,意味着在市场经济中未给员工缴纳社会保险、未参加或办理社会保险及未足额缴纳社会保险的企业,其行为都是不符合法律要求的,严重的说即是存在违法行为,因此,企业管理好内部社保缴费制度,完善社保征缴机制,在做好基本社保缴纳工作的同时,结合发展实际,持续推进社会保险制度改革。
3.3 及时增强企业社会保险的服务水平及工作规范性在具体工作开展过程中,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在企业设置专门的企业员工社保工作部门及岗位,通过学习社保专业的专门人才在岗位中开展企业的社保管理工作。同时,企业要建立适合自身的社保工作内部管理办法及工作考核指标,规范社保工作的科学流程,切实提升企业社保工作的规范性与工作质量。同时,企业要及时积极地按规定办理社保登记手续,按时足额在企业所在地税务机关缴纳员工的社会保险费用,通过统一的发布渠道,定期向员工公布本企业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的情况,要自觉接收企业工会及员工的监督与咨询,确保企业社保工作开展的透明与公正。
综上,社会保险制度是我国市场经济改革进程中民生保障的一项系统工程。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渐建成并全面推广,社保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广泛,缴费比例也更趋于合理,未来社保制度要不断适应我国改革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实现社保工作的更加完善与成熟,切实为我国广大的劳动者提供根本性保障。
关键词:企业社会保险;新形势;社会保险;探讨
1 社会保险工作的重要意义
社会保险,即我们简称的“社保”,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性地建立社保基金,对我国的劳动者在失业或因意外或其他因素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给予必要的帮助的一种保险制度。社会保险的主要保障项目包括:养老社会保险、医疗社会保险、失业社会保险、工伤社会保险、生育保险、重大疾病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等。社保是国家法律强制规定施行的,其具有强制性、互助性及非盈利性的特征。社会保险的重要作用在于,为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建设做出贡献的广大劳动者,在其丧失劳动能力或暂时失业的情况下,可以借助国家所赋予的政策获取基本的生存保障,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生活补偿与救助,为劳动者切实地解决生存的基本保障,通过社保工作的逐渐开展,可以大大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与工作热情,不断做好本质工作,形成良好的企业与员工的融洽关系,不断推动社会主要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同时,社保基金其巨大的资金池可以进行项目或资本投资,通过投资实现收益,将收益用之于民,完善经济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投资、交通建设等等,更好的为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因此,社会保险对于广大社会主义劳动者来说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2 新形势下企业社会保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社会保险认识存在不足随着保险意识及保险观念的逐级普及,我国对保险的认知程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对保险持怀疑态度甚至是不接受的企业与员工。我国的保险事业在1950年左右开始起步,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起步较晚发展速度较为缓慢。我国对保险事业的投入与国外相比明显不足,并且宣传的力度不够,社会各阶层对保险的态度一直不统一,甚至对保险存在偏见。对于没有固定工作单位的自由职业者来说,绝大部分人没有从收入中支出一定比例来缴纳社会保险,为自己提供保障,缺乏必要的人身及财产的未雨绸缪的意识。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个体之中,有些企业中关注的重点在盈利与利润指标的实现,并不关注员工的长远利益,甚至不给员工缴纳或者缴纳较少的社会保险及相应的社会福利。同时,在给员工进行社会保险缴纳的单位,存在着缴纳险种不全,缴纳费用比例偏低或不按时缴纳保险费用的现象。
2.2 社会保险立法存在滞后性在西方发达国家推行全民社会保险的发展历程中,基本都是立法现行。国家制定并出台社会保险的缴纳的相关法律,政府按照立法中的相关规定,强制施行,互济互助。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推行社会保险制度,直到2011年7月1日才正式制定并出台《社会保险法》。在社会保险制度推行了近半个世纪后,才出台了第一步具有综合性意义的社会保险的相关法律。在《社会保险法》中明确规定了我国用人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对我国的劳动者的社会保险权利做出了明确的法律保障。通过立法的制定,使得我国公民与企业都更加重视社会保险的重要性,提升了全社会的社会保险意识,对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管理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从此,我国才正式开始了社会保险法律保障的发展历程。《社会保险法》的制定出台具有严重的滞后性。
2.3 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缺乏规范性从总体来说,在《社会保险法》出台后,企业被强制要求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五险一金中范围可进行相应的选择,不同的企业按照国家的规定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根据企业性质不同,缴纳的范围与比例也不尽相同。同时,在企业缴纳社会保险工作中,存在对社保缴纳重视程度不够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在企业中为节约人力成本,基本没有配备社保管理岗来具体负责员工社保相关事宜,往往都采用财务部门、人力部门或综合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兼任此项工作,兼任人员往往不具备社保管理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在大多数企业中,往往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实行缴纳社保,几乎没有形成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特色的社保管理制度,没有形成科学规范的社保工作流程,在一定程度上社保工作质量与成效不是很高。同时,企业内部没有建立社保的第三方监管机制,存在着社保管理不公开不透明的现象,往往没有企业工会及员工自身的监督,对缴纳社保费用的具体情况、缴存比例、缴存进度没有形成及时的监督与了解。
3 新形势下做好企业社会保险工作的具体措施
3.1 加强宣传与落实力度,积极提升企业与员工的社会保险意识未来要进一步做好社会保险缴纳的宣传与落实工作,进一步提升全社会对做好社会保险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具体来说,各级党委、政府部门要增强做好社保工作的政治责任感与紧迫感,通过党委与政府对企业工作的发展方向控制、监管指引及支持保障等各种手段,引导企业做好员工的社会保险缴纳工作。同时,社保各级部门要加强宣传的力度,制作公益性的社保缴纳教育工艺宣传广告,积极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及新媒体等不同的信息传播渠道,进行广泛的传播,不断提升全民社保缴纳的意识及自我保障的意识,逐渐将缴纳社保的意识由“要我保“向“我要保“的积极转变。积极引导企业树立以人为本,以员工为发展根本的企业发展理念与文化。要引导企业将员工的切身利益作为社保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使企业转变观念,及时承担起做好本企业在职员工的养老保险缴纳、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缴纳工作。
3.2 持续推进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社会保险法》出台后,我国建立了劳动者社保权利的具体操作及保障机制。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不同,不同地域可结合自身经济发展实际,在符合《社会保险法》的框架及基础上,出台更加细化的社会保险管理规定或管理办法,增强社会保险的区域适应性,不断提升社保工作的效率与实际效果。同时,在社保法出台后,意味着在市场经济中未给员工缴纳社会保险、未参加或办理社会保险及未足额缴纳社会保险的企业,其行为都是不符合法律要求的,严重的说即是存在违法行为,因此,企业管理好内部社保缴费制度,完善社保征缴机制,在做好基本社保缴纳工作的同时,结合发展实际,持续推进社会保险制度改革。
3.3 及时增强企业社会保险的服务水平及工作规范性在具体工作开展过程中,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在企业设置专门的企业员工社保工作部门及岗位,通过学习社保专业的专门人才在岗位中开展企业的社保管理工作。同时,企业要建立适合自身的社保工作内部管理办法及工作考核指标,规范社保工作的科学流程,切实提升企业社保工作的规范性与工作质量。同时,企业要及时积极地按规定办理社保登记手续,按时足额在企业所在地税务机关缴纳员工的社会保险费用,通过统一的发布渠道,定期向员工公布本企业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的情况,要自觉接收企业工会及员工的监督与咨询,确保企业社保工作开展的透明与公正。
综上,社会保险制度是我国市场经济改革进程中民生保障的一项系统工程。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渐建成并全面推广,社保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广泛,缴费比例也更趋于合理,未来社保制度要不断适应我国改革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实现社保工作的更加完善与成熟,切实为我国广大的劳动者提供根本性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