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在对南海海洋民俗体育数字化技术内涵梳理的基础上,结合“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与南海海洋民俗体育的特征、功能,论证了南海海洋民俗体育数字化保护的必要性,并从政策、社会和经验等三方面分析了南海海洋民俗体育数字化保护的可行性,以期对南海海洋民俗体育的数字化保护提供理论参考和经验借鉴。
关键词:一带一路;海洋民俗体育;数字化保护
位于我国海域的最南端的南海,是我国与南海沿岸各国开展文化交流与合作的直接平台,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开展最直接、最前沿的地区,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具有突出的意义。南海地区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借助海洋资源开展的、具有浓厚民族文化色彩和海洋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与沉淀,形成了兼具社会功能与经济功能的南海海洋民俗体育。南海海洋民俗体育具有显著的跨海联动性和互动性的特征,在促进各国家、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认同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财富。长期以来,由于受到文化传承、民族认知等因素影响,有关南海海洋民俗体育保护与发展的研究成果较少,且广度与深度不足。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南海地区开放程度与日俱增,现代娱乐方式以及西方竞技体育强势入侵,南海海洋民俗体育的生存空间受到了严重挤压,其保护与传承问题日益严峻,而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南海海洋民俗体育的保护迎来了新的契机。事实证明,传统文化只有吸收现代因素才能保持其强劲的生命力,因此,在一带一路战略大背景之下对南海海洋民俗体育的数字化保护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南海海洋民俗体育数字化技术的内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社会对文化信息资源的处理方式从最初简单的拍照、录音、录像发展到了数字化编程、信息化处理的全计算机操作,其技术手段更为成熟、完善。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取数字化技术对其文化保存、创新、传承以及交流,其本质是通过更先进更有效的手段,以活态记录、动态传播的方式,以实现对文化的最优保护,具体而言就是采用数字采集、数字储存、数字处理、数字展示、数字传播等技术,將文化转换、再现、复原成可以共享、可再生的数字形态,并以全新的视角加以阶段,以全新的方式加以保存,以新的需求以及利用[]。将上述概念引申至南海海洋民俗体育的保护当中,可以认为:南海海洋民俗体育数字化保护是指利用采用虚拟博物馆、特色数据库、数字化团设计、数字化故事编排与讲诉等数字化技术对南海地域的海洋民俗体育进行采集、整理、再现和复制,而后通过数据库形式实现南海海洋民俗体育的保护、管理、传承、创新与发展。如运用光学式运动捕捉技术将南海海洋民俗体育中运动员的动作及表情系统性的捕捉,后续利用动画软件构建三维动作模型,在动画序列得到有效生成的基础上,实现其体育得到有效保存和传播[]。
二、南海海洋民俗体育数字化保护的必要性
(1)数字化保护是一带一路背景下传承南海海洋民俗体育的有效方式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尤其是全民互联网以及手机等移动客户端的普及,为南海海洋民俗体育数字化保护迎来了新的契机。一方面,数字化保护为南海海洋民俗体育提供了新的方法与途径。产生于南海地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海洋民俗体育,其传承多依赖于特定的文化空间并且主要通过言传身教、亲身参与的方式进行,在现代文化和外来文化双重冲击下,其传承空间受限、受众范围狭小,数字化技术能够借助数字化信息获取南海海洋民俗体育项目,并将其进行标准化处理和专业化分类,通过数据库等形式不仅能够将体育项目进行复原与再现,而且能够还原其在南海地区生存发展所特有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实现南海海洋民俗体育与现代社会的融合,进一步促进其有效保存、传承、创新以及发展,从而推动沿线各国的文化交流,促进开发、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合作框架打造。另一方面,数字化保护能够为南海海洋民俗体育保护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数字化集声、像、图、文、通讯等为一体,以最直观的方式表达和感知信息,以可触摸的界面操纵信息处理的技术,为南海海洋民俗体育的传承提供生动、直观、高效的信息服务,向社会公众普及相关文化知识。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背景下,我国与沿线各国文化交流合作平台日益广泛,传播途径逐渐增多,南海海洋民俗体育数字化咨询交互性更强、传播更为迅速、覆盖范围更加广阔,不仅有利于打破南海海洋民俗体育传承的地域限制,也有利于通过新技术提高海洋民俗体育的吸引力,扩大受众范围,为其保护与传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数字化保护是一带一路背景下实现南海海洋民俗体育现代化价值的重要途径
南海海洋民俗体育是海洋文化、民俗文化与体育文化相互交融、吸收借鉴而产生的一种特色体育文化,作为一种兼具涉海性、娱乐性、竞技性、集体性等特征于一体的体育形式,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等多种社会价值,已成为我国体育发展中最富升值空间的“潜力股”[]。南海作为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最前沿的地区,在该战略发展平台中具有独特优势。通过数字化方式对南海海洋民俗体育进行记录、整理,并运用创新思维在保持其原真性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能够促进该生产要素向消费要素转变,将其转化成为具有知识产权和市场消费特征的文化产品,将南海海洋民俗体育作为一种商品进行商业化运用,从而实现其文化增值,为南海地区经济结构注入活力。同时,数字化保护通过信息化处理、建立数字化模型,对南海海洋民俗体育进行贮存、传播,能够在最大程度保持南海海洋民俗体育的原真性,从而调和南海海洋民俗所蕴含的人文价值与其商业价值之间存在的矛盾,为其产业化、市场化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以海洋民俗体育为着力点促进经济增速成为南海地区发展和支持我国一带一路战略顺利实施的必然选择。
(4)南海海洋民俗体育的数字化保护是落实一带一路战略的内在要求
文化是一带一路战略的灵魂,通过文化先行的一系列举措可以推进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多类型、多层次、多民族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内涵丰富的南海海洋民俗体育是“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传播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数字化技术保护和现代传播媒介,能够打破时空界限和地域阻碍[],以更为生动形象的方式引起“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对南海体育文化乃至我国体育文化的共鸣,为深化双多边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同时,南海海洋民俗体育数字化保护可以通过生存环境、生产方式、生活场景以及文化人格等元素的数字化建模组合,成为立体空间,让世界各族人民领略其发展进程及其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实现我国海洋民俗体育从被动跟从国际规则向积极主动的国际合作和外交转变。此外,以南海海洋民俗体育的数字化制品为先驱,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开展全方位的海上合作,推动建立互利共赢的蓝色伙伴关系,成为丝绸之路共建可持续发展的蓝色引擎,符合中国政府秉持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南海海洋民俗体育的数字化保护对于加强沿线国家文化交流和民心相通、促进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实施具有重大意义,是落实“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内在的要求。 三、南海海洋民俗体育数字化保护的可行性
(1)政策可行性
海洋经济的发展和民俗体育的传承一直受到我国各级政府的重视,早在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就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从国家战略的高度给予海洋文化、海洋经济以充分重视和大力支持;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印发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明确指出,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并特别强调要积极开展体育交流活动,支持沿线国家申办重大国际体育赛事,对海洋民俗体育的发展给予了重点关注;2017年5月国家发改委、国家海洋局联合印发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立足我国现有基础和优势,瞄准海洋科技发展重点方向和新领域,加强海洋科技创新,切实加大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水平,为涉海文化的数字化保护明确了发展方向;2018年1月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民委引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将传统体育纳入全民健身智库建设,引导传统体育研究科学化发展,为民俗体育数字化保护明确了发展目标。可见,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对南海海洋民俗体育进行数字化保护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和具体要求,必将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2)社会可行性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文化多样性的日益重视与现代数字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南海海洋民俗体育的数字化保护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愈来愈多的关注。首先,许多高校学者积极参与到南海海洋民俗体育的数字化保护当中,提供学术咨询、建立数字化保护评估标准、革新数字化保护技术,相关研究成果已较为丰富。其次,现有数字化保护平台使南海海洋民俗体育保护成为广大民众自愿接受和实行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一方面普通民众将更加了解海洋民俗体育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到自己是属于同一民族共同体的亲切心理;另一方面也由此增强了其对海洋民俗体育保护的意识和自觉性。最后,一部分富有当代责任使命的主流媒体运用信息技术构筑数字化平台,提供共享性资源,开展社会公众教育活动,构造文化学习体系,使南海海洋民俗体育逐渐走入了主流文化。高校学者、普通民众和媒体的共同努力为南海海洋民俗体育数字化保护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3)经验可行性
近年来,我国对文化保护工作的日益重视,随着数字化、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利用数字化技术保护成了当前文化保护工作研究的热点,并已取得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可供“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南海海洋民俗体育数字化保护参考借鉴。在具体实践上,南京大学的“三峡文化遗产数字化展览工程”、浙江大学的“楚文化编钟乐舞数字化技术研究”、浙江海大师生共同建设的“指尖上的海洋馆”等,都给数字化保护南海海洋民俗体育提供了科学的经验借鉴。南海海洋民俗体育在数字化保护过程中可多方借鉴经验,推进数字化的顺利实施。如创设虚拟博物馆平台,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南海海洋民俗体育的文化特色;建设高科技的数据库,为南海海洋民俗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资源基础;采用虚拟现实技术等开发海洋民俗體育游戏的APP,以生动形象、富于趣味性的氛围场景吸引年轻受众加入到保护传承中来;利用现代传媒技术,创新南海海洋民俗体育的宣传方式,大力推进品牌形象的推广等。通过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可以使南海海洋民俗体育的数字化保护更具科学性和可行性。
四、结语
南海海洋民俗体育的数字化保护是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与时俱进、促进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一带一路背景下促进沿线各国文化交流的需要。无论是从南海海洋民俗体育的保护角度出发,还是从发展南海地区经济、推动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实施角度考虑,南海海洋民俗体育的数字化保护都应该极力推进。
参考文献
[1]王耀希.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8
[2]王佳.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国际发展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15(9):36-41
[3]安丽娜. 辽宁海洋体育文化调查[J]. 体育文化导刊, 2015(2):68-71
[4]南文龙.“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对我国南海地区的影响分析[J]. 社会科学文摘, 2016(6):84-91
作者简介:
陈炜(1977-)男,广西桂林人,广西师范学院旅游学院教师,主要从事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研究;黄碧宁(1993-)女,安徽阜阳人,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
(作者单位:1.广西师范学院旅游学院;2.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
关键词:一带一路;海洋民俗体育;数字化保护
位于我国海域的最南端的南海,是我国与南海沿岸各国开展文化交流与合作的直接平台,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开展最直接、最前沿的地区,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具有突出的意义。南海地区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借助海洋资源开展的、具有浓厚民族文化色彩和海洋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与沉淀,形成了兼具社会功能与经济功能的南海海洋民俗体育。南海海洋民俗体育具有显著的跨海联动性和互动性的特征,在促进各国家、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认同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财富。长期以来,由于受到文化传承、民族认知等因素影响,有关南海海洋民俗体育保护与发展的研究成果较少,且广度与深度不足。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南海地区开放程度与日俱增,现代娱乐方式以及西方竞技体育强势入侵,南海海洋民俗体育的生存空间受到了严重挤压,其保护与传承问题日益严峻,而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南海海洋民俗体育的保护迎来了新的契机。事实证明,传统文化只有吸收现代因素才能保持其强劲的生命力,因此,在一带一路战略大背景之下对南海海洋民俗体育的数字化保护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南海海洋民俗体育数字化技术的内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社会对文化信息资源的处理方式从最初简单的拍照、录音、录像发展到了数字化编程、信息化处理的全计算机操作,其技术手段更为成熟、完善。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取数字化技术对其文化保存、创新、传承以及交流,其本质是通过更先进更有效的手段,以活态记录、动态传播的方式,以实现对文化的最优保护,具体而言就是采用数字采集、数字储存、数字处理、数字展示、数字传播等技术,將文化转换、再现、复原成可以共享、可再生的数字形态,并以全新的视角加以阶段,以全新的方式加以保存,以新的需求以及利用[]。将上述概念引申至南海海洋民俗体育的保护当中,可以认为:南海海洋民俗体育数字化保护是指利用采用虚拟博物馆、特色数据库、数字化团设计、数字化故事编排与讲诉等数字化技术对南海地域的海洋民俗体育进行采集、整理、再现和复制,而后通过数据库形式实现南海海洋民俗体育的保护、管理、传承、创新与发展。如运用光学式运动捕捉技术将南海海洋民俗体育中运动员的动作及表情系统性的捕捉,后续利用动画软件构建三维动作模型,在动画序列得到有效生成的基础上,实现其体育得到有效保存和传播[]。
二、南海海洋民俗体育数字化保护的必要性
(1)数字化保护是一带一路背景下传承南海海洋民俗体育的有效方式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尤其是全民互联网以及手机等移动客户端的普及,为南海海洋民俗体育数字化保护迎来了新的契机。一方面,数字化保护为南海海洋民俗体育提供了新的方法与途径。产生于南海地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海洋民俗体育,其传承多依赖于特定的文化空间并且主要通过言传身教、亲身参与的方式进行,在现代文化和外来文化双重冲击下,其传承空间受限、受众范围狭小,数字化技术能够借助数字化信息获取南海海洋民俗体育项目,并将其进行标准化处理和专业化分类,通过数据库等形式不仅能够将体育项目进行复原与再现,而且能够还原其在南海地区生存发展所特有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实现南海海洋民俗体育与现代社会的融合,进一步促进其有效保存、传承、创新以及发展,从而推动沿线各国的文化交流,促进开发、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合作框架打造。另一方面,数字化保护能够为南海海洋民俗体育保护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数字化集声、像、图、文、通讯等为一体,以最直观的方式表达和感知信息,以可触摸的界面操纵信息处理的技术,为南海海洋民俗体育的传承提供生动、直观、高效的信息服务,向社会公众普及相关文化知识。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背景下,我国与沿线各国文化交流合作平台日益广泛,传播途径逐渐增多,南海海洋民俗体育数字化咨询交互性更强、传播更为迅速、覆盖范围更加广阔,不仅有利于打破南海海洋民俗体育传承的地域限制,也有利于通过新技术提高海洋民俗体育的吸引力,扩大受众范围,为其保护与传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数字化保护是一带一路背景下实现南海海洋民俗体育现代化价值的重要途径
南海海洋民俗体育是海洋文化、民俗文化与体育文化相互交融、吸收借鉴而产生的一种特色体育文化,作为一种兼具涉海性、娱乐性、竞技性、集体性等特征于一体的体育形式,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等多种社会价值,已成为我国体育发展中最富升值空间的“潜力股”[]。南海作为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最前沿的地区,在该战略发展平台中具有独特优势。通过数字化方式对南海海洋民俗体育进行记录、整理,并运用创新思维在保持其原真性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能够促进该生产要素向消费要素转变,将其转化成为具有知识产权和市场消费特征的文化产品,将南海海洋民俗体育作为一种商品进行商业化运用,从而实现其文化增值,为南海地区经济结构注入活力。同时,数字化保护通过信息化处理、建立数字化模型,对南海海洋民俗体育进行贮存、传播,能够在最大程度保持南海海洋民俗体育的原真性,从而调和南海海洋民俗所蕴含的人文价值与其商业价值之间存在的矛盾,为其产业化、市场化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以海洋民俗体育为着力点促进经济增速成为南海地区发展和支持我国一带一路战略顺利实施的必然选择。
(4)南海海洋民俗体育的数字化保护是落实一带一路战略的内在要求
文化是一带一路战略的灵魂,通过文化先行的一系列举措可以推进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多类型、多层次、多民族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内涵丰富的南海海洋民俗体育是“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传播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数字化技术保护和现代传播媒介,能够打破时空界限和地域阻碍[],以更为生动形象的方式引起“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对南海体育文化乃至我国体育文化的共鸣,为深化双多边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同时,南海海洋民俗体育数字化保护可以通过生存环境、生产方式、生活场景以及文化人格等元素的数字化建模组合,成为立体空间,让世界各族人民领略其发展进程及其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实现我国海洋民俗体育从被动跟从国际规则向积极主动的国际合作和外交转变。此外,以南海海洋民俗体育的数字化制品为先驱,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开展全方位的海上合作,推动建立互利共赢的蓝色伙伴关系,成为丝绸之路共建可持续发展的蓝色引擎,符合中国政府秉持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南海海洋民俗体育的数字化保护对于加强沿线国家文化交流和民心相通、促进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实施具有重大意义,是落实“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内在的要求。 三、南海海洋民俗体育数字化保护的可行性
(1)政策可行性
海洋经济的发展和民俗体育的传承一直受到我国各级政府的重视,早在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就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从国家战略的高度给予海洋文化、海洋经济以充分重视和大力支持;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印发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明确指出,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并特别强调要积极开展体育交流活动,支持沿线国家申办重大国际体育赛事,对海洋民俗体育的发展给予了重点关注;2017年5月国家发改委、国家海洋局联合印发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立足我国现有基础和优势,瞄准海洋科技发展重点方向和新领域,加强海洋科技创新,切实加大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水平,为涉海文化的数字化保护明确了发展方向;2018年1月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民委引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将传统体育纳入全民健身智库建设,引导传统体育研究科学化发展,为民俗体育数字化保护明确了发展目标。可见,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对南海海洋民俗体育进行数字化保护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和具体要求,必将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2)社会可行性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文化多样性的日益重视与现代数字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南海海洋民俗体育的数字化保护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愈来愈多的关注。首先,许多高校学者积极参与到南海海洋民俗体育的数字化保护当中,提供学术咨询、建立数字化保护评估标准、革新数字化保护技术,相关研究成果已较为丰富。其次,现有数字化保护平台使南海海洋民俗体育保护成为广大民众自愿接受和实行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一方面普通民众将更加了解海洋民俗体育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到自己是属于同一民族共同体的亲切心理;另一方面也由此增强了其对海洋民俗体育保护的意识和自觉性。最后,一部分富有当代责任使命的主流媒体运用信息技术构筑数字化平台,提供共享性资源,开展社会公众教育活动,构造文化学习体系,使南海海洋民俗体育逐渐走入了主流文化。高校学者、普通民众和媒体的共同努力为南海海洋民俗体育数字化保护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3)经验可行性
近年来,我国对文化保护工作的日益重视,随着数字化、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利用数字化技术保护成了当前文化保护工作研究的热点,并已取得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可供“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南海海洋民俗体育数字化保护参考借鉴。在具体实践上,南京大学的“三峡文化遗产数字化展览工程”、浙江大学的“楚文化编钟乐舞数字化技术研究”、浙江海大师生共同建设的“指尖上的海洋馆”等,都给数字化保护南海海洋民俗体育提供了科学的经验借鉴。南海海洋民俗体育在数字化保护过程中可多方借鉴经验,推进数字化的顺利实施。如创设虚拟博物馆平台,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南海海洋民俗体育的文化特色;建设高科技的数据库,为南海海洋民俗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资源基础;采用虚拟现实技术等开发海洋民俗體育游戏的APP,以生动形象、富于趣味性的氛围场景吸引年轻受众加入到保护传承中来;利用现代传媒技术,创新南海海洋民俗体育的宣传方式,大力推进品牌形象的推广等。通过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可以使南海海洋民俗体育的数字化保护更具科学性和可行性。
四、结语
南海海洋民俗体育的数字化保护是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与时俱进、促进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一带一路背景下促进沿线各国文化交流的需要。无论是从南海海洋民俗体育的保护角度出发,还是从发展南海地区经济、推动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实施角度考虑,南海海洋民俗体育的数字化保护都应该极力推进。
参考文献
[1]王耀希.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8
[2]王佳.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国际发展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15(9):36-41
[3]安丽娜. 辽宁海洋体育文化调查[J]. 体育文化导刊, 2015(2):68-71
[4]南文龙.“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对我国南海地区的影响分析[J]. 社会科学文摘, 2016(6):84-91
作者简介:
陈炜(1977-)男,广西桂林人,广西师范学院旅游学院教师,主要从事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研究;黄碧宁(1993-)女,安徽阜阳人,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
(作者单位:1.广西师范学院旅游学院;2.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