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诞生,缘于太阳系碰撞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VIN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月在碰撞后升起
  
  火星有两颗卫星,而我们的地球却只有一颗卫星,那就是月亮,月亮有可能是碰撞而成的,这就是有关月亮起源的“忒伊亚假说”,它也是在有关月亮起源的诸种学说中最站得住脚的一种。“忒伊亚假说”认为,在45亿年前,原始的太阳系里存在过一颗名为“忒伊亚”的行星,它的大小和火星差不多,由于周围星体的引力作用,“忒伊亚”偶然地脱离了原来的轨道而和地球发生了碰撞,那次碰撞极其剧烈,它释放的能量比6500万年前那次令恐龙灭绝的碰撞所释放能量的一亿倍还要强,足以使地球的相当一部分融化和气化。
  在那次碰撞中,地球的一部分被抛入太空,“忒伊亚”也破碎了,碰撞的碎片环绕在地球的周围,一段时间后,那些碎片通过聚合形成了月亮。根据计算机模拟,碰撞发生后,一部分来自“忒伊亚”的幔物质很快包围了地球,它们变成岩石构成了一个像土星环一样环绕地球的盘,接下来,盘内的物质纷纷沿着像臂腕一样摇摆着的螺旋弧线向外侧运动而聚合成了“月种”,即一个粘合的团块。又过了一段时间,一个近趋完美的月亮诞生了,它的直径为3500千米,处在距地球2万千米的位置上,它是那样的近,与地球的距离只相当于现在月地距离的1/19。假若那个时候你站在地球上仰望它,你会感觉到它比现在的月亮大300倍!但现在我们看到的月亮已远离我们38万千米了,是经过了45亿年才移动到那里的。
  月亮的诞生对地球的影响极为深刻,没有月亮,地球至今可能还是一个荒芜的地方。人类的存在,乃至于地球上的生命的存在都不能没有月亮。
  
  生命在碰撞中蓬勃
  
  然而,对地球生命的存在产生了更重要影响的碰撞应该发生在大约40亿年前。那时太阳系刚诞生不久,正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中,气体巨行星把一些物体拉进了内太阳系,它们纷纷以极快的速度撞向内行星,地球也因此遭受了大量彗星和小行星的撞击,其躁动不安的状态无异于地狱,人们将那段时间称为“后期重轰炸期”。“后期重轰炸期”听起来像个糟糕的时期,但一些科学家认为,正是在那个时期,地球从彗星那里得到了大量的水,一些有机分子也被彗星带到了地球上,地球获得了诞生生命的希望。而大量的化石发现也表明,自那段时间后,地球上的生命便蓬勃地发展起来了。
  科学家曾用火炮轰击了一个带有5种氨基酸的靶子,炮弹以极高的速度撞击目标以模拟彗星撞击地球时的环境。结果轰击不仅没有消灭靶子上的氨基酸,相反还产生一些聚合而成的由两个、三个或者四个氨基酸组成的链,即缩氨酸。长的缩氨酸链称为多肽,再长一些的就是蛋白质了。这个实验表明彗星撞击为地球带来的“生命孢子”不会轻易地在撞击产生的高温和高压中被消灭。
  与我们人类的诞生关系最为密切和直接的一次碰撞发生于6500万年前,那时一颗直径达10千米的小行星闯入大气层,落到了墨西哥犹卡坦半岛的西北端,撞击砸出了一个直径达100千米的大坑,释放的能量相当于冷战时期美苏核弹总量的一万倍,冲击波迅速扩散,周围的海水瞬间便被蒸发了。
  那次碰撞结束了地球的中生代,开辟了哺乳类统治地球的新生代,称霸地球的恐龙灭绝了,以前统治地球的爬虫类缩小了它们的统治空间,而小型哺乳动物则利用了那次灭绝事件向着多样化和大型化的方向发展。从此,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才有了自己的发展空间。■
其他文献
“爸爸,我可以从你的卡上刷99美元吗?我要买一本书……”  “买什么书?”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  “咱们书架上有。”   “那不是纸的吗?”  “纸的怎么啦?我在你这个年龄的时候读的就是纸的。”   “你也想让我像你一样一页一页地翻?那种纸书没有声音,没有图像,只有一行一行的字,字号也改变不了。你还是留着自己读吧。”  “那你把这盘DVD拿去看吧。这是我15年前买的。”  “DVD
谁能不心动    一连看了两遍《怦然心动》,一对小孩,一棵树,特别简单却饶有趣味的故事,  女主人公朱莉是个非常与众不同的小女生,这小家伙7岁就开始准备“恋爱”了,缠着新搬来的邻家男孩布菜断不放,电影的主题尽管围绕着纯真年代及青涩初恋展开,最有趣的是一种交替比对、切换叙事的手法。让人非常清晰地感受到:原来,女孩与男孩眼里的同一个世界竟然有那么多差别,矛盾,甚至鸿沟!也正是这种差异为故事增添了很多笑
离开西双版纳前,见路旁有一株爬藤植物,就像北方夏季里的蒿草一样野辣辣地疯长,有几棵长得特别粗壮的,还耀武扬威地攀到了高高的树上。心里不由地喜欢上了它的任性与狂放,正好,山径上,就在我的脚边,匍匐着瘦瘦小小的一株。身不由己地蹲下身来,把这个小东西连根拔起,根须上是没有土的,它生长的地方只有干热的细沙。用纸袋包裹了,放到已经装得满满的行囊之中。  两天之后,登上飞往北方的飞机,临行前见那株小草已经干枯
我和他,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  他和我,分别是“60季”末和“90季”初的两个男人。  对,两个男人!这是我一直强调的,因为我入了团,长了胡子,一米七六的个子,这足以证明我已经不再是孩子。  我想他生活的年代应该绝少浪漫,在暗淡不见生动的枯槁岁月里,一点摇曳都可以带来许多惊喜与闪光。大概与他那个年代的精神及他的自身阅历有关,他很稳重内敛,他不喜欢我的张扬任性。他常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我未雨
贾宝玉和林黛玉一起读《西厢记》在《红楼梦》中有重要意义,宝黛爱情通过共读西厢变得明朗而且更有内涵和诗意。共读西厢发生在贾宝玉和林黛玉进入大观园之后,一方面因为大观园具备诗情画意的背景,另一方面,进入大观园之后贾宝玉的心理发生了微妙变化。    贾宝玉的青春心理    贾宝玉是根据贾元春的旨意搬进大观园的—— “禁管”其在大观园中读书。  贾宝玉进入大观园后好好读书了吗?根本没有,他干脆连学都不上了
我国古代诗词中出现“梧桐”的地方很多,如“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梧桐更兼细雨”等,其感情基调大多是悲伤的。   古代诗人为什么喜欢用梧桐树来表达悲伤呢?  第一,古代人们喜欢种植梧桐树。有必要说明一点:古代诗词中的梧桐树不是今天的法国梧桐。前者科属为“梧桐”,后者科属为“悬铃木”;前者树皮呈青绿色,后者树皮呈灰褐色或灰白色;前者果实味道香甜,后者果实味道苦涩。唐宋时期,人们喜欢在庭院里、水井边种
Those who live in glass houses should not throw stones.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The glow of the setting sun is splendid. Pity is that the dusk fast approaching.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Achievement is founded on deligence
静静是我偶然认识的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女人。别人问及她的行当,她乐呵呵地说:“我啊,搞地勤的。”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她在哪家航空公司高就呢。她所谓的地勤,其实就是扫地。她在一家保洁公司做清洁工,哪怕一身工服,也很注重打扮自己,衣着整洁,发丝不乱,脖子上挂一串珠子,市面上那种挺便宜的浊黄木珠,竟也衬出几许妩媚来。问她信不信佛,她只笑笑说:“信,佛就在心中。不信,佛就在天上。”如此绝妙的回答,倒是很少听过。
小雨渐歇,空气潮湿。于红雨深一脚浅一脚地踩着雨后乡间泥泞的黄泥地,走进了他的“昆虫养殖基地”——一个专门养蝗虫的地方。  “养蝗”基地看不出啥稀奇  这里看上去就跟农村常见的蔬菜种植基地没啥两样,就连养蝗虫的地方都大同小异:20个一人高的塑料大棚一字排开,虫卵就在这里一天天长大,变成蝗虫。  “确实差不多。”于红雨笑呵呵地表示认同,但他接着又补充了一句:“其实原理和作用完全不一样。”原来,蔬菜大棚
当黑板上的倒计时擦了一遍又一遍,当墙角上的日历翻过一页又一页,悄然而至的无情的六月将睡梦中的我狠狠抽了一鞭,也抽碎了那如泡沫般的幻觉。我们总以为不说再见就能永远,但现实的分离是这样真真切切,只剩下一张张惊愕的脸。  永远忘不了6月4日,用红色铅笔重重地画了一个圆圈。总以为自己可以坦然面对这一场离别,以为自己可以微笑着说一句再见。可是每当我想起一个个刻在心底的名字,想起一张张熟悉的脸,我的心又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