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美术教学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总是会碰到一些问题和困惑。其中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上,教师不重视自身观念的更新,凭陈旧的教学模式施教,学生对美术课的认识和理解出现偏差。在学校开展有效教学活动过程中,我在教学准备和教学实施,即如何备课、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等方面进行了尝试和实践,对于高中美术教学改革和创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关键词]有效教学;课堂教学;教学准备;教学实施
一、高中美术教学的现状,呼唤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在我们的高中美术教学中,虽然不排除有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勇于改革和创新,既讲知识又重培养能力,既重欣赏又重技能,既能注重学生全体发展又能注重个性发展的优质美术课,几年来,课堂教学改革的成绩不容否定。他们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艺术的本质、特性和文化内涵。
但是,在进行教研活动听课和美术教师之间互相交流过程中,感觉到也还有为数不少的高中美术教学,课堂气氛沉闷,教师方法单一,教学过程乏味,课堂效果低微。学生学习美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发挥,学生对美术课本来抱有的学习动力、兴趣和爱好遭到破坏,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生学习的效果表现为低效或无效,严重的学生则会产生抵触或厌学情绪。从而导致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不能有效地开展。
二、有效教学理念的提出,为高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有效教学的理念起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尤其是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有效教学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了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有效教学更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国内外有识人士认为,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有效教学主要研究环境变量(学习活动的环境所具有的对学习活动的成功与否有一定影响的特征)、过程变量(师生的课堂行为,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所具有的对学习活动的成果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和结果变量(教师所期望的及教师拟定教学活动计划所依据的、可用有效教学的目标和标准加以衡量的教育成果)等。在具体研究中,采用两种策略:第一种将过程变量与结果变量联系起来考察,简单地探讨过程变量和结果变量之间的相关情况;第二种是只考察过程变量,并在此基础上注重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的研究等。
高中美术教学确定这一教学理念就是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努力避免副作用,减少无用功,从课堂教学的准备和实施出发,提高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策略性。
三、高中美术教学开展有效教学的思考和尝试
在对高中学生有效教学调查过程中,我问学生这么几个问题:
“美术课为什么有那么多同学不喜欢听课呢?”
“你们是不是不喜欢美术课呢?”
“你觉得美术课应该上些什么?”
学生的回答让我吃惊:
“其实,大家并不是不喜欢美术课,如果美术课被冲掉了(节假日或考试等原因),大家还是很不愿意的,不听课的同学其实并不多,就看老师怎么看了,课堂中说说话在美术课其实我认为也没什么……”
“老师上课太注重课本了,我们对美术其实感觉挺神秘的。课堂上除了讲课本的内容以外,老师应该多讲讲故事之类,提高学生兴趣。讲讲现代美术或者我们身边的美术其实很好,或者请同学讲讲他们所了解的美术有关的内容也很好,老师讲的有些东西我们没兴趣,课堂纪律自然就差了,再说又不考试,大家其实还是满功利的……”
“老师的上课态度太严肃了,大家比较喜欢玩,玩多了其实也没有意思。美术课应该轻松一点,可以让学生个人演讲,用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不一定讲一些老师规定的内容。有的学生不愿意讲,应该允许。美术课应该比较宽松,老师不要太严厉……”
从以上与学生交流的情况看来,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在教学内容和课堂纪律以及美术学习课堂氛围等认识上存在着一些差异性,导致现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存在一定的难度。高中美术教学中进行有效教学,当然离不开学生如何进行有效学习的研究,但是,针对目前高中美术教学现状的分析,改变美术教师的教学行为显得极为迫切。我认为一是教师要改变观念,打破传统教学的思维,二是要对教学策略进行研究,教学中应更注重研究学生的行为和兴趣,从而提高高中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一)观念错了,方法必错。改变观念,教师要转变自身的角色:由 “师长”向“朋友”,由“传授型”向“知识型”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是长辈,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学生要尊重老师,其实,尊重是互相的,以朋友的方式对待学生,学生才信服你。信息时代是知识爆炸的年代,教师的知识更新更为重要,传统教学强调教师应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滴水,现在,应该把教师比作什么呢,一条流动的河或者是太阳。学生的个性是有差异的,每个人都有其特长和闪光点。教师如果不能实行由“师长”向“朋友”,由“传授型”向“知识型”的角色转变,那么他就无法承担新课程政策下的使命,也就无从做到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研究策略,注重实效。我所说的教学准备简言之即通常说的备课。传统的备课主要是从教师的讲而不是从学生活动的角度备课。有效教学的备课应该从学生学习活动的实际来备课。注重学情,学生的美术积累怎样、学生对这堂课学习的兴趣、对这堂课教学内容的处理、这堂课活动怎样安排、活动过程中怎样指导、怎样与学生互动,在活动中怎样进行评估和调控等等应该是着重考虑的问题。“备课”是教师重要的教学行为,更应注重效益。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目标中讲到: “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学习活动,进一步学习美术知识与技能,运用直觉、想象、思维以及美术的方法进行艺术创造活动,探索表现技巧;学会分析、评价美术作品及美术现象,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并将美术语言运用于研究性学习之中;养成对美术终身爱好的情感,提高美术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高中美术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有效教学;课堂教学;教学准备;教学实施
一、高中美术教学的现状,呼唤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在我们的高中美术教学中,虽然不排除有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勇于改革和创新,既讲知识又重培养能力,既重欣赏又重技能,既能注重学生全体发展又能注重个性发展的优质美术课,几年来,课堂教学改革的成绩不容否定。他们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艺术的本质、特性和文化内涵。
但是,在进行教研活动听课和美术教师之间互相交流过程中,感觉到也还有为数不少的高中美术教学,课堂气氛沉闷,教师方法单一,教学过程乏味,课堂效果低微。学生学习美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发挥,学生对美术课本来抱有的学习动力、兴趣和爱好遭到破坏,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生学习的效果表现为低效或无效,严重的学生则会产生抵触或厌学情绪。从而导致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不能有效地开展。
二、有效教学理念的提出,为高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有效教学的理念起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尤其是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有效教学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了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有效教学更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国内外有识人士认为,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有效教学主要研究环境变量(学习活动的环境所具有的对学习活动的成功与否有一定影响的特征)、过程变量(师生的课堂行为,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所具有的对学习活动的成果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和结果变量(教师所期望的及教师拟定教学活动计划所依据的、可用有效教学的目标和标准加以衡量的教育成果)等。在具体研究中,采用两种策略:第一种将过程变量与结果变量联系起来考察,简单地探讨过程变量和结果变量之间的相关情况;第二种是只考察过程变量,并在此基础上注重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的研究等。
高中美术教学确定这一教学理念就是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努力避免副作用,减少无用功,从课堂教学的准备和实施出发,提高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策略性。
三、高中美术教学开展有效教学的思考和尝试
在对高中学生有效教学调查过程中,我问学生这么几个问题:
“美术课为什么有那么多同学不喜欢听课呢?”
“你们是不是不喜欢美术课呢?”
“你觉得美术课应该上些什么?”
学生的回答让我吃惊:
“其实,大家并不是不喜欢美术课,如果美术课被冲掉了(节假日或考试等原因),大家还是很不愿意的,不听课的同学其实并不多,就看老师怎么看了,课堂中说说话在美术课其实我认为也没什么……”
“老师上课太注重课本了,我们对美术其实感觉挺神秘的。课堂上除了讲课本的内容以外,老师应该多讲讲故事之类,提高学生兴趣。讲讲现代美术或者我们身边的美术其实很好,或者请同学讲讲他们所了解的美术有关的内容也很好,老师讲的有些东西我们没兴趣,课堂纪律自然就差了,再说又不考试,大家其实还是满功利的……”
“老师的上课态度太严肃了,大家比较喜欢玩,玩多了其实也没有意思。美术课应该轻松一点,可以让学生个人演讲,用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不一定讲一些老师规定的内容。有的学生不愿意讲,应该允许。美术课应该比较宽松,老师不要太严厉……”
从以上与学生交流的情况看来,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在教学内容和课堂纪律以及美术学习课堂氛围等认识上存在着一些差异性,导致现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存在一定的难度。高中美术教学中进行有效教学,当然离不开学生如何进行有效学习的研究,但是,针对目前高中美术教学现状的分析,改变美术教师的教学行为显得极为迫切。我认为一是教师要改变观念,打破传统教学的思维,二是要对教学策略进行研究,教学中应更注重研究学生的行为和兴趣,从而提高高中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一)观念错了,方法必错。改变观念,教师要转变自身的角色:由 “师长”向“朋友”,由“传授型”向“知识型”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是长辈,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学生要尊重老师,其实,尊重是互相的,以朋友的方式对待学生,学生才信服你。信息时代是知识爆炸的年代,教师的知识更新更为重要,传统教学强调教师应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滴水,现在,应该把教师比作什么呢,一条流动的河或者是太阳。学生的个性是有差异的,每个人都有其特长和闪光点。教师如果不能实行由“师长”向“朋友”,由“传授型”向“知识型”的角色转变,那么他就无法承担新课程政策下的使命,也就无从做到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研究策略,注重实效。我所说的教学准备简言之即通常说的备课。传统的备课主要是从教师的讲而不是从学生活动的角度备课。有效教学的备课应该从学生学习活动的实际来备课。注重学情,学生的美术积累怎样、学生对这堂课学习的兴趣、对这堂课教学内容的处理、这堂课活动怎样安排、活动过程中怎样指导、怎样与学生互动,在活动中怎样进行评估和调控等等应该是着重考虑的问题。“备课”是教师重要的教学行为,更应注重效益。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目标中讲到: “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学习活动,进一步学习美术知识与技能,运用直觉、想象、思维以及美术的方法进行艺术创造活动,探索表现技巧;学会分析、评价美术作品及美术现象,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并将美术语言运用于研究性学习之中;养成对美术终身爱好的情感,提高美术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高中美术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