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星”林永健道不尽的川菜情缘(一)

来源 :烹调知识·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llyc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众多的演艺明星中,他是惟一一个以长相“丑”而成为一线红星者;他的从艺经历有着麻婆豆腐一般曲折和复杂的滋味;他的爱情生活恰如夫妻肺片一般充满传奇且美味悠远;他的心灵境界又如开水白菜一般平实无华,却意韵绵绵……
  他生在山东却祖籍四川;他在青岛海鲜的风味中长大,却狂热喜欢川菜——
  眼下,一部名叫《林师傅在首尔》的电视连续剧正在北京、深圳、陕西卫视播放,观众们不仅被剧中时尚的“丑星”林永健、美丽的“人鱼小姐”张瑞希所吸引,更被令人垂涎欲滴的川菜所吸引。“时尚大厨”林永健一边演戏一边教做川菜,一时间简直成了“妇女之友”。
  一个七尺男儿,却在电视剧中弄得勺铲翻飞,将一部时尚大剧完全演绎成了一本鲜活的川菜食谱,烹饪出的牡丹鱼片、泡菜、麻辣鸡块、鱼香肉丝,无不令人垂涎欲滴。俗话说,功夫在戏外,林永健真是烹饪川菜的高手吗?当记者就此问题采访林永健时,他哈哈大笑起来,说自己不是什么川菜烹饪高手,而是“饕餮川菜的高手”,并且讲述了自己从小到大与川菜的不解之缘……
  生在山东根在四川,川北凉粉美味中梦回祖籍。
  1969年12月31日,林永健出生于山东青岛市,并在海风吹拂中吃着海鲜大餐长大。
  小的时候,林永健的父亲经常给他做一种如同油茶类的食品吃,名曰“热凉粉”。只见父亲将豌豆浸泡发胀之后,磨成豆浆,再过滤去渣,沉淀取粉,将粉加水煮熬至熟,然后加入精盐、花生、炒黄豆、芹菜、葱、蒜、辣椒面等调料。这种热凉粉吃在嘴里口感柔爽,味道清香,美味无穷,他觉得特别好吃。
  有一天,父亲又做热凉粉时,林永健便奇怪地问父亲,为什么邻居们沒做这种热凉粉吃?这时父亲说,他们虽是山东人,但祖籍却在四川南充:他们的祖先曾经从军,在清朝的什么时候到了山东,之后生下四个儿子,分别叫林山、林河、林海、林洋,之后便在山东定居了下来。
  父亲告诉林永健,热凉粉是祖籍四川南充的一种小吃美食。关于热凉粉还有这样一个传说:大约在300多年前的一个冬天,张献忠统治四川末期,兵败经过顺庆府大通场(今南充市大通镇)时,饥肠辘辘,已难以继续行军,这时偶遇一户陈姓人家,要求户主在一柱香燃完之前作出饭来,但陈家当时已家徒四壁,只剩下刚刚磨制的豌豆粉。怎么办?因早闻张献忠残暴无比,恐做不出吃食之时会性命难保,陈姓户主情急之下便将豌豆粉倒入锅中热水里胡乱搅拌,并加入一些辣椒、盐、姜、蒜等常用调料,然后盛上桌去。沒想到张献忠等人吃得津津有味,连声称赞“好吃!好吃!”,并询问了这道美食的名字和做法。这不是自己乱做出来的吗?能叫什么名字?想到这个东西是粮食磨出来的粉,便连忙答道“粮粉”,之后又告诉了张献忠“粮粉”的做法。张献忠将“粮”字理解成了“凉”,听后哈哈大笑:“名字带一个‘凉’字,在冬天听上去好冷。但吃后却满头冒汗,这个热凉粉真是好东西!”之后不仅沒有杀陈姓户主,还给了他一大笔银子。陈姓户主因祸得福,便用这笔银子在大通场上开了一家馆子,专卖热凉粉。自此,大通热凉粉的做法和美味便传开了。
  一个吃的东西,背后却有这样传奇的故事,林永健很惊奇。
  之后的一天,他在青岛的一家饭店里吃到了一道名叫“川北凉粉”的菜,再度叹服:川北凉粉白里半透,有如少女的雪肌细滑而又有弹性,丰润且纯净。而辣椒油的红艳,葱花的翠绿,犹如少女穿红着绿的装饰,弱质纤纤,却身姿楚楚,令他怦然心动。
  等到挑一筷子凉粉吃在口里,那种感觉更是惊艳,不仅鲜香可口,辣爽怡人,吃过之后还唇齿留香,久久不散。
  这时林永健才知道,其实大通热凉粉与川北凉粉一脉相承:热凉粉一餐沒吃完,放到第二餐再吃时,便会成果冻状的东西,用刀将之切成条状、块状,拌上黄豆、芹菜、葱、姜、蒜,以及花椒面、辣椒油等等调料,便成了凉粉。由于这种凉拌的凉粉非常好吃,原产地南充又属川北,从此,川北凉粉的美誉便远播开去,传遍全国了。
  这时他恍然大悟,父亲喜欢吃热凉粉,那是父亲在追寻一种梦回祖籍的感觉;而自己跟着父亲吃热凉粉和川北凉粉,也渐渐成为习惯。
  自此以后,他只要是去四川菜馆吃饭,都会雷打不动地点上川北凉粉这道菜。他明白,自己在享受着川北凉粉美味的同时,心里也渐生了对祖籍四川南充的温馨感觉。
  虽然林永健沒有像现今青年那样经历过成年礼的隆重,但他18岁生日也过得十分有意思,且让他终身难忘。
  1987年,18岁的林永健以浑厚的嗓音以及极富特点的外貌考取了青岛话剧团。因为特别喜欢吃川菜,他便将自己18 岁生日宴选在一家四川馆子举行,面对琳琅满目的一大桌川菜,林永健感觉幸福极了。虽然时间过去了这么久,他仍能列数出当时一些主要菜品来:回锅肉、鱼香肉丝、魔芋烧鸭子……每个菜都让他觉得非常美味。但在这些菜中,他最难忘的一道菜却是宫保鸡丁。这道菜由鸡丁、干辣椒、花生米等炒制而成,入口鲜辣,鸡肉的鲜嫩配合花生的香脆,让他颇有此味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尝之感。
  林永健先还以为这道名叫“宫爆鸡丁”的菜之所以美味,烹饪方法一定来自宫廷,且是通过爆炒而成。后来他偶然看一本杂志时才得知,“宫爆鸡丁”其实是错的,正确的叫法叫“宫保鸡丁”。不仅如此,宫保鸡丁还大有来头:
  宫保鸡丁与一位名叫丁宝桢的清廷官员有关。据《清史稿》记载:丁宝桢,字稚璜,贵州平远人,咸丰三年(1853年)进士,光绪二年(1876年)任四川总督。
  丁宝桢在四川常微服私访。有一次他在体察民情后饿了,便在村头一小肆用餐,店家用鸡肉丁、熟花生米,以及黄瓜丁、干辣椒段混在一起炒出了一道菜招待他,丁宝桢吃后觉得味道很好,余味无穷,便询问这道菜的作法,铭记于心。
  回府,他便将这道菜的做法速速记下。之后,每遇宴客,他都让家厨用花生米、干辣椒和嫩鸡肉炒制鸡丁以待客。由于此菜肉嫩味美,很受客人欢迎。丁宝桢在位四川时大兴水利,爱民如子,他去世后,被朝廷追赠“太子太保”,亦即“宫保”,百姓感其德,其家厨烹制的炒鸡丁流传于世之后,便被人们称为“宫保鸡丁”。   时过境迁,很多人已不知“宫保”为何物,就想当然地把“宫保鸡丁”写成了“宫爆鸡丁”,虽一字之差,但却改变了纪念丁宝桢的初衷。
  宫保鸡丁现在已经是一道川菜传统名菜,不仅在国内广受大众欢迎,在英美等西方国家,名头也是响当当的,几成中国菜代名词,情形类似于意大利菜中的意大利面条。
  能通过舌尖感受一段历史,这是林永健之前沒有想到过的。因而,渐渐地,他觉得川菜不仅好吃,还有着厚重的文化,听过川菜,味觉意犹未尽,脑子里也意犹未尽。
  川菜作媒赢得爱情,夫妻肺片怎一个幸福了得。
  1989年,林永健参军到了广州军区话剧团,演出了一些话剧和小品。1997年,他在电视剧《和平年代》中饰演了一个老板,虽然戏不多,但却很出彩。1999年,为了上中央戏剧学院导演进修班,他又毅然转业,做了一名北漂。
  2002年从中戏毕业后,林永健进入了空政话剧团,并经常与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比他小1岁的沈阳姑娘周冬齐排练。周冬齐第一次见林永健时,对他印象并不好,觉得他不仅长相一般,眼睛也很小。可在排练中渐渐发现,林永健很有才气,人也实在,便打内心佩服起林永健来。
  后来,当周冬齐得知自己一位好朋友和男朋友分手时,就热心地给她介绍林永健。可那位朋友见了林永健却说林永健长得太丑了,沒相中。
  虽然“红娘”沒当成,但林永健却执意要请周冬齐吃饭。当他问周冬齐喜欢吃什么菜时,周冬齐便想都沒想便说她最喜欢川菜。“红娘”也喜欢吃川菜,真是巧了!林永健可谓心花怒放。那一顿,他们吃得非常开心,也聊得很是投机。
  此后,周冬齐和林永健便熟悉起来:由于两人的家都不在北京,排练完后,他们便经常约在一起吃饭,而且吃得最多的也便是川菜——川菜是他俩共同的爱好!接触多了,林永健和周冬齐彼此心里都产生了微妙的变化。特别是林永健更是如此,可他又担心自己长相一般,不便挑破这层关系。他一直都在寻找着机会向周冬齐表白,可一直沒敢表白。
  2003年元旦,林永健突然接到家里的电话,说父亲患了肺癌,且到了晚期。他立即赶回青岛,父亲在病床上拉着他的手说,想看着他把终身大事办了。这一刻,林永健下定了决心,无论周冬齐答应与否,他都要向她求婚。
  当天晚上,林永健急急忙忙地赶回北京参加了演出。演出结束后,他特地请周冬齐吃饭,也去的一家川菜饭店。在点菜时,除了点上以前经常点的鱼香肉丝、宫保鸡丁、回锅肉等川菜外,林永健还特地点了之前从来沒有点过的一道菜:“夫妻肺片”。
  夫妻肺片上桌以后,周冬齐看到这道放在眼前红油重彩、颜色鲜亮、青红碧绿的美味,不禁垂涎欲滴。待吃到口中,她顿感软糯爽滑,麻辣鲜香,且脆筋柔糜,遂赞不绝口。
  餐毕,周冬齐感叹道:“我沒想到夫妻肺片这么好吃,真是绝了!”
  林永健笑着说:“夫妻肺片不仅好吃,还有一个很动听的、风雨同舟的爱情故事呢!”
  林永健便给周冬齐讲了夫妻肺片的故事:20世纪30年代,在成都半边桥街,有一对摆小摊的夫妇,男叫郭朝华,女叫张田政,夫妻俩以制售凉拌牛杂为生,虽贫贱,却相濡以沫。由于凉拌牛杂采用的原料都是回民不食而弃的牛舌、牛心、牛肚、牛头皮等物,所以当时被称作“废片”。但郭氏夫妻凉拌的牛杂非常好吃,夫妻俩又恩爱,所以他们凉拌的牛杂便被食客们称为“夫妻废片”。
  解放后,郭氏夫妻的凉拌牛杂生意并入成都市饮食公司,公司觉得“废片”二字不雅,便将“废”字易为“肺”字,并注册“夫妻肺片”,意为同呼吸共命运,这便是“夫妻肺片”这道菜的由来。
  听完林永健所讲的故事后,周冬齐感叹道:“这样平平淡淡却十分恩爱的夫妻可真好!真幸福!所谓家和万事兴,难怪他们制作出的夫妻肺片能这么好吃呢!”
  看到周冬齐沉浸在夫妻肺片的美味以及与夫妻肺片有关的爱情故事中的样子,林永健便大胆地对周冬齐说:“咱们结婚吧,我很想像夫妻肺片中的男主人公那样携着你的手共度人生,幸福到老!而且我爸爸听说了你的情况后,也很喜欢你,并希望我能与你早些结婚。现在爸爸已病入膏肓,我不想让他带着遗憾走。”
  周冬齐虽然感到林永健的表白有些突然,但她最终还是幸福地点头同意了。并于2003年1月8日,与林永健携手去办了结婚证。
  一道川菜,却能给自己勇气让自己对心爱的人说“我爱你”,且最终抱得美人归。林永健真是非常感谢“夫妻肺片”!
  不仅如此,林永健还觉得自己与周冬齐的婚姻生活也如夫妻肺片一般看似平淡无奇,而又美味悠远:周冬齐嫁给他时,他连一颗戒指也买不起,但婚后,他们却相亲相爱,举案齐眉,夫妻俩还联袂演出了包括《回家》《历史的天空》《飞翔的花朵》等影视剧。
  后来,林永健经过努力,终于摆脱了经济上的困境。本来,林永健梦想拥有一辆吉普车,可真挣到这笔钱时,他却将之为妻子买了一辆沃尔沃轿车。继而,又在东四环外同一个小区按揭买了两套房子,一套给岳父母住,一套自己住,且执意要求售楼小姐将两套房子的产权人都登记为妻子一人。那一刻,伴随着林永健从贫寒中一路走来的周冬齐幸福得泪流满面……(未完待续)
其他文献
人体内的硒、锌、铁、铜、锰、碘、钼、铬、铒、铅等50多种含量极少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虽然它们仅仅占人体体质量的0.01%,但对人体的影响很大,所以有“生命元素”之称。微量元素在人体内一旦缺乏或比例失调,就会引起各种生理、生化的改变,出现各种病状或某种疾病。其中微量元素硒、铁、碘、钼就具有重要的防癌和抗癌作用,因此被誉为保护人体的“四大金刚”。  铁——是构成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主要原料,也是血液中运
期刊
“四星望月”是江西赣州市兴国县当地的传统菜,也是当年毛泽东率红四军转战到赣南时钦定的一道名菜,同时拥有“天下第一菜”的盛誉。  1929年4月,毛泽东带着一个警卫排首次进入兴国县城,受到兴国县委领导陈奇涵等人的欢迎。当时,红军从井冈山突围出来,转战数月,风餐露宿,早已憔悴不堪。于是,陈奇涵等人决定请毛泽东打一下牙祭,吃一餐兴国客家的传统菜“蒸笼粉鱼”。  这天晚上,毛泽东在桌边坐定,见桌上油炸花生
期刊
新疆哈萨克族人因生活在边疆的寒冷地带,又以牧业为主,养成了喜爱肉食的习惯,主要以羊肉、马肉、牛肉为主。肉类有煮、烤、熏三种吃法,最普通的是手抓肉、烤全肉、熏马肉。  熏马肉可谓是哈萨克族美食中的一绝。哈萨克语叫苏热特,产自美丽的伊犁大草原,以素有天马之称的伊犁马为原料。主要熏制技术:挑选膘肥体壮的马驹宰杀后,先将马肉剁成块状,撒上盐,用绳子串起来,挂在一间土房的木架上,地面上堆放天山雪松枝,用暗火
期刊
“妈,南瓜盖被子怎么做?”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我终于把这个攒了很久的问题提出, “把面擀成厚面片,南瓜切片微炒一下,然后一层面一层瓜片往上搁……”妈边想边说,顺便还看旁边那个刚来我们家帮忙的乡下表妹。显然,这样的故乡美食,最终解释权在乡下的老家,她自己已经好久不做了。而这时我的乡下亲戚一般都是半调笑半原谅地看着我:你们这些公家人,在家还开伙做饭吗?  做是做,但手艺不敢恭维,所以基本上就是个行为艺术
期刊
今年五月中旬,一部以美食为主题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向国内外的观众们玩了一场“吃货总动员”,纪录片播出的时间段虽然已是深夜,无数喜欢美食的人们仍然守在荧屏前,看得食欲大增,口水连连。在食品安全问题闹得人心惶惶的今天,中国人对美食压抑已久的热情就这样一夜之间被重新点燃。纪录片播出的日子里,微博上的赞誉之辞可谓铺天盖地。网友频繁发出“深夜看《舌尖》,真是虚心”之类的感叹。有人当即暴走街头寻觅夜宵以解
期刊
《舌尖上的中国》是一部普通的美食纪录片,但能够系统全面、多角度、多人物地讲述食物的故事,让这么通俗的题材用如此贴近大众的方式走进大众视野,确实是中国纪录片的一个创新。那种关注美食背后劳动者的平民视角,使这部拍给“吃货”看的片子平添了几分悯农情怀。  不过我觉得,这部纪录片谈食物还应该更多地采用社会视角。我们知道,食品问题不仅是消化系统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改革开放前中国人常常挨饿,即便是现在,
期刊
“脚不缠,发不盘,剪个毛盖变红男,当上女兵翻雪山,跟上部队打江山。要问领兵是哪个,他的名字徐向前。”诗歌中的“女兵”,就是长征时红四方面军的女战士——辽宁省军区大连第九干休所女红军莱玲。她1920年2月生于四川万原县一个偏僻的农村,小时候当过童养媳,1933年参加红军,长征时在红四方面军卫生营做医务工作,由于张国焘推行逃跑主义错误路线,迫使这位女红军以坚韧不拔的毅力爬越雪山,三过草地,胜利地走完了
期刊
泡菜冰箱  韩国人在饮食上很有特点,讲究“五味五色”,即由甜、酸、苦、辣、咸五味和红、白、黑、绿、黄五色调和而成;另外,在厨房的器物上也有特点,我的一位朋友就摆了两个很大的冰箱,一个放在厨房,一个放在饭厅。我觉得好玩,哪有那么多东西往冰箱里放呀?一问之后就更觉惊叹,因为两个冰箱在韩国人家里算是平常,若是再考究一些的,还会有专门的泡菜冰箱。韩国人喜欢泡菜是出了名的,泡菜是将芹菜、白菜和萝卜或黄瓜做原
期刊
有人向一位九旬高龄的全国名老中医求教养生之道,是由于在生活中信守“十不过”而受的益。  1. 衣不过暖。穿衣不过暖,不过于讲究;也不过于单薄,以适度为好。过暖容易感冒,过冷容易受寒。服饰华丽难守常人心态,衣着整洁便好。  2. 食不过饱。《内经》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每日三餐,不吃零食,粗细都吃,荤素相兼,不吸烟,不饮酒。  3. 住不过奢。俗语说:“大厦千间,所眠不过七尺”。要随遇而安,不
期刊
四、同得兴面业的发展战略和营销支持策略  (一)企业使命、愿景和价值观  1.企业使命  倡导健康美食,引导文化消费,提升生活品质。  同得兴倡导以绿色原料、绿色加工为原则,提供安全、卫生、营养的健康面点美食,是经济发展后人民群众对消费的强烈诉求;同得兴提倡优雅的用餐环境,把用餐与文化生活结合起来,使餐饮消费隐含浓郁的文化气息,满足了现代都市高端客户对高品位消费的需求,是提升生活品质的象征。  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