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组活动教学属于任务型(行动导向)教学法之一,基于其教学过程强调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全员互动的基础特征,能够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目前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都乐于尝试采用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小组活动教学在中职课堂中的应用作了一些思考,探讨了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及运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小组活动;中职课堂;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1-018-02
目前,中职学校的课堂普遍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学生学习兴趣淡漠、情绪低落,甚至表现为我行我素、上课睡觉、不交作业等。针对学生厌学、课堂教学低效的问题,学校领导提出了“让学生抬起头来听课”的严抓课堂教学质量整改要求,任课教师纷纷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教学技能技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厌学的状况,其中,用得较多的是学习“教学高尔夫”模式做法、使用小组活动组织形式进行课堂教学。本文根据自己在中职物流运输管理课程中运用小组活动教学的尝试,对小组活动教学在中职课堂中的应用进行了一些探讨和反思。
一、小组活动教学应用于中职课堂的可行性分析
(一)小组活动教学模式
小组活动是任务型教学法之一,它是指学生在课堂上或者课下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或者完成作业的一种学习手段。小组活动教学是一种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性互动为基础特征,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全员互动的一种现代教学模式,教师通过设计大量课前、课上和课后任务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精心指导和督促,强调了课堂学习向课外的延伸。小组活动教学与传统的大班教学模式对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一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二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三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心理状态。
(二)小组活动教学模式在中职课堂上运用的可行性
中职教育的目标重点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遵守行业规范,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相关专业业务基础知识,具有相应专业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初、中级专业技能人才。其课程设置是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或能力要素为核心来设计,通过对职业岗位的分析,确定每种职业岗位所需的能力或素质体系,再来确定与之相对应的课程体系。因此,中职课堂教学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岗位所需的动手能力,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将技能训练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上,提倡边教边做,边做边学,更多地需要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基于小组活动教学模式的人际合作性互动特征以及其便于组织团队作业、角色分工、协助学习的形式,用于操作性较强的专业课学习,能确保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并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有利于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
二、小组活动教学在中职课堂中的运用
(一)小组活动教学的准备工作
要想使小组活动教学模式顺利进行,教师必须结合课堂教学的需要和便于操作控制的原则,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小组分工
小组分工的准备工作,可以在课前进行,也可以结合学期初第一次的入门课介绍完成学生分组,确定分组的组数、每组人数、人员结构(男女搭配),每个小组定好组名、选好小组长并设计小组名片,名片内容包括:名片模板(背景)、组名、小组负责人(组长)、小组成员。
2、小组活动教学资料准备
小组活动教学一改传统的“老师说讲、学生听记”的被动教学模式,而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学生按照任务要求,自主地学习,所以,教师必须按照任务型教学模式,将课程学习内容设计成若干个大任务模块,再将大任务按照完成时间要求和授课进度(时间)进行分割,形成每次课的教学任务。以运输管理为例,可以将每一种运输方式作为一个大任务模块,采用学生较为熟悉的物流业务环境,针对不同的运输方式,设计相应的任务案例,然后以大任务为教学单元,分割成适合授课进度(教学计划)的小任务,按时间进度进行小组课堂教学。一般来说,每个小任务就是一次课的学习内容,具体包括:(1)任务目标;(2)任务准备;(3)任务实施背景(案例);(4)任务书——任务实施操作过程、要求;(5)行动锦囊——相关理论知识提示。
(二)小组活动课堂教学的实施
小组活动课堂教学的实施,可以分为以下几步进行:
1、下达任务
向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明确任务要求,简明扼要地说明技术要点,最好能在前次课下课前以前置作业的形式布置好,以便于学习小组课下自主学习,有更多的时间做准备。
2、小组讨论(理论学习)或者小组分角色操作(技能操作)
教师向学生讲明课堂学习任务要求以及操作要点后,给予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组内展开讨论,共同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探讨完成学习任务的解决方案。期间,老师要在各个学习小组间走动,一方面,检查各组同学对学习任务的理解情况,另一方面,也能较好地督促每个成员参与讨论,同时,还可以有效地控制课堂秩序。
3、小组汇报
小组汇报,是学生提交作业的一种形式,它与传统的每人一份书面作业的缴交方式不一样,而是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完成一份共同的作业,是经过了小组讨论,小组全体成员一起完成的一份问题解决方案(理论学习)或者是作业成果(技能操作)。通过小组汇报的形式提交作业,让每个小组的作业成果都得以与全班同学分享,在展示作业成果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满足学生参与作业(技能操作)的成就感,借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动手操作的兴趣。
4、小组评价
按照一直以来人们的惯性思维,学习评价是老师的任务,学生一般只有接受的份。运用小组活动教学,把小组评价的任务交与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可以派代表对其他小组的作业成果进行评价,这也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式,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得到更多的表现和锻炼机会,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率有所提高,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而且,通过小组互评,同学们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将会更加全面,他们经历亲身体会,又相互点评,记忆自然深刻,课堂学习质量自然有了保障。 5、学习小结
学习小结,这是对课堂学习任务的归纳总结,目的是在学生学习小组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对每个学习任务的关键知识点和技能作必要的强调,以利于保证学习的系统性。虽然说,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更加强调技能的培养,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但必要的理论学习还是不能少的。小组活动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为学习主体的特点,课堂以自主学习为要求,教师在课堂设计上把相关知识的要求融汇在小组完成作业任务操作过程中,由于每个小组对学习任务的理解不尽相同,所用到的解决问题的理论知识自然有所出入,组与组之间所把握的知识点也就可能不一致。通过最后的小结,可以把小组活动过程中分散学习的知识进行整合提炼,便于每一个同学能准确把握学习要点,提高学习效率。这一环节,为了保证所归纳的知识系统合理,一般来说由教师直接操作或者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完成,效果会好些。
三、小组活动教学在中职课堂中应用的注意事项
小组活动教学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为落脚点,以学生更好更全面吸收知识为目标,本人在尝试这种教学模式的同时,进行了一些反思,觉得在小组分组、小组活动进行以及小组汇报等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扮演与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教学模式有着很大的区别,教师必须严格把握好自己的角色转换,才能保证小组活动教学的课堂效果。
(一)认清教师在小组活动教学课堂中的作用
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式课堂教学中,教师一直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扮演着信息发送者的角色,学生都是被动地围着教师转。而在小组活动教学课堂中,占据课堂主体地位是学生,教师不再是知识灌输,而是行为的指导或咨询。在确定学生活动的内容和方向之后,其活动的主要方式是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促进学生小组活动的顺利完成。
(二)把准小组活动学习目标
教师在准备小组活动教学资料时,对每一个大任务模块分割时,要注意把准每个小任务的学习目标,确保小任务的完成是围绕着大任务的实现而展开的,同时,要合理设立完成每个目标的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小组活动教学模式对中职学生来说,有着很大的发挥空间,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往往都会有很大的发挥余地。但是,毕竟是课堂教学,会有严格的时间限制,教学内容也与教学计划紧密联系,所以,在运用小组活动教学模式时,教师能否把握好教学目标,明确小组活动目标,将直接关系到能否有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在有效防止小组活动偏离教学目标的同时,培养学生应对压力作业的能力,也更有利于学生以后的成长和发展。
(三)注意处理好两个关系
1、用好组内合作关系
小组活动教学模式的作用之一是有利于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而要取得这样的效果,还有赖于活动开始的分组工作。一般来说,学生分组有随机抽签、按座位、按学习成绩、按学生宿舍等方法,不管是采用哪一种分法,有一个原则需要注意的,那就是尽可能保证分组的均衡性,即每个小组人员的分工合理、男女生搭配、学习成绩和人员个性(学习主动性)互补,这样才有利于小组内部的互助式、协作式的学习关系,使小组成员在活动过程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2、正确处理好组外的竞争关系
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对人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它给我们以直接现实的追求目标,赋予我们压力和动力,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我们的潜能,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能让我们的集体更富有生气,丰富我们的生活,增添学习和生活的乐趣。竞争也有不利的一面,它可能使某些获胜者滋长骄傲自大的情绪,使某些失败者丧失信心、产生自卑感,从而影响到对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处理好小组之间的竞争关系,通过小组竞赛、互评等形式,建立公平合理小组竞争机制,要同时关注到不同层面的学生,在表扬优秀学习小组的同时,也要给予落后小组多些鼓励和帮助,这样才能够使小组活动教学更加有效地进行。
四、反思
通过在中职课堂教学实践中运用“小组活动教学”这一模式,我觉得相对于集体教学而言,小组活动教学有以下优越性:
(一)小组活动教学是一个多边的活动过程。其教学过程能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它不仅包含师生双边互动,还涉及小组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小组活动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师单方面垄断课堂信息源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学习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小组活动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增强。每一次上课,老师都会给每个教学小组设置共同的学习任务,小组成员是“利益共同体”。也就是说,只有在学习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取得成功的情况下,组内每个同学才能获得成功。这样,学习小组成员都自然地形成了“巧夺天工”的集体中心意识,增强了每一个同学为捍卫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
(三)小组活动教学模式把学生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它要求在学习小组学习过程中,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需要把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教给组内其他成员,达到讲授普及的学习目的。负责带头学习指导的同学,为了能够教得清楚、透彻,必须对所学的资料进行认真的阅读、分析、加工、提炼,这样一来,客观上也提高了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教师在学习小组交流的基础上,适当地组织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得出结论。这种方法的使用,一方面可以引导和帮助学生提高所学知识的准确性,另一方面,每个学生都能够不同程度地体会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他们品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即可激起更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取得更大的进步,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提高。
关键词:小组活动;中职课堂;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1-018-02
目前,中职学校的课堂普遍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学生学习兴趣淡漠、情绪低落,甚至表现为我行我素、上课睡觉、不交作业等。针对学生厌学、课堂教学低效的问题,学校领导提出了“让学生抬起头来听课”的严抓课堂教学质量整改要求,任课教师纷纷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教学技能技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厌学的状况,其中,用得较多的是学习“教学高尔夫”模式做法、使用小组活动组织形式进行课堂教学。本文根据自己在中职物流运输管理课程中运用小组活动教学的尝试,对小组活动教学在中职课堂中的应用进行了一些探讨和反思。
一、小组活动教学应用于中职课堂的可行性分析
(一)小组活动教学模式
小组活动是任务型教学法之一,它是指学生在课堂上或者课下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或者完成作业的一种学习手段。小组活动教学是一种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性互动为基础特征,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全员互动的一种现代教学模式,教师通过设计大量课前、课上和课后任务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精心指导和督促,强调了课堂学习向课外的延伸。小组活动教学与传统的大班教学模式对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一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二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三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心理状态。
(二)小组活动教学模式在中职课堂上运用的可行性
中职教育的目标重点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遵守行业规范,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相关专业业务基础知识,具有相应专业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初、中级专业技能人才。其课程设置是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或能力要素为核心来设计,通过对职业岗位的分析,确定每种职业岗位所需的能力或素质体系,再来确定与之相对应的课程体系。因此,中职课堂教学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岗位所需的动手能力,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将技能训练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上,提倡边教边做,边做边学,更多地需要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基于小组活动教学模式的人际合作性互动特征以及其便于组织团队作业、角色分工、协助学习的形式,用于操作性较强的专业课学习,能确保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并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有利于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
二、小组活动教学在中职课堂中的运用
(一)小组活动教学的准备工作
要想使小组活动教学模式顺利进行,教师必须结合课堂教学的需要和便于操作控制的原则,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小组分工
小组分工的准备工作,可以在课前进行,也可以结合学期初第一次的入门课介绍完成学生分组,确定分组的组数、每组人数、人员结构(男女搭配),每个小组定好组名、选好小组长并设计小组名片,名片内容包括:名片模板(背景)、组名、小组负责人(组长)、小组成员。
2、小组活动教学资料准备
小组活动教学一改传统的“老师说讲、学生听记”的被动教学模式,而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学生按照任务要求,自主地学习,所以,教师必须按照任务型教学模式,将课程学习内容设计成若干个大任务模块,再将大任务按照完成时间要求和授课进度(时间)进行分割,形成每次课的教学任务。以运输管理为例,可以将每一种运输方式作为一个大任务模块,采用学生较为熟悉的物流业务环境,针对不同的运输方式,设计相应的任务案例,然后以大任务为教学单元,分割成适合授课进度(教学计划)的小任务,按时间进度进行小组课堂教学。一般来说,每个小任务就是一次课的学习内容,具体包括:(1)任务目标;(2)任务准备;(3)任务实施背景(案例);(4)任务书——任务实施操作过程、要求;(5)行动锦囊——相关理论知识提示。
(二)小组活动课堂教学的实施
小组活动课堂教学的实施,可以分为以下几步进行:
1、下达任务
向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明确任务要求,简明扼要地说明技术要点,最好能在前次课下课前以前置作业的形式布置好,以便于学习小组课下自主学习,有更多的时间做准备。
2、小组讨论(理论学习)或者小组分角色操作(技能操作)
教师向学生讲明课堂学习任务要求以及操作要点后,给予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组内展开讨论,共同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探讨完成学习任务的解决方案。期间,老师要在各个学习小组间走动,一方面,检查各组同学对学习任务的理解情况,另一方面,也能较好地督促每个成员参与讨论,同时,还可以有效地控制课堂秩序。
3、小组汇报
小组汇报,是学生提交作业的一种形式,它与传统的每人一份书面作业的缴交方式不一样,而是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完成一份共同的作业,是经过了小组讨论,小组全体成员一起完成的一份问题解决方案(理论学习)或者是作业成果(技能操作)。通过小组汇报的形式提交作业,让每个小组的作业成果都得以与全班同学分享,在展示作业成果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满足学生参与作业(技能操作)的成就感,借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动手操作的兴趣。
4、小组评价
按照一直以来人们的惯性思维,学习评价是老师的任务,学生一般只有接受的份。运用小组活动教学,把小组评价的任务交与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可以派代表对其他小组的作业成果进行评价,这也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式,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得到更多的表现和锻炼机会,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率有所提高,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而且,通过小组互评,同学们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将会更加全面,他们经历亲身体会,又相互点评,记忆自然深刻,课堂学习质量自然有了保障。 5、学习小结
学习小结,这是对课堂学习任务的归纳总结,目的是在学生学习小组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对每个学习任务的关键知识点和技能作必要的强调,以利于保证学习的系统性。虽然说,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更加强调技能的培养,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但必要的理论学习还是不能少的。小组活动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为学习主体的特点,课堂以自主学习为要求,教师在课堂设计上把相关知识的要求融汇在小组完成作业任务操作过程中,由于每个小组对学习任务的理解不尽相同,所用到的解决问题的理论知识自然有所出入,组与组之间所把握的知识点也就可能不一致。通过最后的小结,可以把小组活动过程中分散学习的知识进行整合提炼,便于每一个同学能准确把握学习要点,提高学习效率。这一环节,为了保证所归纳的知识系统合理,一般来说由教师直接操作或者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完成,效果会好些。
三、小组活动教学在中职课堂中应用的注意事项
小组活动教学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为落脚点,以学生更好更全面吸收知识为目标,本人在尝试这种教学模式的同时,进行了一些反思,觉得在小组分组、小组活动进行以及小组汇报等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扮演与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教学模式有着很大的区别,教师必须严格把握好自己的角色转换,才能保证小组活动教学的课堂效果。
(一)认清教师在小组活动教学课堂中的作用
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式课堂教学中,教师一直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扮演着信息发送者的角色,学生都是被动地围着教师转。而在小组活动教学课堂中,占据课堂主体地位是学生,教师不再是知识灌输,而是行为的指导或咨询。在确定学生活动的内容和方向之后,其活动的主要方式是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促进学生小组活动的顺利完成。
(二)把准小组活动学习目标
教师在准备小组活动教学资料时,对每一个大任务模块分割时,要注意把准每个小任务的学习目标,确保小任务的完成是围绕着大任务的实现而展开的,同时,要合理设立完成每个目标的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小组活动教学模式对中职学生来说,有着很大的发挥空间,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往往都会有很大的发挥余地。但是,毕竟是课堂教学,会有严格的时间限制,教学内容也与教学计划紧密联系,所以,在运用小组活动教学模式时,教师能否把握好教学目标,明确小组活动目标,将直接关系到能否有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在有效防止小组活动偏离教学目标的同时,培养学生应对压力作业的能力,也更有利于学生以后的成长和发展。
(三)注意处理好两个关系
1、用好组内合作关系
小组活动教学模式的作用之一是有利于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而要取得这样的效果,还有赖于活动开始的分组工作。一般来说,学生分组有随机抽签、按座位、按学习成绩、按学生宿舍等方法,不管是采用哪一种分法,有一个原则需要注意的,那就是尽可能保证分组的均衡性,即每个小组人员的分工合理、男女生搭配、学习成绩和人员个性(学习主动性)互补,这样才有利于小组内部的互助式、协作式的学习关系,使小组成员在活动过程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2、正确处理好组外的竞争关系
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对人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它给我们以直接现实的追求目标,赋予我们压力和动力,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我们的潜能,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能让我们的集体更富有生气,丰富我们的生活,增添学习和生活的乐趣。竞争也有不利的一面,它可能使某些获胜者滋长骄傲自大的情绪,使某些失败者丧失信心、产生自卑感,从而影响到对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处理好小组之间的竞争关系,通过小组竞赛、互评等形式,建立公平合理小组竞争机制,要同时关注到不同层面的学生,在表扬优秀学习小组的同时,也要给予落后小组多些鼓励和帮助,这样才能够使小组活动教学更加有效地进行。
四、反思
通过在中职课堂教学实践中运用“小组活动教学”这一模式,我觉得相对于集体教学而言,小组活动教学有以下优越性:
(一)小组活动教学是一个多边的活动过程。其教学过程能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它不仅包含师生双边互动,还涉及小组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小组活动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师单方面垄断课堂信息源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学习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小组活动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增强。每一次上课,老师都会给每个教学小组设置共同的学习任务,小组成员是“利益共同体”。也就是说,只有在学习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取得成功的情况下,组内每个同学才能获得成功。这样,学习小组成员都自然地形成了“巧夺天工”的集体中心意识,增强了每一个同学为捍卫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
(三)小组活动教学模式把学生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它要求在学习小组学习过程中,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需要把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教给组内其他成员,达到讲授普及的学习目的。负责带头学习指导的同学,为了能够教得清楚、透彻,必须对所学的资料进行认真的阅读、分析、加工、提炼,这样一来,客观上也提高了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教师在学习小组交流的基础上,适当地组织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得出结论。这种方法的使用,一方面可以引导和帮助学生提高所学知识的准确性,另一方面,每个学生都能够不同程度地体会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他们品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即可激起更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取得更大的进步,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