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肺患者血清溶血磷脂酸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内皮素水平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333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煤工尘肺患者血清中溶血磷脂酸(LP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ET)水平与煤尘接触所致肺纤维化的关系,探讨LPA、VEGF和ET在煤工尘肺肺纤维化发生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诊断为煤工尘肺患者62例作为煤工尘肺组,其中Ⅰ期23例,Ⅱ期25例,Ⅲ期14例;选取有2年以上职业性煤尘接触史但未诊断为尘肺的职业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接尘组;无职业性粉尘接触史的健康体检者1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量血清中LPA、VEGF和ET的浓度。

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接尘组和各期煤工尘肺组血清中VEGF、ET含量明显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尘组、Ⅰ期和Ⅱ期煤工尘肺组血清LPA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尘组和各期煤工尘肺组血清LPA与VEGF、ET水平有明显正相关关系(P<0.05)。LPA与VEGF和ET的相关系数R值:接尘组中LPA与VEGF和ET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07、0.891(P<0.05,P<0.01),Ⅰ期煤工尘肺组LPA与VEGF和ET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55、0.980(P<0.01,P<0.01),Ⅱ期煤工尘肺组LPA与VEGF和ET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6、0.958(P<0.01,P<0.01),Ⅲ期煤工尘肺组LPA与VEGF和ET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61、0.954(P<0.01,P<0.01)。

结论

肺部新生血管形成可能参与了煤工尘肺肺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对于探索尘肺病发病机制和早期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科学的日益发展,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面对这样一个艺术科技融合的专业,必须要对传统的培养模式进行改进,通过艺术与科技的结合,促进数字媒体艺术
期刊
期刊
患者女,28岁,停经3月余,因反复发热10 d入院.10 d前产科B超提示单活胎,否认既往基础疾病史,5年前顺产一女婴,无流产史,无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史.查体:体温38.3℃,脉搏112次/mi
目的 构建转染人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株4-1-BBL基因,探讨其体外诱导抗肿瘤免疫的能力.方法 通过脂质体法将重组载体pEGFP-4-1-BBL转染人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Tca8113,经G-418筛选及有限稀释后获得稳定高表达克隆,分别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转染细胞中人4-1-BBL mRNA和蛋白的表达.制备肿瘤细胞疫苗.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纯化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
目的观察克罗恩病患者肠黏膜炎症部位巨噬细胞数量变化和Rac1信号表达情况,并探讨硫唑嘌呤活性成分6-硫代鸟嘌呤(6-TG)和细菌成分肽聚糖通过调控Rac1信号通路对人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科诊断为克罗恩病的10例患者及8例健康对照者,检测健康对照者、克罗恩病肠黏膜炎症部位及非炎症部位的肠黏膜活检组织中巨噬细胞的数量、凋亡和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传统绘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数字绘画在快速的发展,已经逐渐成为绘画创作领域极为重要的一种手段.其丰富多样性的艺术效果,对传统绘画方式
编辑同志:编辑部转来程广新医师来函,谈到""结核病分类""标准中的有关问题.现予答复如下: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曾于1998 年刊登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提出的<中国结核病分类法>.之后,卫生部结核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在征得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常委会的同意后,将<中国结核病分类法> 原文上报卫生部传染病标准委员会,请求将该分类法批准为国家标准.卫生部传染病标准委员会接到申请后,经过多方讨论,将其修改为<
人体感染HBV后,病毒、人体的免疫应答和肝细胞三者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乙型肝炎的病程进展和转归.其中,宿主免疫状态是决定乙型肝炎临床转归和治疗疗效的最主要因素之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