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以任务型教学为途径的教学模式将成为小学英语教学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任务型教学就是基于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中心,把教学内容设计成各种交际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中,主动探索语言,习得语言,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结合日常教学,我认为教师在提高课堂任务设计的有效性方面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 把语言教学目标放在任务设计的首位
教学目标引领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教学目标的制定首先要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程度。任何活动都应是为了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设计的,操练活动也不例外,它也是为课堂教学活动所服务的。操练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进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在明确的语言教学目标引导下设计教学活动。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必须明确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哪些语言形式,(如:学习哪个单词,熟悉哪些句型等),以及要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语言技能(如:听的能力和说的能力等)。例如,我在教学”What colour are the trousers?的对话材料时,所设计的活动始终围绕”What colour is the…?”“It’s….”“What colour are the …?” “They are ….”这几个重点句型展开,活动的语言教学目标十分明确。
二、 任务设计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兴趣爱好比智力技能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它是学好英语的重要条件。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的任务设计容易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也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新课标要求教师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参与。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尽可能地把语言材料设计到能听、能看、能用的学习生活环境中去,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个生活化的任务,使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并且通过完成任务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
三、 任务设计需要面向全体学生,力求人人参与
任务的目标是通过让学生完成某一项任务而希望达到的目标。因此教师设计任务时要从实际出发,要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学生才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更持久的学习热情。坚持任务活动面向全体学生,也就是要考虑任务的难度,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知识水平的实际。教师所设计的活动应适合所有的学生,吸引全体学生参加,而不是仅仅让能力强和水平高的学生参加,这样,任务型教学模式也就不会流于形式。因此,我们可以给所有学生同样的材料,但设计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程度的帮助;或者给不同学生不同程度的材料,执行共同的任务;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让每位学生各尽其职,发挥各自优势完成任务。我们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得学习的动力。
四、 任务形式应多样化,活动之间应有过渡
小学生由于生理及心理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注意力不易长时间集中,其兴趣具有多样性和阵发性的特点。因此,小学英语任务形式的多样化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且保持兴趣和热情的重要手段。要让学生“多读、多说、多听、多看”,采用视、听、说、玩、唱、画、游等饶有趣味、形式多样的活动,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这些教学活动中,可以有许多形式的任务:指令性任务、竞赛性任务、情境性游戏任务、调查性任务、表演性任务等等。教师只有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好恰当的形式,定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同时,也应避免任务时过多注重形式的趣味性,而忽视教学内容的条理性和整体性的倾向。一般来说,任务顺序的安排要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理解到运用的原则,要使学生活动之后感觉到进步,获得成就感。
五、开拓任务时空,保持学习兴趣
课堂的时空是有限的,高超的教学应是立足课堂,引导学生多方面向外拓展,通过任务内容的开发,任务兴趣的延续,任务场景的转换,开拓课堂学习的时空。如每天网上“口语100听说清睿智能听说作业”,2013年3月的“设计英语班牌”,4月份的“英语记忆王比赛”;5月份的“英语文明之星”;艺术节的英语短剧演出;6月的“我教你学”(教家长说英语)等,都是课外时空的拓展,从而创设一种积极向上的语言环境,给学生足够施展的空间。
“任务型”教学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它能使教学过程任务化,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任务活动为主要途径,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它较好地体现了现代语言教育中关于交际能力,认知过程,感受和经历,学习策略以及合作学习等理念,值得我们在儿童英语教学中广泛使用。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的素质是该模式实施的关键。因此,我们小学英语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调整自己的思维坐标,设计出适合具体教学内容的教学任务,创造有利于学生完成的环境,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探索,使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日臻完善。
一、 把语言教学目标放在任务设计的首位
教学目标引领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教学目标的制定首先要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程度。任何活动都应是为了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设计的,操练活动也不例外,它也是为课堂教学活动所服务的。操练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进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在明确的语言教学目标引导下设计教学活动。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必须明确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哪些语言形式,(如:学习哪个单词,熟悉哪些句型等),以及要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语言技能(如:听的能力和说的能力等)。例如,我在教学”What colour are the trousers?的对话材料时,所设计的活动始终围绕”What colour is the…?”“It’s….”“What colour are the …?” “They are ….”这几个重点句型展开,活动的语言教学目标十分明确。
二、 任务设计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兴趣爱好比智力技能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它是学好英语的重要条件。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的任务设计容易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也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新课标要求教师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参与。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尽可能地把语言材料设计到能听、能看、能用的学习生活环境中去,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个生活化的任务,使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并且通过完成任务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
三、 任务设计需要面向全体学生,力求人人参与
任务的目标是通过让学生完成某一项任务而希望达到的目标。因此教师设计任务时要从实际出发,要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学生才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更持久的学习热情。坚持任务活动面向全体学生,也就是要考虑任务的难度,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知识水平的实际。教师所设计的活动应适合所有的学生,吸引全体学生参加,而不是仅仅让能力强和水平高的学生参加,这样,任务型教学模式也就不会流于形式。因此,我们可以给所有学生同样的材料,但设计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程度的帮助;或者给不同学生不同程度的材料,执行共同的任务;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让每位学生各尽其职,发挥各自优势完成任务。我们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得学习的动力。
四、 任务形式应多样化,活动之间应有过渡
小学生由于生理及心理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注意力不易长时间集中,其兴趣具有多样性和阵发性的特点。因此,小学英语任务形式的多样化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且保持兴趣和热情的重要手段。要让学生“多读、多说、多听、多看”,采用视、听、说、玩、唱、画、游等饶有趣味、形式多样的活动,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这些教学活动中,可以有许多形式的任务:指令性任务、竞赛性任务、情境性游戏任务、调查性任务、表演性任务等等。教师只有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好恰当的形式,定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同时,也应避免任务时过多注重形式的趣味性,而忽视教学内容的条理性和整体性的倾向。一般来说,任务顺序的安排要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理解到运用的原则,要使学生活动之后感觉到进步,获得成就感。
五、开拓任务时空,保持学习兴趣
课堂的时空是有限的,高超的教学应是立足课堂,引导学生多方面向外拓展,通过任务内容的开发,任务兴趣的延续,任务场景的转换,开拓课堂学习的时空。如每天网上“口语100听说清睿智能听说作业”,2013年3月的“设计英语班牌”,4月份的“英语记忆王比赛”;5月份的“英语文明之星”;艺术节的英语短剧演出;6月的“我教你学”(教家长说英语)等,都是课外时空的拓展,从而创设一种积极向上的语言环境,给学生足够施展的空间。
“任务型”教学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它能使教学过程任务化,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任务活动为主要途径,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它较好地体现了现代语言教育中关于交际能力,认知过程,感受和经历,学习策略以及合作学习等理念,值得我们在儿童英语教学中广泛使用。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的素质是该模式实施的关键。因此,我们小学英语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调整自己的思维坐标,设计出适合具体教学内容的教学任务,创造有利于学生完成的环境,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探索,使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日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