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条不紊介绍传统文化

来源 :作文周刊·小学三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c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作要求】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搜集了不少资料,有文字,有图片,也有实物,我们还看到、听到了许多许多。想一想,哪些是你最想告诉大家的,把它们理一理,写成一篇习作。写完后,大家交流交流,选出写得好的,装订成一本习作集。
  【写作指导】
  在对第五单元课文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搜集了不少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资料。那我们写作时可以写哪些内容呢?
  1.一些传统的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等。
  2.一些传统的食物:元宵节的汤圆、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等。
  3.一些传统的活动:踩高跷、赛龙舟、舞狮子、扭秧歌、踢毽子、武术等。
  4.我们身边常用的东西:筷子、毛笔、茶杯等。
  那么我们具体该怎么写呢?
  如果是写传统节日,先写这个节日是哪一天,这个节日的来历,是纪念谁的,有什么传说。再回忆一下这一天一家人是怎么庆祝的,穿什么、吃什么,为什么吃这些东西,有什么活动,你觉得这一天跟平常有什么不一样。
  如果是写某一个活动,比如踢毽子。先查一查古人从何时开始踢毽子的,一般什么时候踢,踢的人有哪些,毽子是用什么做的,关于毽子有没有什么有趣的故事、现代人踢的毽子是怎样的,是怎么踢的,你对踢毽子,有什么想法。
  总之,如果是介绍自己了解到的传统文化,要以说明的方式展示出来;如果是开展的活动,要以叙述的方式展示出来。
  【优秀范文】
  我们村的高跷抬阁
  河南鹤壁市山城区耿寺小学三年级 田湘南
  我的家乡耿寺村是鹤壁市山城区的一个民风淳朴的村庄。我们村的高跷抬阁远近闻名。
  说起我们村的高跷抬阁,还真有一段历史呢。抬阁在1891年前盛行于鹤壁一带。1891年后,我们村将抬阁改为高跷抬阁。高跷抬阁是以木为架、铁为芯的宏大造型艺术,高达7米以上,一般为三层。底层由头扎红巾、身穿彩服、踏着1.5米的高跷抬,12个人,4人为一组,轮流抬阁,他们多为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其余人员,分列两边护阁。二层、三层均为古典戏剧的某个画面造型,如《白蛇传》,二层由两个演员分别扮演青蛇、白蛇,身穿彩服,飘洒自如,而许仙则手持拂尘,高居第三层。抬阁人随着音乐节奏,细步徐进,阁上演员随风而舞。每架阁除阁上化妆演员3~5人,抬阁人员12人外,还有4人拿叉,4人扶桌,開道的骑马者4人,放炮手2人,引旗8人等,队伍宏大,场面热闹非凡。
  对于村里有小孩子的人家,都以自家孩子能在高跷抬阁上扮演员为荣。去年,我5岁的妹妹就特别荣幸地被选上了,而且扮演的是古典戏剧中的巾帼英雄穆桂英。到现在一提起这事,我们全家人都会乐得合不拢嘴呢!
  对了,忘了告诉大家了,我们村的高跷抬阁每年正月十五或十六表演,到时欢迎来观看哟!
  【思路点拨】
  木子:阿布老师,田湘南同学在身边寻找我国的传统文化,这叫“就地取材”。
  阿布老师:呵呵,你还真会起名字。我们写作文,就要从身边取材,越是身边熟悉的东西,越有可能把它写好。一个“高跷抬阁”,把我国抽象的传统文化给具体化了。读一下各段的内容,你发现它们的共同点了没?
  木子:全文四个自然段,每一自然段都在说高跷抬阁,是不是可以说整篇习作都是围绕着中心来写的呢?
  阿布老师:当然可以。写作文,就要处处围绕中心来写,偏离中心的内容,写得再好也是无用。
  木子:老师,我看出来了,第一自然段虽然只有两句话,可哪一句都不多余:第一句在点名耿寺村的行政区域的同时,也点明村子“民风淳朴”的特点,也正因为保持了这样的民风,高跷抬阁才能“远近闻名”。
  阿布老师:这一自然段同时也简洁地点明了题目。第二自然段是习作的重点段。你从该段中学到哪些写作知识?
  木子:老师,在写这次作文前,我们不是收集了不少我国传统文化的资料吗?我看出来田湘南同学灵活运用了自己收集的关于他们村高跷抬阁的资料,比如“抬阁在1891年前盛行于鹤壁一带。1891年后,我们村将抬阁改为高跷抬阁”,再比如“高跷抬阁是以木为架、铁为芯的宏大造型艺术,高达7米以上,一般为三层”。
  阿布老师:对于我们手头的资料,我们可以将它们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但一定要与段落或句子的前后相联系,使资料内容与自己的叙述融为一体。你看该同学,先写一句“说起我们村的高跷抬阁,还真有一段历史呢”,自然引出他们村高跷抬阁的部分历史资料,显得自然而然。再看这句“我们村将抬阁改为高跷抬阁”,既然村里将抬阁改为了高跷抬阁,那这一改肯定与原来的抬阁就不一样了,那改后的“面貌”是怎样的呢?该同学接下来,还是利用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对他们村高跷抬阁的“面貌”做了详细介绍。第二自然段层次很清晰,前后衔接很自然。数字的运用,大大提高了介绍的准确性和具体性,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想象的依据。
  木子:老师,让我再读读第二自然段,回味回味您刚才讲的内容。
  阿布老师:你读读第三自然段,看看有什么发现。
  木子:“到现在一提起这事,我们全家人都会乐得合不拢嘴呢”,这里夸张地写出了他们一家人对高跷抬阁的喜爱。
  阿布老师:你读了有没有亲切感?
  木子:有。
  阿布老师:该同学以他妹妹当上高跷抬阁演员为例,说明了他们村对高跷抬阁的喜爱,同时把高跷抬阁跟自己的生活相联系,使叙述融进了自己的情感,拉近了高跷抬阁与自己的距离,也拉近了读者与高跷抬阁的距离,“我们全家人”对高跷抬阁的喜爱之情,也感染了读者。
  木子:老师,“对了,忘了告诉大家了”,田湘南同学最后这样写,我觉得不是他忘了,而是他有意这样安排的。
  阿布老师:对,田湘南同学这样一写,在交代高跷抬阁表演时间的同时,又风趣地拉近了自己与读者的距离。
其他文献
美丽的绮园在海盐商业街上,是全国十大名园之一,来海盐的游客如果不到绮园看看,那就太可惜了。  一走进绮园,就看见一座座千奇百怪的假山,有的像一只倒挂金钩的猴子,有的像手拿着棒棒糖的小孩,有的像坐着的小老虎。如果把它们合起来,就是一篇完美的童话。我想,塑造它们的人一定有鬼斧神工般高超的技艺。假山上有许多小山洞,里面黑漆漆的,像涂了墨汁一样,伸手不见五指。不过,炎热的夏天,躲在里面乘凉再好不过了。  
期刊
舞狮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人们多以狮舞来助兴。  在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狮舞形成了南北两种表演风格。  北派狮舞以表演“武狮”为主,即魏武帝钦定的北魏“瑞狮”。小狮一人舞,大狮由双人舞,一人站立舞狮头,一人弯腰舞狮身和狮尾。舞狮人全身披包狮被,下穿和狮身相同毛色的绿狮裤和金爪蹄靴,人们无法辨认舞狮人的形体,它的外形和真狮极为相似。引狮人以古代武士装扮,手握旋转绣球,配以
期刊
新学期新气象。我们这一学期的阳光体育活动又增添了新的项目——滚铁环。(连用三个“新”字,激起读者往下读的兴趣)现在一到大课间,校园里到处回荡着铁环“叮叮当当”的响声,到处可见追逐铁环的开心身影。  滚铁环看起来容易,滚起来难。为了能学好它,我可是下了不少工夫呢!(这一句为本文的中心句)开学后的一个大课间,老师给我们讲了动作要领,并告诉我们多练习。听了老师的讲解,我跃跃欲试。(“跃跃欲试”这个成语运
期刊
游狼山  许一程  暑假里的一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我们一家人高高兴兴去登狼山。  狼山位于长江边,是全国佛教八小名山之一。从车里眺望狼山,只见狼山一片翠绿,雄伟的宝塔屹立于狼山顶上,十分壮观。到了山脚下,一座刻着“江海第一山”的石碑映入眼帘,我们一下子就感受到了狼山的雄伟气势。  从大门进去,我们沿着石块筑成的台阶,拾级而上。山路两边长满了苍翠挺拔的绿树,山风吹来,茂盛的树冠好像一片片翻腾起伏
期刊
国庆假期第一天,爸爸带我们出去游玩,可是他却不告诉我们去哪里,感觉很神秘。一个多小时以后,目的地到了,我一抬头,“宋城”两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赫然入目。一走进宋城,就像穿越到了一千年前的宋朝。那里的街道、饭店,人们穿着打扮、言谈举止,甚至连厕所都充满着浓浓的宋朝色彩。我们随着人流边走边看,街道两旁什么都有:有武大郎卖烧饼的,有街头卖艺耍大刀的,有踩高跷表演的,有玩皮影戏的……应有尽有,看得我们眼花缭乱
期刊
江蘇南通市如皋市九华镇小学三·4班 夏许安
期刊
“小呀小汤圆,小呀小汤圆,你在碗里游呀游,嘿哟哟,嘿哟哟……”(以改歌词开头,巧妙无比)我一边哼着自创的《汤圆之歌》,一边坐在餐桌旁等候。“妈妈,汤圆煮好了吗?”我急切地问。“来了,来了!”妈妈一边回答,一边端着热气腾腾的汤圆走来。(通过对话,引出了自己爱吃的美味——汤圆。)  小汤圆一上桌,我就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夹起一个“小脸蛋”往嘴里一塞,(“小脸蛋”一词形象地写出了汤圆的滑润,以及小作者对
期刊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民俗风情和民俗活动。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吃过破五饺子后,爸爸妈妈带我去安阳市政府广场参观民俗展。一来到目的地,我们就看到广场上张灯结彩,洋溢着节日的热烈气氛。广场上,有打腰鼓的,有扭秧歌的,有踩高跷的,有唱大戏的,好不热闹!  广场的东侧摆了一长溜的摊位,每个摊位上陈列的物品各不相同,都很精美。妈媽告诉我:“这些摊位上摆放的物品都是我们安阳地区特有的,
期刊
“河里一群大白鹅,沉得沉,浮得浮。”请你猜一猜,这是什么传统美食?(谜语开头,吊人胃口)哈哈哈,告诉你,这是我的最爱——汤圆。  那天,我很想吃汤圆,就死扯着妈妈的衣服,嚷嚷着:“我要吃汤圆,我要吃汤圆!”妈妈禁不起我的软磨硬泡,就和我一起做起汤圆来。我们先把糯米粉倒在大碗里,再把温水添进去,开始给粉“按摩”。(“按摩”本是给人做的,用在糯米粉上,特别好玩。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写做汤圆的步骤,很有创
期刊
国庆节放假期间,妈妈自驾带我前往九寨沟旅游。来到九寨沟的当天,下榻的农家乐老板就告诉我们,他儿子新婚,今晚要在这里举行锅庄烤羊联欢晚会。他诚挚地邀请当天住宿的所有客人都参加,一起热闹热闹。当知道这个好消息时,我顿觉中了“头彩”。九寨沟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这里的藏人好客。  傍晚6点,桌凳、茶水、糖果等已经准备就绪,院子中间篝火台也已架好,干木材齐刷刷地立在篝火台上。万事齐备,只等新郎新娘的现身和客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