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村金融的发展对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基于农村金融服务理论概述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现状以及浙江省农村金融服务发展存在农村金融服务方式单一,農村金融服务能力弱,农业贷款渠道狭窄,农村金融服务出现“盲区”的问题,揭示浙江省农村金融服务问题原因在于缺少开拓农村金融服务产品的人才,缺乏农村金融服务的理念,缺乏农村贷款担保工具以及不完善的农村金融服务政策;最后,针对浙江省农村金融服务对策,提出创新金融服务品种,促进农村金融服务加强和改善,多渠道吸纳信贷资金,政府加强推动农村金融服务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农村金融;浙江省;金融服务体系
一、引言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政策性金融、商业金融、合作金融等分工合作、密切配合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浙江省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还非常薄弱,农村金融供应不足,农村经济发展中金融控制的特征仍然较为显然,在引导和拉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长久以来,政府一直没有放弃努力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是在政府更好的服务指导下,以“三农”为中心,继续扩大,但由于多种原因,改革的效果并未达到理想。尽管政府多次强调,农村金融服务组织机构要靠近农村,服务“三农”,但事与愿违,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一而再,再而三的远离“三农”,促使农村金融服务资源加快流失,农村资金出现严重短缺问题,农村经济的发展陷入窘境。从而使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生存及发展的环境进一步恶化,抑制了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地发展和完善,使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和农村经济大发展陷入窘境。浙江省是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省份之一,近几年来浙江省经济保持较快运行态势,与西部地区部分省份相比,经济发展水平明显。近几年来浙江省农村经济发展也较为迅速[1]。然而,目前浙江省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尚不够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的快速发展,这就愈加突出研究浙江省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性。当前,全省农村金融机构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为继续深化改革,提升改革成效,进而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探讨如何完善浙江省农杓金融服务体系则显得很有必要。
二、农村金融服务相关论述
(一)农村金融服务概述
农村金融服务的准确定义是研究和解决农村金融发展问题的首要前提。虽然,农村金融服务在我国历史不算悠久,但“农村金融服务”作为一个概念被广泛运用,那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事情。而且,长久以来,在“金融即货币资金的融通”的主流金融观基础上。“农村金融”的内涵似乎只要给“金融”和“农村”联系起来就自然的被定义出来。实际上,在我们的国家,“农村金融”的概念就是这样生成的,即“农村金融就是农村的金融”这种看似简单明了,实际却是望文生义、同意反复的定义,这样不仅掩盖了农村金融自身特性,而且使之失去了作为独立范畴存在得逻辑基础。
(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的重要意义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当前我国正在建立现代农村金融服务制度,逐渐形成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有利于充分利用金融手段调配农村资源,促进农村经济和县域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在当前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新形势下,要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首要任务和着力点就是深化改革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县域经济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最基本的运行单元,对带动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和农业增效起着重要作用。
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是顺应农户和农村企业变化的需要。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户接触到的金融业务逐渐增多,懂得的金融知识越来越多,对金融服务的鉴别能力也逐渐增强,银行如果缺乏服务创新,就很难满足农户和农村企业不断变化和增长的需求。农村金融市场逐步开放,农户选择的主动权也越来越大,可供选择的产品和服务越来越多,银行若想赢得农户和农村企业必须进行服务创新。
三、浙江省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
浙江省农村金融需求主体大致可以包括三大类:农户、农村企业和农村各级政府。农户多以家庭为单位的,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基本消费单元,又是独立的生产个体。农户的金融需求是农村金融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农户资金融通对于农村金融的发展和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影响日益扩大。根据农户的收入状况,可以将其分为贫困型、普通型和市场型三大类,不同类型的信贷需求特征又不尽相同:贫困型贷款更多是用于生活救助,额度较小;市场型则倾向于将信贷资金用于一定的专业化生产,所以额度较大。首先,浙江省农村金融机构数量有所增加。其次,浙江农村金融业务呈现新趋势。最后,浙江省小额贷款发展迅速。
四、浙江省农村金融服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主体缺位
浙江省国有商业银行大幅度地撤并农村营业机构,向大中城市进发,致使浙江省商业银行在农村作用相对弱化;作为承担农村政策性金融服务重任的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范围狭窄,只围绕粮、棉、油收购,被称为“粮食银行”,难以体现政策性金融机构组织在农业发展中的支持和促进的作用;此外,浙江省农村缺乏保险机构;邮储只吸人民存款不向外贷款,资金出现严重分流。浙江省农村市场上只有农村信用社一家提供金融服务,农村金融服务的主体明显缺位。此外,浙江省县域金融机构网点从县及县以下撤出,金融机构基层营业网点 撤并减少,无论是信贷支持,还是金融服务,势必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传统的农村金融市场上的三大金融主体中,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业务已全面萎缩[4],浙江省农业银行推行集约化经营战略,信贷领域向城市倾斜,农村金融服务的重任落到浙江省农村信用社一家承担.而凭农信社现有的资金实力、硬件设备、业务品种、服务功能、人员素质等诸多方面,金融提供的支持尚不能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相匹配衔接[2]。
(二)服务品种单一
浙江省农信社除了提供信贷资金外,金融服务品种不多,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多层次的需求。一是从浙江省银行金融服务产品种类、针对人群及贷款规模来看,浙江省银行农村金融业务较多集中在“存、贷、汇”,其他金融产品设计较少,贷款品种主要集中在农垦、县域的农户和个人,共 24 种,主要包括种植、购置农机具、个人消费等方面的信贷产品;其他金融产品及服务项目:例如理财、网上银行和银行卡业务鲜有办理。二是浙江省银行代理收费业务和票据承兑等中间业务在农村没有开展。三是浙江省的保险在农村开办的品种也不多,致使投保率低和人均保险金额少[3]。虽然浙江省银行农金信贷发展迅速,但是随着省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民的收入逐年增加,农村金融需求的品种和方式呈多样化发展态势,目前的这种服务效率和质量将不能够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金融需求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三)服务总量不足
浙江省农业信贷投入相对不足:一是农村信用社通过拆借和购买有价证券的方式转移资金。随着农村信用社不断推出新的业务和产品,大量的拆借和购买有价证券来吸纳农村资金,直接减少了农村信贷投入。二是邮政吸收的储蓄存款上转移了资金。地方邮政存蓄业务风险小,利息高,农村农户对资金理财缺乏有效管理方式,直接影响农村农户存储额不断增加,也直接减少了农村农户资金用于农业信贷。三是国有商业银行乡镇分支机构的存款上存,而使农村资金向其他行业转移和分流,导致了农村信贷资金来源不足,农业信贷总量投入不足,信贷投入增长落后于经济发展的增长。
(四)服务机制不顺
首先,浙江省的农村经济分散化经营同农村金融集约化发展之间存在着矛盾。目前浙江省的农业生产基本上还是以农户为单位分散经营,农户贷款的发放额小、面广、量大,而浙江省农村金融在向商业化转轨的进程中实行集约化发展战略,这使浙江省农业发展中的经营分散化与金融服务集约化目标产生冲突[4]。
其次,农业产业化与农村金融服务专业化的发展步调不一致。在市场的导向下,浙江省各地出现了不同层次的农业产业化趋向,而农村金融机构却不能提供相配套的信贷、进出口结算等专业化服务,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最后,当前浙江省的农村经济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呈现日益扩大及多元化的趋势,但农村金融服务不论是在体制设计,还是在产品、服务的需求满足程度上都存在着缺陷。
五、改善浙江省农村金融服务的对策
(一)进一步加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加快浙江省的农业发展银行改革,扩大其业务范围,增加农业开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中长期信贷业务。浙江省按照区域内多元化农村金融服务需求,建立起以农业贷款为主体、农村小企业和农村消费贷款为两翼的信贷支农服务体系,构建稳定的农村金融服务层次和客户群体。按照建立多元化、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目标。对条件成熟的县级地方进行审批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改变浙江省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一元化格局,促进农村地区形成多元化投资、种类多样、治理灵活和覆盖面广的银行业服务组织体系[5]。
二是加快浙江省的农信社改革,建立规范化的合作金融体制,完善服务功能,为“三农”提供快捷、优质的金融服务。浙江省农信社应结合网点特点及现代银行建设、便民服务要求,推进网点差异化管理,以点带面,提升网点服务营销能力和竞争能力[6],大大改善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环境。推动农村金融服务创新。
三是浙江省实行放开管制,允许设立民营银行,增加为“三农”服务的金融机构。支持和鼓励民营银行到各个乡镇开设网点,加大投放农业资金贷款,缩短客户排队等候时间,解决客户排队问题,民营金融机构要在注重自身发展同时,既兼顾社会效益,也科学确立市场定位[6]。
(二)创新金融产品
浙江省银行业应以产品创新为突破口,结合农村经济开发的特点,主动对接农村融资需求,在“成本可算、風险可控”前提下,开发大量的金融产品如汇款、支付、银行卡、保险、证券、信托、租赁、期货等,创新金融产品[7]。一是可以借鉴国外小额信贷的成功经验,鼓励金融机构在小额信贷工具上不断创新;二是充分发挥各种类型合作组织、行业协会的作用,将小额贷款的投放与提供完善的农村金融服务结合起来;三是充分利用商品交易所,推出适合农村经济需求的避险交易工具与套期保值工具。
另外,尽快开发一些低费率、广覆盖的保险服务产品,特别是要推出进城务工民工的保险险种[7]。以前的政策主要保护是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合同的工作人员,浙江省现在应该对自主就业的,从事个体经营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由于没有用人单位,参保将由个人承担全部缴费,经济上难以承受,对这一部分群体,推出新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要充分发挥社区功能,大力宣传保险的重要和好处,鼓励其参加新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三)建立农村资金回流机制
一是扩大浙江省农村信用社存款利率浮动幅度,增强其组织资金的能力。根据浙江省实际情况,农村信用社存款利率适当浮动,推出一定的存款奖励机制,调动农户储蓄积极性。同时制定支农资金管理法规,规范和引导民间金融活动,激活农村金融市场活力,引导社会资金向农村市场流动,壮大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资金实力;
二是中国人民银行增加对农村信用社再贷款,加大农村信用社支农力度 为提高农村信用社的资金实力,支持农村信用社改善经营环境,改进金融服务,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浙江省级人民银行应该决定将邮政储蓄机构今年在县和县以下吸收并存入人民银行的居民储蓄存款,以再贷款方式借给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民开展生产经营;
三是进一步建立完善中国邮政储蓄把资金向农村回流的机制。邮政储蓄把资金回流农村必须按照“稳步推进”的原则,制定健全的资金回流政策,明确邮政储蓄存款的使用范围。逐步实现邮政储蓄把资金向农村回流,拓展邮政储蓄向农村回流资金的渠道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方面是浙江省邮政储蓄银行通过购买建设债券和拆借资金等方式,为国家级大型农业基础建设和农业开发项目融资;第二方面是浙江省省级邮政储蓄银行专门为本地区大型涉农的项目提供融资服务;第三方面是浙江省基层邮政储蓄银行积极实现业务创新,确保回流资金的方式多样化,例如开办小额抵押贷款、质押贷款、保证贷款和小企业联保贷款以及担保类贷款等,并根据当地条件试办对农户的直接贷款;
第四,极力发展保险、证券和代收代发等成本较低的中间业务。
(四) 改进支农方式
针对农户贷款额小、面广、量大的特点,浙江省农村信用社要继续增加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的投放,完善小额信贷机制,开展现场放贷,设立“贷款专柜”,简化手续,采取“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办法。具体如下:第一是继续完善小额贷款“入乡”、“入户”实施策略,将新时期小额贷款支农方式带到每家每户,让农户切实了解涉农贷款真正意义。第二是简化小额贷款繁琐手续,开通便捷渠道,让农户及时收到涉农贷款,做到有效、便捷、快速的服务理念。第三是加大小额贷款投放比例,针对浙江省农村涉农贷款作出合理预算,不断增加涉农贷款比例,使浙江省农村金融需求与金融机构供给达到一定平衡状态,以防止金融供给与需求协调。此外,推出农户联保贷款支农模式,不断推出便捷支农模式为主导的涉农贷款模式,以让农户切实获得涉农贷款的经济效益[8]。
参考文献
[1] 张 飒,徐益平.首个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启动,引导民资建立社区银行[N].东方早报.2013-05-18.
[2] 黄 鹤.浅谈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问题[J].商.2013,(01):136.
[3] 郭浩达.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J].中国金融.2014,(05):12-14.
[4] 王 彬.中国金融体系的功能缺陷与制度创新[M].金融体系改革.2013,(6):246.
[5] 张祖军.论农村金融服务均等化[J].上海农村经济.2014,(07):32-34.
[6] 黄移新.浅谈农村金融服务的问题研究及对策——基于某市农村金融现状分析[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4,(7):75-77.
[7] 张 乾.浅谈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现存问题及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23):222.
[8] 丁 红.我国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存在问题及对策[J].北京农业.2013,(33):343.
作者简介:任蓓蕾(1992-),女,河南信阳人,云南民族大学金融学硕士研究生,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方向。
关键词:农村金融;浙江省;金融服务体系
一、引言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政策性金融、商业金融、合作金融等分工合作、密切配合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浙江省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还非常薄弱,农村金融供应不足,农村经济发展中金融控制的特征仍然较为显然,在引导和拉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长久以来,政府一直没有放弃努力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是在政府更好的服务指导下,以“三农”为中心,继续扩大,但由于多种原因,改革的效果并未达到理想。尽管政府多次强调,农村金融服务组织机构要靠近农村,服务“三农”,但事与愿违,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一而再,再而三的远离“三农”,促使农村金融服务资源加快流失,农村资金出现严重短缺问题,农村经济的发展陷入窘境。从而使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生存及发展的环境进一步恶化,抑制了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地发展和完善,使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和农村经济大发展陷入窘境。浙江省是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省份之一,近几年来浙江省经济保持较快运行态势,与西部地区部分省份相比,经济发展水平明显。近几年来浙江省农村经济发展也较为迅速[1]。然而,目前浙江省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尚不够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的快速发展,这就愈加突出研究浙江省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性。当前,全省农村金融机构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为继续深化改革,提升改革成效,进而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探讨如何完善浙江省农杓金融服务体系则显得很有必要。
二、农村金融服务相关论述
(一)农村金融服务概述
农村金融服务的准确定义是研究和解决农村金融发展问题的首要前提。虽然,农村金融服务在我国历史不算悠久,但“农村金融服务”作为一个概念被广泛运用,那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事情。而且,长久以来,在“金融即货币资金的融通”的主流金融观基础上。“农村金融”的内涵似乎只要给“金融”和“农村”联系起来就自然的被定义出来。实际上,在我们的国家,“农村金融”的概念就是这样生成的,即“农村金融就是农村的金融”这种看似简单明了,实际却是望文生义、同意反复的定义,这样不仅掩盖了农村金融自身特性,而且使之失去了作为独立范畴存在得逻辑基础。
(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的重要意义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当前我国正在建立现代农村金融服务制度,逐渐形成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有利于充分利用金融手段调配农村资源,促进农村经济和县域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在当前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新形势下,要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首要任务和着力点就是深化改革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县域经济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最基本的运行单元,对带动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和农业增效起着重要作用。
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是顺应农户和农村企业变化的需要。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户接触到的金融业务逐渐增多,懂得的金融知识越来越多,对金融服务的鉴别能力也逐渐增强,银行如果缺乏服务创新,就很难满足农户和农村企业不断变化和增长的需求。农村金融市场逐步开放,农户选择的主动权也越来越大,可供选择的产品和服务越来越多,银行若想赢得农户和农村企业必须进行服务创新。
三、浙江省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
浙江省农村金融需求主体大致可以包括三大类:农户、农村企业和农村各级政府。农户多以家庭为单位的,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基本消费单元,又是独立的生产个体。农户的金融需求是农村金融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农户资金融通对于农村金融的发展和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影响日益扩大。根据农户的收入状况,可以将其分为贫困型、普通型和市场型三大类,不同类型的信贷需求特征又不尽相同:贫困型贷款更多是用于生活救助,额度较小;市场型则倾向于将信贷资金用于一定的专业化生产,所以额度较大。首先,浙江省农村金融机构数量有所增加。其次,浙江农村金融业务呈现新趋势。最后,浙江省小额贷款发展迅速。
四、浙江省农村金融服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主体缺位
浙江省国有商业银行大幅度地撤并农村营业机构,向大中城市进发,致使浙江省商业银行在农村作用相对弱化;作为承担农村政策性金融服务重任的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范围狭窄,只围绕粮、棉、油收购,被称为“粮食银行”,难以体现政策性金融机构组织在农业发展中的支持和促进的作用;此外,浙江省农村缺乏保险机构;邮储只吸人民存款不向外贷款,资金出现严重分流。浙江省农村市场上只有农村信用社一家提供金融服务,农村金融服务的主体明显缺位。此外,浙江省县域金融机构网点从县及县以下撤出,金融机构基层营业网点 撤并减少,无论是信贷支持,还是金融服务,势必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传统的农村金融市场上的三大金融主体中,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业务已全面萎缩[4],浙江省农业银行推行集约化经营战略,信贷领域向城市倾斜,农村金融服务的重任落到浙江省农村信用社一家承担.而凭农信社现有的资金实力、硬件设备、业务品种、服务功能、人员素质等诸多方面,金融提供的支持尚不能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相匹配衔接[2]。
(二)服务品种单一
浙江省农信社除了提供信贷资金外,金融服务品种不多,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多层次的需求。一是从浙江省银行金融服务产品种类、针对人群及贷款规模来看,浙江省银行农村金融业务较多集中在“存、贷、汇”,其他金融产品设计较少,贷款品种主要集中在农垦、县域的农户和个人,共 24 种,主要包括种植、购置农机具、个人消费等方面的信贷产品;其他金融产品及服务项目:例如理财、网上银行和银行卡业务鲜有办理。二是浙江省银行代理收费业务和票据承兑等中间业务在农村没有开展。三是浙江省的保险在农村开办的品种也不多,致使投保率低和人均保险金额少[3]。虽然浙江省银行农金信贷发展迅速,但是随着省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民的收入逐年增加,农村金融需求的品种和方式呈多样化发展态势,目前的这种服务效率和质量将不能够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金融需求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三)服务总量不足
浙江省农业信贷投入相对不足:一是农村信用社通过拆借和购买有价证券的方式转移资金。随着农村信用社不断推出新的业务和产品,大量的拆借和购买有价证券来吸纳农村资金,直接减少了农村信贷投入。二是邮政吸收的储蓄存款上转移了资金。地方邮政存蓄业务风险小,利息高,农村农户对资金理财缺乏有效管理方式,直接影响农村农户存储额不断增加,也直接减少了农村农户资金用于农业信贷。三是国有商业银行乡镇分支机构的存款上存,而使农村资金向其他行业转移和分流,导致了农村信贷资金来源不足,农业信贷总量投入不足,信贷投入增长落后于经济发展的增长。
(四)服务机制不顺
首先,浙江省的农村经济分散化经营同农村金融集约化发展之间存在着矛盾。目前浙江省的农业生产基本上还是以农户为单位分散经营,农户贷款的发放额小、面广、量大,而浙江省农村金融在向商业化转轨的进程中实行集约化发展战略,这使浙江省农业发展中的经营分散化与金融服务集约化目标产生冲突[4]。
其次,农业产业化与农村金融服务专业化的发展步调不一致。在市场的导向下,浙江省各地出现了不同层次的农业产业化趋向,而农村金融机构却不能提供相配套的信贷、进出口结算等专业化服务,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最后,当前浙江省的农村经济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呈现日益扩大及多元化的趋势,但农村金融服务不论是在体制设计,还是在产品、服务的需求满足程度上都存在着缺陷。
五、改善浙江省农村金融服务的对策
(一)进一步加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加快浙江省的农业发展银行改革,扩大其业务范围,增加农业开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中长期信贷业务。浙江省按照区域内多元化农村金融服务需求,建立起以农业贷款为主体、农村小企业和农村消费贷款为两翼的信贷支农服务体系,构建稳定的农村金融服务层次和客户群体。按照建立多元化、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目标。对条件成熟的县级地方进行审批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改变浙江省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一元化格局,促进农村地区形成多元化投资、种类多样、治理灵活和覆盖面广的银行业服务组织体系[5]。
二是加快浙江省的农信社改革,建立规范化的合作金融体制,完善服务功能,为“三农”提供快捷、优质的金融服务。浙江省农信社应结合网点特点及现代银行建设、便民服务要求,推进网点差异化管理,以点带面,提升网点服务营销能力和竞争能力[6],大大改善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环境。推动农村金融服务创新。
三是浙江省实行放开管制,允许设立民营银行,增加为“三农”服务的金融机构。支持和鼓励民营银行到各个乡镇开设网点,加大投放农业资金贷款,缩短客户排队等候时间,解决客户排队问题,民营金融机构要在注重自身发展同时,既兼顾社会效益,也科学确立市场定位[6]。
(二)创新金融产品
浙江省银行业应以产品创新为突破口,结合农村经济开发的特点,主动对接农村融资需求,在“成本可算、風险可控”前提下,开发大量的金融产品如汇款、支付、银行卡、保险、证券、信托、租赁、期货等,创新金融产品[7]。一是可以借鉴国外小额信贷的成功经验,鼓励金融机构在小额信贷工具上不断创新;二是充分发挥各种类型合作组织、行业协会的作用,将小额贷款的投放与提供完善的农村金融服务结合起来;三是充分利用商品交易所,推出适合农村经济需求的避险交易工具与套期保值工具。
另外,尽快开发一些低费率、广覆盖的保险服务产品,特别是要推出进城务工民工的保险险种[7]。以前的政策主要保护是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合同的工作人员,浙江省现在应该对自主就业的,从事个体经营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由于没有用人单位,参保将由个人承担全部缴费,经济上难以承受,对这一部分群体,推出新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要充分发挥社区功能,大力宣传保险的重要和好处,鼓励其参加新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三)建立农村资金回流机制
一是扩大浙江省农村信用社存款利率浮动幅度,增强其组织资金的能力。根据浙江省实际情况,农村信用社存款利率适当浮动,推出一定的存款奖励机制,调动农户储蓄积极性。同时制定支农资金管理法规,规范和引导民间金融活动,激活农村金融市场活力,引导社会资金向农村市场流动,壮大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资金实力;
二是中国人民银行增加对农村信用社再贷款,加大农村信用社支农力度 为提高农村信用社的资金实力,支持农村信用社改善经营环境,改进金融服务,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浙江省级人民银行应该决定将邮政储蓄机构今年在县和县以下吸收并存入人民银行的居民储蓄存款,以再贷款方式借给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民开展生产经营;
三是进一步建立完善中国邮政储蓄把资金向农村回流的机制。邮政储蓄把资金回流农村必须按照“稳步推进”的原则,制定健全的资金回流政策,明确邮政储蓄存款的使用范围。逐步实现邮政储蓄把资金向农村回流,拓展邮政储蓄向农村回流资金的渠道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方面是浙江省邮政储蓄银行通过购买建设债券和拆借资金等方式,为国家级大型农业基础建设和农业开发项目融资;第二方面是浙江省省级邮政储蓄银行专门为本地区大型涉农的项目提供融资服务;第三方面是浙江省基层邮政储蓄银行积极实现业务创新,确保回流资金的方式多样化,例如开办小额抵押贷款、质押贷款、保证贷款和小企业联保贷款以及担保类贷款等,并根据当地条件试办对农户的直接贷款;
第四,极力发展保险、证券和代收代发等成本较低的中间业务。
(四) 改进支农方式
针对农户贷款额小、面广、量大的特点,浙江省农村信用社要继续增加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的投放,完善小额信贷机制,开展现场放贷,设立“贷款专柜”,简化手续,采取“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办法。具体如下:第一是继续完善小额贷款“入乡”、“入户”实施策略,将新时期小额贷款支农方式带到每家每户,让农户切实了解涉农贷款真正意义。第二是简化小额贷款繁琐手续,开通便捷渠道,让农户及时收到涉农贷款,做到有效、便捷、快速的服务理念。第三是加大小额贷款投放比例,针对浙江省农村涉农贷款作出合理预算,不断增加涉农贷款比例,使浙江省农村金融需求与金融机构供给达到一定平衡状态,以防止金融供给与需求协调。此外,推出农户联保贷款支农模式,不断推出便捷支农模式为主导的涉农贷款模式,以让农户切实获得涉农贷款的经济效益[8]。
参考文献
[1] 张 飒,徐益平.首个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启动,引导民资建立社区银行[N].东方早报.2013-05-18.
[2] 黄 鹤.浅谈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问题[J].商.2013,(01):136.
[3] 郭浩达.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J].中国金融.2014,(05):12-14.
[4] 王 彬.中国金融体系的功能缺陷与制度创新[M].金融体系改革.2013,(6):246.
[5] 张祖军.论农村金融服务均等化[J].上海农村经济.2014,(07):32-34.
[6] 黄移新.浅谈农村金融服务的问题研究及对策——基于某市农村金融现状分析[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4,(7):75-77.
[7] 张 乾.浅谈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现存问题及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23):222.
[8] 丁 红.我国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存在问题及对策[J].北京农业.2013,(33):343.
作者简介:任蓓蕾(1992-),女,河南信阳人,云南民族大学金融学硕士研究生,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