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型伞兵空降战车揭秘

来源 :海事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sn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军方于1975年就提出研制“超轻型坦克”的设想,并在1976年组成设计团队,1977年研制成首辆代号为WZ-141的原型车。基本设计有两个型号,分别安装反坦克导弹与无坐力炮,其概念与德国的“鼬鼠”空降战车相似,并于1980年将两辆WZ-141交予空降兵试用,进行AN-12运输机搭载陆上试验。
  WZ-141若按照原计划研发顺利进行,可在1985年列装,但因20世纪80年代国际战略环境改变,中国的外患问题不再显得突出,在邓小平以缩减军费换取国家经济发展的大战略之下,中央停止了WZ-141的研发工作,空降兵装备国产空降战车的计划被推迟了20年。90年代中后期,台海局势转趋严峻,促使中国空降兵现代化装备提上议事日程,1996年中国向俄国购买BMD-3伞兵战车,不久也开展了国产伞兵战车研发。
  空降战车一般被军事迷简称之为“伞战”,取其伞兵战车之意。
  据披露,新型“伞战”由动力室、驾驶室、战斗室、兵员室四个部分组成,驾驶室在车首左侧,动力室于车首右侧,战斗室则位于车体中央,采用炮塔式结构,装有1门小口径机炮及反坦克导弹发射器1具,乘员3人,载员至少4人。乘员分布与BMD系列完全不同,车首驾驶室1人(驾驶员),车长位于驾驶员后方,炮塔由1名炮手操作,这是中国履带装甲车的一贯布局,兵员室则设在尾部,可以容纳约4名步兵。
  “伞战”的后门采用一扇门板的简单设计,比较轻巧。就车体的布局来说,新“伞战”没有俄系的标新立异,反而承传着许多如六三式、八九式等早期中国装甲车的味道。
  新“伞战”的武器系统集中于新型的单人机炮塔,主炮是一门30毫米机炮,该炮采用链式供弹,备有125发穿甲弹、225发榴弹,对地有效射程4000米,对空有效射程2500米,总体设计与俄国的2A72相同,中国在取得生产权后进行了适应性改良。
  “伞战”装备的反坦克导弹系统置于炮塔右上方。令人惊讶的是,新“伞战”采用的反坦克导弹竟然是20多年前WZ-141配备的“红箭73”。中国陆军反坦克导弹经过多年的发展,早已有更先进的“红箭8”、“红箭9”装备部队。“红箭73”与“红箭8”相比,虽然弹体重量差不多,但“红箭8”连弹筒重达25公斤,连发射筒几乎等于“红箭73”长度的1.5倍。空降战车的空间寸金寸土,若使用“红箭8”则持续作战能力明显比“红箭73”要低,在空降战斗中,部队一旦着陆则难以再获得补给,采用“红箭73”,可以说是在弹药数量与性能之间的取舍。
  “红箭73”C型的垂直破甲厚度达850毫米,射程3000米,对抗第二代坦克,其射程与破甲能力已绰绰有余。在中越自卫反击战中,“红箭73”在攻击工事、火力点等方面表现非常出色。针对城市发展比例较高地区作战环境,“红箭73”在巷战中也可支援步兵作战。
  新型“伞战”另有同轴机枪设于主炮左侧,可能是中国空降兵常用的八零式7.62毫米通用机枪,该型机枪仿自苏联的PK(车载~PKT)式机枪,性能亦大致相若。
  
  防护装甲
  
  为适应空降作战需要,“伞战”在防御方面必然要作出牺牲,“伞战”的车体由铝合金装甲组成,车重9吨左右。笔者认为新“伞战”并不会采用如德军“鼬鼠”式一样薄如蝉翼的钢装甲车体,把武器设计得像艺术品一样精细,因为这显然不是中国的风格。
  除了车体采用铝质装甲作基本防御以外,新“伞战”车身两侧似乎还加装了一层附加装甲,按其厚度推测,塑料、陶瓷装甲或反应装甲的可能性都很低,笔者认为是一层钢质附加装甲,与铝质车身形成双硬度复合装甲,增加对抗动能弹丸打击的能力。就“伞战”整体的装甲性能而言,笔者认为车首能抵御12.7毫米机枪弹、两侧可防御7.62毫米钢弹应是一个合理的水平,炮塔的防御能力可能会比车体更好一些。
  “伞战”的炮塔两侧还有两组共6门八四式76毫米电动弹药发射器,一般用作施放烟幕弹,也可以发射榴霰弹,类似二战时“虎”式坦克上的“S雷”,这套电动烟幕装置主要是用于干扰反坦克导弹,一般还会搭配一套红外警报装置。
  目前暂时还没有新“伞战”动力装置的数据资料。不过一般估计,新“伞战”的战术机动能力与BMD-3理应相差不远,新“伞战”的发动机功率大约是350匹马力左右,最高时速70公里以上,若以其车重9吨计算,则单位功率是39马力/吨,履带接地长约3米,单位压力约50千帕,机动性可说是非常优异,发动机应是气冷式。中国近年自行设计的装甲车,不论是轮式或是履带式,多采用德系的气冷式发动机。
  两栖能力方面,新“伞战”可以以浮渡方式横越河流,笔者相信它是采用履带划水,而不是BMD系的喷水装置。采用前置发动机布局的新“伞战”,如要装置喷水发动机,则必须加装一套传动系统连接尾部的喷水装置,为了两栖能力的加强而牺牲宝贵的重量与空间,显然是得不偿失。
  笔者推测,新“伞战”的悬挂系统采用液压悬挂,可以随时将车身高度降低400毫米左右,故此负重轮间距较大,在空投作业时可以把负重轮收起。就公开的照片上可知,新“伞战”有负重轮5对、托带轮3对,整个行走装置都是全新设计的,这方面没有太多同代车的痕迹。
  另外履带的材料也是各国空降战车的研究课题,战斗车辆履带可以重达数吨,故“伞战”的履带必定使用了一些减重技术。20多年前WZ-141的研发方案中即有塑料履带的计划,但当时还没有到达实用阶段,原型车还是用金属履带,新“伞战”似乎也同样没有使用全塑料履带。
  
  着陆系统
  
  中国空军因增购伊尔-76型重运输机而广受外界关注,伊尔-76能够一次空降一个营的伞兵或三辆BMD,无疑是“伞战”的最佳载台,不过中国空军所拥有的伊尔-76并不多,它们还要担负空军航空兵地勤装置的空运任务,加上其巨大的躯体,并不适合高危的第一波战斗,空降战役的主力,显然还是运-8、运-7甚至运-5,为了保持战术弹性,新“伞战”应是以运-8实施空投为设计标准。
  在空投伞兵战车方面,俄国人累积了大量经验,并研制了好几种空投装置,常用的有PRSM和BPS两种,两者最大差别在于其缓冲装置。PRSM系统是在车辆即将着陆时利用触发杆起动火箭制动装置,形成反推力,减小着陆速度,保障车辆及随车空降乘员的安全。BPS则是在战车着陆前,在车底部打开一个气囊,在气囊触地、排气的过程中,抵消着陆的冲击力。
  解放军有操作BMD-3的经验后,开始了研发国产重装空投系统的工作,并于2003年由宏光公司研发成 功。其工作原理与俄式BPS气囊系统类似,使“伞战”具有全员空投能力,此系统由多个降伞组成,与PKSM火箭系统的单主伞方式有明显差异。虽然如此,但细看新“伞战”车上的各种接口,不难发现车首尾有为装置触发杆而预留的圆形接口,触发杆是使用火箭缓冲所必要的,故新“伞战”似乎并未排除使用火箭系统的可能性。
  
  空降战术
  
  不可否认,新“伞战”有某些地方都参考了BMD系列,BMD系列的设计非常怪异,步兵几乎是环绕着炮塔而坐,优点是车辆的重心不会因为载员的增减而改变,但兵员室的使用弹性极低,BMD主要是考虑乘车作战为主,步兵出入不大方便。
  国产“伞战”完全放弃这种布局,而采用传统的后置兵员室设计,兵员可以快速上下,沟通比较方便,兵员室也可用于运输物资或抢救伤员。由于发动机置于车首,有利保护载员,这方面的考虑似乎更接近西方。新“伞战”还是以兵员下车作战为主要考虑,但新“伞战”并非不排除兵员在车内发挥火力。空降作战中可能车辆一着陆即被敌军包围,故新“伞战”留置了六个射击孔,连驾驶员后方的车长席也有射击孔。因为中国陆军的步兵战车车长都兼任班长,很多情况下班长都是在车上指挥步兵下车作战,多设一个射击孔也有道理。但以车长席的空间来看,对外射击只得使用九五式步枪。
  在新型伞兵战车问世之后,中国是否应该如美国一样发展一种类似M-8的空降轻型坦克?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美国当初放弃M-8的主要原因是价格问题,当时M-8的价格与M-1主战坦克相近,而且这类装甲车使用单位少、用途特殊,订单肯定比一般伞兵战车要少,价格几乎是绝对低不了。不过现时俄国已经在BMD-3的基础上发展出2S25驱逐战车,其主炮与T.72的125毫米炮同级,新“伞战”一类前置发动机的车体,衍生出指挥车、运输车、防空车、自行火炮都没有什么大问题,但要改良出类似M-8或2S25的车辆似乎有点困难。如果解放军有增强空降兵突击力量的需求,购买一定数量的2S25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能使空降师的战斗力更接近机步师的水平。
  随着国际形势趋于复杂,“伞战”的舞台可能不止于台湾,由于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升,在全球的维和任务,或出兵援助邻近的中亚、东南亚友好国家之可能性很大。伞兵战车使空降部队的战斗力大幅上升,只要空运能力能解决,中国将可以迅速部署1~2个机械化空降师,对亚洲安全稳定起正面影响的作用。
其他文献
2007年底,日本亲潮级第二艘也是最后一艘潜艇将建成服役,而下一代潜艇——2900型潜艇的发展计划也已浮出海面。2900型的水面排水量为2900吨,水下排水量近3300吨,与柯林斯级和基洛级相差无几。该级艇从设计时便计划装备AIP系统,是日本第一批真正的AIP潜艇。日本在2004年底开工建造该级艇,2008年底首艇将服役。    “朝潮”号的试验    2001年11月,经过改装而装备了斯特林发动
期刊
编者按:本文编译自美国联邦研究所一篇题为《2050年未来舰队——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文章,作者是格伦里·维克。作者认为,中国海军现在虽然仍是一支近岸防御的“褐水”部队,但是中国海军通过战略转型,克服存在的不足,实施部队现代化计划,到2050年时,中国海军将成为一支真正的“蓝水”海军。本刊刊登此文并不代表同意或证实其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当前,中国海军虽然从俄罗斯和其他国家采购了先进战舰、潜
期刊
我国第四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发射成功    2月3日零时28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北斗导航试验卫星送入太空。  约24分钟后,星箭分离。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卫星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说,这次我国发射的是第四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前三颗北斗导航卫星分别于2000年10月31日、12月21日和2003年5月25日发射升空。北斗导航试验系统运行
期刊
在世界军兵种之林中,海军陆战队是一个非常特殊、声名显赫的兵种。它是由诸兵种合成、能实施快速登陆和担负海岸、海岛防御或支援任务的两栖作战部队。  世界上第一支海军陆战队是由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在1537年建立的。后来,美国、苏联、英国、法国等先后拥有了自己的海军陆战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海军陆战队在诺曼底、硫磺岛、冲绳等登陆作战中所向披靡,战功卓著,从而以“攻击力最强的军队”著称于世。  美国“海豹”
期刊
1999年,韩国陆军装备了自行研制的K9“雷声”(Thunder)52倍口径155毫米自行式榴弹炮,成为亚洲第一个、世界第二个正式装备52倍口径155毫米自行榴弹炮的国家。“墙内开花,墙外也香”,除了在2001年8月与土耳其签订的价值10亿美元的K9火炮出口合同外,K9连同法国的“恺撒”及瑞典的FH77已赫然出现在亚太地区国家陆军优先考虑采购的新型重型火炮系统清单中。韩国K9自行式榴弹炮已经冲出亚
期刊
编者按:本文原载日本《世界舰船》。本刊发表此文并不表示本刊赞同或证实其观点,仅供读着参考。    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作战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其中,尤为引人注意的是为了完成从大陆国家到海洋国家的转变,中国海军的实力以令人吃惊的速度提升。  中国海军自创建以来,军舰和武器装备都是先接收原苏联海军的大量援助,然后逐渐实现国产化的。此外,有时也通过仿制欧美的装备来提高自身的武器
期刊
美国陆军航空兵在美国陆军部队构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为了适应世界军事变革的需要,美国陆航正在加强现代化建设,以为陆军部队提供在任何战场都能够打得赢的空运和机能能力、态势感知能力以及所需火力。    齐全的机型种类    美陆军航空兵共有直升机5300多架。其中集团军属航空旅编有各型直升机170架,航空团编有114架;军属航空旅编有409架;空中突击师属航空团编有360架;装甲师和机械化步兵师
期刊
法国陆军航空兵(简称“法国陆航”),其前身曾在1794年弗勒鲁斯(Fleurus)战役中采用军用汽艇观察员立下过卓越功勋,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过炮兵观察员的辉煌经历。二战后的1954年11月,法国陆航正式成立。此后,陆军航空兵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它不仅在法国的领土上,而且多次出现在欧洲中部及海外领地。近几年,随着新型直升机的研制和发展,法国陆航的攻击力和机动性大增,已成为应付反恐和突发事件的利剑
期刊
近年来,美国、日本媒体频繁炒作“中国威胁论”,中国引进第三代喷气战机的佼佼者俄制苏霍伊27和苏30型,国产歼-10以及新型“飞豹”歼轰-7A列装等,都成为其渲染的内容。今年初,美国新研制的代号“猛禽”的F-22隐形战机刚服役,便首先进驻关岛,明显以中国为主要目标,并显示出在战机方面对他国又保持了领先一代的优势。不过,美国国防部抛出的《2006年中国军力报告》却提出了一种担心,认为:“中国空军将采取
期刊
德军已见雏形的“未来步兵”,不同于美军所炫耀的“1个人的陆军”,也不像英、法以单兵为基础的士兵系统,而是一个以“10人班”为基本单元的作战系统。  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德国就提出了“未来步兵”(IDZ)的概念,只是根据变化了的国际军事形势和步兵担当的新角色,提高未来步兵的五大能力——突击能力、机动能力、生存能力、耐久能力和指挥能力。经过几年的努力,德军于1997年11月在哈默堡步兵学校进行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