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管税,既是解决当前税收管理问题的有效措施,也是税务部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长远性基础工作。新形势下,如何推进信息管税,实现业务与技术的最佳结合,从而带动税收征管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发展,是信息管税的工作目标。本文从信息管税的概念和必要性入手,提出了推进信息管税的办法和思路。
关键词:信息管税;必要性;措施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1)02-110-02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税源结构的不断变化及税收工作的快速变革,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矛盾日益突出。国家税务总局宋兰副局长提出的“信息管税”思路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信息管税”的含义
信息管税,是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为重点,以对涉税信息的采集、分析、利用为主线,树立税收风险管理理念,完善税收信息管理机制,健全税源管理体系,加强业务与技术的融合,提高税收征管水平。信息管税体现了以信息化带动征管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抓住了信息这个税收管理的关键因素,是逐步破解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这一征管难题、全面提高税收征管工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二、实行“信息管税”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纳税人数量不断增加,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经营模式也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加之税收管理人员业务水平的差异性,征管力量相对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征管模式已很难适应新形势下的税收征管需要。因此,推行信息管税是税收征管改革的必然趋势,是税收管理走向科学化、精细化的必由之路。
(一)实行“信息管税”是适应税收征管形势的需要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纳税户呈不断上升趋势,纳税户每年以6%-10%的比例在增加。据统计,2008年底全国纳税人2157万(法人),全国税收管理员国地税各大约10万,人均管户超过200户,有的地市人均管户超过1000户,最多的3500户;纳税人经营方式日趋复杂,其经营流动性从跨地区、跨行业到跨省、跨国,企业集团大量涌现,电子商务等新的经营方式大量出现。靠单一管户、人盯人、人海战术、手工收税等传统管理方式,已无法满足工作的需要。并且,手工操作存在不规范,人为主观因素控制大,稽查困难等诸多问题。因此,发挥计算机在税务工作中的作用,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管税已经势在必行。
(二)实行“信息税管”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途径
目前,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征管存在漏洞、纳税人申报资料质量不高等问题依然突出。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不仅造成税收留守,而且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和虚耗,一方面纳税人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各种偷逃避税方案,或对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方式进行无谓的调整。另一方面作为征税人的税务部门,为了防止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税收流失的发生,减少偷逃税,不得不额外增加各种软硬件设施,增加更多的征管人员和稽查人员,导致税收征管成本增加。因此这就需要“信息税管”工作由原来“信息单一”向“信息共享”的根本性转变,形成数据共享机制,并整理归集和科学分析信息数据,注重把握不同数据之间的勾稽关系,通过人机结合对比校验数据等方法逐步解决上述问题。
(三)实行“信息管税”是与国际化接轨的需要
在世界各发达地区,税务部门都十分重视对计算机税务软件的开发、管理和利用,美国国内收入局耗资100多亿美元对信息系统进行改造,已经搞了十年。英国税务局也投入70亿欧元,对信息系统进行升级改造。这些信息系统是将信息化引入税收管理的各个领域。计算机技术代替手工劳动,既能有效的降低税收成本,又能提高税收工作效率。同时计算机申报、录入,可以使税务人员从填写大量的税票、编制报表等繁琐的事物中解脱出来,并且便于查询历史记录,提高了税务征管的质量和效率。
三、推进信息管税的措施
(一)提升人员素质,确保信息管税的顺利实施。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是一个组织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事业发展的根本。一是要内强素质,注重能力提升。分批、分层次信息管理相关人员组织集中培训。除重点辅导征管信息系统运用相关知识以外,安排信息技术人员对信息管理进行信息库相关指标的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二是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健全岗能匹配机制。建立岗能匹配动态管理,及时调整岗能匹配的适合度。根据工作发展变化和个人能力变化适时对人和事进行调整和安排,继而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对原来的岗位职责进行调整,使之随时符合形式的变化。通过定期对各能级管理人员开展能级评定工作,同时与教育培训和绩效评价相结合,及时掌握其在工作岗位上的表现和素质能力的变化,为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提供客观依据。三是探索绩效考核途径,营造良好竞争氛围。合理确定评价指标。要以突出工作效能、考核工作实绩为出发点,以“二八定律”为原则选取能够考察管理人员在信息管理工作岗位上的主要实绩的关键指标,避繁就简,突出简约和使用,使考核简便易行,为广大干部所认可接受。
(二)抓好信息采集和共享。强化信息采集和管理。及时、完整、真实的信息是建立企业信息库的保证。依靠先进的管理和技术手段,严把数据采集关,重点保证征管核心系统对企业申报资料和财务报表的及时、完整、真实采集;要结合数据分析和管理等工作,做好数据修正和垃圾数据清理,确保数据质量。要积极推进部门信息共享,企业信息库建立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资料积累的连贯性、信息传递及时性、共享性,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因此,我们需要制定企业信息库共享使用制度,以提高信息库的利用率,使信息传递得到快速反馈。保证做到国税、地税之间以及内部上下级各部门、各环节之间,税务与财政、海关、工商、质检、公安、金融、保险等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使信息库的共享不至于成为一纸空话。
(三)强化信息分析利用。要强化征管基础工作,深化纳税评估。首先要加强预警分析,提高评估的准确率。税务机关要分析本地区特别是重点税源户的征管状况,并将发现的问题按地区、行业逐级向下深入分析到具体纳税人和具体管理环节,形成面、线、点有机联系、逐级递进的分析机制,为基层纳税评估提供按源和指导。其次要注意摸索规律,建立和应用评估模型和案例。要逐步建立起覆盖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评估模型和指标体系。三是要注意评估成果的使用。评估中发现纳税人的一般性问题,应提醒纳税人自我纠正,并改进税源监控措施,发现纳税人涉嫌逃避缴纳税款违法行为的,要移交稽查部门查处,坚决杜绝“以评代查”;稽查部门也应及时将稽查结果反馈给税源管理部门,落实以查促管。
(四)建立税企定期信息交流制度。税企之间的定期信息交流既要“走出去”,也要“请进来”,方能深入了解重点税源企业情况。一方面,税源管理岗及税收分析岗应经常深入重点税源企业,实地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和税收动态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另一方面,基层税务分局也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召开重点税源企业负责人、财务人员会议,听取情况介绍,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分析影响税收收入的因素。这种交流应结合重点税源企业税收调查工作一起进行,每次交流结束后应将收集回来的信息形成表格数据及相应文字分析材料,作为重点税源企业信息库必须录入的资料。
(五)加强信息管税的配套措施。一是明确相应的统筹管理机构职责。制定对企业管理的业务说明,使相关人员明确其岗位职责;监督和落实相关人员按时保质收集各项指标信息,确保收集的信息完整、真实、准确,并按照要求补充录入软件,对变动信息要及时补充、更新,使信息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对企业信息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不断改善信息管理方法。二是建立信息录入、维护及监控机制。企业的基础资料和经营策略分析数据由税源管理岗按规定的时间和格式收集录入完成;税源分析数据,如:税收分析表、预测表、税源调查表等表格及相应的文字分析,需要每月或每季按时录入信息库;从其他渠道收集的企业生产经营等信息也应当及时录入,并更新原有数据;企业信息的录入和维护应纳入考核机制进行考核,以监控对企业信息管理的进度和质量。
四、结语
信息管税是税收管理工作思路的重大变革,必将对税收管理理念、制度机制、业务流程、资源配置等产生重大影响。它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从理论指导实践,再由实践上升到理论,并继续由新理论指导新实践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信息管税,作为税收征管改革的新思路,必将对未来的税收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信息管税;必要性;措施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1)02-110-02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税源结构的不断变化及税收工作的快速变革,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矛盾日益突出。国家税务总局宋兰副局长提出的“信息管税”思路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信息管税”的含义
信息管税,是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为重点,以对涉税信息的采集、分析、利用为主线,树立税收风险管理理念,完善税收信息管理机制,健全税源管理体系,加强业务与技术的融合,提高税收征管水平。信息管税体现了以信息化带动征管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抓住了信息这个税收管理的关键因素,是逐步破解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这一征管难题、全面提高税收征管工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二、实行“信息管税”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纳税人数量不断增加,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经营模式也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加之税收管理人员业务水平的差异性,征管力量相对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征管模式已很难适应新形势下的税收征管需要。因此,推行信息管税是税收征管改革的必然趋势,是税收管理走向科学化、精细化的必由之路。
(一)实行“信息管税”是适应税收征管形势的需要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纳税户呈不断上升趋势,纳税户每年以6%-10%的比例在增加。据统计,2008年底全国纳税人2157万(法人),全国税收管理员国地税各大约10万,人均管户超过200户,有的地市人均管户超过1000户,最多的3500户;纳税人经营方式日趋复杂,其经营流动性从跨地区、跨行业到跨省、跨国,企业集团大量涌现,电子商务等新的经营方式大量出现。靠单一管户、人盯人、人海战术、手工收税等传统管理方式,已无法满足工作的需要。并且,手工操作存在不规范,人为主观因素控制大,稽查困难等诸多问题。因此,发挥计算机在税务工作中的作用,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管税已经势在必行。
(二)实行“信息税管”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途径
目前,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征管存在漏洞、纳税人申报资料质量不高等问题依然突出。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不仅造成税收留守,而且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和虚耗,一方面纳税人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各种偷逃避税方案,或对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方式进行无谓的调整。另一方面作为征税人的税务部门,为了防止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税收流失的发生,减少偷逃税,不得不额外增加各种软硬件设施,增加更多的征管人员和稽查人员,导致税收征管成本增加。因此这就需要“信息税管”工作由原来“信息单一”向“信息共享”的根本性转变,形成数据共享机制,并整理归集和科学分析信息数据,注重把握不同数据之间的勾稽关系,通过人机结合对比校验数据等方法逐步解决上述问题。
(三)实行“信息管税”是与国际化接轨的需要
在世界各发达地区,税务部门都十分重视对计算机税务软件的开发、管理和利用,美国国内收入局耗资100多亿美元对信息系统进行改造,已经搞了十年。英国税务局也投入70亿欧元,对信息系统进行升级改造。这些信息系统是将信息化引入税收管理的各个领域。计算机技术代替手工劳动,既能有效的降低税收成本,又能提高税收工作效率。同时计算机申报、录入,可以使税务人员从填写大量的税票、编制报表等繁琐的事物中解脱出来,并且便于查询历史记录,提高了税务征管的质量和效率。
三、推进信息管税的措施
(一)提升人员素质,确保信息管税的顺利实施。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是一个组织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事业发展的根本。一是要内强素质,注重能力提升。分批、分层次信息管理相关人员组织集中培训。除重点辅导征管信息系统运用相关知识以外,安排信息技术人员对信息管理进行信息库相关指标的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二是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健全岗能匹配机制。建立岗能匹配动态管理,及时调整岗能匹配的适合度。根据工作发展变化和个人能力变化适时对人和事进行调整和安排,继而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对原来的岗位职责进行调整,使之随时符合形式的变化。通过定期对各能级管理人员开展能级评定工作,同时与教育培训和绩效评价相结合,及时掌握其在工作岗位上的表现和素质能力的变化,为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提供客观依据。三是探索绩效考核途径,营造良好竞争氛围。合理确定评价指标。要以突出工作效能、考核工作实绩为出发点,以“二八定律”为原则选取能够考察管理人员在信息管理工作岗位上的主要实绩的关键指标,避繁就简,突出简约和使用,使考核简便易行,为广大干部所认可接受。
(二)抓好信息采集和共享。强化信息采集和管理。及时、完整、真实的信息是建立企业信息库的保证。依靠先进的管理和技术手段,严把数据采集关,重点保证征管核心系统对企业申报资料和财务报表的及时、完整、真实采集;要结合数据分析和管理等工作,做好数据修正和垃圾数据清理,确保数据质量。要积极推进部门信息共享,企业信息库建立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资料积累的连贯性、信息传递及时性、共享性,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因此,我们需要制定企业信息库共享使用制度,以提高信息库的利用率,使信息传递得到快速反馈。保证做到国税、地税之间以及内部上下级各部门、各环节之间,税务与财政、海关、工商、质检、公安、金融、保险等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使信息库的共享不至于成为一纸空话。
(三)强化信息分析利用。要强化征管基础工作,深化纳税评估。首先要加强预警分析,提高评估的准确率。税务机关要分析本地区特别是重点税源户的征管状况,并将发现的问题按地区、行业逐级向下深入分析到具体纳税人和具体管理环节,形成面、线、点有机联系、逐级递进的分析机制,为基层纳税评估提供按源和指导。其次要注意摸索规律,建立和应用评估模型和案例。要逐步建立起覆盖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评估模型和指标体系。三是要注意评估成果的使用。评估中发现纳税人的一般性问题,应提醒纳税人自我纠正,并改进税源监控措施,发现纳税人涉嫌逃避缴纳税款违法行为的,要移交稽查部门查处,坚决杜绝“以评代查”;稽查部门也应及时将稽查结果反馈给税源管理部门,落实以查促管。
(四)建立税企定期信息交流制度。税企之间的定期信息交流既要“走出去”,也要“请进来”,方能深入了解重点税源企业情况。一方面,税源管理岗及税收分析岗应经常深入重点税源企业,实地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和税收动态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另一方面,基层税务分局也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召开重点税源企业负责人、财务人员会议,听取情况介绍,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分析影响税收收入的因素。这种交流应结合重点税源企业税收调查工作一起进行,每次交流结束后应将收集回来的信息形成表格数据及相应文字分析材料,作为重点税源企业信息库必须录入的资料。
(五)加强信息管税的配套措施。一是明确相应的统筹管理机构职责。制定对企业管理的业务说明,使相关人员明确其岗位职责;监督和落实相关人员按时保质收集各项指标信息,确保收集的信息完整、真实、准确,并按照要求补充录入软件,对变动信息要及时补充、更新,使信息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对企业信息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不断改善信息管理方法。二是建立信息录入、维护及监控机制。企业的基础资料和经营策略分析数据由税源管理岗按规定的时间和格式收集录入完成;税源分析数据,如:税收分析表、预测表、税源调查表等表格及相应的文字分析,需要每月或每季按时录入信息库;从其他渠道收集的企业生产经营等信息也应当及时录入,并更新原有数据;企业信息的录入和维护应纳入考核机制进行考核,以监控对企业信息管理的进度和质量。
四、结语
信息管税是税收管理工作思路的重大变革,必将对税收管理理念、制度机制、业务流程、资源配置等产生重大影响。它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从理论指导实践,再由实践上升到理论,并继续由新理论指导新实践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信息管税,作为税收征管改革的新思路,必将对未来的税收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