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体化”阅读是根据目标和学情,运用立体思维,把单一、平面、静态的阅读转化为多元、立体、互动的阅读,是致力于多层面、多角度、多层次推动学生阅读思维能力发展的新型阅读理念,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深刻的阅读体验。广东番禺中学附属学校进行了立体化阅读的探索—线上整本书共读,以其打破“时空限制”的特性,帮助突破课堂整本书共读时间不足的“瓶颈”,为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一、构建主题式立体阅读书目
阅读书目要注重趣味性和连贯性。比如,学生喜欢自然和动物,可以推荐《昆虫记》;对童话感兴趣,可以推荐《格林童话》。与此同时,书目的选择一定要结合小学生的学段特征,选择的一般基本阶梯是“绘本—桥梁书—文字书”,可以就一个主题或作者系统连贯地阅读,构建小学六年的阅读书目体系,螺旋上升,科学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阅读书目要贴近学生生活,同时兼顾丰富性与经典性。在立体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兼顾文学类作品和科普类书籍。同时,也要注重书目推荐,比如,在阅读《雷梦拉八岁》的同时,我们推荐《神奇校车》《DK儿童科学大百科》等相关书目链接,供有余力的学生继续深入阅读。
阅读书目要渗透情感教育。在阅读书目的选择上,教师要有意识地选择爱国、成长、亲情、友情等主题的作品,让学生体会文本的情感,接受感情的熏陶,提升情感价值观。我们还精心设计学习单,设计有导向的目标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诵读、角色表演,增强情感体验,锻炼共情能力。
二、创设立体阅读情境
构建温馨舒适的家庭阅读区。家庭作为阅读的最重要阵地,教师可以与家长沟通好,充分发挥家庭的作用,打造书香家庭。家长可在家中设置浅阅读区、深度阅读区、立体表现区。浅阅读区用于阅读难度低的读物;深度阅读区适宜安排在安静的位置,以保证学生在阅读的過程中不受干扰;立体表现区展示学生的学习单、思维导图、手工作品等,展现在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想。
创建立体的生活阅读空间。可以通过组织阅读、写作、展览、听讲座、观看音像资料以及参加演出、竞赛、沙龙等多种课下学习活动,把单一、平面、静态的阅读转化为多元、立体、互动的阅读。甚至可以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感受广阔天地的魅力,在农田中、在工厂里、在市场上、在街道中深刻体会所阅读作品的内涵。再通过线上同步语音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地探讨和交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本中的深厚情感,激起情感共鸣。
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充分沉浸在故事情境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创设适宜的阅读情境,将学生带入特定思维情境之中,通过生动讲解、故事引导、多媒体展示等方式激活阅读气氛,让学生在入情入境的学习中充分感受文学作品之美。
三、优化立体阅读方法
组织阶段性活动,利用任务驱动有效推进阅读进程。在阅读的不同阶段,教师可以设计不同难度层次的问题,驱动学生检测阅读成果。比如,初读全文,可以设计针对信息提取、内容梳理的阅读任务;中期设计针对统整内容、加深理解的阅读任务,推动学生重读文本、聚焦角色、对比分析,增进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最终鉴读,在对全文理解较为深刻时,可以设计针对反思评鉴、促进感悟的阅读任务。
善用阅读工具,帮助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理解书中内容、情节及人物关系。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思维导图、人物关系图、情节曲线图、故事山、鱼骨图等阅读“脚手架”教给学生,锻炼学生的“整体思维”。比如,在阅读《玛蒂尔达》时,为了更好地把握其中多彩而各具特性的人物形象,我们让学生设计制作了人物海报,学生在书中提取人物的特征,发挥自己的想象大胆绘画,总结特征,建立起了人物体系。
运用多媒体阅读,深化阅读理解。图片、音乐、电影等资源,包括教师精心制作的阅读微课,可以将阅读作品以更多样、动态、立体的方式加以呈现。比如,在阅读《玛蒂尔达》《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等作品之后,我们都安排了欣赏电影的环节,并让学生比较书本和电影的不同之处。这既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又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在分析比较中提升审美和鉴别能力。
四、构建线上立体阅读模式
第一阶段,导读激发兴趣。比如,我们在《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的导读中,让学生回顾之前了解到的狐狸形象,再猜一猜本书的主人公是谁,引发阅读的期待。在《玛蒂尔达》的导读中,我们由绘本《等我长大》引入,让孩子们带着对长大后生活的憧憬和幻想,走进本书的世界。同时渗透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关注封面、目录、插图等,了解作者的相关创作背景,了解书目的整体信息。
第二阶段,推进研读交流。在了解故事情境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关注文字表达,积累摘抄好词好句,同时带着问题去读、思考。比如,在《玛蒂达尔》的阅读中,我们设置了问题—“你认为作者罗尔德·达尔想告诉父母一些什么?想告诉老师一些什么?想告诉孩子一些什么?”结合书本和生活体验,学生们的思考会更加鲜活和立体。
第三阶段,延伸引发思考。可以调动学生父母共同参与,设计新颖有趣的活动,挖掘书籍的内涵与价值。比如,在《玛蒂尔达》阅读延伸阶段,我们设计了观看电影并邀请家人一起演一演书中的故事情节,并让家长做记者,向孩子提出“你觉得你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大人?”等四个具有思维含量的采访问题。在活动中,学生和家长都进行了换位体验和思考,加深了彼此的理解。教师还可以通过“阅读”链接“写作”,制作相关写作微课。比如,《玛蒂尔达》链接外貌特点写作,《查理和巧克力工厂》链接动作描写写作,让学生细致地学习如何写好外貌和动作,逐个击破,进而提升写作能力。
五、实施多维立体阅读评价
整本书阅读的成效在短时间内难以用标准化试卷的形式进行评测,其评价重心应在于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所发生的诸多变化,健全多元评价的主体,总结问题,及时解决。
在评价过程中,要将语文核心素养与整本书阅读相结合,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态度、阅读成果、阅读能力,以及在整个阅读过程中的综合表现都应被纳入评价的范畴。线上的阅读形式,决定了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要更多地借助家长、社会的教育合力,让他们参与到对成果的评价中,及时向教师反映阅读过程中的问题,以便教师针对问题及时调整阅读策略。
(作者单位:广东番禺中学附属学校)
责任编辑:孙昕
[email protected]
一、构建主题式立体阅读书目
阅读书目要注重趣味性和连贯性。比如,学生喜欢自然和动物,可以推荐《昆虫记》;对童话感兴趣,可以推荐《格林童话》。与此同时,书目的选择一定要结合小学生的学段特征,选择的一般基本阶梯是“绘本—桥梁书—文字书”,可以就一个主题或作者系统连贯地阅读,构建小学六年的阅读书目体系,螺旋上升,科学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阅读书目要贴近学生生活,同时兼顾丰富性与经典性。在立体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兼顾文学类作品和科普类书籍。同时,也要注重书目推荐,比如,在阅读《雷梦拉八岁》的同时,我们推荐《神奇校车》《DK儿童科学大百科》等相关书目链接,供有余力的学生继续深入阅读。
阅读书目要渗透情感教育。在阅读书目的选择上,教师要有意识地选择爱国、成长、亲情、友情等主题的作品,让学生体会文本的情感,接受感情的熏陶,提升情感价值观。我们还精心设计学习单,设计有导向的目标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诵读、角色表演,增强情感体验,锻炼共情能力。
二、创设立体阅读情境
构建温馨舒适的家庭阅读区。家庭作为阅读的最重要阵地,教师可以与家长沟通好,充分发挥家庭的作用,打造书香家庭。家长可在家中设置浅阅读区、深度阅读区、立体表现区。浅阅读区用于阅读难度低的读物;深度阅读区适宜安排在安静的位置,以保证学生在阅读的過程中不受干扰;立体表现区展示学生的学习单、思维导图、手工作品等,展现在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想。
创建立体的生活阅读空间。可以通过组织阅读、写作、展览、听讲座、观看音像资料以及参加演出、竞赛、沙龙等多种课下学习活动,把单一、平面、静态的阅读转化为多元、立体、互动的阅读。甚至可以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感受广阔天地的魅力,在农田中、在工厂里、在市场上、在街道中深刻体会所阅读作品的内涵。再通过线上同步语音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地探讨和交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本中的深厚情感,激起情感共鸣。
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充分沉浸在故事情境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创设适宜的阅读情境,将学生带入特定思维情境之中,通过生动讲解、故事引导、多媒体展示等方式激活阅读气氛,让学生在入情入境的学习中充分感受文学作品之美。
三、优化立体阅读方法
组织阶段性活动,利用任务驱动有效推进阅读进程。在阅读的不同阶段,教师可以设计不同难度层次的问题,驱动学生检测阅读成果。比如,初读全文,可以设计针对信息提取、内容梳理的阅读任务;中期设计针对统整内容、加深理解的阅读任务,推动学生重读文本、聚焦角色、对比分析,增进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最终鉴读,在对全文理解较为深刻时,可以设计针对反思评鉴、促进感悟的阅读任务。
善用阅读工具,帮助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理解书中内容、情节及人物关系。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思维导图、人物关系图、情节曲线图、故事山、鱼骨图等阅读“脚手架”教给学生,锻炼学生的“整体思维”。比如,在阅读《玛蒂尔达》时,为了更好地把握其中多彩而各具特性的人物形象,我们让学生设计制作了人物海报,学生在书中提取人物的特征,发挥自己的想象大胆绘画,总结特征,建立起了人物体系。
运用多媒体阅读,深化阅读理解。图片、音乐、电影等资源,包括教师精心制作的阅读微课,可以将阅读作品以更多样、动态、立体的方式加以呈现。比如,在阅读《玛蒂尔达》《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等作品之后,我们都安排了欣赏电影的环节,并让学生比较书本和电影的不同之处。这既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又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在分析比较中提升审美和鉴别能力。
四、构建线上立体阅读模式
第一阶段,导读激发兴趣。比如,我们在《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的导读中,让学生回顾之前了解到的狐狸形象,再猜一猜本书的主人公是谁,引发阅读的期待。在《玛蒂尔达》的导读中,我们由绘本《等我长大》引入,让孩子们带着对长大后生活的憧憬和幻想,走进本书的世界。同时渗透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关注封面、目录、插图等,了解作者的相关创作背景,了解书目的整体信息。
第二阶段,推进研读交流。在了解故事情境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关注文字表达,积累摘抄好词好句,同时带着问题去读、思考。比如,在《玛蒂达尔》的阅读中,我们设置了问题—“你认为作者罗尔德·达尔想告诉父母一些什么?想告诉老师一些什么?想告诉孩子一些什么?”结合书本和生活体验,学生们的思考会更加鲜活和立体。
第三阶段,延伸引发思考。可以调动学生父母共同参与,设计新颖有趣的活动,挖掘书籍的内涵与价值。比如,在《玛蒂尔达》阅读延伸阶段,我们设计了观看电影并邀请家人一起演一演书中的故事情节,并让家长做记者,向孩子提出“你觉得你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大人?”等四个具有思维含量的采访问题。在活动中,学生和家长都进行了换位体验和思考,加深了彼此的理解。教师还可以通过“阅读”链接“写作”,制作相关写作微课。比如,《玛蒂尔达》链接外貌特点写作,《查理和巧克力工厂》链接动作描写写作,让学生细致地学习如何写好外貌和动作,逐个击破,进而提升写作能力。
五、实施多维立体阅读评价
整本书阅读的成效在短时间内难以用标准化试卷的形式进行评测,其评价重心应在于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所发生的诸多变化,健全多元评价的主体,总结问题,及时解决。
在评价过程中,要将语文核心素养与整本书阅读相结合,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态度、阅读成果、阅读能力,以及在整个阅读过程中的综合表现都应被纳入评价的范畴。线上的阅读形式,决定了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要更多地借助家长、社会的教育合力,让他们参与到对成果的评价中,及时向教师反映阅读过程中的问题,以便教师针对问题及时调整阅读策略。
(作者单位:广东番禺中学附属学校)
责任编辑:孙昕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