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桥梁桩基础施工是整个桥梁工程建设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其工程质量的好坏程度和整座桥梁的质量成正比。由于桩基础主要深埋在地表以下,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地下水位偏高的现象在施工区域普遍存在,控制桥梁桩基础质量的难度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增加,桥梁桩基础的质量最终受到影响和制约,因此,本文研究分析桥梁桩基础施工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进而为桥梁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桥梁;桩基础;施工技术
引言:
由于桩基属于隐性工程,桥梁在建成以后就看不到了,然而桥梁的稳固与否、安全与否、以及使用寿命等几乎都取决于桩基。桩基越稳定桥梁就越安全,反之则公路桥梁的危险系数就越高。尤其是多风、或者是地下地质情况不稳定的区域桥梁桩基施工技术更是显得尤为重要。
一、桥梁桩基施工的前期准备
(1)施工设计详细、合理、科学的设计是一项工程在施工中必不可少的,施工设计是在未施工以前,相关技术人员根据相关国家要求进行论证后形成的技术依据,依据施工设计进行施工,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技术难题。
(2)试验原材料水泥、外加剂、砂石料、钢筋等原材料必须检验合格,配合比设计、钢筋可焊性等试验必须出具试验报告,并上报监理办批复,方可使用。加快申请工地试验室临时资质,以便指导后序工作的顺利进行。
(3)测量经过测量后,通过相关数据做好施工要求。
(4)灌注水下砼灌注前须测定孔深,保证沉淀厚度不大于设计规定。导管采用φ25cm螺旋接口导管,壁厚不低于4毫米,使用前清洗导管丝口,检查导管有无损伤,垫好密封圈并涂上黄油,拼接后进行抗拉和水密试验,合格后再投入使用,导管连接务必做到牢固、顺直、不漏水。由砼中心提供砼料,砼料应有较好的和易性,砼坍落度控制在18-20cm范围内。砼运至现场后,采用砼输送泵将砼泵送至储料斗,利用钻架提升导管和储料斗。连续灌注是确保桩基质量的首要条件,因此灌注前必须认真做好一切浇筑准备工作和应急方案,确保万无—失。首批灌注数量必须确保下料后导管的初次埋深大于1m,正常灌注时导管埋深控制在2-4米,不要埋置过浅或过深,以免影响桩身质量。砼灌注接近钢筋骨架底高程时应保持导管较大埋深,防止因砼冲击造成钢筋笼上浮,在砼顶面超出钢筋底1米以上时,提升导管,恢复正常灌注。在灌注至设计桩顶标高时严格检测,控制灌入量,砼浇注高程高于设计桩顶高程0.5-1.0米,以保证破除桩头后的桩身砼质量。灌注过程中安排专人测量砼深度,计算导管埋置深度,填写灌注记录,对灌注过程中的灌注时间、数量,埋深及故障处理时间等情况进行详细的记载,同时按规范要求认真制作砼试块,精心养护。
二、护筒埋设及质量控制要点
埋设护筒:在施工过程中,护筒通常采用工具式钢护筒,在使用回转钻的过程中,与钻头直径相比,内径要超过其100mm,同时在上部设置1~2个溢浆孔。为了确保护筒埋设位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通常情况下护筒与坑壁之间的空隙通过采用粘土进行填实处理,护筒排浆口与泥浆沟之间保持相通,同时将护筒中心线与桩位线控制在50mm,在粘性土中护筒埋设深度为1.0米,护筒的上口高出地面100~200mm,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泥浆面出现上下浮动防止坍孔,并且确保孔内浆面高出地下水位1.0m以上。一般情况下,护筒埋设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避免在钻孔过程中发生穿孔现象,在钻孔泥浆循环过程中便于放设泥浆泵,同时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可实现由外护筒进行保护等。所以,在埋设过程中,一般采用双护筒方式进行埋设,所谓双护筒就是分为内外两层的护筒。
三、泥浆搅拌
在桥梁工程中,泥浆在稳定地层、支撑孔壁、冷却钻头与钻具等环节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常情况下,根据现有的工程现状,将泥浆分为:人工泥浆是指将水、黏土、添加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配制而成的混合物;原土泥浆在造浆技术方面要求比较低,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成本也相对比较低,施工需求完全可以满足。需要结合实际施工条件和经济技术水平等选择合适的造浆方式,在泥浆搅拌过程中,需要重点掌握泥浆的浓度。泥浆浓度大小要合适,泥浆过稠,钻头施工的阻力和清孔的难度就会大大增加,进而对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反之,排渣的阻力将会大大增加,护壁的效果同时也会明显的降低。
四、钻孔及质量控制
在钻孔初期,需要事先启动泥浆泵和转盘,待空转一段时间后,泥浆输入数量达到一定要求后实施钻进。在钻进过程中,应迅速、安全的接卸钻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因停钻时间过长,造成孔底沉淀;钻进过程中,一方面随时复核钻具长度,另一方面检查钻杆是否发生弯曲。另外,根据土层的实际情况,结合地质资料,对钻进速度进行随时的调整,防止发生塌孔、缩颈及桩孔歪斜现象。
完成钻孔后,对孔深、孔径以及其垂直度进行检查,符合要求后,将1~2袋水泥投入孔内,通过钻锥进行冲击,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使钻孔内泥浆、钻渣和水泥进行混合,形成混合物,然后通过掏渣筒进行掏渣,完成掏渣后,在孔底注入1.1~1.2的稀泥浆进行换浆处理,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利用钻杆在原位进行第一次清孔,当孔底沉渣厚度低于50cm时,安放钢筋笼,安放钢筋笼完成后,在浇筑混凝土的导管进行第二次清孔,完成清孔后及时浇筑混凝土。
五、清孔
在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灌注桩技术应用较为广泛。为了达到满足灌注之前的泥浆比重要求,需要实施两次清孔工作。当钻孔深度达到设计的后,进行第一次清孔。通常情况下通过钻机进行清孔换浆,通常情况下,第一次清孔工作是否符合相应的技术要求,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整体工程的质量,第一次清孔工作不能因为实施第二次清空而被忽略。通常情况下,第一次清孔可以清除大部分沉渣和泥块,因此清孔工作的强度比较大;对于第二次清孔来说,通常情况下采用粗截面导管形式,进而降低冲力。当布置完成钢筋笼与导管后,实施第二次清孔,将这一工序中产生的泥块沉渣等予以清除。在清孔过程中,防止发生坍孔现象。
六、钢筋笼制作与安装
按照设计图纸制作钢筋笼,同时利用螺旋或焊接环形箍筋,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在运输、吊装过程中防止钢筋笼发生变形,并且每隔2米需要加设一道加强箍筋,钢筋的保护层用预制混凝土小圆盘套在加强箍盘上,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下放钢筋碰的过程中出现撞孔壁的现象,同时能够对钢筋笼保护层进行相应的控制。吊起钢筋笼,同时垂直扶正,将钢筋笼沿导向钢管缓缓下放。成孔后立即安放钢筋笼,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孔底回淤。
七、结束语
我们的桥梁需求随着我国建设事业的不断推进而不断提高,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项目也越来越多,而桥梁桩基施工质量关系到桥梁的整体结构,桩基础施工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桥梁桩基工程的质量和进度,是桥梁建设的关键,也影响着桥梁工程交付使用后的安全和质量,在进行桩基施工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意外的情况,要及时采取处理措施,以保证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樊成.桥梁桩基础施工浅述[J].西部交通科技,2011(04).
[2]袁文忠.小议桥梁桩基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1(23).
[3]崔晓军.淺谈各种桩基础及其适用范围[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1(02).
【关键词】 桥梁;桩基础;施工技术
引言:
由于桩基属于隐性工程,桥梁在建成以后就看不到了,然而桥梁的稳固与否、安全与否、以及使用寿命等几乎都取决于桩基。桩基越稳定桥梁就越安全,反之则公路桥梁的危险系数就越高。尤其是多风、或者是地下地质情况不稳定的区域桥梁桩基施工技术更是显得尤为重要。
一、桥梁桩基施工的前期准备
(1)施工设计详细、合理、科学的设计是一项工程在施工中必不可少的,施工设计是在未施工以前,相关技术人员根据相关国家要求进行论证后形成的技术依据,依据施工设计进行施工,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技术难题。
(2)试验原材料水泥、外加剂、砂石料、钢筋等原材料必须检验合格,配合比设计、钢筋可焊性等试验必须出具试验报告,并上报监理办批复,方可使用。加快申请工地试验室临时资质,以便指导后序工作的顺利进行。
(3)测量经过测量后,通过相关数据做好施工要求。
(4)灌注水下砼灌注前须测定孔深,保证沉淀厚度不大于设计规定。导管采用φ25cm螺旋接口导管,壁厚不低于4毫米,使用前清洗导管丝口,检查导管有无损伤,垫好密封圈并涂上黄油,拼接后进行抗拉和水密试验,合格后再投入使用,导管连接务必做到牢固、顺直、不漏水。由砼中心提供砼料,砼料应有较好的和易性,砼坍落度控制在18-20cm范围内。砼运至现场后,采用砼输送泵将砼泵送至储料斗,利用钻架提升导管和储料斗。连续灌注是确保桩基质量的首要条件,因此灌注前必须认真做好一切浇筑准备工作和应急方案,确保万无—失。首批灌注数量必须确保下料后导管的初次埋深大于1m,正常灌注时导管埋深控制在2-4米,不要埋置过浅或过深,以免影响桩身质量。砼灌注接近钢筋骨架底高程时应保持导管较大埋深,防止因砼冲击造成钢筋笼上浮,在砼顶面超出钢筋底1米以上时,提升导管,恢复正常灌注。在灌注至设计桩顶标高时严格检测,控制灌入量,砼浇注高程高于设计桩顶高程0.5-1.0米,以保证破除桩头后的桩身砼质量。灌注过程中安排专人测量砼深度,计算导管埋置深度,填写灌注记录,对灌注过程中的灌注时间、数量,埋深及故障处理时间等情况进行详细的记载,同时按规范要求认真制作砼试块,精心养护。
二、护筒埋设及质量控制要点
埋设护筒:在施工过程中,护筒通常采用工具式钢护筒,在使用回转钻的过程中,与钻头直径相比,内径要超过其100mm,同时在上部设置1~2个溢浆孔。为了确保护筒埋设位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通常情况下护筒与坑壁之间的空隙通过采用粘土进行填实处理,护筒排浆口与泥浆沟之间保持相通,同时将护筒中心线与桩位线控制在50mm,在粘性土中护筒埋设深度为1.0米,护筒的上口高出地面100~200mm,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泥浆面出现上下浮动防止坍孔,并且确保孔内浆面高出地下水位1.0m以上。一般情况下,护筒埋设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避免在钻孔过程中发生穿孔现象,在钻孔泥浆循环过程中便于放设泥浆泵,同时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可实现由外护筒进行保护等。所以,在埋设过程中,一般采用双护筒方式进行埋设,所谓双护筒就是分为内外两层的护筒。
三、泥浆搅拌
在桥梁工程中,泥浆在稳定地层、支撑孔壁、冷却钻头与钻具等环节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常情况下,根据现有的工程现状,将泥浆分为:人工泥浆是指将水、黏土、添加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配制而成的混合物;原土泥浆在造浆技术方面要求比较低,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成本也相对比较低,施工需求完全可以满足。需要结合实际施工条件和经济技术水平等选择合适的造浆方式,在泥浆搅拌过程中,需要重点掌握泥浆的浓度。泥浆浓度大小要合适,泥浆过稠,钻头施工的阻力和清孔的难度就会大大增加,进而对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反之,排渣的阻力将会大大增加,护壁的效果同时也会明显的降低。
四、钻孔及质量控制
在钻孔初期,需要事先启动泥浆泵和转盘,待空转一段时间后,泥浆输入数量达到一定要求后实施钻进。在钻进过程中,应迅速、安全的接卸钻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因停钻时间过长,造成孔底沉淀;钻进过程中,一方面随时复核钻具长度,另一方面检查钻杆是否发生弯曲。另外,根据土层的实际情况,结合地质资料,对钻进速度进行随时的调整,防止发生塌孔、缩颈及桩孔歪斜现象。
完成钻孔后,对孔深、孔径以及其垂直度进行检查,符合要求后,将1~2袋水泥投入孔内,通过钻锥进行冲击,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使钻孔内泥浆、钻渣和水泥进行混合,形成混合物,然后通过掏渣筒进行掏渣,完成掏渣后,在孔底注入1.1~1.2的稀泥浆进行换浆处理,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利用钻杆在原位进行第一次清孔,当孔底沉渣厚度低于50cm时,安放钢筋笼,安放钢筋笼完成后,在浇筑混凝土的导管进行第二次清孔,完成清孔后及时浇筑混凝土。
五、清孔
在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灌注桩技术应用较为广泛。为了达到满足灌注之前的泥浆比重要求,需要实施两次清孔工作。当钻孔深度达到设计的后,进行第一次清孔。通常情况下通过钻机进行清孔换浆,通常情况下,第一次清孔工作是否符合相应的技术要求,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整体工程的质量,第一次清孔工作不能因为实施第二次清空而被忽略。通常情况下,第一次清孔可以清除大部分沉渣和泥块,因此清孔工作的强度比较大;对于第二次清孔来说,通常情况下采用粗截面导管形式,进而降低冲力。当布置完成钢筋笼与导管后,实施第二次清孔,将这一工序中产生的泥块沉渣等予以清除。在清孔过程中,防止发生坍孔现象。
六、钢筋笼制作与安装
按照设计图纸制作钢筋笼,同时利用螺旋或焊接环形箍筋,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在运输、吊装过程中防止钢筋笼发生变形,并且每隔2米需要加设一道加强箍筋,钢筋的保护层用预制混凝土小圆盘套在加强箍盘上,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下放钢筋碰的过程中出现撞孔壁的现象,同时能够对钢筋笼保护层进行相应的控制。吊起钢筋笼,同时垂直扶正,将钢筋笼沿导向钢管缓缓下放。成孔后立即安放钢筋笼,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孔底回淤。
七、结束语
我们的桥梁需求随着我国建设事业的不断推进而不断提高,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项目也越来越多,而桥梁桩基施工质量关系到桥梁的整体结构,桩基础施工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桥梁桩基工程的质量和进度,是桥梁建设的关键,也影响着桥梁工程交付使用后的安全和质量,在进行桩基施工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意外的情况,要及时采取处理措施,以保证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樊成.桥梁桩基础施工浅述[J].西部交通科技,2011(04).
[2]袁文忠.小议桥梁桩基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1(23).
[3]崔晓军.淺谈各种桩基础及其适用范围[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