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居民的住房保障关乎到国家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民居的消费水平是国民经济增长的宏观变量。随着社会水平的不断提升,国家推进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进程,这将对居民的消费水平产生深远的影响。文章将针对我国东部十五个城市的数据调查作为基础,对住房保障影响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研究。为了充分促进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国家和政府应该对住房保障政策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完善,才能最大限度的增加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力度。
【关键词】住房保障;居民消费;研究;经济适用房
为了遏抑我国房价的快速攀升,提升中低收入人群的购房能力,解决住房问题,我国在住房保障制度方面加强了规范力度。“十二五”期间在住房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坚持实施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方式,完善中国的住房机制体系与政策体系,逐步实现结构合理、总量平衡、消费能力和房价适应的供需格局,实现居民住有所居的总体目标。
一、住房保障的含义
所谓住房保障,指的是国家和政府为中低收人阶层的人群提供的经济适用房或廉租房。经济适用房是为困难人群和家庭提供的住房,主要的优惠政策体现在通过减免行政性收费、降低开发利润和土地划拨等经济手段对居住用房的建设降低成本,从而帮助困难居民实现住房愿望。廉租房指的是政府向城镇居民中符合低保条件的人群提供的社会保障性质住房,其分配形式通过租金补贴方式为主,减免租金和实物配租为辅。国家和政府通过对居民住房提供保障,从而刺激居民进行消费行为,将对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住房保障影响居民消费的研究方向和理论
在国内外的研究调查中显示,居民的住房保障与消费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住房福利效应和消费扩张效应两个方面。在住房保障社会福利效应的研究中,运用补贴开发商开发成本和转移支付方向的措施,分析了对低保人群提供廉租房的影响,得出结论为:低收入者对于房产的消费水平远高于其它商品消费,其实现转移支付的情景更多。在住房保障消费扩张方面的研究中,基于最高限价理论与效用理论,分别对经济适用房与廉租房进行了消费扩张效应分析,可以看出住房保障具备明显的传播性和扩张性。
三、住房保障影响居民消费的实证
(一)数据来源和模型实例
文章中摘取了我国东部十五座城市的住房保障对居民消费的数量和结构作为研究实证,数据全部来源于近几年刊登在《中国统计年鉴》等网站上面的资料。
其中:InY表示总收入系数。InZfbz表示住房保障系数。R2表示食物支出对总收入的比率。D-W表示一阶段内的检验自相关性。
图1:消费数量方程回归估计的结果
图2:消费结构方程回归估计的结果
(二)实证分析结果
1.住房保障与消费数量回归估计分析
通过对“经济适用房的销售份额和商品房的销售份额比重”和“人均可以支配的收入数量”两个数据进行模型估计,我们可以看出,居民自身能够支配的收入,成为了影响消费支出行为和数量的决定因素,居民并没有将全部的收入都用于消费。图1中显示,住房保障的系数为正数,这表明住房保障的总体水平将对居民消费水平和数量产生扩张影响,将刺激居民进行消费。
2.住房保障与消费结构方程回归估计分析
与消费的数量一样,住房保障水平对于居民家庭的总体消费结构也存在着显著的影响,随着住房保障的水平提升,居民家庭中的總体收入用于支付食物的比例就会下降。图2中显示,总收入的系数指标显著,而且都为负数,这表明居民的个人平均可支配额越高,其家庭用于购买其它商品的能力就会越低。主要原因是我国居民贫富差距比较大,低收入人群边际消费能力偏高,保障性住房能够为居民节省居住消费支出,从而相对提升居民其它收入,进而提升生活质量和水平。
四、住房保障影响居民消费研究的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结论
通过以上的研究和分析,可以得到以下几方面的结论:
第一,住房保障政策会对居民消费预期、平均消费倾向和消费结构产生显著影响。
第二,住房保障的水平高低对居民的消费数量有扩张性效应。住房保障水平每提升一个百分点,居民消费数量就会提升0.0462。
第三,住房保障的水平高低对居民的消费结构有相反性效应。住房保障水平每提升一个百分点,居民总体收入中用于购买其它商品的支出比例就会跌低0.0091。
(二)政策建议
为了增加居民的总体消费水平,改善居民消费结构,为了维护社会经济增长的稳定,建议政府和相关机构应该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第一,政府要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使用力度,运用保障性住房的优势充分影响居民消费功能。要充分实现住房保障在资金启动方面的推动作用。住房保障作为政府向社会居民提供的公益性扶持政策,是向社会公众提供的公共性产品,主要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资金的转移支付,实现社会总体收入的再次平均分配,为了帮助中低收入人群实现住房愿望,解决住房困难的现状。希望通过政府调控政策,影响居民的消费倾向,改变居民消费的预期和消费的结构,促使消费增长,实现扩大内需的目的,这样才能保证国民经济实现稳定且快速的提升。
第二,政府要不断完善住房保障的结构和体系。国内的住房保障形式主要有经济适用房与廉租房,由于前者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大量中低收入人群进入到经济适用房的使用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购买对象出现失控现象,甚至会出现抢购现象,这将不利于住房保障制度进行公平性的实施。廉租房的社会效益和价值更高,能够帮助居民实现过渡性住房的需求,可以为低保居民节省资金支出,能够拥有进行其它消费的能力。
结语:
为了更好的实施住房保障制度,解决中国居民的住房问题,实现经济的稳步增长,提升居民消费的能力,改善居民消费的能力,政府就要在实际的管理和整治中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相适应的住房保障体系和制度,只有制定出多元化的住房保障系统,才能相应对住房保障结构进行完善。政府要依据不同阶级居民的总体收入水平和能力,为社会大众提供不同类型的居住保障房种类,政府应该充分重视各类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供应、建设和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规模、销售价格、房屋面积、房屋套型和供应对象,提升住房保障的价值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高波.房价波动、住房保障与消费扩张[J].理论月刊,2010(07).
[2]杨俊.中国保障性住房制度与房地产业的发展[J].浙江社会科学,2010(03).
[3]黄洁霞.房地产财富效应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28).
[4]梁绍连,杜德斌.我国住房保障政策公平性的缺失[J].城市问题,2007(11).
[5]刘虹.浅析我国住房保障制度[J].现代商业,2008(30).
【关键词】住房保障;居民消费;研究;经济适用房
为了遏抑我国房价的快速攀升,提升中低收入人群的购房能力,解决住房问题,我国在住房保障制度方面加强了规范力度。“十二五”期间在住房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坚持实施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方式,完善中国的住房机制体系与政策体系,逐步实现结构合理、总量平衡、消费能力和房价适应的供需格局,实现居民住有所居的总体目标。
一、住房保障的含义
所谓住房保障,指的是国家和政府为中低收人阶层的人群提供的经济适用房或廉租房。经济适用房是为困难人群和家庭提供的住房,主要的优惠政策体现在通过减免行政性收费、降低开发利润和土地划拨等经济手段对居住用房的建设降低成本,从而帮助困难居民实现住房愿望。廉租房指的是政府向城镇居民中符合低保条件的人群提供的社会保障性质住房,其分配形式通过租金补贴方式为主,减免租金和实物配租为辅。国家和政府通过对居民住房提供保障,从而刺激居民进行消费行为,将对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住房保障影响居民消费的研究方向和理论
在国内外的研究调查中显示,居民的住房保障与消费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住房福利效应和消费扩张效应两个方面。在住房保障社会福利效应的研究中,运用补贴开发商开发成本和转移支付方向的措施,分析了对低保人群提供廉租房的影响,得出结论为:低收入者对于房产的消费水平远高于其它商品消费,其实现转移支付的情景更多。在住房保障消费扩张方面的研究中,基于最高限价理论与效用理论,分别对经济适用房与廉租房进行了消费扩张效应分析,可以看出住房保障具备明显的传播性和扩张性。
三、住房保障影响居民消费的实证
(一)数据来源和模型实例
文章中摘取了我国东部十五座城市的住房保障对居民消费的数量和结构作为研究实证,数据全部来源于近几年刊登在《中国统计年鉴》等网站上面的资料。
其中:InY表示总收入系数。InZfbz表示住房保障系数。R2表示食物支出对总收入的比率。D-W表示一阶段内的检验自相关性。
图1:消费数量方程回归估计的结果
图2:消费结构方程回归估计的结果
(二)实证分析结果
1.住房保障与消费数量回归估计分析
通过对“经济适用房的销售份额和商品房的销售份额比重”和“人均可以支配的收入数量”两个数据进行模型估计,我们可以看出,居民自身能够支配的收入,成为了影响消费支出行为和数量的决定因素,居民并没有将全部的收入都用于消费。图1中显示,住房保障的系数为正数,这表明住房保障的总体水平将对居民消费水平和数量产生扩张影响,将刺激居民进行消费。
2.住房保障与消费结构方程回归估计分析
与消费的数量一样,住房保障水平对于居民家庭的总体消费结构也存在着显著的影响,随着住房保障的水平提升,居民家庭中的總体收入用于支付食物的比例就会下降。图2中显示,总收入的系数指标显著,而且都为负数,这表明居民的个人平均可支配额越高,其家庭用于购买其它商品的能力就会越低。主要原因是我国居民贫富差距比较大,低收入人群边际消费能力偏高,保障性住房能够为居民节省居住消费支出,从而相对提升居民其它收入,进而提升生活质量和水平。
四、住房保障影响居民消费研究的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结论
通过以上的研究和分析,可以得到以下几方面的结论:
第一,住房保障政策会对居民消费预期、平均消费倾向和消费结构产生显著影响。
第二,住房保障的水平高低对居民的消费数量有扩张性效应。住房保障水平每提升一个百分点,居民消费数量就会提升0.0462。
第三,住房保障的水平高低对居民的消费结构有相反性效应。住房保障水平每提升一个百分点,居民总体收入中用于购买其它商品的支出比例就会跌低0.0091。
(二)政策建议
为了增加居民的总体消费水平,改善居民消费结构,为了维护社会经济增长的稳定,建议政府和相关机构应该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第一,政府要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使用力度,运用保障性住房的优势充分影响居民消费功能。要充分实现住房保障在资金启动方面的推动作用。住房保障作为政府向社会居民提供的公益性扶持政策,是向社会公众提供的公共性产品,主要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资金的转移支付,实现社会总体收入的再次平均分配,为了帮助中低收入人群实现住房愿望,解决住房困难的现状。希望通过政府调控政策,影响居民的消费倾向,改变居民消费的预期和消费的结构,促使消费增长,实现扩大内需的目的,这样才能保证国民经济实现稳定且快速的提升。
第二,政府要不断完善住房保障的结构和体系。国内的住房保障形式主要有经济适用房与廉租房,由于前者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大量中低收入人群进入到经济适用房的使用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购买对象出现失控现象,甚至会出现抢购现象,这将不利于住房保障制度进行公平性的实施。廉租房的社会效益和价值更高,能够帮助居民实现过渡性住房的需求,可以为低保居民节省资金支出,能够拥有进行其它消费的能力。
结语:
为了更好的实施住房保障制度,解决中国居民的住房问题,实现经济的稳步增长,提升居民消费的能力,改善居民消费的能力,政府就要在实际的管理和整治中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相适应的住房保障体系和制度,只有制定出多元化的住房保障系统,才能相应对住房保障结构进行完善。政府要依据不同阶级居民的总体收入水平和能力,为社会大众提供不同类型的居住保障房种类,政府应该充分重视各类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供应、建设和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规模、销售价格、房屋面积、房屋套型和供应对象,提升住房保障的价值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高波.房价波动、住房保障与消费扩张[J].理论月刊,2010(07).
[2]杨俊.中国保障性住房制度与房地产业的发展[J].浙江社会科学,2010(03).
[3]黄洁霞.房地产财富效应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28).
[4]梁绍连,杜德斌.我国住房保障政策公平性的缺失[J].城市问题,2007(11).
[5]刘虹.浅析我国住房保障制度[J].现代商业,20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