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基建推动资源型地区高质量转型发展

来源 :理论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wl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新基建带动资源型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资源型地区顺应全球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举措。一是可以利用新基建改善资源型地区创新要素禀赋,提升创新资源配置效率,激发创新要素活力,以加快资源型地区创新驱动发展;二是可以利用新基建变革资源型地区传统产业生产方式,并通过新基建带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推动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升級;三是可以利用新基建提升资源型地区政府治理能力和市场配置作用以深化市场机制改革,促使资源型地区尽快融入开放统一、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为地区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关键词〕新基建,资源型地区,高质量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F0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21)04-0100-07
  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这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第一次正式出现在政府文件中,随后又于2020年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新基建的内涵,2020年3月2日央视新闻提出新基建的七大领域,即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同年4月2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进一步明确了新基建的基本特征并扩大了涵盖范围,指出新基建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三个方面 〔1〕。
  对新基建内涵的准确把握离不开对其提出背景的分析。新基建最初主要是指信息化、网络化的基础设施,但七大领域中的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城际轨道交通以及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都不是信息化特点鲜明的基础设施。同样,创新基础设施也不完全是信息化基础设施,重点是指科技创新基础设施,这也是我国创新体系中的短板。所以,新基建应当具有如下两方面的内涵:一是指信息化、网络化的新型基础设施,它是发展数字经济的关键基础设施;二是传统基础设施中的新设施,它是当前经济运行所需的基础设施中的短板。这两个方面都是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
  新基建具有稳增长、稳就业的一般基础设施的投资功能,但更是新产业、新动能、新方式。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提出要“推进5G、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2020年5月在山西考察时又把新基建作为“六新”之首作出了重要指示。资源型地区①积极布局新基建,以新基建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资源型地区顺应全球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举措,也是时代向资源型地区实现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的新路径。资源型地区要乘势而上,积极探索以新基建为突破口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以新基建改善资源型地区创新生态,提升创新能力
  新型基础设施为资源型地区创新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资源型地区要积极利用新基建加快创新要素的网络化流动,推动创新资源的协同化管理,不断创新科技体制机制,以改善资源型地区创新要素禀赋,提升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和科技成果转化率,加快资源型地区创新驱动发展。
  (一)补齐新基建短板,促进创新要素流动,优化资源型地区创新环境
  1.加快资源型地区城际高速铁路和轨道交通建设,促进创新要素向资源型地区流动。人才流动能够带动知识、技术、信息、资金的流动,进而形成地区的创新能力,而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是加速人才流动的基础条件。王春杨等(2020)也验证了人力资本迁移是高铁对区域创新空间演变的重要机制 〔2〕。相比于创新能力较强的地区,资源型地区的城际高速铁路和轨道交通都是其经济发展中的短板。从我国2020年高速铁路总里程排名来看,安徽省的通车里程跃居第一,为2297公里,16个市全部进入高铁时代,全面对接沪苏浙,为推动上海张江、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心”共创、推动创新成果在皖转化、积极承接沪苏浙产业转移等创新要素流入安徽提供了基础条件。而山西高速铁路里程只有1121公里②,而且轨道交通建设也较为落后,2020年太原才开通了第一条地铁线路。从2020年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来看,太原仅为88.5万人次,而合肥高达19507.4万人次③。同样,从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机制来看,也是交通基础设施要先行,只有在交通互联互通的基础上才能促进人才的流动。因此,以新基建战略为契机,资源型地区要围绕区位优势和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加快与发达地区的互联互通,以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创新要素的流入,改善资源型地区的创新要素禀赋条件,从而为资源型地区的创新驱动发展奠定基础。
  2.加快资源型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生产方式的物质基础。新型的生产方式不仅体现于产品、服务方面,也体现于创新活动方面。首先,资源型地区要积极布局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改进创新方式,提升创新效率。在本次新型冠状病毒的基因测序、新药和疫苗研发中,超算中心的使用大大缩短了研发周期。可见,信息基础设施也将成为开展创新活动的基础设施,改变着创新活动的生产方式。资源型地区要超前布局信息基础设施,否则将会制约资源型地区的创新活动。其次,资源型地区要利用好5G、物联网、大数据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所带动的创新要素的空间流动效应。数字化的信息基础设施能够通过在线服务、远程操控为资源型地区输送人才要素,打破地域空间束缚。因此,资源型地区要着重开发信息基础设施,积极争取与人才资源富集地区共享高技能人才,通过“云操作”服务资源型地区,通过互联网传递技术溢出〔3〕,加快知识、技术、人才的在线流入,缓解制约资源型地区创新的技术和人才短缺问题。最后,资源型地区要紧紧围绕数据要素开展创新活动。由于资源型产业独特的劳动对象和资源型产业占比较高的特点,使资源型地区创新意识不足。从2019年的研究与试验发展(R
其他文献
公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的意见主要集中于该条例规定的合理性层面.从立法学视角看,立法位阶和立法形式才是该条例的真正问题所在.该条
【关键词】实干精神 现代化 新时代 “钉钉子精神”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众所周知,中国仅用70多年的时间就基本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260余年所走过的工业化道路。中国何以能如此?主要靠的是全体中国人辛辛苦苦、扎扎实实干出来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所说:“40年来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
【关键词】现代化 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进一步明确和回答了社会主义
作为东、西方文化截然对立的缩影,美国对伊斯兰文明的反感乃至拒斥可谓由来已久,然而鉴于生活在美国境内的穆斯林群体一直人口数量不多、政治参与度较低,在来源国、教派乃至社会阶层、地位方面分化程度很高,因此长期处于社会“边缘”。“941”事件的爆发,堪称美国穆斯林命运的重大转折。自此,该群体被部分美国政客.
〔摘要〕“法德合治”是对中国传统“礼法合治”的扬弃,是对西方“唯法治论”的超越,强调法与德的内在一致性。科学把握“法德合治”,一方面,应当认识到“法德合治”是对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的涵括:在立法上坚持实质法治优先,把道德规范作为形式规范的前规范;在法律实施上则须坚持形式法治优先,把道德作为解释法律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法德合治”意在表明“德”是理想主义法治和实用主义法治的平衡器,要在理想主义法治与
【关键词】党史学习 社会主义劳动教育 经验智慧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弘扬我们党重视社会主义劳动教育的优良传统,发挥好党的历史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中的重要作用,是教育界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劳动是不分贵贱尊卑、脑体之别的劳动,是按劳取酬、多劳多得的劳动,是创造个人美好生活与创造社会美好生活相统一的劳动。实施社会主义劳动教育,就是使受
【关键词】中国现代化 发展阶段 战略目标 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123 【文献标识码】A如何理解“现代化”  现代化是一个多义词,目前没有统一定义,大致有三种解释。一是基本词义,指不同字典对现代化的解释;二是理论涵义,指不同理论对现代化的系统阐述;三是政策含义,指不同国家关于现代化的政策解释。根据韦氏词典,英文单词“现代化”诞生于18世纪。中文单词“现代化”出现于20世纪初。现代化科学是采用科
【关键词】第三次分配 慈善法 价值 【中图分类号】D632.9 【文献标识码】A  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会议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这次会议提出的“三次分配”受到众多关注。早在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
【关键词】党风 社会风气 党群关系 领导干部  【中图分类号】D262.3 【文献标识码】A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出自《礼记·缁衣》。现在通常指的是上级领导干部有什么喜好,下级或百姓就更加喜好,指社会上的上行下效现象。治国理政,抓好领导干部是关键。《之江新语》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风成于上,俗形于下。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和生活情趣,不仅关系着本人的品行和形象,更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对社
〔摘要〕农民自发型、村集体推动型以及政府主导型等不同的土地流转模式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的作用机理各不相同,但都有不同程度的增收效果。在实践中,各地实施土地互换、采用土地股份合作、设立农村土地银行等不同的土地流转方式助推农民增收,成效显著。然而,农村土地流转在助推农民增收的同时,也面临着农村土地流转相关法律和制度不完善、现行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助推农民增收的效应有待提高、农民参与农村土地流转存在障碍、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