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金寒假即将来临,第一轮复习也将随之结束,考生在一轮复习中做了不少的题,还有数不清的题要在二轮复习中做。那么多做过的和没做的题,考生该如何取舍?如何高效做题?如何题后反思?本文对此做出引导。
一、学会选题,确保高效训练
面对无边的题海,考生绝对不能见题就做,而要学会选做。如何选?
将《考试说明》规定的考查内容及要求掌握的程度和近几年高考常见考点细化列表(包括各部分内容的难易程度、考查题型),再结合当地高考以及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试题。少做偏难或者偏容易的题,不做规定范围以外和非常考题型,同一类试题不需重复做太多。如此增强练习的针对性(调配每个考点的练习量),并在表中做好掌握情况的备注。如我们将“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和“艾滋病的流行与预防”考点细化,如下表所示:
二、正确做题,掌握解题规律
怎样解题?绝对不是靠背题、背答案来解题,重点是要多接触题型、掌握方法、总结经验,形成规范的解题模板,最好还能把解题方法在不同的题型间进行迁移。
(1) 把题干中复杂的信息简化
解题时先要认真阅读题干,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找出核心问题,剔除干扰信息后将找出的规律和学过的书本知识进行链接,迁移到要解决的问题中去。
简化已知条件的常见方法有将文字表达转化为图示或表格;将多组数据转化为曲线。
如:食指长于无名指为长食指,反之为短食指,该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TS表示短食指基因,TL表示长食指基因)。此等位基因表达受性激素影响,TS在男性为显性,TL在女性为显性。若一对夫妇均为短食指,所生孩子既有长食指又有短食指,求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长食指的概率。
我们可以将题干信息转化为右图,实现复杂的信息简单化。
(2)曲线图像题的解题规律
解答坐标曲线题时,首先,必须弄清所提供的坐标轴(横轴、纵轴)及曲线所代表的含义。解题要注意“四点、二量、一趋势”。“四点”指的是起点、交点、折点和终点;“二量”指的是自变量与因变量;“一趋势”指的是曲线的走势。对于趋势有转折变化的曲线,还要分区段进行分析。其次,链接与曲线变化有关的知识点,对问题进行必要的信息加工和转化,明确需解决的问题,然后分析作答。
典例1 实验一:用不带特殊病原体的小鼠进行如下特异性免疫实验,过程如图1,结果如图2。
(1)实验中,对B组小鼠的处理是作为A组小鼠的 处理。
(2)从图2可知,Ⅱ组与Ⅳ组相比,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的增长趋势 ,说明血清中的 不能有效抑制脾脏内的细菌繁殖。注射来自于A组小鼠的T细胞后,在4天内Ⅰ组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 ,说明该组T细胞(活化T细胞) 细菌数量的增长,由此推测该细菌生活在 。
(3)实验中,Ⅰ~Ⅳ组小鼠感染的是 ,感染的时间是在注射T细胞或血清的 天。
实验二:在体外观察小鼠的T细胞和巨噬细胞(一种吞噬细胞)对细菌X的杀伤力,结果如图3。
(4)由图3可知,能有效杀伤细菌X的是 细胞,而不是活化T细胞。
(5)有人假设,活化T细胞释放某种物质活化了巨噬细胞。若用体外实验验证该假设,实验组应选择的实验材料包括 。(填选项前的符号)。
a. 培养过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 b. 培养过巨噬细胞的培养液 c. A组小鼠的巨噬细胞 d. B组小鼠的巨噬细胞 e. 培养过未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 f. 细菌X
(6)该系列实验的目的是研究 。
解析:本题结合图像曲线考查同学们对免疫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1)B组小鼠没有用细菌X处理,为对照组。(2)Ⅱ组小鼠接触过细菌X,血清中含有抗体。由图2可以看出,增长趋势与没有接触细菌X的Ⅱ组小鼠体内的相同,说明抗体不能有效抑制脾脏内细菌X的繁殖。注射来自于A组小鼠的T细胞后,Ⅰ组小鼠脾脏中活细菌数量没有变化,说明该组T细胞(活化后的T细胞)抑制细菌数量的增长。(3)实验中,Ⅰ~Ⅳ组小鼠感染的是细菌X,感染的时间是在注射T细胞或血清的前1天。(4)由图可以看出,活化巨噬细胞对细菌X的杀伤力最强。(5)从题干中可以找到关键词“活化T细胞”、“巨噬细胞”和还需要激活免疫的“细菌X”。(6)该系列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小鼠抗细菌X的免疫应答。
答案:(1)对照 (2)相同 抗体 无明显变化 抑制 细胞内 (3)细菌X 前1 (4)活化巨噬 (5)adf (6)小鼠抗细菌X的免疫应答
(3)用实验设计的常用句式巧解实验探究题
①实验原理的书写。实验设计原理的通用语言是“利用……理论(或器材、反应原理),通过……方法,出现……现象,就能达到……目的”。
②实验步骤书写。一般格式:第一步,材料的预处理或观测指标的预处理;第二步,材料的分组、编号;第三步,实验变量的处理;第四步,实验对象的培养(或放置)条件;第五步,检测并记录(或比较)观测指标。
③预期实验结果的书写。应注意: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观测指标都要进行描述。
④实验结论书写。应注意:实验结论与实验目的相呼应,描述实验变量与反应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验证性实验的结果、结论唯一,常用的语言为“是……,证明……”;探究性实验结果、结论不唯一,常用语言是“如果……则…… ”。
典例2 已知激素A存在于上述木本植物种子的种皮中,为了验证激素A对种子萌发的作用,可用白菜种子为材料,以白菜种子发芽率为指标进行实验。请补充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并预测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步骤:
①剥离该木本植物种子的种皮,提取激素A,并制备成激素A的水溶液。
②……
预测结果:
得出结论:
解析:
审题:研究的目的是什么?给出的材料用具有哪些?材料用具的作用是什么?
析题:
实验目的:验证激素A对种子萌发的作用;实验类型:验证性;自变量:激素A;因变量:种子萌发;观测指标:种子发芽率;实验对象:大豆种子(大小一致、数量相同);实验变量的处理方法:空白对照(设置蒸馏水处理为对照);观测指标的检测与记录:直尺测量植株高度;预期实验结果:根据题中所给的自然现象,即黑暗中生长的大豆幼苗比阳光下生长的大豆幼苗高得多;无关变量的控制:品种、种子大小、数量等;实验变量处理:培养条件、检测观测指标的时间等;实验结论:要与实验目的相呼应,描述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答案:②分别用激素A水溶液和蒸馏水处理白菜种子,置于适宜温度下培养,其中蒸馏水处理为对照。
③一定时间后,统计白菜种子的发芽率。
预测结果:激素A处理的白菜种子发芽率低于对照组。
结论:激素A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
(4)规范答题,巧妙拿分
作答时要用书本语言,即专业术语作答。有以下技巧:
①概念上宜“小”不宜“大”。生物学很多大概念中包含了若干个小概念,考生容易混淆,要注意用小概念作答。如回答叶绿体的功能时,应答“进行光合作用”,而不是“进行新陈代谢”;回答光合作用光反应的场所时,应答“叶绿体类囊体”,而不是“叶绿体”或 “叶肉细胞”。
②功能上宜“多”不宜“少”。在回答生物体的功能时力求全面。如下丘脑的主要功能有分泌——分泌抗利尿激素等激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调节——体温调节中枢和血糖调节中枢;传导——下丘脑可将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所产生的兴奋传至大脑皮层引起渴觉。
③表述生理过程时宜“近”不宜“远”。如在回答细胞分裂、分化、代谢等过程时,一定要弄清具体过程的细节,并且用试题所指对象的最近环节作答。
典例3 大熊猫和华南虎都是我国的珍稀保护动物,它们体型相近,曾经同城分布,一度都有较大的种群数量。栖息地被破坏导致它们的数量锐减,目前野生大熊猫仅有1600只左右,而华南虎在野外已基本绝迹。
(1)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大熊猫跟华南虎相比有生存优势的原因是 。
(2)成年大熊猫经常用尿液和肛腺的分泌物在岩石或树干上进行标记,这种行为传递的信息类型属于
。
(3)目前,野生大熊猫分布在六个彼此隔离的种群中,通过建立生态廊道沟通各种群,可以使种群间发生 。
(4)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以提高
,是提高大熊猫种群密度的根本措施。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功能。(1)根据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特点,由于华南虎是肉食性动物,而大熊猫是植食性动物,营养级低,所以有生存优势。(2)大熊猫尿液和肛腺的分泌物是化学信息。(3)野生大熊猫分布在六个彼此隔离的种群,属于同一物种,可以进行基因交流。(4)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减小环境阻力,从而提高环境容纳量,提高种群密度。
答案:(1)所处的营养级低,属于第二营养级 (2)化学信息 (3)基因交流 (4)环境容纳量
三、科学用题,在思考中提升
(1)精做多思,强化变式。思什么?
①思考本题考查了什么知识点,你是否掌握了;②这个知识点还可以怎么命题,有哪些相关知识点;③如果调整一下题干的条件,该以什么方法解题。
这样做到把生物知识和解题的能力内化为一种“涵养”,每做一题就能高效回顾教材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2)重做错题,巩固缺陷。做错的题不能跳过,而是要反思总结,记在笔记本上。
①总结错因,提炼解题最佳途径;②总结某种解题方法在哪些方面的试题中用过,还可以用来解决哪些方面的问题;③发现知识漏洞,及时复习巩固。
(3)回归教材,提升能力。针对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略过已掌握的知识内容及会做的题,加强没有掌握的方面;回归书本,补充知识漏洞,构建知识网络;尝试以最佳途径解题;学会研究评分标准,使得自己的答案简洁、准确、有效。
一、学会选题,确保高效训练
面对无边的题海,考生绝对不能见题就做,而要学会选做。如何选?
将《考试说明》规定的考查内容及要求掌握的程度和近几年高考常见考点细化列表(包括各部分内容的难易程度、考查题型),再结合当地高考以及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试题。少做偏难或者偏容易的题,不做规定范围以外和非常考题型,同一类试题不需重复做太多。如此增强练习的针对性(调配每个考点的练习量),并在表中做好掌握情况的备注。如我们将“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和“艾滋病的流行与预防”考点细化,如下表所示:
二、正确做题,掌握解题规律
怎样解题?绝对不是靠背题、背答案来解题,重点是要多接触题型、掌握方法、总结经验,形成规范的解题模板,最好还能把解题方法在不同的题型间进行迁移。
(1) 把题干中复杂的信息简化
解题时先要认真阅读题干,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找出核心问题,剔除干扰信息后将找出的规律和学过的书本知识进行链接,迁移到要解决的问题中去。
简化已知条件的常见方法有将文字表达转化为图示或表格;将多组数据转化为曲线。
如:食指长于无名指为长食指,反之为短食指,该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TS表示短食指基因,TL表示长食指基因)。此等位基因表达受性激素影响,TS在男性为显性,TL在女性为显性。若一对夫妇均为短食指,所生孩子既有长食指又有短食指,求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长食指的概率。
我们可以将题干信息转化为右图,实现复杂的信息简单化。
(2)曲线图像题的解题规律
解答坐标曲线题时,首先,必须弄清所提供的坐标轴(横轴、纵轴)及曲线所代表的含义。解题要注意“四点、二量、一趋势”。“四点”指的是起点、交点、折点和终点;“二量”指的是自变量与因变量;“一趋势”指的是曲线的走势。对于趋势有转折变化的曲线,还要分区段进行分析。其次,链接与曲线变化有关的知识点,对问题进行必要的信息加工和转化,明确需解决的问题,然后分析作答。
典例1 实验一:用不带特殊病原体的小鼠进行如下特异性免疫实验,过程如图1,结果如图2。
(1)实验中,对B组小鼠的处理是作为A组小鼠的 处理。
(2)从图2可知,Ⅱ组与Ⅳ组相比,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的增长趋势 ,说明血清中的 不能有效抑制脾脏内的细菌繁殖。注射来自于A组小鼠的T细胞后,在4天内Ⅰ组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 ,说明该组T细胞(活化T细胞) 细菌数量的增长,由此推测该细菌生活在 。
(3)实验中,Ⅰ~Ⅳ组小鼠感染的是 ,感染的时间是在注射T细胞或血清的 天。
实验二:在体外观察小鼠的T细胞和巨噬细胞(一种吞噬细胞)对细菌X的杀伤力,结果如图3。
(4)由图3可知,能有效杀伤细菌X的是 细胞,而不是活化T细胞。
(5)有人假设,活化T细胞释放某种物质活化了巨噬细胞。若用体外实验验证该假设,实验组应选择的实验材料包括 。(填选项前的符号)。
a. 培养过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 b. 培养过巨噬细胞的培养液 c. A组小鼠的巨噬细胞 d. B组小鼠的巨噬细胞 e. 培养过未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 f. 细菌X
(6)该系列实验的目的是研究 。
解析:本题结合图像曲线考查同学们对免疫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1)B组小鼠没有用细菌X处理,为对照组。(2)Ⅱ组小鼠接触过细菌X,血清中含有抗体。由图2可以看出,增长趋势与没有接触细菌X的Ⅱ组小鼠体内的相同,说明抗体不能有效抑制脾脏内细菌X的繁殖。注射来自于A组小鼠的T细胞后,Ⅰ组小鼠脾脏中活细菌数量没有变化,说明该组T细胞(活化后的T细胞)抑制细菌数量的增长。(3)实验中,Ⅰ~Ⅳ组小鼠感染的是细菌X,感染的时间是在注射T细胞或血清的前1天。(4)由图可以看出,活化巨噬细胞对细菌X的杀伤力最强。(5)从题干中可以找到关键词“活化T细胞”、“巨噬细胞”和还需要激活免疫的“细菌X”。(6)该系列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小鼠抗细菌X的免疫应答。
答案:(1)对照 (2)相同 抗体 无明显变化 抑制 细胞内 (3)细菌X 前1 (4)活化巨噬 (5)adf (6)小鼠抗细菌X的免疫应答
(3)用实验设计的常用句式巧解实验探究题
①实验原理的书写。实验设计原理的通用语言是“利用……理论(或器材、反应原理),通过……方法,出现……现象,就能达到……目的”。
②实验步骤书写。一般格式:第一步,材料的预处理或观测指标的预处理;第二步,材料的分组、编号;第三步,实验变量的处理;第四步,实验对象的培养(或放置)条件;第五步,检测并记录(或比较)观测指标。
③预期实验结果的书写。应注意: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观测指标都要进行描述。
④实验结论书写。应注意:实验结论与实验目的相呼应,描述实验变量与反应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验证性实验的结果、结论唯一,常用的语言为“是……,证明……”;探究性实验结果、结论不唯一,常用语言是“如果……则…… ”。
典例2 已知激素A存在于上述木本植物种子的种皮中,为了验证激素A对种子萌发的作用,可用白菜种子为材料,以白菜种子发芽率为指标进行实验。请补充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并预测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步骤:
①剥离该木本植物种子的种皮,提取激素A,并制备成激素A的水溶液。
②……
预测结果:
得出结论:
解析:
审题:研究的目的是什么?给出的材料用具有哪些?材料用具的作用是什么?
析题:
实验目的:验证激素A对种子萌发的作用;实验类型:验证性;自变量:激素A;因变量:种子萌发;观测指标:种子发芽率;实验对象:大豆种子(大小一致、数量相同);实验变量的处理方法:空白对照(设置蒸馏水处理为对照);观测指标的检测与记录:直尺测量植株高度;预期实验结果:根据题中所给的自然现象,即黑暗中生长的大豆幼苗比阳光下生长的大豆幼苗高得多;无关变量的控制:品种、种子大小、数量等;实验变量处理:培养条件、检测观测指标的时间等;实验结论:要与实验目的相呼应,描述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答案:②分别用激素A水溶液和蒸馏水处理白菜种子,置于适宜温度下培养,其中蒸馏水处理为对照。
③一定时间后,统计白菜种子的发芽率。
预测结果:激素A处理的白菜种子发芽率低于对照组。
结论:激素A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
(4)规范答题,巧妙拿分
作答时要用书本语言,即专业术语作答。有以下技巧:
①概念上宜“小”不宜“大”。生物学很多大概念中包含了若干个小概念,考生容易混淆,要注意用小概念作答。如回答叶绿体的功能时,应答“进行光合作用”,而不是“进行新陈代谢”;回答光合作用光反应的场所时,应答“叶绿体类囊体”,而不是“叶绿体”或 “叶肉细胞”。
②功能上宜“多”不宜“少”。在回答生物体的功能时力求全面。如下丘脑的主要功能有分泌——分泌抗利尿激素等激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调节——体温调节中枢和血糖调节中枢;传导——下丘脑可将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所产生的兴奋传至大脑皮层引起渴觉。
③表述生理过程时宜“近”不宜“远”。如在回答细胞分裂、分化、代谢等过程时,一定要弄清具体过程的细节,并且用试题所指对象的最近环节作答。
典例3 大熊猫和华南虎都是我国的珍稀保护动物,它们体型相近,曾经同城分布,一度都有较大的种群数量。栖息地被破坏导致它们的数量锐减,目前野生大熊猫仅有1600只左右,而华南虎在野外已基本绝迹。
(1)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大熊猫跟华南虎相比有生存优势的原因是 。
(2)成年大熊猫经常用尿液和肛腺的分泌物在岩石或树干上进行标记,这种行为传递的信息类型属于
。
(3)目前,野生大熊猫分布在六个彼此隔离的种群中,通过建立生态廊道沟通各种群,可以使种群间发生 。
(4)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以提高
,是提高大熊猫种群密度的根本措施。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功能。(1)根据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特点,由于华南虎是肉食性动物,而大熊猫是植食性动物,营养级低,所以有生存优势。(2)大熊猫尿液和肛腺的分泌物是化学信息。(3)野生大熊猫分布在六个彼此隔离的种群,属于同一物种,可以进行基因交流。(4)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减小环境阻力,从而提高环境容纳量,提高种群密度。
答案:(1)所处的营养级低,属于第二营养级 (2)化学信息 (3)基因交流 (4)环境容纳量
三、科学用题,在思考中提升
(1)精做多思,强化变式。思什么?
①思考本题考查了什么知识点,你是否掌握了;②这个知识点还可以怎么命题,有哪些相关知识点;③如果调整一下题干的条件,该以什么方法解题。
这样做到把生物知识和解题的能力内化为一种“涵养”,每做一题就能高效回顾教材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2)重做错题,巩固缺陷。做错的题不能跳过,而是要反思总结,记在笔记本上。
①总结错因,提炼解题最佳途径;②总结某种解题方法在哪些方面的试题中用过,还可以用来解决哪些方面的问题;③发现知识漏洞,及时复习巩固。
(3)回归教材,提升能力。针对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略过已掌握的知识内容及会做的题,加强没有掌握的方面;回归书本,补充知识漏洞,构建知识网络;尝试以最佳途径解题;学会研究评分标准,使得自己的答案简洁、准确、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