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方式。师生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但学生阅读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的能力并没有提高多少。究其原因,一是教师的阅读教学理念陈旧落后,甚至背离了阅读的本质,二是对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教学新理念理解肤浅,缺乏扎实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理念;误区;对策
“新大纲”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但是细心观察,如今的职中生并不是很喜欢语文这门学科,虽然他们喜欢看课外书,如侦探故事、武侠小说、当代同龄人的作品等,但语文阅读课在学生的心目中失去了它应有的地位。我们老师有必要反思这种现象。
笔者长期从事职中语文教学工作,经过调查分析,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目的偏离,忽视、轻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削弱甚至不尊重这种主体性
在如今的阅读教学课堂上,老师将嚼碎的知识喂给学生吃的现象减少了,但提前预设好自以为完美无缺的一套方案,然后步步引诱学生入毂、钻入自己圈套的课越来越多;课堂提问多了,但很多问题缺乏思考的深度、广度,只需学生简单地回答“是”还是“不是”;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老师的理解(大部分直接来自教参)稍有偏差,则被老师置之不理。于是启而不发、变相的满堂灌式的阅读教学便堂而皇之地有了存在的理由。
2.弄巧成拙,滥用多媒体,轻诵读对话
部分教师把多媒体手段作为一种时尚、一种标准、一种目标来追求,甚至把课堂上是否运用多媒体手段作为评判课堂教学优劣的标准。在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没有明白阅读教学的形象性主要体现在文本内在的形象和教师教学语言的形象上,而并不是仅仅体现在几幅画面之上,所以使用设计并不科学、运用时机并不恰当的多媒体课件反而干扰了阅读教学的有效进行。学生在一番热闹之后,并没有得到对文本真正有价值的体验和感悟。
3.迷失本性,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和文本的分析,忽略情感的感悟
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都是将诵读感悟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将本来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处处强调微言大义、篇篇讲究见微知著,完全忽略了对文本情感的感悟。职高的学生一般都学习基础较薄弱,比较好动,偏重于条分缕析的课堂教学,会使他们觉得死气沉沉而产生厌倦心理,导致课堂教学效果甚微。
阅读教学应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突出对学生人文精神和语文素养的培养,力求通过丰富的语言积累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针对上述几种把阅读教学带向误区的现象,笔者认为应该采取以下几种对策:
1.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变硬塞知识为自我发现探索知识
问题是思维的向导,当一个人有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会激起求知的冲动和思维的活跃。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改掉以解决课文中的练习题或老师提问题为主的教学过程,重视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鼓励他们大胆提问。同时注意引导他们由提一些不着边际、鸡毛蒜皮的问题过渡到围绕文章的主要内容提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有了问题,学生自然会急于寻求问题的答案,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探求真知、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对于问题不要急于分析、解答,也不要马上进入讨论中,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进行阅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当然,由于学生的个性特征、情感体验、家庭社会背景的不同,对同一事物自然会有不同的感受,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能够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可让学生在文中深有感触的地方作旁注,写上自己读后的感受、想法或是发表议论。
2.适当创设阅读教学情境,营造氛围
情境教学随着改革大潮进入课堂教学,通过教师调创造各种情境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课堂在情境中扩大、幻化成课文中的各种意境。语文阅读教学的情境可分为直接情境和间接情境。直接情境毕竟受到时间、精力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所以间接情境创造就成为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手段,而间接情境又以直观情境为主。
“直观情境”可以分为“物象直观”和“语言直观”。“物象直观”就是运用实际事物的模拟形象,包括图片、图表、模型等,在现在的阅读教学中运用较多。“语言直观”就是教师运用语言的声调、节奏、情感等多种因素绘声绘色地勾画、描绘课文的情境,启迪学生想像,引导学生“神游”于情境之中,增强对课文的感知和理解。比如在讲到重点、难点的内容时,声音要有力度,必须时还应重复讲;而在讲到快乐的地方,就应自然地流露微笑;讲到愤怒的地方,情绪就应激昂;讲到悲伤的地方,声音要变得缓慢而深沉。
3.联系生活,激发情感,感悟人生
我们常有这样的体验:当读到一篇感人的文章或看到一个动人的情节时,往往会热泪盈眶或黯然神伤。为什么?那是因为我们在阅读时带着强烈的个人情感,融进了自己的独特情感、理解和体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十分重视把阅读内容与现实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激励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到审美的乐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并使之得以升华。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像一位导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教材、掌握教材,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收益,使其个性得以张扬,语文素养得以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南中等专业学校)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理念;误区;对策
“新大纲”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但是细心观察,如今的职中生并不是很喜欢语文这门学科,虽然他们喜欢看课外书,如侦探故事、武侠小说、当代同龄人的作品等,但语文阅读课在学生的心目中失去了它应有的地位。我们老师有必要反思这种现象。
笔者长期从事职中语文教学工作,经过调查分析,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目的偏离,忽视、轻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削弱甚至不尊重这种主体性
在如今的阅读教学课堂上,老师将嚼碎的知识喂给学生吃的现象减少了,但提前预设好自以为完美无缺的一套方案,然后步步引诱学生入毂、钻入自己圈套的课越来越多;课堂提问多了,但很多问题缺乏思考的深度、广度,只需学生简单地回答“是”还是“不是”;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老师的理解(大部分直接来自教参)稍有偏差,则被老师置之不理。于是启而不发、变相的满堂灌式的阅读教学便堂而皇之地有了存在的理由。
2.弄巧成拙,滥用多媒体,轻诵读对话
部分教师把多媒体手段作为一种时尚、一种标准、一种目标来追求,甚至把课堂上是否运用多媒体手段作为评判课堂教学优劣的标准。在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没有明白阅读教学的形象性主要体现在文本内在的形象和教师教学语言的形象上,而并不是仅仅体现在几幅画面之上,所以使用设计并不科学、运用时机并不恰当的多媒体课件反而干扰了阅读教学的有效进行。学生在一番热闹之后,并没有得到对文本真正有价值的体验和感悟。
3.迷失本性,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和文本的分析,忽略情感的感悟
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都是将诵读感悟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将本来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处处强调微言大义、篇篇讲究见微知著,完全忽略了对文本情感的感悟。职高的学生一般都学习基础较薄弱,比较好动,偏重于条分缕析的课堂教学,会使他们觉得死气沉沉而产生厌倦心理,导致课堂教学效果甚微。
阅读教学应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突出对学生人文精神和语文素养的培养,力求通过丰富的语言积累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针对上述几种把阅读教学带向误区的现象,笔者认为应该采取以下几种对策:
1.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变硬塞知识为自我发现探索知识
问题是思维的向导,当一个人有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会激起求知的冲动和思维的活跃。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改掉以解决课文中的练习题或老师提问题为主的教学过程,重视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鼓励他们大胆提问。同时注意引导他们由提一些不着边际、鸡毛蒜皮的问题过渡到围绕文章的主要内容提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有了问题,学生自然会急于寻求问题的答案,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探求真知、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对于问题不要急于分析、解答,也不要马上进入讨论中,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进行阅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当然,由于学生的个性特征、情感体验、家庭社会背景的不同,对同一事物自然会有不同的感受,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能够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可让学生在文中深有感触的地方作旁注,写上自己读后的感受、想法或是发表议论。
2.适当创设阅读教学情境,营造氛围
情境教学随着改革大潮进入课堂教学,通过教师调创造各种情境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课堂在情境中扩大、幻化成课文中的各种意境。语文阅读教学的情境可分为直接情境和间接情境。直接情境毕竟受到时间、精力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所以间接情境创造就成为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手段,而间接情境又以直观情境为主。
“直观情境”可以分为“物象直观”和“语言直观”。“物象直观”就是运用实际事物的模拟形象,包括图片、图表、模型等,在现在的阅读教学中运用较多。“语言直观”就是教师运用语言的声调、节奏、情感等多种因素绘声绘色地勾画、描绘课文的情境,启迪学生想像,引导学生“神游”于情境之中,增强对课文的感知和理解。比如在讲到重点、难点的内容时,声音要有力度,必须时还应重复讲;而在讲到快乐的地方,就应自然地流露微笑;讲到愤怒的地方,情绪就应激昂;讲到悲伤的地方,声音要变得缓慢而深沉。
3.联系生活,激发情感,感悟人生
我们常有这样的体验:当读到一篇感人的文章或看到一个动人的情节时,往往会热泪盈眶或黯然神伤。为什么?那是因为我们在阅读时带着强烈的个人情感,融进了自己的独特情感、理解和体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十分重视把阅读内容与现实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激励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到审美的乐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并使之得以升华。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像一位导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教材、掌握教材,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收益,使其个性得以张扬,语文素养得以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南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