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合并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临床分析

来源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zll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AAV)合并间质性肺疾病(ILD)患者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比较不同ANCA血清型间质性肺病患者的胸部高分辨率CT(HRCT)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7年4月30日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的125例AAV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合并ILD分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点;将82例AAV-ILD组根据ANCA血清型分组,应用t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统计分析,比较2组胸部HRCT表现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AV合并ILD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125例AAV患者,合并ILD 86例(68.8%)。AAV-ILD组患者平均发病年龄明显高于无间质性肺病组(NILD)[(66±11)岁和(56±15)岁,t=-3.78,P=0.001]。AAV-ILD组患者多有咳嗽、咳痰症状(χ2=4.676,P=0.031),且血清CEA水平(t=-1.908,P=0.012)、CA199水平(t=-2.286,P=0.025)及CA153水平(t=-2.857,P=0.007)高于NILD组。比较AAV-ILD患者胸部HRCT显示,MPO-ANCA阳性组较PR3-ANCA阳性组更易出现肺纤维化(χ2=7.736,P=0.005)、弥漫网格影(χ2=9.762,P=0.002)及蜂窝影(χ2=4.278,P=0.039)。多因素Logistic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5岁[OR(95%CI):3.305(1.280,8.531),P=0.013]和BVAS评分≥15分[OR(95%CI):3.249(1.280,8.247),P=0.013]为AAV合并ILD患者危险因素,而PR3-ANCA阳性[OR(95%CI):0.063(0.005,0.851),P=0.037]提示合并ILD概率低。

结论

ILD为AAV患者常见肺损害,尤其老年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CA153水平的升高可能是肺间质病变的预警标志。MPO-ANCA阳性患者肺部HRCT可能更易出现肺纤维化。

其他文献
以神经干动作电位相关实验微课的设计制作和应用为研究基础,总结了适应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的微课内容、结构层次和学习模式。微课应用于医学机能学实验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后复习等环节,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升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目的在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病理学教学实践中,根据不同教学阶段学生学习状态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分析其教学效果与传统教学之间的区别。方法根据自然分班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112人,对照组118人。实验组授课中,考虑到教学内容分为总论和各论,学生需经历"知识记忆""病理-临床联系""知识应用"阶段的特点;分别选用了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方式。通过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两种方式评判两组教
针对临床骨科实习中学生理论基础知识薄弱、学生实践能力欠缺、师生对临床实习准备不足、重视不够等问题,尝试通过加强科室教学规范化管理,采用案例+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科室讨论会、强化医学人文教育、改进考核方式等措施来激发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教学目标。结果表明,学生在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基本操作的熟练程度、临床思维能力的加强、沟通协调能力的提升、主观能动性的提高、对教学效果满意度、提高解决问
目的探讨1 h集束化措施在脓毒症患者救治中的实施情况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中心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收治的102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年1月至9月接受3 h和6 h集束化措施的3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8年10月至2019年2月接受1 h集束化措施的6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按照2012年国际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Ig)G4相关性涎腺炎的临床特点,分析与SS的不同之处及IgG4相关性涎腺炎的治疗方法及预后,便于临床医生早期诊断并给予合理的诊疗方案。方法收集2015—2017年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12例IgG4相关性涎腺炎及78例SS患者,回顾性分析IgG4相关性涎腺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药物治疗及药物治疗效果,与SS进行比较,应用SPSS 19.0
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在PsA患者血清中也可检测到抗瓜氨酸化蛋白/多肽(ACPA)抗体,且抗ACPA抗体阳性PsA患者临床特点较阴性患者有所不同,关于抗ACPA抗体阳性患者的正确诊断也受到更多的关注。
PsA是一种与银屑病相关的炎性关节病,其特征是骨和软骨破坏,病理性新骨形成和广泛的滑膜血管生成,可导致永久性关节损伤和残疾。目前,PsA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且尚不清楚,大量研究表明IL-23/IL-17通路的扩增可能是疾病发病的潜在机制。本文通过阐明IL-17在PsA发病中的作用为进一步理解PsA的发病提供科学据。
系统性血管炎是一类异质性疾病,其病理特征为炎性血管损伤和血管闭塞。然而,系统性血管炎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细胞外囊泡(EVs)是细胞向外分泌的具有信息传递功能的异质囊泡。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EVs参与到系统性血管炎的发生与进展之中。研究发现系统性血管炎相关的致病EVs主要来源于内皮细胞、血小板和炎症细胞。并且这些致病EVs在诱导血栓形成、内皮功能障碍以及炎症细胞活化中起到关键作用。因此,EVs被认为是
组织原位记忆T细胞(TRM)以其原位定植、长期存活及局部免疫的特征而得名,是免疫记忆细胞的又一重要成员。近年来,TRM在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日益趋显。效应T细胞外渗控制着TRM分化的第一步,协同局部微环境中的调节因子,从细胞和分子水平调控TRM分化、迁移和存活,当调控发生异常就会导致严重的病理变化。
APS的诊断至少要满足1项临床诊断标准(血栓形成或病态妊娠)和1项实验室抗磷脂抗体(抗心磷脂抗体、抗β2糖蛋白Ⅰ抗体及狼疮抗凝物)结果阳性。然而,临床上存在许多具有典型临床表现,但三大抗磷脂抗体为阴性的无法确诊的患者。本文通过总结近年来抗磷脂抗体谱的发展,探讨抗心磷脂抗体、抗β2糖蛋白Ⅰ抗体、狼疮抗凝物以及非分类标准抗磷脂抗体在诊断APS中发挥的作用,期望对APS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