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网络虚拟社会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事物,它给人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本文首先提出网络虚拟社会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然后分析这些问题所产生的危害,最后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
【关键词】网络虚拟社会; 舆情管理; 网络法制
0.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网络应用服务如:网上银行、网上购物商城、社交网、婚恋网都能够很好的完成人们需要在现实生活中才能够完成的事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这种网络虚拟社会已经成为目前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2011年2月19日,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讨论班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意义,特别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可见,中央已充分认识网络虚拟社会的重要性,并着手从顶层进行相关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的制定。
1.网络虚拟社会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由于网络虚拟社会发展时间短,但发展速度极快,很多相关网络虚拟社会管理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而传统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已经很难适应虚拟网络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造成在网络虚拟社会存在着众多问题。
1.1 话语的随意性
随着微博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和社会机构通过其表达自己对某些事物的看法或发布近期发生的社会事件。这些言论有些是正向的、有建设性的、积极向上的,但是也有些是借助虚拟社会宣泄个人情绪的、制造大众舆论的,所表达的内容过于随意甚至与事实相违背。如2010年12月《中国新闻周刊》在官方微博上发布金庸去世的假消息,引起大量的转播,造成很恶劣的影响。但是这种行为并不触犯法律,也没有制裁措施,发布这种随意性的话语所需承担责任的风险很低。久而久之,会使网络上的话语失去可信度。
1.2 网络诈骗的兴起
现在很多不法份子也开始利用高科技手段通过网络進行诈骗。如:假冒好友声称自己遇到紧急情况让对方给自己汇款;通过制作钓鱼网站引诱用户输入自己的账号和密码;通过开发木马程序骗取用户下载后盗取用户计算机中的个人信息。以上这些诈骗隐蔽性高、成功率高、即使发现被骗也很难追回损失甚至无法抓获诈骗者。
1.3 利用网络放大社会公共事件
网络的实时性、交互性、传播性,使其成为重大公共事件的第一载体。然而有些别有用心的人故意利用网络制造社会舆论,放大和歪曲社会事件,博得网民同情,甚至影响到了司法公正。其发生和发展一般起因于某个个体事件,然后当事人或其他网友通过一定的语言加工后发布于网络进行传播,个体事件经过网络传播后不断被放大,从而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社会公共事件,这时相关执法部门开始介入,就在这种社会舆论和执法部门博弈过程中,事件逐步得到平息和解决。这种不“健康”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不仅破坏了政府的正面形象,还会使政府的公信力下降。
1.4 不良信息及非法信息的传播
正因为互联网的无国界性、无地域性,使境内外很多敌对势力通过网络渠道发布其反动信息、伪宗教文化,制造民族矛盾,组织暴力违法犯罪及恐怖活动。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及社会的和谐稳定,成为威胁国家文化安全的社会公害。
总之,网络色情、暴力、邪教、迷信、恐怖这些不良及非法信息充斥着整个网络虚拟社会,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心里健康及行为准则。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造成严重的威胁。
1.5 网络虚拟社会管理存在问题
首先,网络虚拟社会的管理牵涉到的部门众多,但目前相关部门各自为政,缺乏统一指挥和管理,造成管理空隙的出现。
其次,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制定比较滞后。虽然目前我国《刑法》、《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了对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的处罚条例,但其描述过于笼统,覆盖面窄,可操作性不强。譬如对虚拟财产的认定,电子证据等问题缺乏必要的司法界定。
最后,管理人员水平有限,管理技术手段滞后。虚拟社会的管理,要求要有高水平的管理人员,这些人既要懂技术、又要懂法律、还要有经验的复合型人才,但是培养这样的人员受到时间、经费、专业技术等因素的限制,人员很难快速到位。
2.解决网络虚拟社会主要问题的对策
欲使网络虚拟社会健康稳定发展,不仅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还要不断培养网民网络道德意识、网络安全自我防范意识、网络自律意识、网络言语责任意识,健全目前的网络虚拟社会管理体制。
2.1 建立和完善网络实名制
实名制可以约束网民言行,减少网络谣言和恶意的言语攻击,也能极大减少网络违法犯罪,最大可能的维护网络虚拟社会的和谐稳定。当然,绝对实名制无论从社会成本上还是从技术发展上不现实。目前实名制主要指在一些大型网络社区注册实名,个人申请上网的实名和公共场所上网的实名登记。
2.2 保存一定时期的用户上网记录
现实生活中,人们不敢随意闯红灯、违反交通规则,一个最主要原因是有只“电子眼”在实时关注着你的行车行为,一旦有违法发生他就会记录下来并且有所处罚。在网络虚拟社会,如果也存在虚拟“电子眼”,时刻监督记录用户上网行为,保存一定时期用户上网记录,一旦发生违法犯罪行为,则有据可查,能够追溯到本人,这将给不法份子以极大的威慑力。
2.3 正确、及时、积极的响应网络民情
当某种网络舆情形成洪水的时候,不排除里面混杂一些恶意行为,但更应该积极响应,找出产生问题的根源,不能简单的“封、堵、抓”,这样只会让矛盾激化。各级政府及相关的领导干部都应该以积极的、宽广的心态对待网民的声音,通过网络中反应出的问题,积极解决现实生活中人们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通过网络这个执政为民的新平台,树立政府新形象。
2.4 建立健全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增强信息透明度
之所以会产生网络谣言,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信息不公开,不透明。对于一些民生问题、敏感问题,政府应该及时主动发布信息,正确引导舆论,使“谣言止于知者”。目前政府部门如公安、检察、法院等开通了自己的官方微博,通过微博向大众发布信息,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但是我们也要清晰的认识到在网络中不仅仅只有微博一种形式,每个部门都有各自部门的官方网站,应该及时更新网站内容。
2.5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实现虚拟社会的法制化管理
立法部门应该仔细研究网络虚拟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违法犯罪特征,根据虚拟社会的发展不断的修改和制定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确定诸如立案标准、虚拟财产界定、管辖范围等一系列问题。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建立和谐稳定的虚拟社会。
3.结语
网络的发展历史时间并不是很久,存在问题是正常的,而只有充分认识问题,并着手解决,才能保障其和谐稳定健康发展。综上所述,笔者分析了网络虚拟社会中的一系列问题,并给出相应对策。相信随着网络虚拟社会的发展、管理技术水平的提高、舆论控制的理顺、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网络虚拟社会将会呈现越来越繁华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陈力丹. 虚拟社会管理的六个理念[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1(04)
[2] 许蓉佳. 网络群体性事件与政府舆情引导能力建设[J]. 党政干部学刊. 2010(07)
[3] 曾令辉. 网络虚拟社会的形成及其本质探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9(10)
[4] 冯登国,苏璞睿. 虚拟社会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2(01)
[5] 陈积敏. 虚拟社会的特征及状况分析[J]. 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 2009(05)
注:
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青年课题(201304070)
【关键词】网络虚拟社会; 舆情管理; 网络法制
0.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网络应用服务如:网上银行、网上购物商城、社交网、婚恋网都能够很好的完成人们需要在现实生活中才能够完成的事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这种网络虚拟社会已经成为目前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2011年2月19日,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讨论班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意义,特别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可见,中央已充分认识网络虚拟社会的重要性,并着手从顶层进行相关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的制定。
1.网络虚拟社会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由于网络虚拟社会发展时间短,但发展速度极快,很多相关网络虚拟社会管理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而传统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已经很难适应虚拟网络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造成在网络虚拟社会存在着众多问题。
1.1 话语的随意性
随着微博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和社会机构通过其表达自己对某些事物的看法或发布近期发生的社会事件。这些言论有些是正向的、有建设性的、积极向上的,但是也有些是借助虚拟社会宣泄个人情绪的、制造大众舆论的,所表达的内容过于随意甚至与事实相违背。如2010年12月《中国新闻周刊》在官方微博上发布金庸去世的假消息,引起大量的转播,造成很恶劣的影响。但是这种行为并不触犯法律,也没有制裁措施,发布这种随意性的话语所需承担责任的风险很低。久而久之,会使网络上的话语失去可信度。
1.2 网络诈骗的兴起
现在很多不法份子也开始利用高科技手段通过网络進行诈骗。如:假冒好友声称自己遇到紧急情况让对方给自己汇款;通过制作钓鱼网站引诱用户输入自己的账号和密码;通过开发木马程序骗取用户下载后盗取用户计算机中的个人信息。以上这些诈骗隐蔽性高、成功率高、即使发现被骗也很难追回损失甚至无法抓获诈骗者。
1.3 利用网络放大社会公共事件
网络的实时性、交互性、传播性,使其成为重大公共事件的第一载体。然而有些别有用心的人故意利用网络制造社会舆论,放大和歪曲社会事件,博得网民同情,甚至影响到了司法公正。其发生和发展一般起因于某个个体事件,然后当事人或其他网友通过一定的语言加工后发布于网络进行传播,个体事件经过网络传播后不断被放大,从而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社会公共事件,这时相关执法部门开始介入,就在这种社会舆论和执法部门博弈过程中,事件逐步得到平息和解决。这种不“健康”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不仅破坏了政府的正面形象,还会使政府的公信力下降。
1.4 不良信息及非法信息的传播
正因为互联网的无国界性、无地域性,使境内外很多敌对势力通过网络渠道发布其反动信息、伪宗教文化,制造民族矛盾,组织暴力违法犯罪及恐怖活动。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及社会的和谐稳定,成为威胁国家文化安全的社会公害。
总之,网络色情、暴力、邪教、迷信、恐怖这些不良及非法信息充斥着整个网络虚拟社会,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心里健康及行为准则。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造成严重的威胁。
1.5 网络虚拟社会管理存在问题
首先,网络虚拟社会的管理牵涉到的部门众多,但目前相关部门各自为政,缺乏统一指挥和管理,造成管理空隙的出现。
其次,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制定比较滞后。虽然目前我国《刑法》、《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了对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的处罚条例,但其描述过于笼统,覆盖面窄,可操作性不强。譬如对虚拟财产的认定,电子证据等问题缺乏必要的司法界定。
最后,管理人员水平有限,管理技术手段滞后。虚拟社会的管理,要求要有高水平的管理人员,这些人既要懂技术、又要懂法律、还要有经验的复合型人才,但是培养这样的人员受到时间、经费、专业技术等因素的限制,人员很难快速到位。
2.解决网络虚拟社会主要问题的对策
欲使网络虚拟社会健康稳定发展,不仅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还要不断培养网民网络道德意识、网络安全自我防范意识、网络自律意识、网络言语责任意识,健全目前的网络虚拟社会管理体制。
2.1 建立和完善网络实名制
实名制可以约束网民言行,减少网络谣言和恶意的言语攻击,也能极大减少网络违法犯罪,最大可能的维护网络虚拟社会的和谐稳定。当然,绝对实名制无论从社会成本上还是从技术发展上不现实。目前实名制主要指在一些大型网络社区注册实名,个人申请上网的实名和公共场所上网的实名登记。
2.2 保存一定时期的用户上网记录
现实生活中,人们不敢随意闯红灯、违反交通规则,一个最主要原因是有只“电子眼”在实时关注着你的行车行为,一旦有违法发生他就会记录下来并且有所处罚。在网络虚拟社会,如果也存在虚拟“电子眼”,时刻监督记录用户上网行为,保存一定时期用户上网记录,一旦发生违法犯罪行为,则有据可查,能够追溯到本人,这将给不法份子以极大的威慑力。
2.3 正确、及时、积极的响应网络民情
当某种网络舆情形成洪水的时候,不排除里面混杂一些恶意行为,但更应该积极响应,找出产生问题的根源,不能简单的“封、堵、抓”,这样只会让矛盾激化。各级政府及相关的领导干部都应该以积极的、宽广的心态对待网民的声音,通过网络中反应出的问题,积极解决现实生活中人们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通过网络这个执政为民的新平台,树立政府新形象。
2.4 建立健全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增强信息透明度
之所以会产生网络谣言,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信息不公开,不透明。对于一些民生问题、敏感问题,政府应该及时主动发布信息,正确引导舆论,使“谣言止于知者”。目前政府部门如公安、检察、法院等开通了自己的官方微博,通过微博向大众发布信息,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但是我们也要清晰的认识到在网络中不仅仅只有微博一种形式,每个部门都有各自部门的官方网站,应该及时更新网站内容。
2.5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实现虚拟社会的法制化管理
立法部门应该仔细研究网络虚拟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违法犯罪特征,根据虚拟社会的发展不断的修改和制定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确定诸如立案标准、虚拟财产界定、管辖范围等一系列问题。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建立和谐稳定的虚拟社会。
3.结语
网络的发展历史时间并不是很久,存在问题是正常的,而只有充分认识问题,并着手解决,才能保障其和谐稳定健康发展。综上所述,笔者分析了网络虚拟社会中的一系列问题,并给出相应对策。相信随着网络虚拟社会的发展、管理技术水平的提高、舆论控制的理顺、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网络虚拟社会将会呈现越来越繁华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陈力丹. 虚拟社会管理的六个理念[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1(04)
[2] 许蓉佳. 网络群体性事件与政府舆情引导能力建设[J]. 党政干部学刊. 2010(07)
[3] 曾令辉. 网络虚拟社会的形成及其本质探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9(10)
[4] 冯登国,苏璞睿. 虚拟社会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2(01)
[5] 陈积敏. 虚拟社会的特征及状况分析[J]. 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 2009(05)
注:
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青年课题(201304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