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体育活动不但能使学生增强体质,而且可以使人的智力得到提高,科学早已证明,坚持经常体育锻炼可以提高人体大脑的质量和皮层厚度,使人变得更聪明,从而提高学习和运用科学文化知识的能力。学校体育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各项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坚强的思想意志、艰苦耐劳的精神、顽强拼搏的作风。通过体育活动不仅使学生练出一副健美的体魄,而且可以使他们懂得什么是美的动作、美的仪表、美的心灵,提高对美的感受、鉴赏、表达和创造能力。本文试图对新疆维吾尔族与汉族大学生体育活动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 维吾尔族 汉族 大学生 体育活动 比较
一、比较与分析
(一)新疆高校维汉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项目
1.消费不高、娱乐性强、简单易行、运动量较小的项目是大学生的首选,依次为:球类、散步、慢跑等。
2.散步、慢跑和羽毛球、乒乓球是男女维汉大学生都愿意参加的运动项目,但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男生以对抗性强、富有刺激的运动为主,如篮球、足球等;女生则主要以趣味性强、运动量较小的项目为首选,如羽毛球、乒乓球等。
3.维汉大学生在体育项目的选择上具有明显的性别特征和民族特性,如汉族男生以篮球为首选项目,维族男生则以足球为首选项目,说明以上这几个体育活动项目具有良好的氛围和开展基础,在课外比较容易开展。
(二)新疆高校维汉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和形式
1.整体来看,维汉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都是从个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出发,并且总体趋于一致。在族别差异方面,汉族和维族大学生选择位次相对接近;从性别来看,男女大学生位次各不相同,呈多元性变化趋势。
2.60.54%的汉族大学生和59.95%的维族大学生以通过体育考试为主要目的,这和体育考试成绩是否良好被作为评优评先的基本条件有很大关系。
3.预防疾病、减肥健美、消遣娱乐成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重要目的,这与社会人群整体健康观念的转变和社会审美导向有关。
在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方面,维族和汉族学生位次与总位次不同,性别之间的位次也有一定差距。个人锻炼是汉族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而维族大学生则以与同学、朋友一起锻炼为主,这主要是因为维族大学生喜欢集体生活、兴趣爱好易受影响趋于一致,加上相同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与体育项目开设特点和他们的活动习惯有关
(三)新疆高校维汉大学生对体育活动兴趣的外因
从族别和性别来看,排在第一位的是从上学一直爱好体育,其次呈现多元化趋势。维汉大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兴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突出的特点表现在:1.多数大学生在中小学时代的体育课上就培养了良好的兴趣。2.体育氛围和媒体宣传对体育活动兴趣也产生了重要的作用。3.受体育明星和家庭成员的影响也是使大学生产生体育兴趣的一个方面。
(四)新疆高校维汉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和次数
在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的调查中,活动次数为0次维汉大学生所占比例都比较低,这主要与大学阶段开设体育课直接相关,活动次数为1-2次的汉族大学生比维族大学生高出3.48个百分点,而活动次数为3-4次的维族大学生则比汉族大学生高出4.04个百分点。从每次体育活动时间人数所占比例来看,在21-29分钟的汉族大学生有22.90%,维族大学生只占16.44%;9.35%的汉族大学生活动时间在50-59分钟,而维族大学生却占到18.29%,维族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生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从整体来看,维族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生体育活动次数和锻炼时间具有明显差异性。
(五)新疆高校维汉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规律
从维汉大学生体育活动的规律来看:维汉大学生活动时间规律的最大特点就是与时间有关,汉族大学生占55.38%,维族大学生占50.81%,均排在第一位;从维汉大学生性别来看也基本排在第一位,位次第二以后的内容各不相同。有42.90%的汉族大学生每周固定几天活动,而39.35%的维族大学生主要在周末和节假日活动。通过对大学生活动时间规律调查表明:族别和性别选择的内容呈不一致的多变化态势,显示了体育活动时间规律的复杂性。
(六)新疆高校维汉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身体变化
汉族大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后的感觉有所改善但不明显的占28.92%,没变化的占10.43%,这些均低于维族大学生所占的比例。从族别来看:汉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后的良好感觉要好于维族大学生,维汉男大学生运动后感觉精力充沛者分别占45.12%和32.29%,均高于维汉女大学生所占比例,同时维汉男大学生体育活动感觉没变化者所占比例均低于维汉女大学生所占比例。因此,从性别来看,男生参加体育活动后的良好感觉要好于女生。从族别来看,汉族大学生体育活动后中等出汗的占31.29%,大量出汗的占13.87%,没出汗的占7.42%;维族大学生分别为30.21%,12.50%和9.26%。从出汗程度来看,汉族大学生略高于维族大学生。从性别来看,汉族男大学生微微出汗和中等出汗所占比例低于维族男大学生,而汉族女大学生在这两项所占比例则高于维族女大学生。通常出汗程度代表着运动负荷的大小,但有些学生轻微活动就出汗是身体虚弱的一种表现。
二、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维汉大学生参加的体育活动项目大多为消费不高、娱乐性强、简单易行、运动量较小的项目,维汉大学生在体育项目的选择上具有明显的性别特征和民族特性;整体来看维汉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预防疾病、减肥健美、消遣娱乐成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重要目的;个人锻炼是汉族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而维族大学生则以与同学、朋友一起锻炼为主;体育氛围和媒体宣传在维汉大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兴趣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维族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生体育活动次数和锻炼时间具有明显差异性;维汉大学生活动时间规律调查表明:族别和性别选择的内容呈不一致的多变化态势;汉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后的良好感觉要好于维族大学生,男生参加体育活动后的良好感觉要好于女生;从出汗程度来看,汉族大学生略高于维族大学生,汉族男大学生微微出汗和中等出汗所占比例低于维族男大学生,而汉族女大学生在这两项所占比例则高于维族女大学生。
(二)建议
1.开放体育场馆并实施体育器材租借业务
最大限度地开放体育场馆并实行有偿开放业务。按教职工、学生及校外人员实行各种不同价格。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体育场馆有偿开放的投入,以满足不同对象的体育需求。
2.加强体育锻炼的宣传力度,树立终生体育观
目前的大学生对体育活动的认知强,但对体育活动的参与较弱。为了改变参与率较弱的现象,要向学生传授终生体育的思想。终生体育能提高人的健康水平,终生体育标志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它是现代生活的标志。同时还可以向学生宣传“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激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全民健身,并长期坚持不懈地进行体育活动。树立终生体育思想。
3.转变领导观念引起领导重视
一个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和领导对体育观念的理解和认识密切相关,从学校领导来看,不能把体育活动当成学生自己的事情。这是学校及领导义不容辞的责任。学生是未来的希望,他们的健康直接关系到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所以把学生的体育活动要列入学校的议事日程,给学生的体育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能够给予积极地支持。
4.多开设感兴趣的体育活动项目
新疆是多民族地区,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体育活动项目,维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最擅长进行足球、排球活动。除此之外,还应开设民族式摔跤、射箭、达瓦孜等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从丰富体育活动内容来发展学生个性。
参考文献:
[1] 季浏.体育与健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 贾伟廉.健康教育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88.
[3] 范立仁,等.全国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0.20(2):7-11.
[4] 刘瑶,杨秉龙.我国中部经济欠发达地区部分大学生体育生活现状调查[J].体育科学.2004.24(3):73-74.
关键词 维吾尔族 汉族 大学生 体育活动 比较
一、比较与分析
(一)新疆高校维汉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项目
1.消费不高、娱乐性强、简单易行、运动量较小的项目是大学生的首选,依次为:球类、散步、慢跑等。
2.散步、慢跑和羽毛球、乒乓球是男女维汉大学生都愿意参加的运动项目,但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男生以对抗性强、富有刺激的运动为主,如篮球、足球等;女生则主要以趣味性强、运动量较小的项目为首选,如羽毛球、乒乓球等。
3.维汉大学生在体育项目的选择上具有明显的性别特征和民族特性,如汉族男生以篮球为首选项目,维族男生则以足球为首选项目,说明以上这几个体育活动项目具有良好的氛围和开展基础,在课外比较容易开展。
(二)新疆高校维汉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和形式
1.整体来看,维汉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都是从个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出发,并且总体趋于一致。在族别差异方面,汉族和维族大学生选择位次相对接近;从性别来看,男女大学生位次各不相同,呈多元性变化趋势。
2.60.54%的汉族大学生和59.95%的维族大学生以通过体育考试为主要目的,这和体育考试成绩是否良好被作为评优评先的基本条件有很大关系。
3.预防疾病、减肥健美、消遣娱乐成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重要目的,这与社会人群整体健康观念的转变和社会审美导向有关。
在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方面,维族和汉族学生位次与总位次不同,性别之间的位次也有一定差距。个人锻炼是汉族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而维族大学生则以与同学、朋友一起锻炼为主,这主要是因为维族大学生喜欢集体生活、兴趣爱好易受影响趋于一致,加上相同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与体育项目开设特点和他们的活动习惯有关
(三)新疆高校维汉大学生对体育活动兴趣的外因
从族别和性别来看,排在第一位的是从上学一直爱好体育,其次呈现多元化趋势。维汉大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兴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突出的特点表现在:1.多数大学生在中小学时代的体育课上就培养了良好的兴趣。2.体育氛围和媒体宣传对体育活动兴趣也产生了重要的作用。3.受体育明星和家庭成员的影响也是使大学生产生体育兴趣的一个方面。
(四)新疆高校维汉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和次数
在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的调查中,活动次数为0次维汉大学生所占比例都比较低,这主要与大学阶段开设体育课直接相关,活动次数为1-2次的汉族大学生比维族大学生高出3.48个百分点,而活动次数为3-4次的维族大学生则比汉族大学生高出4.04个百分点。从每次体育活动时间人数所占比例来看,在21-29分钟的汉族大学生有22.90%,维族大学生只占16.44%;9.35%的汉族大学生活动时间在50-59分钟,而维族大学生却占到18.29%,维族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生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从整体来看,维族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生体育活动次数和锻炼时间具有明显差异性。
(五)新疆高校维汉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规律
从维汉大学生体育活动的规律来看:维汉大学生活动时间规律的最大特点就是与时间有关,汉族大学生占55.38%,维族大学生占50.81%,均排在第一位;从维汉大学生性别来看也基本排在第一位,位次第二以后的内容各不相同。有42.90%的汉族大学生每周固定几天活动,而39.35%的维族大学生主要在周末和节假日活动。通过对大学生活动时间规律调查表明:族别和性别选择的内容呈不一致的多变化态势,显示了体育活动时间规律的复杂性。
(六)新疆高校维汉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身体变化
汉族大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后的感觉有所改善但不明显的占28.92%,没变化的占10.43%,这些均低于维族大学生所占的比例。从族别来看:汉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后的良好感觉要好于维族大学生,维汉男大学生运动后感觉精力充沛者分别占45.12%和32.29%,均高于维汉女大学生所占比例,同时维汉男大学生体育活动感觉没变化者所占比例均低于维汉女大学生所占比例。因此,从性别来看,男生参加体育活动后的良好感觉要好于女生。从族别来看,汉族大学生体育活动后中等出汗的占31.29%,大量出汗的占13.87%,没出汗的占7.42%;维族大学生分别为30.21%,12.50%和9.26%。从出汗程度来看,汉族大学生略高于维族大学生。从性别来看,汉族男大学生微微出汗和中等出汗所占比例低于维族男大学生,而汉族女大学生在这两项所占比例则高于维族女大学生。通常出汗程度代表着运动负荷的大小,但有些学生轻微活动就出汗是身体虚弱的一种表现。
二、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维汉大学生参加的体育活动项目大多为消费不高、娱乐性强、简单易行、运动量较小的项目,维汉大学生在体育项目的选择上具有明显的性别特征和民族特性;整体来看维汉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预防疾病、减肥健美、消遣娱乐成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重要目的;个人锻炼是汉族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而维族大学生则以与同学、朋友一起锻炼为主;体育氛围和媒体宣传在维汉大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兴趣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维族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生体育活动次数和锻炼时间具有明显差异性;维汉大学生活动时间规律调查表明:族别和性别选择的内容呈不一致的多变化态势;汉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后的良好感觉要好于维族大学生,男生参加体育活动后的良好感觉要好于女生;从出汗程度来看,汉族大学生略高于维族大学生,汉族男大学生微微出汗和中等出汗所占比例低于维族男大学生,而汉族女大学生在这两项所占比例则高于维族女大学生。
(二)建议
1.开放体育场馆并实施体育器材租借业务
最大限度地开放体育场馆并实行有偿开放业务。按教职工、学生及校外人员实行各种不同价格。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体育场馆有偿开放的投入,以满足不同对象的体育需求。
2.加强体育锻炼的宣传力度,树立终生体育观
目前的大学生对体育活动的认知强,但对体育活动的参与较弱。为了改变参与率较弱的现象,要向学生传授终生体育的思想。终生体育能提高人的健康水平,终生体育标志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它是现代生活的标志。同时还可以向学生宣传“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激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全民健身,并长期坚持不懈地进行体育活动。树立终生体育思想。
3.转变领导观念引起领导重视
一个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和领导对体育观念的理解和认识密切相关,从学校领导来看,不能把体育活动当成学生自己的事情。这是学校及领导义不容辞的责任。学生是未来的希望,他们的健康直接关系到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所以把学生的体育活动要列入学校的议事日程,给学生的体育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能够给予积极地支持。
4.多开设感兴趣的体育活动项目
新疆是多民族地区,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体育活动项目,维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最擅长进行足球、排球活动。除此之外,还应开设民族式摔跤、射箭、达瓦孜等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从丰富体育活动内容来发展学生个性。
参考文献:
[1] 季浏.体育与健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 贾伟廉.健康教育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88.
[3] 范立仁,等.全国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0.20(2):7-11.
[4] 刘瑶,杨秉龙.我国中部经济欠发达地区部分大学生体育生活现状调查[J].体育科学.2004.24(3):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