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桑田

来源 :少年博览·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drang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以其广大无垠承载传奇。沧海桑田的传说,让海成为了神仙超脱时光的参照。
  但对凡人来说,海之广博,带来的还有无所适从的恐惧。唐代文学家韩愈在《海水》中写道:“海水非不广,邓林岂无枝。风波一荡薄,鱼鸟不可依。”广袤的大海,可以容下鱼儿遨游;神树邓林枝桠繁茂,可以供鸟儿栖息。但一旦起了风浪,鱼儿、鸟儿便无所依凭,身不由己。
  幸而人类一向不缺乏强大自我、克服风浪的勇气和信心。就像诗的最后,韩愈写“我鳞日已大,我羽日已修。风波无所苦,还作鲸鹏游”。脱胎换骨化身鲲鹏,劈波斩浪尽情遨游。于是,海被压低了澎湃的浪花,谦逊地推着勇敢的人儿,冲向高处!
  释义: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汉桓帝时,有个人叫蔡经,经过仙人点拨之后,他脱去肉体凡胎。十几年后返回家中,已是返老还童。蔡经此番回来除了叙旧,还请家人备好酒席,他要感谢那位仙人。
  仙人如期而至,随行的还有仙人的妹妹麻姑。麻姑看上去只有十八九岁,长发披垂,彩衣飘飘,美丽非凡。麻姑与仙人交谈时透露出的信息,也让众人惊叹不已。她说道:“自上次见面以来,已经看到东海三次变为桑田。刚才到蓬莱仙岛,见东海水又比过去浅了,计算时间大约才过了一半,难道又要变成丘陵和陆地了?”
  这个出自于東晋《神仙传》的故事,以东海三次变化对照麻姑的长生不老,而宋朝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东坡志林》也有类似的故事。三位老人互相询问年龄。第一位老人说,他已经记不清年龄,只记得自己年少时与盘古有交情;第二位老人说,自己看见沧海变桑田,就添一个筹码,如今他添置的筹码可以装满十间屋子;第三位老人说,他吃过的蟠桃核丢到昆仑山下,如今长得与昆仑山一样高了。这个故事后来演变为成语“海屋筹添”,常用来做祝寿的贺词。
  但沧海并不仅仅指逍遥洒脱。例如,成语“沧海横流”指的就是现实的饥苦、不幸和流离失所。
  西晋人王尼曾发出哀叹:“沧海横流,处处不安也。”
  西晋是三国时期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但它的统一转瞬即逝。西晋末年,原先内迁的游牧民族起兵反晋,天下战乱不休。百姓与世族开始南渡,王尼便是其中一员。他带着儿子颠沛流离、离乡背井,全副身家只有一辆无帷盖的车和一头牛。白天他们驾车赶路,晚上在车上过夜。好在后来,他们在荆州定居,并得到了荆州刺史王澄的帮助。但王澄过世后,荆州发生了饥荒,忍饥挨饿的王尼宰杀了牛,毁了车。最终,这对父子还是因饥饿离开了人世。
  不过,有人纵使面临崎岖和坎坷,仍能以强大的意志去征服困难之海。
  精卫填海的故事,出自于《山海经》。炎帝有个小女儿,名叫女娃。女娃到东海游玩时,不幸淹死在海里。自此山上茂密的柘树间,出现了一种形状像乌鸦的鸟。它有着花脑袋、白嘴巴、红爪子,被称为“精卫鸟”。精卫鸟是女娃所化,常常衔着山上的树枝和石子,在山海之间来回往复,想要填平东海。
  对于这个故事,有人感慨生命在大海面前的脆弱不堪。但更多的人看到的是,女娃以微薄之力填平东海的决心与毅力。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经学家顾炎武一生都期冀复国。清兵入关后,他投笔从戎,加入义军继续抗争。他的嗣母王氏绝食殉国,临终前嘱咐顾炎武:“我即使是一个妇人,身受皇上恩宠,与国俱亡,那也是一种大义。你不是他国的臣子,不辜负世代国恩浩荡,不忘记先祖的遗训,那么我就可以长眠地下了。”
  在经历一次次失败,又接连遭遇家破人亡、友人就义之后,顾炎武依旧不改志向,作了一首《精卫·万事有不平》,其中写道:“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他似精卫鸟投身东海,就算渺小的身躯沉入海中,意志也不会改变。大海没有被填平,他怀念故国的心意,也不会终止。
其他文献
每个人可能都有一些不愿想起的往事,奇怪的是,明明很多事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被我们淡忘,偏偏有一些名为“糗事”的家伙总会在某个瞬间莫名爬上心头,让我们恨不得回到过去,把它们一一消除。可是,哪里有这样的“月光宝盒”呢?  “啊!”梦里一声大叫,我猛地颤抖一下,惊醒过来。此时,窗外漆黑无声,还是夜里。  像昨天一样,一股难言的焦虑哽在喉头,又好像堵在了胃里,上不去,下不来。我知道,又要失眠了。翻个身,
期刊
郑庭握紧掌心的薄纸,穿过昏暗的弄堂。晾衣线在他头顶化成交错的线条,分割着阴郁的天空。  隔壁阿婆正炖着腌笃鲜,春笋和腊肉的咸香味钻入鼻腔。正在写作业的小孙女嗅到香气,忙不迭地丢下铅笔,向阿婆撒娇,讨一口浓白的汤汁喝。  民国年间的沪上,这样烟火缭绕的场景在弄堂里处处皆是。郑庭每日煎熬的心,靠着这样的温暖,一寸一寸地获得纾解。  “郑先生回来了?”对门李嫂掀开门帘,一朵茉莉花簪在她的鬓边,“今日工作
期刊
我有很长时间未与您这般交流了。  不知从何时起,我开始忽视您……或许是从您沉默地应对我的每一声问候开始,或许是从您呆滞地望着窗外,却不肯将目光分给我开始;或许是从您望向我,却喊不出我的名字开始……在您的面前,我想交流的心总是碰壁,我想传达的关心总是落空。  于是,我回避“爷爷”这个词,会在和您相处时感到不自在。  此刻,我与您一起坐在沙發上看电视。灯光将您满头银丝照得更加醒目,您的眼晴只顾着盯着电
期刊
大地广袤,孕育万物生长,粮食则是珍贵的精灵,用自己的荣枯滋养着人类的繁衍和存续。因此,我国自古以来就对粮食的收种尤为重视。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等机构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导致全球饥饿人数在2020年大幅增加,
期刊
“丁零零……”正在写作业的小馨不耐烦地按下电话接听键,听筒中传出了小曲急促的声音:“小馨,你快看外面,所有人都不见了!”小馨赶紧把头伸出窗外,寂静无声的街道让她也着急起来:“小曲,我们半小时后在民风公园集合,调查一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平日里人声鼎沸的公园此刻悄无声息,寂静得有些可怕,小馨害怕地揉了揉肩膀。突然,她的眼前一亮,小曲来了。  “我刚刚去四周探查了一番,”小曲气喘吁吁地说,“公园假
期刊
在许多人眼里,米饭只不过是填饱肚子的粮食。若是在外聚餐,各色菜肴一入肚,我甚至都不需要吃米饭。大概是米饭易得,大家吃得随意,对它的态度也就随意一些。  虽然如此,米饭在中餐里的地位依然无法逾越。就像饥饿的时候,我不需求什么大鱼大肉,一碗蛋炒饭就足矣。粒粒饱满的米饭裹满金黄蛋液,再配上葱花、胡萝卜丁,就是对饥肠辘辘的胃的最佳安慰。  还记得周星驰的电影《食神》中,那勾人馋虫的黯然销魂饭吗?仅是想想那
期刊
有这样一所学校,它的学生铺陈文采,笔绘流星,描绘奇思妙想。  有这样一所学校,它的文韵墨香绵延数代,辐射四周,惠及代代人才成长。  有这样一所学校,它将红色基因的传承与文学素养的培养相结合,让爱党、爱国的精神点点滴滴融入少年儿童的思想,再凝结于笔端,分享给更多的人。  这样一所学校,在鲤鱼山的松涛声里,在人民教师的辛勤付出下,在共青团、少先队工作者的耕耘中,用赤诚之心抒写青春华章。  现在,请跟我
期刊
不可或缺的“大力士”  在海港或货运码头,每天都有形形色色的起重机在不停忙碌。其中有一种起重机,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球门,腿部还带轮子,可以直接在地面轨道上行走、吊装货物。这种门式起重机俗称“龙门吊”,距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龙门吊看起来像是一个傻大笨粗的大家伙,但它却是舰船制造、港口货运和钻井平台建设等领域的“大力士”——一个国家如果连龙门吊都没有,是不可能建造出航空母舰、大型油轮的,更谈不
期刊
我家的楼道里来了一只猫,它成了我的好伙伴。  这件事还得从几天前说起。  那天中午,妈妈正在厨房里大显身手,香喷喷的饭菜已经在饭桌上冒着热气了。这时,妈妈发现酱油用完了,于是招呼我:“你去帮我买一瓶酱油!”  我正在津津有味地读小说,压根不想出去。妈妈便加了条件:“你要是帮我买回来,买酱油剩下的钱你留着买啥都行。”我立刻放下书,开心地跑出了家门。  酱油买到后还剩几块钱,我买了几袋爱吃的小鱼干,高
期刊
同许多传统一样,中医文化在潮汕地区有较为完整的留存。  中医诊所通常是老潮汕人看病的首选。这些开设在老社区的小诊所不仅方便,更有一股浓郁的市井人情味。医师与病人的问诊过程,夹带了一份邻里街坊的关怀与照拂。  潮汕医师的家庭通常几代人为医,富有家学传承。从小闻着药味、听着长辈背诵医书长大,医师们用药极为娴熟敏锐。  可如今,这些中医诊所面临着无人传承的困境。  旧忆:老医师的最后一天  我对我的老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