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织金县位于贵州省毕节市,全县贫困妇女占贫困人口总数的26%左右,织金蜡染素有“世界上最精细的蜡染”、“指尖上的芭蕾”的美誉,受市场接受度和产品创新的影响,苗家妇女很多难以此为生,大多外出打工,为了很好地把蜡染刺绣和脱贫扶贫结合起来,让更多妇女参与脱贫攻坚,居家就业,实现增收。
关键词: 锦绣计划 脱贫行动 妇联
织金县妇联大力实施“锦绣计划助力巾帼脱贫行动”,以发展蜡染刺绣为突破口,制定了《织金绣娘培训规划》,着力培养知识型、艺术型、技能型骨干群体,为发展民族手工艺助力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保障。
一、深入调查研究,挖掘蜡染刺绣的价值。织金的500多个村(社区)中,约有4万多个会蜡染刺绣的绣娘、其中有7000多个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在全县13.33万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里,半数为女性。如果能以蜡染刺绣扶贫为切入点,有效带动女性就近就业、创收增收并实现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精准帮扶和脱贫工作。县妇联于2017年初到各乡镇(街道)进行了专题调研,重点调查蜡染刺绣的运行状况和发展趋势,了解妇女群众的就业创业意愿。
二、协调资源整合,以点带面促产业发展。在县委县政府的指导下出台了《织金县脱贫攻坚2018--2020织金绣娘品牌建设规划》。明确了财政投入、税收优惠、人才支撑、奖励扶持等政策。得到了广州市妇联、广州市花都区及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大力支持,共同推进妇女特色手工产品商标注册、地理标志申请和运用、蜡染刺绣手工艺的培训、产品创新和市场拓展。以每年多次的展览展销会为载体,通过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打造出“织金绣娘”的名片,使织金的蜡染、刺绣等艺术瑰宝大放异彩,实现民族民间特色手工产业与妇女事业同步发展,同时搭建了培训、展示、生产、交流等服务平台。
三、探索模式创新,激活民族文化产业链。织金妇联积极与广东龙头企业唯品会合作,利用唯品会电商平台资源,用现代时尚推动非遗品牌发展,不断探索完善“妇联+商会+基地”的指导服务模式、“企业+基地+农户”的市场运作模式、“互联网+手工”的营销模式,形成了集培训、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妇女手工产业链。目前已成立了的67家蜡染刺绣合作社,引导妇女从分散生产转向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发展,切实发挥能工巧匠的带头引领作用,形成了“公司+基地+妇女”的发展模式。共完成唯品会500多万元、织金饭店 60多万元订单,覆盖1783户7000多人,其中贫困户568户2200多人。织金县“四个创新绣出富民好产业”的改革课题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认可并报中央改革办。
四、实施“培训工程”,提高从业者能力素质。织金妇联把蜡染刺绣和扶贫工作结合起来,帮助愿意返乡居家就业的打工妈妈,实现本地就业,让我们的儿童不再留守、老人不再空巢。争取各类培训经费234万元,共培训绣娘5000多人次。通过培训,为广大妇女搭建了创业、就业和技术交流的平台,增强了妇女创业就业能力,提高妇女收入水平,同时还鼓励绣娘参加“民间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等申报评选,组织和开展绣娘评选及职称评定工作,同时组织绣娘参加与市内外、省内外行业交流,拓展绣娘视野。织金蜡染刺绣产品被国扶办评定为扶贫产品,织金蜡染已申报国家级非遗,织金刺绣已申报省级非遗。
五、举办手工大赛,激励手艺人创业热情。县妇联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积极为妇女手工业发展争取政策、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搞好服务,引领广大妇女将“指尖技艺”变成“指尖经济”。通过承办和举办全市民族手工艺大赛,进一步发挥我县手工产业在助力妇女脱贫、吸纳妇女就业、促进妇女创业、传承手工文化中的积极作用, 培育一批妇女手工创业带头人和妇女手工品牌, 搭建妇女手工创业创新服务平台, 激励广大妇女释放创业热情、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 弘扬工匠精神和妇女“四自”精神,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再建新功,参赛人员通过与姐妹县区手工从业者的充分交流开阔了思路,提升了品牌影响力。
六、创新研发推广,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在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上,学习借鉴别的地区成功经验,加强蜡染刺繡产品的升级创新,在保留产品原汁原味特色的同时,加入当地特色及流行的元素,赋予时代内涵,提高蜡染刺绣产品的艺术性、观赏性、实用性和时尚性。同时,根据织金蜡染刺绣产品发展的现状及区域特点,指导并争取资金为全县苗族妇女成立公司或合作社,注册创立属于自己的品牌或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以凝聚实力,形成知识产权等品牌效应,使小产品发展成大产业,让小作坊成为创业大舞台。
七、推进队伍建设,形成行业发展大网络。创建了一批具有发展潜能的“蜡染刺绣创业示范基地”,开展蜡染刺绣产品展评、培训活动,并拉长行业服务链条,将基地打造成为集培训、创新、展示、销售、休闲、旅游等为一体的生产销售中心和游客集散中心,使基地成为带动行业发展的“引擎”。构建行业发展网络,将全县零散的蜡染创新公司或合作社进行网络化整合。目前,全县已经拥有“蔡群蜡染刺绣公司”、“贵州巧姐公司”、“贵州鸿达公司”、“贵州莫熙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另外组建了蜡染刺绣合作社60多家,家庭手工作坊100多家,督促评定初级职称80多人,省级非遗大师4名,带动全县3000多妇女从事民族工艺产业。
参考文献
[1]农村贫困妇女就业的实证研究[J]. 刘晓旭.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2009(03)
[2]甘肃省农村妇女小额信贷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 杨敏丽,宋维龙. 商场现代化. 2010(24)
[3]对典型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妇联组织作用的调查分析——以宁夏泾源县妇联为例[J]. 郭亚莉. 社科纵横. 2013(09)
[4]农村和谐社会中作为“资源财力”的女性群体——对挑战贫困的少数民族妇女行为、能力的理性认知[J]. 杨书.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4)
[5]贫困妇女家庭决策权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江华县贫困妇女的调查[J]. 李飞,王静.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17)
作者简介:谢易利(1990-),女,白族,贵州织金,硕士研究生,中共织金县委党校,教师,研究方向:党建。
关键词: 锦绣计划 脱贫行动 妇联
织金县妇联大力实施“锦绣计划助力巾帼脱贫行动”,以发展蜡染刺绣为突破口,制定了《织金绣娘培训规划》,着力培养知识型、艺术型、技能型骨干群体,为发展民族手工艺助力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保障。
一、深入调查研究,挖掘蜡染刺绣的价值。织金的500多个村(社区)中,约有4万多个会蜡染刺绣的绣娘、其中有7000多个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在全县13.33万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里,半数为女性。如果能以蜡染刺绣扶贫为切入点,有效带动女性就近就业、创收增收并实现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精准帮扶和脱贫工作。县妇联于2017年初到各乡镇(街道)进行了专题调研,重点调查蜡染刺绣的运行状况和发展趋势,了解妇女群众的就业创业意愿。
二、协调资源整合,以点带面促产业发展。在县委县政府的指导下出台了《织金县脱贫攻坚2018--2020织金绣娘品牌建设规划》。明确了财政投入、税收优惠、人才支撑、奖励扶持等政策。得到了广州市妇联、广州市花都区及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大力支持,共同推进妇女特色手工产品商标注册、地理标志申请和运用、蜡染刺绣手工艺的培训、产品创新和市场拓展。以每年多次的展览展销会为载体,通过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打造出“织金绣娘”的名片,使织金的蜡染、刺绣等艺术瑰宝大放异彩,实现民族民间特色手工产业与妇女事业同步发展,同时搭建了培训、展示、生产、交流等服务平台。
三、探索模式创新,激活民族文化产业链。织金妇联积极与广东龙头企业唯品会合作,利用唯品会电商平台资源,用现代时尚推动非遗品牌发展,不断探索完善“妇联+商会+基地”的指导服务模式、“企业+基地+农户”的市场运作模式、“互联网+手工”的营销模式,形成了集培训、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妇女手工产业链。目前已成立了的67家蜡染刺绣合作社,引导妇女从分散生产转向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发展,切实发挥能工巧匠的带头引领作用,形成了“公司+基地+妇女”的发展模式。共完成唯品会500多万元、织金饭店 60多万元订单,覆盖1783户7000多人,其中贫困户568户2200多人。织金县“四个创新绣出富民好产业”的改革课题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认可并报中央改革办。
四、实施“培训工程”,提高从业者能力素质。织金妇联把蜡染刺绣和扶贫工作结合起来,帮助愿意返乡居家就业的打工妈妈,实现本地就业,让我们的儿童不再留守、老人不再空巢。争取各类培训经费234万元,共培训绣娘5000多人次。通过培训,为广大妇女搭建了创业、就业和技术交流的平台,增强了妇女创业就业能力,提高妇女收入水平,同时还鼓励绣娘参加“民间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等申报评选,组织和开展绣娘评选及职称评定工作,同时组织绣娘参加与市内外、省内外行业交流,拓展绣娘视野。织金蜡染刺绣产品被国扶办评定为扶贫产品,织金蜡染已申报国家级非遗,织金刺绣已申报省级非遗。
五、举办手工大赛,激励手艺人创业热情。县妇联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积极为妇女手工业发展争取政策、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搞好服务,引领广大妇女将“指尖技艺”变成“指尖经济”。通过承办和举办全市民族手工艺大赛,进一步发挥我县手工产业在助力妇女脱贫、吸纳妇女就业、促进妇女创业、传承手工文化中的积极作用, 培育一批妇女手工创业带头人和妇女手工品牌, 搭建妇女手工创业创新服务平台, 激励广大妇女释放创业热情、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 弘扬工匠精神和妇女“四自”精神,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再建新功,参赛人员通过与姐妹县区手工从业者的充分交流开阔了思路,提升了品牌影响力。
六、创新研发推广,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在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上,学习借鉴别的地区成功经验,加强蜡染刺繡产品的升级创新,在保留产品原汁原味特色的同时,加入当地特色及流行的元素,赋予时代内涵,提高蜡染刺绣产品的艺术性、观赏性、实用性和时尚性。同时,根据织金蜡染刺绣产品发展的现状及区域特点,指导并争取资金为全县苗族妇女成立公司或合作社,注册创立属于自己的品牌或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以凝聚实力,形成知识产权等品牌效应,使小产品发展成大产业,让小作坊成为创业大舞台。
七、推进队伍建设,形成行业发展大网络。创建了一批具有发展潜能的“蜡染刺绣创业示范基地”,开展蜡染刺绣产品展评、培训活动,并拉长行业服务链条,将基地打造成为集培训、创新、展示、销售、休闲、旅游等为一体的生产销售中心和游客集散中心,使基地成为带动行业发展的“引擎”。构建行业发展网络,将全县零散的蜡染创新公司或合作社进行网络化整合。目前,全县已经拥有“蔡群蜡染刺绣公司”、“贵州巧姐公司”、“贵州鸿达公司”、“贵州莫熙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另外组建了蜡染刺绣合作社60多家,家庭手工作坊100多家,督促评定初级职称80多人,省级非遗大师4名,带动全县3000多妇女从事民族工艺产业。
参考文献
[1]农村贫困妇女就业的实证研究[J]. 刘晓旭.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2009(03)
[2]甘肃省农村妇女小额信贷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 杨敏丽,宋维龙. 商场现代化. 2010(24)
[3]对典型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妇联组织作用的调查分析——以宁夏泾源县妇联为例[J]. 郭亚莉. 社科纵横. 2013(09)
[4]农村和谐社会中作为“资源财力”的女性群体——对挑战贫困的少数民族妇女行为、能力的理性认知[J]. 杨书.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4)
[5]贫困妇女家庭决策权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江华县贫困妇女的调查[J]. 李飞,王静.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17)
作者简介:谢易利(1990-),女,白族,贵州织金,硕士研究生,中共织金县委党校,教师,研究方向: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