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主题学习”是一项着眼学生长远发展、着力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实验。它以课内大量阅读为载体,开阔学生的视野,积淀学生涵养,修炼学生人品,提升学生品味。“语文主题学习”正是践行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的理念,让课内阅读效果达到最大化,从而打通“课内阅读——丛书阅读——整本书阅读”的有效通道,让学生趁着青春年少,好好读书。
笔者有幸观摩了在江城武汉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初中“语文主题学习”课堂教学竞赛决赛(展示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选手凭借自己的教学智慧与才华用具体的课堂案例演绎“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思想与理想,让学生品尝读书的味道,收获读书的快乐。透过此次比赛展示活动,笔者发现“语文主题学习”的课堂尊重语文教学的规律、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彰显语文学科的特点,学生好读书、多读书,让语文课堂回归了语文教育的生态。总结几位选手赛课的情况,笔者觉得“语文主题学习”的课堂有以下几个特点:
追求“自由”——让学生凭兴趣读书
英格索尔说过:“自由之于人类,就像亮光之于眼睛,空气之于肺腑……”加缪也说:“自由应是一个能使自己变得更好的机会。”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由主动地学习。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在自由的状态下学习与工作,其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语文主题学习”的课堂就努力让学生在自由的状态下学习。广西南宁市碧翠园学校的黎玲老师在《看花悟世界,托物言心声》的教学时,首先是简要的导入,之后就让学生以“我觉得这地方写得好: ________ ,好在 ________ 。”这样的设计不自觉地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由地读书,自由地品味。山西省翼城县第五中学校的冯志芬老师执教《一程山水,满怀情思》时,第一个环节:“读山品水,体会情思”,让学生用“我喜欢 ________ (具体语句),理由是 ________ ”。这样的句式设计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着力“简约”——让学生轻轻松松学语文
“简简单单教语文,轻轻松松学语文”是“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重要理念。这就要求广大的实验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设计时要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但教学设计的简易也不是无原则地避重就轻,无条件地“放弃”,而要针对文本阅读的重点与难点进行具体设计。
“语文主题学习”提出“三讲三不讲”,要求教师有所“取”,有所“舍”,这样既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又能突破教学的重点与阅读的关键点。如湖南省岳阳市弘毅中学周佩老师的教学设计就相当简约:整个教学过程由三个课堂活动组成。活动一:初读,晓形之美,即让学生了解壶口形态之美,把握壶口瀑布的特点。活动二:精读,赏文之美。设计既突出了教学的重点,突破了教学的难点,让学生短时间内同时读了两篇文章,阅读量大量增加。活动三:悟读,品情之美。把握文本所蕴含的作者情感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让学生品读两文的重点片段与重点段落悟出黄河的“博大宽厚、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忍刚强,勇往直前”以及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整个教学过程按初读、精读、悟读三个环节展开,紧紧抓住两处景色的特点、表现景物特点的语言以及蕴含在文中的情感。这样的设计相当简约,把两篇信息量比较大的文章演绎成三个活动(初读、精读、悟读)、三个要素(特点、语言、情感精神)。
山西省翼城县第五中学校的冯志芬老师《一程山水,满怀情思》,要求学生读三篇课文《壶口瀑布》《黄山记(节选)》《游石钟山记》,教学设计也较简约,整个教学过程由“读山品水,体会情思”“摹山描水,放飞情思”两个环节构成,这样的设计看似简单,但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却比较高,让学生既领略了山水美景,又体会蕴含在文中的作者情感。同时还让学生进行课堂练笔,把课堂阅读与微型写作巧妙地结合起来,让学生语文能力与语文素养得以训练与提升。
崇尚“体验”——让学生在语言的感受中积淀素养
语文学科的核心是语言文字,离开了语言文字就不能称之为语文。因此,语文学科的教学必须尊重语文学科的特点,围绕“学语言”“积语言”“用语言”而进行设计,而不管是“学语言”“积语言”还是“用语言”都离不开“读”。让学生在“读”中体验语言,学生只有经过真切的语言“体验”,充分地感受语言才能达成“学语言”“积语言”直至最后迁移为“用语言”。
“语文主题学习”课堂教学大赛的选手们普遍都重视学生的课堂诵读,让学生在朗朗读书声中或沉静如醉的默读中学习语文。吉林省安图永庆中心学校李家亭老师在《托物寄心曲,枝叶总关情》的教学时,第一环节“赏莲知文意”中就运用“听读”“自读”“群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读得充分,读得有效。
翔宇教育集团湖北省监利县新教育实验学校张慧琼老师在执教《高山可仰止,儒者传清芬》——《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我所景仰的蔡先生之风格》整合探究课时,就是以“读”来贯穿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即:“略读,初识先生”“细读,景仰先生”“悟读,传承美德”。
湖南省岳阳市弘毅中学的周佩老师在《千姿百态动心魄》——《壶口瀑布》《三访雁荡山》整合教学中,教学的设计也别具一格,充分彰显了“读”,以三个“读”的活动——“活动一,初读,晓形之美”“活动二,精读,赏文之美”“活动三,悟读,品情之美”构建整个课堂教学的结构;山西省翼城县第五中学校冯志芬老师以“读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或片断”来推进教学过程,从而完成了整堂课的教学。
只有重视“读”,重视“体验”,才是抓住了语文教学或语文学习的“牛鼻子”,这样学生的阅读学习自然就能达到理想状态。
展露“情怀”——讓学生的人格在阅读中得以修炼
《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教学的目标定位为“三维”,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一项很重要的目标,也是学校达成“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一个很重要的要素。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是语文教学必须担负的任务,也是“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次比赛,很多选手重视文本中情感资源的挖掘,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武汉市七一中学贺星照老师教学设计的第三环节“悟一个道理”,山东省临沂第二十一中学刘畅老师在《紫藤萝瀑布》《一棵小桃树》整合教学中,把课堂主题定为:“聆听花语树言,感悟人生哲思。”很明显,“感悟人生哲思”,这两位教师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
陕西省榆林市苏州中学马慧萍老师的《陋室铭》《玄都观桃花》《再游玄都观》整合教学设计的第三个环节:“品读,感悟情怀”,极力挖掘文本中情感因素,让学生感受傲岸不屈的中国魂。内蒙古巴彥淖尔市陕坝中学连世国老师的《最后一次讲演》《关于希特勒入侵苏联的广播演讲》《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整合教学,以“爱国”为主题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设计了“了解演讲,明爱国之心”“模拟演讲,抒爱国之情”“即兴演讲,表爱国之心”三个环节,把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
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它饱含着人文的内涵,只要“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教师用心去发现,用力去挖掘,用情去传递,学生的精神就会在不知不覺中得以滋养,思想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以净化,人格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以修炼。“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让学生不仅可以成为眼界开阔的人,也可以成为精神富有的人,更可以成为人格高尚的人。
达成“高效”——“语文主题学习”追求的境界
任何一项教学的改革与实验看它有没有生命力,要看它能否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校实际,符合改革的需求,为广大师生所认同,为广大家长所认同。课堂的“高效”是学生课堂学习追求,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期待,语文课堂的“高效”也是“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所追求的目标与境界。
达成了课堂的高效,“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就会有顽强的生命力与广阔的发展前景。而语文课堂的“高效”表现其一是教师能否根据文本的特点与学生的认知实际合理地设置课堂目标,即:课堂教什么,教多少,教到什么程度,教者应有合理的预设;二是课堂目标的达成度,即:采用恰切的教学手段与合理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让学生的知识得以积累,眼界得以开阔,能力得以培养,素养得以积淀,内涵得以提升。
广西南宁翠竹园学校黎玲老师执教的《看花悟世界,托物言心声》以阅读为主线,整节课围绕课内《紫藤萝瀑布》阅读——拓展阅读(《好一朵木槿花》《丁香结》)——课后荐读(《瞬间与永恒的舞蹈》《牵牛花》《风滚草在坚持》丛书第五册),体现主题阅读让课内阅读价值达到最大化,同时打通课内与课外阅读的通道,给学生阅读的大视野。通过这样的“海量”阅读,学生不仅对各种花的特点与蕴含的意义了解得非常清楚,同时受到了感情的熏染与人格的教育,另外对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更能融会贯通,从而达成本节课的“高效”。
山东省潍坊昌邑市外国语学校刘杰老师执教的《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不仅让学生通过游记的三要素(所至、所见、所感)了解了文章的内容,而且让学生欣赏文章的片断,品读赏析文章的语言、手法、角度、思想之美,同时让学生学会写游记,与同学一起分享游览见闻。这样的设计不但让学生阅读了大量游记类文章,而且尝试写游记,阅读与写作的能力均得以训练与培养,从而达成课堂的高效。
同时,“语文主题学习”课堂教学又是一门充满缺憾的艺术。这次课堂教学大赛也暴露了不少问题,如:略读与精读如何同时达到有效?多篇文章阅读由于时间的限制,读到多深,读到什么程度才算合适?课堂教学如何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基础差的学生一节课能读一篇文章就算不错,读多篇文章几乎不可能,面对这样的学生,“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如何开展等等。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永远在路上,让我们带着对问题的思考与探索一路前行。如果“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是一次语文的旅行,只要我们行走不止,就不会错过实验带来的迷人风景与愉悦心情。
(作者单位:武穴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 陈殷
笔者有幸观摩了在江城武汉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初中“语文主题学习”课堂教学竞赛决赛(展示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选手凭借自己的教学智慧与才华用具体的课堂案例演绎“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思想与理想,让学生品尝读书的味道,收获读书的快乐。透过此次比赛展示活动,笔者发现“语文主题学习”的课堂尊重语文教学的规律、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彰显语文学科的特点,学生好读书、多读书,让语文课堂回归了语文教育的生态。总结几位选手赛课的情况,笔者觉得“语文主题学习”的课堂有以下几个特点:
追求“自由”——让学生凭兴趣读书
英格索尔说过:“自由之于人类,就像亮光之于眼睛,空气之于肺腑……”加缪也说:“自由应是一个能使自己变得更好的机会。”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由主动地学习。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在自由的状态下学习与工作,其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语文主题学习”的课堂就努力让学生在自由的状态下学习。广西南宁市碧翠园学校的黎玲老师在《看花悟世界,托物言心声》的教学时,首先是简要的导入,之后就让学生以“我觉得这地方写得好: ________ ,好在 ________ 。”这样的设计不自觉地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由地读书,自由地品味。山西省翼城县第五中学校的冯志芬老师执教《一程山水,满怀情思》时,第一个环节:“读山品水,体会情思”,让学生用“我喜欢 ________ (具体语句),理由是 ________ ”。这样的句式设计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着力“简约”——让学生轻轻松松学语文
“简简单单教语文,轻轻松松学语文”是“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重要理念。这就要求广大的实验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设计时要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但教学设计的简易也不是无原则地避重就轻,无条件地“放弃”,而要针对文本阅读的重点与难点进行具体设计。
“语文主题学习”提出“三讲三不讲”,要求教师有所“取”,有所“舍”,这样既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又能突破教学的重点与阅读的关键点。如湖南省岳阳市弘毅中学周佩老师的教学设计就相当简约:整个教学过程由三个课堂活动组成。活动一:初读,晓形之美,即让学生了解壶口形态之美,把握壶口瀑布的特点。活动二:精读,赏文之美。设计既突出了教学的重点,突破了教学的难点,让学生短时间内同时读了两篇文章,阅读量大量增加。活动三:悟读,品情之美。把握文本所蕴含的作者情感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让学生品读两文的重点片段与重点段落悟出黄河的“博大宽厚、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忍刚强,勇往直前”以及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整个教学过程按初读、精读、悟读三个环节展开,紧紧抓住两处景色的特点、表现景物特点的语言以及蕴含在文中的情感。这样的设计相当简约,把两篇信息量比较大的文章演绎成三个活动(初读、精读、悟读)、三个要素(特点、语言、情感精神)。
山西省翼城县第五中学校的冯志芬老师《一程山水,满怀情思》,要求学生读三篇课文《壶口瀑布》《黄山记(节选)》《游石钟山记》,教学设计也较简约,整个教学过程由“读山品水,体会情思”“摹山描水,放飞情思”两个环节构成,这样的设计看似简单,但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却比较高,让学生既领略了山水美景,又体会蕴含在文中的作者情感。同时还让学生进行课堂练笔,把课堂阅读与微型写作巧妙地结合起来,让学生语文能力与语文素养得以训练与提升。
崇尚“体验”——让学生在语言的感受中积淀素养
语文学科的核心是语言文字,离开了语言文字就不能称之为语文。因此,语文学科的教学必须尊重语文学科的特点,围绕“学语言”“积语言”“用语言”而进行设计,而不管是“学语言”“积语言”还是“用语言”都离不开“读”。让学生在“读”中体验语言,学生只有经过真切的语言“体验”,充分地感受语言才能达成“学语言”“积语言”直至最后迁移为“用语言”。
“语文主题学习”课堂教学大赛的选手们普遍都重视学生的课堂诵读,让学生在朗朗读书声中或沉静如醉的默读中学习语文。吉林省安图永庆中心学校李家亭老师在《托物寄心曲,枝叶总关情》的教学时,第一环节“赏莲知文意”中就运用“听读”“自读”“群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读得充分,读得有效。
翔宇教育集团湖北省监利县新教育实验学校张慧琼老师在执教《高山可仰止,儒者传清芬》——《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我所景仰的蔡先生之风格》整合探究课时,就是以“读”来贯穿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即:“略读,初识先生”“细读,景仰先生”“悟读,传承美德”。
湖南省岳阳市弘毅中学的周佩老师在《千姿百态动心魄》——《壶口瀑布》《三访雁荡山》整合教学中,教学的设计也别具一格,充分彰显了“读”,以三个“读”的活动——“活动一,初读,晓形之美”“活动二,精读,赏文之美”“活动三,悟读,品情之美”构建整个课堂教学的结构;山西省翼城县第五中学校冯志芬老师以“读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或片断”来推进教学过程,从而完成了整堂课的教学。
只有重视“读”,重视“体验”,才是抓住了语文教学或语文学习的“牛鼻子”,这样学生的阅读学习自然就能达到理想状态。
展露“情怀”——讓学生的人格在阅读中得以修炼
《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教学的目标定位为“三维”,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一项很重要的目标,也是学校达成“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一个很重要的要素。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是语文教学必须担负的任务,也是“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次比赛,很多选手重视文本中情感资源的挖掘,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武汉市七一中学贺星照老师教学设计的第三环节“悟一个道理”,山东省临沂第二十一中学刘畅老师在《紫藤萝瀑布》《一棵小桃树》整合教学中,把课堂主题定为:“聆听花语树言,感悟人生哲思。”很明显,“感悟人生哲思”,这两位教师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
陕西省榆林市苏州中学马慧萍老师的《陋室铭》《玄都观桃花》《再游玄都观》整合教学设计的第三个环节:“品读,感悟情怀”,极力挖掘文本中情感因素,让学生感受傲岸不屈的中国魂。内蒙古巴彥淖尔市陕坝中学连世国老师的《最后一次讲演》《关于希特勒入侵苏联的广播演讲》《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整合教学,以“爱国”为主题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设计了“了解演讲,明爱国之心”“模拟演讲,抒爱国之情”“即兴演讲,表爱国之心”三个环节,把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
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它饱含着人文的内涵,只要“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教师用心去发现,用力去挖掘,用情去传递,学生的精神就会在不知不覺中得以滋养,思想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以净化,人格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以修炼。“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让学生不仅可以成为眼界开阔的人,也可以成为精神富有的人,更可以成为人格高尚的人。
达成“高效”——“语文主题学习”追求的境界
任何一项教学的改革与实验看它有没有生命力,要看它能否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校实际,符合改革的需求,为广大师生所认同,为广大家长所认同。课堂的“高效”是学生课堂学习追求,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期待,语文课堂的“高效”也是“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所追求的目标与境界。
达成了课堂的高效,“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就会有顽强的生命力与广阔的发展前景。而语文课堂的“高效”表现其一是教师能否根据文本的特点与学生的认知实际合理地设置课堂目标,即:课堂教什么,教多少,教到什么程度,教者应有合理的预设;二是课堂目标的达成度,即:采用恰切的教学手段与合理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让学生的知识得以积累,眼界得以开阔,能力得以培养,素养得以积淀,内涵得以提升。
广西南宁翠竹园学校黎玲老师执教的《看花悟世界,托物言心声》以阅读为主线,整节课围绕课内《紫藤萝瀑布》阅读——拓展阅读(《好一朵木槿花》《丁香结》)——课后荐读(《瞬间与永恒的舞蹈》《牵牛花》《风滚草在坚持》丛书第五册),体现主题阅读让课内阅读价值达到最大化,同时打通课内与课外阅读的通道,给学生阅读的大视野。通过这样的“海量”阅读,学生不仅对各种花的特点与蕴含的意义了解得非常清楚,同时受到了感情的熏染与人格的教育,另外对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更能融会贯通,从而达成本节课的“高效”。
山东省潍坊昌邑市外国语学校刘杰老师执教的《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不仅让学生通过游记的三要素(所至、所见、所感)了解了文章的内容,而且让学生欣赏文章的片断,品读赏析文章的语言、手法、角度、思想之美,同时让学生学会写游记,与同学一起分享游览见闻。这样的设计不但让学生阅读了大量游记类文章,而且尝试写游记,阅读与写作的能力均得以训练与培养,从而达成课堂的高效。
同时,“语文主题学习”课堂教学又是一门充满缺憾的艺术。这次课堂教学大赛也暴露了不少问题,如:略读与精读如何同时达到有效?多篇文章阅读由于时间的限制,读到多深,读到什么程度才算合适?课堂教学如何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基础差的学生一节课能读一篇文章就算不错,读多篇文章几乎不可能,面对这样的学生,“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如何开展等等。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永远在路上,让我们带着对问题的思考与探索一路前行。如果“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是一次语文的旅行,只要我们行走不止,就不会错过实验带来的迷人风景与愉悦心情。
(作者单位:武穴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 陈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