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开设品德与社会课的目的是“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初步了解家乡、祖国、世界的社会常识,从小培养他们正确观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及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培养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和教材本身的特点,如果把社会常识变成声响并茂的材料,增加直观感性,社会实践活动,就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品德;动态教学;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6-0033-02
一、变静态教学为动态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品德与社会》这套教材中包括的知识面很广,有认识周围社会、认识祖国、认识世界三大方面的内容,为了使学生了解、掌握、学好这些知识,教材中的每课时都配有各种各样的彩色图片,若把这些静态的图片变成动态的录像图片来教学将取得不可估量的效果。《品德与社会》课程也明确提出:“社会课教学内容涉及古今中外,教师应力求语言生动形象,尽可能运用图片、实物、模型、幻灯、电视、电影、录像等教具,并引导学生自己收集有关家乡的、祖国的、世界的资料,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如教《品德与社会》第二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注意交通安全》,永不下岗的“交通警”,老师可以请学生看录像,并且让学生根据自己周边生活的交通实际谈谈亲身感受。
镜头1:道路上往来密集的汽车、人群。
有的学生有感而发,我上学的街道汽车、人群特别多,有的学生说我上学的道路十字路口特别多,很难行走了。老师引导学生总结: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道路上往来车辆越来越多了。
镜头2:汽车相撞的镜头。
先让学生小组讨论,说说身边看到的交通事故,学生们就很有兴趣地你一句,我一句的谈起来,有的学生会谈到自己或者亲人,遭到交通事故的经过。老师就很自然地引导学生总结:交通安全隐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镜头3:交通警察在路口指挥车辆,人群按秩序行走。
有的学生甚至提到交通协管员,他们在指挥交通秩序。学生们能完整的总结:交通警察是交通安全的维护者,不论严寒酷暑,他们坚守岗位,指挥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人。
通过这些录像图片及学生们的亲身谈论,学生就直观地知道“为什么要服从交通警察的指挥?”让学生了解、认识交通安全的问题,从而养成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习惯。又如教《做家庭的小主人》一课时,通过让学生观赏一组趣味性很强的漫画幻灯图片,对比判断小玲和小强谁的家当得好,并说一说如果让你自己当这个家,准备怎样做?这样看图教学,学生兴趣浓厚,既学到社会常识,培养了家庭生活能力,又受到热爱劳动教养。显然,利用录像图片直观教学非常重要,让学生较快达到认识感悟社会的效率。
二、变被动吸收为主动参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品德与社会课的课堂教学面授是必要的,但往往不能给全体学生创造自主学习机会,易形成少数包班的现象。为此,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环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因此,我们的做法是:一、试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大胆采用优势互补的原则,主要开展互学、互练、互查、互评活动,他们在多向交流中相互监督、检查、交流、启迪和帮助,如教第三课《学会乘车和乘船》的说一说:看图请你给小明当个“小参谋”,看看他们可以乘哪路公共汽车到达目的地,学生们可以根据课文提高的彩色直观图,展开小组讨论,形成共同的答案,再派一名代表到老师提供的“线路图”上讲给全体同学听。这样,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多样性、合作精神及辩方向认清路标的能力。二、采用学生直观表演的方式,如在讨论第五课《现代化的通信》说一说:“这些新式电话比起普通电话来有什么长处?”教师可设计学生表演来教学。
甲:这题目怎么回答?
乙:我们打电话问问老师。
甲:(打电话),通了,通了,可惜人不在。
乙:他家是录音电话,我们把问题告诉他,等他回来查询电话再告诉我们。
甲:如果老师有移动电话就更好了。
乙:什么是移动电话?
甲: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手提电话,只要老师把它带在身边,我们随时可以联系到他。
乙:我们班不是有通话录吗?
甲:是啊!我们打移动电话把问题告诉他!
相同做法,我们在让学生表演“传真电话,对视电话”的优点。
通过直观现场表演形式,学生有新鲜感,身临其境的感受,学生对“新式电话比普通电话有什么长处?”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从而了解现代化通信的一些社会常识,培养爱科技,信科学的思想。
三、变课堂面授为实践活动,提高学生适应社会能力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也是为了培养学生正确观察周围社会和初步适应社会能力,将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作用来实现的。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开展一些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引导他们做好力所能及的服务于社会的事情,树立“我为人人”的人生观,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如教《注意交通安全》,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在交通要道观察并记录10分钟内遵守交通法规的人数和违规的人数。然后在课堂上交通观察记录情况,议一议,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小学生对社会调查很感兴趣,通过观察调查、认识、思考,他们认识到遵守的人更多,说明交通安全意识被更多人接受,交通安全教育有一定的成效。再如根据大纲要求的活动内容,要求学生做“家庭小主人”、“做文明的小顾客”、“当小气象员”、“当交通小民警”、“学做小导游”等在实践活动中激发他们创造美好的社会努力学习的热情。
因此,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巧妙应用一些直观教学手段,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更快掌握一些社会常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关键词:小学品德;动态教学;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6-0033-02
一、变静态教学为动态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品德与社会》这套教材中包括的知识面很广,有认识周围社会、认识祖国、认识世界三大方面的内容,为了使学生了解、掌握、学好这些知识,教材中的每课时都配有各种各样的彩色图片,若把这些静态的图片变成动态的录像图片来教学将取得不可估量的效果。《品德与社会》课程也明确提出:“社会课教学内容涉及古今中外,教师应力求语言生动形象,尽可能运用图片、实物、模型、幻灯、电视、电影、录像等教具,并引导学生自己收集有关家乡的、祖国的、世界的资料,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如教《品德与社会》第二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注意交通安全》,永不下岗的“交通警”,老师可以请学生看录像,并且让学生根据自己周边生活的交通实际谈谈亲身感受。
镜头1:道路上往来密集的汽车、人群。
有的学生有感而发,我上学的街道汽车、人群特别多,有的学生说我上学的道路十字路口特别多,很难行走了。老师引导学生总结: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道路上往来车辆越来越多了。
镜头2:汽车相撞的镜头。
先让学生小组讨论,说说身边看到的交通事故,学生们就很有兴趣地你一句,我一句的谈起来,有的学生会谈到自己或者亲人,遭到交通事故的经过。老师就很自然地引导学生总结:交通安全隐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镜头3:交通警察在路口指挥车辆,人群按秩序行走。
有的学生甚至提到交通协管员,他们在指挥交通秩序。学生们能完整的总结:交通警察是交通安全的维护者,不论严寒酷暑,他们坚守岗位,指挥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人。
通过这些录像图片及学生们的亲身谈论,学生就直观地知道“为什么要服从交通警察的指挥?”让学生了解、认识交通安全的问题,从而养成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习惯。又如教《做家庭的小主人》一课时,通过让学生观赏一组趣味性很强的漫画幻灯图片,对比判断小玲和小强谁的家当得好,并说一说如果让你自己当这个家,准备怎样做?这样看图教学,学生兴趣浓厚,既学到社会常识,培养了家庭生活能力,又受到热爱劳动教养。显然,利用录像图片直观教学非常重要,让学生较快达到认识感悟社会的效率。
二、变被动吸收为主动参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品德与社会课的课堂教学面授是必要的,但往往不能给全体学生创造自主学习机会,易形成少数包班的现象。为此,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环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因此,我们的做法是:一、试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大胆采用优势互补的原则,主要开展互学、互练、互查、互评活动,他们在多向交流中相互监督、检查、交流、启迪和帮助,如教第三课《学会乘车和乘船》的说一说:看图请你给小明当个“小参谋”,看看他们可以乘哪路公共汽车到达目的地,学生们可以根据课文提高的彩色直观图,展开小组讨论,形成共同的答案,再派一名代表到老师提供的“线路图”上讲给全体同学听。这样,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多样性、合作精神及辩方向认清路标的能力。二、采用学生直观表演的方式,如在讨论第五课《现代化的通信》说一说:“这些新式电话比起普通电话来有什么长处?”教师可设计学生表演来教学。
甲:这题目怎么回答?
乙:我们打电话问问老师。
甲:(打电话),通了,通了,可惜人不在。
乙:他家是录音电话,我们把问题告诉他,等他回来查询电话再告诉我们。
甲:如果老师有移动电话就更好了。
乙:什么是移动电话?
甲: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手提电话,只要老师把它带在身边,我们随时可以联系到他。
乙:我们班不是有通话录吗?
甲:是啊!我们打移动电话把问题告诉他!
相同做法,我们在让学生表演“传真电话,对视电话”的优点。
通过直观现场表演形式,学生有新鲜感,身临其境的感受,学生对“新式电话比普通电话有什么长处?”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从而了解现代化通信的一些社会常识,培养爱科技,信科学的思想。
三、变课堂面授为实践活动,提高学生适应社会能力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也是为了培养学生正确观察周围社会和初步适应社会能力,将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作用来实现的。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开展一些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引导他们做好力所能及的服务于社会的事情,树立“我为人人”的人生观,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如教《注意交通安全》,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在交通要道观察并记录10分钟内遵守交通法规的人数和违规的人数。然后在课堂上交通观察记录情况,议一议,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小学生对社会调查很感兴趣,通过观察调查、认识、思考,他们认识到遵守的人更多,说明交通安全意识被更多人接受,交通安全教育有一定的成效。再如根据大纲要求的活动内容,要求学生做“家庭小主人”、“做文明的小顾客”、“当小气象员”、“当交通小民警”、“学做小导游”等在实践活动中激发他们创造美好的社会努力学习的热情。
因此,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巧妙应用一些直观教学手段,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更快掌握一些社会常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