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政治新课改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在教学实践中也呈现出一些问题,如有的教师对新课改纲要和课程标准理解不透彻,不能适应新课改的步伐和要求;有的过于强调"新",忽视了课程的教育功能和思想精髓,出现了一些有悖于新课改的不良现象;还有的"穿新鞋走老路",内容和形式两张皮,等等。本文就政治新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做一下分析。
关键词:高中政治 新课改 存在问题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结合学科教学特点,力争全方位地落实科学素养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新课改对高中政治在课程的性质、理念、设计思路、目标、内容以及实施建议等方面做了详尽规定和精确阐述,呈现出重素质教育、重学生发展、重时代特征、重行动实践四个方面的特点,为政治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应该说,新课改解决了传统教学的诸多弊端。但是,在新旧教学模式交替过程中,老师们往往会走向极端,不能很好地把握一个“度”。有的教师固步自封,陶醉于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对新课改纲要和课程标准知之甚少,缺乏创造性,不能适应新课改的步伐和要求;有的过于强调“新”,忽视了课程的教育功能和思想精髓,走向另一个极端,出现了一些有悖于新课改的不良现象;也有的“穿新鞋走老路”,内容和形式两张皮。具体表现在:
一、教师对新课改纲要和课程标准理解不透彻,不愿、不敢、不善探索、创新
(一)教师观念转变上存在问题
虽然课程改革己经开始实施了,但有些老师仍然固守传统教育教学观念,阻碍了新课改的进程。一方面是由于目前教师大多为应付高考升学率所累,无暇学习新的理论。有的认为新课改提倡的教学方式和理念与高考脱轨,不利于升学考试;另一方面是教师满足于目前的教学现状,甚至陶醉于自己在传统教学方式中取得的经验,固步自封,不注重学习现代的教育理论和关注学科前沿的发展情况。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教师只注重结果,忽视过程,没有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空间。即使课堂上有提问,有讨论,最后老师就会给出所谓的定论作为标准答案,这属于教师的思维定势,他们习惯对学生进行格式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才能考出好成绩。
(二)教学中教师难于驾驭课堂,习惯于依赖教材,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师面对新课程的改革,面临的困惑还表现在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缺乏更好地驾驭课堂的能力。许多教师仍然过度依赖课本,缺乏创造性。备课时主要是备“书”,变教材内容为讲述内容。课堂上教师根据己经制定好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按部就班地单向传递知识,学生配合教师活动,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另外,许多教师想大胆尝试改革,有所创新,但是自身缺乏相应的素质、能力和技巧,不能很好地驾驭课堂教学,往往力不从心,使课堂教学形式化,秩序混乱。
二、在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有的教师会一味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甚至忽视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走向另一个极端,让教学活动流于形式
(一)教师注重感性分析,忽视理论深化
新教材一个重要特点是传统教材中的理论性强、抽象、难以理解的文字被删减,代之以图文并茂的感性材料,这些感性材料或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或是根据学生以往的直接经验能感知的。
新教材内容的变化是为了遵循人类认识的普遍规律,即从感性到理性,不断深化,不断提高。通过感性材料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进而对抽象理论的深刻理解。而不是降低对学生的要求,只对知识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一些教师对新课改精神歪曲理解,往往只停留在感性分析的层次,而忽视理论的深化。
(二)课堂教学重形式轻内容,忽视课堂教学实效,重表演轻实践,教学形式和手段模式化
有些教师为了体现新课改理念,完全抛弃了传统教学模式,一味追求课堂形式的新颖,课堂气氛的热烈,以至于走向另一个极端。特别是在探究式学习的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认为只要采用“辩论、小品、讨论”等形式就是进行探究式学习了。于是,课堂追求表面的热闹,虽然气氛很活跃,但一节课下来,学生收获甚少,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及辩证的思维。
有的教师认为探究式学习只有在公开课、观摩课上才能用到,而在平时教学实践中,照样按老路走。探究式学习成为一种表演形式。
还有些老师认为,只有运用多媒体教学才叫课改,这样的结果就是,情境设置、视频音频、多媒体动画声色并茂,课件成了中心。教室成了电影院,学生成了观众,教师成了放映员。这种以满足学生感官刺激来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倾向,导致教师忽视了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重问题预设而轻知识生成,重媒体表面功能而轻媒体深层功效。教学设计空洞无物,课堂效果大打折扣。
(三)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搞成自由放任
发挥学生主体性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它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针对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学习。在探索自主性学习的过程中,必须首先执行科学的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然后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自主性学习不是无师自通,因为学生很难把握自己该如何学习以及学到何种程度才符合要求。再者高中学生因其知识层次、思维状态、价值观念等尚未达到成熟、稳定的状态,其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渴求很强烈,加之受接收信息渠道所限,因此,还是应该把教师的“教”放在首位。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主导地位,不能本末倒置。所以,自主性学习没有教师的指导是无法完成的。
比如有些教师采用辩论的形式进行教学,首先把辩题交给学生,学生自由组成两组,辩论过程中教师站在—边,不做任何总结、引导,任由学生发挥。教师这样做似乎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和看法,但其实在搞自由放任。结果是学生课堂上好像很兴奋很活跃,但其实已经脱离课本,脱离教学目标。
三、“穿新鞋走老路”,评价标准单一,注重结果评价而忽视过程评价
有的教师也主动参与新课改,但仍用传统的思维方式去思考解决问题。他们搞课改,只是形式发生了变化,实质上仍是传统教学的模式。我们把他们的做法叫做“穿新鞋走老路”。这种教学形式在名义上是“新”,但本质上仍然是模式化教学,这样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当前,有些地方的新课改是“换汤不换药”。尽管换了教材并增加了研究探讨性的学习方式,但很多教师依然采取了应试战术,单元考、月考、阶段考层出不穷,学生考试成绩仍然是评价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重要指标,过于强调了评价结果的重要性,而忽视了“评价不是为了排队,而是为了促进发展”的教育观。另外,评价往往是站在教师的角度进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这些不科学、不合理的评价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
教师要转变观念,加强学习和交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准确把握新课改的精神实质,稳步推进,力争为国家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M]
[2]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M].人民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高中政治 新课改 存在问题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结合学科教学特点,力争全方位地落实科学素养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新课改对高中政治在课程的性质、理念、设计思路、目标、内容以及实施建议等方面做了详尽规定和精确阐述,呈现出重素质教育、重学生发展、重时代特征、重行动实践四个方面的特点,为政治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应该说,新课改解决了传统教学的诸多弊端。但是,在新旧教学模式交替过程中,老师们往往会走向极端,不能很好地把握一个“度”。有的教师固步自封,陶醉于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对新课改纲要和课程标准知之甚少,缺乏创造性,不能适应新课改的步伐和要求;有的过于强调“新”,忽视了课程的教育功能和思想精髓,走向另一个极端,出现了一些有悖于新课改的不良现象;也有的“穿新鞋走老路”,内容和形式两张皮。具体表现在:
一、教师对新课改纲要和课程标准理解不透彻,不愿、不敢、不善探索、创新
(一)教师观念转变上存在问题
虽然课程改革己经开始实施了,但有些老师仍然固守传统教育教学观念,阻碍了新课改的进程。一方面是由于目前教师大多为应付高考升学率所累,无暇学习新的理论。有的认为新课改提倡的教学方式和理念与高考脱轨,不利于升学考试;另一方面是教师满足于目前的教学现状,甚至陶醉于自己在传统教学方式中取得的经验,固步自封,不注重学习现代的教育理论和关注学科前沿的发展情况。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教师只注重结果,忽视过程,没有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空间。即使课堂上有提问,有讨论,最后老师就会给出所谓的定论作为标准答案,这属于教师的思维定势,他们习惯对学生进行格式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才能考出好成绩。
(二)教学中教师难于驾驭课堂,习惯于依赖教材,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师面对新课程的改革,面临的困惑还表现在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缺乏更好地驾驭课堂的能力。许多教师仍然过度依赖课本,缺乏创造性。备课时主要是备“书”,变教材内容为讲述内容。课堂上教师根据己经制定好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按部就班地单向传递知识,学生配合教师活动,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另外,许多教师想大胆尝试改革,有所创新,但是自身缺乏相应的素质、能力和技巧,不能很好地驾驭课堂教学,往往力不从心,使课堂教学形式化,秩序混乱。
二、在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有的教师会一味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甚至忽视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走向另一个极端,让教学活动流于形式
(一)教师注重感性分析,忽视理论深化
新教材一个重要特点是传统教材中的理论性强、抽象、难以理解的文字被删减,代之以图文并茂的感性材料,这些感性材料或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或是根据学生以往的直接经验能感知的。
新教材内容的变化是为了遵循人类认识的普遍规律,即从感性到理性,不断深化,不断提高。通过感性材料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进而对抽象理论的深刻理解。而不是降低对学生的要求,只对知识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一些教师对新课改精神歪曲理解,往往只停留在感性分析的层次,而忽视理论的深化。
(二)课堂教学重形式轻内容,忽视课堂教学实效,重表演轻实践,教学形式和手段模式化
有些教师为了体现新课改理念,完全抛弃了传统教学模式,一味追求课堂形式的新颖,课堂气氛的热烈,以至于走向另一个极端。特别是在探究式学习的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认为只要采用“辩论、小品、讨论”等形式就是进行探究式学习了。于是,课堂追求表面的热闹,虽然气氛很活跃,但一节课下来,学生收获甚少,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及辩证的思维。
有的教师认为探究式学习只有在公开课、观摩课上才能用到,而在平时教学实践中,照样按老路走。探究式学习成为一种表演形式。
还有些老师认为,只有运用多媒体教学才叫课改,这样的结果就是,情境设置、视频音频、多媒体动画声色并茂,课件成了中心。教室成了电影院,学生成了观众,教师成了放映员。这种以满足学生感官刺激来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倾向,导致教师忽视了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重问题预设而轻知识生成,重媒体表面功能而轻媒体深层功效。教学设计空洞无物,课堂效果大打折扣。
(三)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搞成自由放任
发挥学生主体性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它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针对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学习。在探索自主性学习的过程中,必须首先执行科学的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然后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自主性学习不是无师自通,因为学生很难把握自己该如何学习以及学到何种程度才符合要求。再者高中学生因其知识层次、思维状态、价值观念等尚未达到成熟、稳定的状态,其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渴求很强烈,加之受接收信息渠道所限,因此,还是应该把教师的“教”放在首位。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主导地位,不能本末倒置。所以,自主性学习没有教师的指导是无法完成的。
比如有些教师采用辩论的形式进行教学,首先把辩题交给学生,学生自由组成两组,辩论过程中教师站在—边,不做任何总结、引导,任由学生发挥。教师这样做似乎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和看法,但其实在搞自由放任。结果是学生课堂上好像很兴奋很活跃,但其实已经脱离课本,脱离教学目标。
三、“穿新鞋走老路”,评价标准单一,注重结果评价而忽视过程评价
有的教师也主动参与新课改,但仍用传统的思维方式去思考解决问题。他们搞课改,只是形式发生了变化,实质上仍是传统教学的模式。我们把他们的做法叫做“穿新鞋走老路”。这种教学形式在名义上是“新”,但本质上仍然是模式化教学,这样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当前,有些地方的新课改是“换汤不换药”。尽管换了教材并增加了研究探讨性的学习方式,但很多教师依然采取了应试战术,单元考、月考、阶段考层出不穷,学生考试成绩仍然是评价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重要指标,过于强调了评价结果的重要性,而忽视了“评价不是为了排队,而是为了促进发展”的教育观。另外,评价往往是站在教师的角度进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这些不科学、不合理的评价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
教师要转变观念,加强学习和交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准确把握新课改的精神实质,稳步推进,力争为国家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M]
[2]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M].人民教育出版社